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脑-脾神经环路控制抗体免疫应答的新机制
2020年4月29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清华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祁海课题组、上海科技大学胡霁课题组、清华大学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钟毅课题组的合作论文,题目是“受行为影响的脑活动调控体液免疫应答”(Brain control of humoral immune responses amenable to behavioural modulation)。通过小鼠模型,该研究发现了一条从大脑杏仁核和室旁核CRH神经元到脾内的神经通路——这条通路促进疫苗接种引起的抗体免疫应答,并可通过响应躯体行为刺激对免疫应答进行不同调控。据作者介绍,这是迄今发现的第一条解剖学明确、由神经信号传递而非内分泌激素介导的、中枢神经对适应性免疫应答进行调控的通路,它的发现为神经免疫学研究拓展出了一个新方向。 “勤動”与增强免疫的中枢神经核团与环路 首先,研究者开发了一种新型去除小鼠脾神经的手术,发现这种小鼠在疫苗接种后所能产生的浆细胞(抗体分泌细胞)数量有明显缺陷,暗示了脾神经冲动信号对B细胞应答有促进作用。通过药理学、遗传学实验,他们继而发现B细胞表达乙酰胆碱9受体对脾神经的这个促进作用不可或缺。通过体内细胞剔除实验,研究者发现在肾上腺素能的脾神经和需要感知乙酰胆碱的B细胞之间,最可能起到了“换元”作用的,是新近发现的可感受去甲肾上腺素而分泌乙酰胆碱的T细胞。 进一步,作者通过伪狂犬病毒逆行追踪,发现脾神经与室旁核(PVN)、中央杏仁核(CeA)有连接。这两个区域的功能与应激、恐惧反应紧密相关,而两处共有的一类神经元是表达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神经元。CRH神经元是掌控垂体-肾上腺轴的上游神经元,其激活可导致肾上腺大量释放糖皮质激素,调整机体应激,抑制免疫系统活动。这个已知抑制免疫的内分泌功能,不能解释作者看到的免疫增强的现象。但会不会CRH神经元还可以直接操控脾神经,通过神经通路传导免疫增强的信号来促进浆细胞的产生呢? 为检验这一假说,研究者通过光遗传学实验,发现刺激CeA/PVN的CRH神经元后几秒钟之内就会记录到脾神经的电信号明显加强,证明CeA/PVN与脾间的确有通路连接(图1)。进而,作者通过CRH神经元剔除、DREADD化学遗传学抑制及激活的方法,证明 CeA/PVN CRH神经元活性对应调控了脾内B细胞应答产生浆细胞的过程。 图1 光遗传学实验证明CeA/PVN CRH 神经元与脾神经的连接 自主神经活动可以受外界环境及行为的影响。那么,有没有行为可以刺激这条脑-脾神经轴从而增强免疫应答呢?作者通过监测小鼠在不同行为范式下 CeA/PVN 的 CRH 神经元活动发现,一个他们新开发的“孤立高台站立”(elevated platform standing,如图2和视频)行为可以同时激活这两个核团的CRH神经元。 自主神经活动可以受外界环境及行为的影响。那么,有没有行为可以刺激这条脑-脾神经轴从而增强免疫应答呢?作者通过监测小鼠在不同行为范式下 CeA/PVN 的 CRH 神经元活动发现,一个他们新开发的“孤立高台站立”(elevated platform standing,如图2)行为可以同时激活这两个核团的CRH神经元。 图2 孤立高台站立模式图 更重要的是,抗原接种后第二周里,每天经历这个行为范式两次,小鼠抗原特异的抗体就可以增加约70%。这种行为增强抗体应答的效果,依赖于CRH神经元、依赖于脾神经、并且需要B细胞表达的乙酰胆碱受体。虽然高台站立可以看作是一种应激范式,但并非所有导致应激状态的行为都能增强免疫。作者测试了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捆绑模型,发现这一范式更强烈而持久激活PVN的CRH神经元,但抑制 CeA 的 CRH 神经元,致使机体持续产生高水平的糖皮质激素,对免疫应答产生了抑制作用。 至此,研究者在这项研究里鉴定、证明了一条对适应性免疫具有增强功能的脑-脾神经轴,揭示了CRH神经元的双重免疫调节功能——经典已知的垂体-肾上腺神经内分泌免疫抑制作用和新发现的经神经环路直接作用于脾的免疫增强作用。 神经免疫学方兴未艾,目前的主要方向包括:以CNS和外周神经为靶器官,研究组织固有的小胶质细胞和招募而至的免疫细胞在系统稳态与病变中的作用;研究中枢及外周神经与淋巴器官和屏障组织(肠上皮等)里固有免疫细胞(巨噬细胞、ILC等)的信号交互与功能互调等。刚刚发表的这一新工作,使研究者认识到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也可以受到中枢-外周神经环路的直接调控,以及通过躯体行为正向调节免疫应答的一个生物学基础。 针对最后一点,祁海特别指出,锻炼身体(躯体运动)可以增强“免疫力”,这个几乎所有人或多或少都接受的常识性结论,其背后的科学依据其实远不清楚。他认为,他们发现的脑-脾轴可能为此提供了一个环路方面的解释。我们适度锻炼,可能如同小鼠的EPS,恰到好处地刺激了CeA和PVN的CRH神经元,增进了浆细胞和抗感染抗体的生成。相反,频繁马拉松跑后人们易于感冒,可能是过度应激导致的免疫抑制超越了免疫增强效果。祁海猜测,未来通过神经免疫学的进一步研究,应该可能在特定神经元、神经环路水平定量描述、评价不同锻炼方式、不同躯体运动形式、乃至不同“冥想”“禅修”过程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从而帮助我们为加强“免疫力”而正确选择锻炼或其他增进健康的方式提供更明确的科学依据。这也是题图“勤動”所表达的愿景。 