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纳米氧化锆粉体的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201410611888.2)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氧化锆粉体的制备方法,属于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在真空或氩气气氛下,对氯化锆+硼氢化钠混合粉末进行5~10h球磨处理;然后,在0.5~1atm氢背压下,将球磨产物加热到300~400℃,并保温1~2h后自然冷却;接着,将加热产物倒入蒸馏水中,过滤出固体物,再用蒸馏水清洗;最后,用乙醇对水洗固体产物清洗后干燥,即可获得所述的纳米氧化锆粉体。本发明的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 LED 荧光粉胶涂覆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荧光粉胶涂覆方法,属于 LED 封装领域。其包括如下步骤:S1 将已完成芯片贴装和电路连接的 LED 模块置于温度为 100℃~180℃的加热板上;S2 待所述 LED 模块温度稳定后,将设定量的荧光粉胶涂覆在芯片上表面,静止一定时间直到所述设定量的荧光粉胶在所述芯片上表面上形成球缺状形貌;S3 从加热基板上取下所述 LED 模块,在芯片侧表面涂覆设定量的荧光粉胶;S4 待荧光粉胶形貌稳定后,执行固化工艺,获得预定的荧光粉胶形貌。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可灵活控制荧光粉胶形貌,获得中间荧光粉层厚度大于两侧荧光粉层厚度的荧光粉胶形貌,其封装成本低,可大规模应用在工业中进行 LED 封装。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3
天然高Vc超微柿叶茶粉的制作技术
柿叶中富含维生素C(Vc)、多酚、氨基酸等多种生理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消炎、抗氧化、预防贫血、减肥美容等多种功效。我国柿资源丰富,主要食用果实,柿叶一部分加工成柿叶茶代用茶。 该成果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根据柿叶Vc含量的累积和化学变化特性,采用新的制作方法,制作一种高Vc超微柿叶茶粉,使其达到富含维生素C、汤色黄绿、滋味醇和,口感较好的品质要求。该成果制作的超微柿叶茶粉外形为粉状,富含Vc,Vc含量可以达到30-40 mg/g,不仅可以单独冲泡饮用,而且还能作为面包、蛋糕等食品添加辅料,提高食品中Vc含量,满足消费者健康需求。 柿叶是柿树( ( Diospyros kaki L.f.) 的叶子,柿树在我国广泛栽培,云南、广西、湖北、江苏、浙江、河南、河北、陕西等地都有分布。全国柿树分布面积近100万公顷。按亩生产1kg超微粉500元计,亩增收500元,100万公顷可增收增收70亿元,不包括添加柿超微粉产品带来的附加值。 成果完成时间:2015年12月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白光LED用硅酸盐红色荧光粉制备技术
1.背景介绍 白光LED近些年发展十分迅速,在技术方面,以亮度为代表的光效不断提高,不但技术进步非常迅速而且市场份额也不断扩大,在光效方面,新的记录不断产生,2010年2月,美国Cree公司宣布其大功率白光LED的光效达到208lm/w,远远超过白炽灯的15-20 lm/w及荧光灯的60-80 lm/w;我国2008年LED行业产值约650亿元,2009年约827亿元,预计今年(2010年)的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其中LED封装市场的产值约占25-30%。近几年,随着LED光效的快速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其光色,红色荧光粉的加入能有效提高白光LED的显色指数。以硅酸盐为基质的各种荧光粉正崭露头脚,硅酸盐基质具有稳定性好,耐热性好等优点,十分适合作为一些发光材料的基质。目前一些硅酸盐黄色荧光粉、绿色荧光粉已经投入了实用,红色荧光粉也已有报道,欧洲、日本、韩国等企业及科研院所都在不断展开研究,我国也已见到相关报道。我们研制的硅酸盐红色荧光粉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性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技术方案和技术路线 目前各种包括荧光粉在内的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都有很多种,但是最为实用,最容易转化为生产的仍然是高温固相法,本项目中,从未来进行生产的角度考虑,也将采用这种方法来制备硅酸盐荧光粉。具体步骤及技术路线为:1、选择合适的原料;2、将这些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分别称取一定量混在一起;3、将混匀的原料放入高温炉内,在一定的温度下灼烧;4、将灼烧好的物料取出,球磨、粉碎至粒度达到一定要求为止;5、测试荧光粉的各种技术指标。6、与YAG进行混合封装测试。 从其他荧光粉的制备方法来看,高温固相法是目前最为实用及成熟的研究方法,我们所熟知的YAG荧光粉、三基色荧光粉,氮化物荧光粉,硅酸盐黄色荧光粉等都是采用这种方法生产的,因此采用高温固相法作为硅酸盐红色荧光粉是可行的。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用于微纳操作的微运动平台设计与控制
主要技术要点(创新点) : 设计一种基于柔顺机构仿生物尺蠖运动规律设计的微动机器人。 设计了一种能夹持不同大小和形状不规则物体的新型空间微夹持器。 针对微夹持器在夹持微小物体过程中的粘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电振动控制的释放操作方法。项目背景:该成果来源于胡俊峰副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柔顺机构的智能微操作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研究》。微操作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微机电系统、生物医学、航空航天等前沿领域。成果主要研究微操作机器人的力学建模、设计和控制。 
江西理工大学 2021-05-04
针对运动模糊图像复原的模糊核计算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运动模糊图像复原的模糊核计算方法,本发明是基于稀疏特性、超拉普拉斯先验和集成BP神经网络的模糊核参数估计算法,首先,在图像灰度梯度符合超拉普拉斯分布的约束条件下,通过分析模糊图像的稀疏表示系数确定模糊图像的模糊角度;然后,将模糊图像傅里叶变换后获取的傅里叶系数幅值和作为输入,通过训练基于Bagging方法的集成BP神经网络模型,完成对模糊长度的估计;最后,通过一步已知模糊核的去模糊算法得到去模糊图像。本发明估计模糊核参数准确,运算速度快,耗时短,去模糊效果好,通过本发明恢复运动模糊图像,可以使恢复出的图像边缘更加清晰,振铃效应更少。
东南大学 2021-04-11
光控软体机器人运动方向便捷调控技术
控