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2013级博士生张旭、清华生命学院2016级博士生雷博、上海科技大学2015级博士生袁媛、清华PTN项目2016级博士生张厉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得到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研基金的支持。祁海课题组还得到北京市科委、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清华大学免疫学研究所、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北京市慢性病免疫学研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钟毅课题组得到清华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的支持。另外,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徐福强课题组、清华大学药学院廖学斌课题组、首都医科大学孙文智课题组为本研究的顺利开展和完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235-7
清华大学 2021-04-11
脊神经的组成和分布电动模型XM-D017
XM-D017脊神经的组成和分布电动模型   XM-D017脊神经的组成和分布电动模型示感觉纤维传导本体感觉、触觉、痛觉,运动纤维传导内脏和躯体的运动传导及相应的效应器,适用于大、中专医学院校在讲解脊神经组成及分布范围时作为直观教具。 一、示教内容: 根据脊神经的分布和功能,可将其组成的纤维成份分为四类: ■ 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皮肤、骨骼面、腱和关节,    将皮肤的浅部感觉(痛、温度等)和腱、肌、关节的深部感觉冲动传入中枢。 ■ 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传导来自这些结构的感觉冲动。 ■ 躯体运动纤维:分布于骨骼肌、支配其运动。 ■ 内脏运动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支配平滑肌和心肌的运动,控制腺体的分泌。 二、技术参数: ■ 尺寸:40×40×8cm ■ 材质:PVC材料+木框 三、标准配置: ■ XM-D017脊神经的组成和分布电动模型:1台 ■ 电源线:1根 ■ 说明书:1册 ■ 保修卡合格证:1张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XM-D017脊神经的组成和分布电动模型
XM-D017脊神经的组成和分布电动模型   XM-D017脊神经的组成和分布电动模型示感觉纤维传导本体感觉、触觉、痛觉,运动纤维传导内脏和躯体的运动传导及相应的效应器,适用于大、中专医学院校在讲解脊神经组成及分布范围时作为直观教具。 一、示教内容: 根据脊神经的分布和功能,可将其组成的纤维成份分为四类: ■ 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皮肤、骨骼面、腱和关节,    将皮肤的浅部感觉(痛、温度等)和腱、肌、关节的深部感觉冲动传入中枢。 ■ 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传导来自这些结构的感觉冲动。 ■ 躯体运动纤维:分布于骨骼肌、支配其运动。 ■ 内脏运动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支配平滑肌和心肌的运动,控制腺体的分泌。 二、技术参数: ■ 尺寸:40×40×8cm ■ 材质:PVC材料+木框 三、标准配置: ■ XM-D017脊神经的组成和分布电动模型:1台 ■ 电源线:1根 ■ 说明书:1册 ■ 保修卡合格证:1张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汽车设计与制造相关技术及其应用
依托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高效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汽车电子控制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特种装备先进设计技术与仿真教育部国防重点实验室和湖南省汽车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研究成果主要包括:①汽车造型品牌基因的表征、遗传与变异,②基于不确定性分析的车身数字化设计方法,③儿童的碰撞损伤机理与防护方法,④车身用铝镁合金热变形理论与短流程加工技术,⑤车身正向开发自主创新与关键技术集成应用。
湖南大学 2021-04-11
化敌为友——靶向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课题组前期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肿瘤标本进行研究,首次通过高通量筛选的膜蛋白(CD10和GPR77)鉴定了一种在肿瘤微环境富集的成纤维细胞亚群5。这群CD10+GPR77+ CAFs能够维持肿瘤干细胞的特性,引起肿瘤化疗耐受。更重要的是,靶向GPR77显著减少了这群CAFs和肿瘤干细胞的数量,提高了肿瘤化疗的敏感性,提示靶向CAFs具有良好的治疗价值。 为了帮助CAFs的功能意义和分子机制被基础研究和新药研发者们进一步认识和更全面地了解,本文对CAFs的生物学特征、细胞起源、表型可塑性和功能异质性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深入阐述了CAFs与肿瘤细胞和其他间质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以何种角色参与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和耐药等过程,重点讨论了如何靶向或利用这些细胞进行癌症的治疗,以及CAFs靶向疗法引入临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中山大学 2021-04-13
钢铁生产用水“最小化”相关技术
项目来源及背景 工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物质上的富足、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同时也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强烈的扰动,生态指标恶化,对人类生存与健康构成威胁。其中水资源短缺形势更加严峻,世界上已有43个国家和地区缺水(占总面积的60%),约20亿人用水紧张,10亿人饮用超标水。水体污染明显加重,水资源短缺形势严峻,生态指标逐渐恶化。在20世纪世界人口增加了近3倍,淡水消耗量增加了6倍,其中工业用水增加了26倍,而水资源总量基本保持不变,结果使得人均占有水量急剧下降, 20世纪末人均占有水量减至20世纪初的1/18。正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前署长穆斯塔法·拉尔巴所说的那样,水资源短缺将成为21世纪最关键的问题。 钢铁工业属高耗水,高污染的行业,据统计,2004年取水量约为34亿m3,2006年外排废水占全国工业废水的10%。如不采用更加有效的措施,将制约钢产量的进一步扩大(而2006年钢产量突破4亿吨),制约钢铁工业的发展。钢铁工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战略高度出发,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以往,我国工业发展沿袭了发达国家的工业发展模式,尽管经济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却导致了环境质量的恶化,其中水环境的恶化尤为明显。我国的水环境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个:一是水资源短缺;二是水污染;三是用水的极大浪费。 多年来,钢铁工业都是从末端治理的角度来处理废水,即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甚至到目前仍有很多企业只看经济效益,未达标即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响。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钢铁企业的大干快上,钢铁工业的废水排放量还要增加,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恶化已成为制约钢铁工业发展、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人们生活和身体健康的突出问题。在现有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形势下,如果我们既想保持钢铁工业的高速发展,又想节约水资源,把生产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那我们只有在同样多的,甚至更少的水资源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因此,钢铁工业必须从战略高度出发,开发潜力,节约用水。 我国本属资源性缺水国家,长期的重效益、轻环保使得随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的后患越来越凸现出来,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第二重点领域“水和矿产资源”中的第七优先主题综合节水提出了“重点研究开发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技术和节水型生产工艺”;第五重点领域“制造业”提出的发展思路是积极发展绿色制造,形成高效、节能、环保和可循环的新型制造工艺。 本项目以工业生态学理论为依据,提出“钢铁工业用水生态化治理”这一概念,指出钢铁工业用水生态化治理就是遵从循环经济的3R原则,在企业(分厂)内部、企业(分厂)之间及社会三个层面进行研究,将源头减量化、过程再循环及末端治理再利用结合起来,以整体性原理为指导,在生态系统水平上进行污水的治理与回用,实现钢铁工业水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这是实现钢铁工业生态化转向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经之路。 项目基本工艺、技术特点及技术指标 (1)项目基本工艺及关键技术 在现有条件下,根据可靠性原则,开发使用绿色环保型水处理药剂。 高效、绿色的阻垢、缓蚀剂 低毒、高效复合絮凝剂 采用絮凝——生物滤料吸附技术,以废治废,高效除油,回收油品。 应用水夹点技术,辅以高效、绿色水处理技术,合理串接,最大限度地利用二次水资源,实现钢铁工业用水的“生态化”治理。 (2)技术特点 引入生态化治理新思路,对钢铁工业用水实行从摇篮到坟墓整个生命周期的控制; 高效、绿色阻垢缓蚀技术处理循环冷却水,在提高浓缩倍数,降低新水消耗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避免传统技术所带来的二次污染问题; 高效絮凝配合高效阻垢缓蚀技术处理钢铁工业浊环水,实现100%回用; 应用高效絮凝——生物吸附过滤技术处理并回用钢铁行业中的含油废水,改善处理效果实现无废水排放,同时回收油品,一举多得; 将水夹点技术应用于钢铁工业水处理与回用过程中,采用循环链接技术,逐级合理串接回用二次水源以达到钢铁工业用水的“生态化”治理。 (3)技术指标 确定合理浓缩倍数值为3.0~4.0,对于易实现废水合理串接与回用系统按下限控制; 工业水重复利用率≥98%; 吨钢新水耗量减少10%~30%; 废水外派量减少10%~30%; 废水处理率100%; 废水处理废水达标率100%; 废水外排废水达标率100%。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重型轮毂电机电动轮相关技术
1. 痛点问题 在电动化时代,轮毂电机是实现重型电驱底盘高效率、轻量化、智能化、线控化的关键技术。然而,现有轮毂电机技术在系统扭矩密度、功率密度、簧下质量、系统可靠性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外转子直驱电机扭矩不够大,体积重量大,成本高;二、内转子电机扭矩密度不高,且常规的轮毂电机系统总体构型需要电机壳承受轴荷,机壳变形后影响电机气隙和电磁性能;三、大扭矩电机散热问题难以解决,系统构型复杂度高,可靠性低。 2. 解决方案 本技术是一种“弯扭解耦”的轻量化电动轮构型。技术特点是:优化电动轮的弯扭力学设计,解耦承弯与承扭结构件,一些部件可以采用铝合金,达到结构轻量化目的:采用中高速电机与单级大速比减速器匹配的方案,达到小空间、小质量、大转矩且提高传动效率的效果;充分利用了轮辋内部的径向空间,减小整体轴向尺寸,优化了轮毂轴承的布置;方案接口灵活,对底盘悬架的改动要求最小,基本可完全兼容现有悬架接口,可集成盘式制动器或鼓式制动器。 合作需求 为实现本技术的产业化和市场化,主要需求包括: 1.办公资源和生产基地的拓展,以满足规模化、定制化产业生产的需求; 2.引进高水平的电机设计专家、试制团队; 3.在民用轮毂电机领域,已获得1亿元左右的优质订单,迫切需要建设配套保供自动化生产线,需要用到约2亿元的产线建设资金。
清华大学 2022-01-13
脑神经在头颈部分布模型十二对脑神经XM-639
XM-639脑神经在头颈部分布模型(十二对脑神经)   XM-639脑神经在头颈部分布模型(十二对脑神经模型)上带部分颅底,眶的上壁和外侧壁已剖掉,暴露出眼球、眼球外肌和眶内神经、下颌支及部分颞骨、颈部浅层肌除去暴露出脑神经在颈部的分布;颅底内面可见十二对脑神经出入颅底孔裂的情况,在正中面上,上鼻甲粘膜内可见嗅神经丝穿筛孔进入嗅球,切开鼻腔外侧壁暴露翼腭神经节及其分支;眶内显示眼球、眼球外肌,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三叉神经眼支和睫状神经节的位置的分布;下颌支及颞骨一部已切去,显露三叉神经的上颌神经,下颌神经的走行、分支、分布和下颌下神经节;面神经在面神经管内分出岩大浅神经和鼓索的情况,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在颈部走行、分布情况,副神经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舌下神经进入舌内等情况。 尺寸:放大2倍,42.5×15×40cm 材质:PVC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太阳能光热综合利用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本课题组长期从事太阳能光热中低温热利用相关技术的应用研究。科研成果包括:高性能槽式太阳能接收器、大型宽长比的抛物槽式太阳能反射镜、高精度槽式、塔式太阳能跟踪控制技术等太阳能中高温热利用关键技术的设计、项目实施。目前本课题组在该领域应用成果成功应用于了国网苏州同里新能源小镇示范项目、南瑞集团槽式太阳能示范项目,课题组设计的基于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冷热供给系统,配置低温熔盐储热系统,可以完全利用太阳能实现规模化小区24小时连续的冷热供给。近年来课题组作为重要技术支撑参与了多项国网清洁能源科技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等,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SCI/EI论文5篇,获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一项,授权专利5项。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5-21
关于强子结构理论的研究
提出了时间无依赖可用格点QCD计算的 quasi-PDFs,并发现,当动量非常大的时候quasi-PDFs可以近似为PDFs。近期,马滟青研究员与合作者把季向东教授的方法进行推广,提出了最一般的方法“格点散射截面”。在该方法中,保留了时间无依赖这一要求,但是与PDFs之间的联系是通过证明因子化定理来保证。马滟青研究员与合作者构造出了一系列便于格点QCD计算的“格点散射截面”,并量子场论框架下严格证明了它们与PDFs之间联系的因子化定理,从而能够利用格点QCD计算得到PDFs。
北京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7 18 19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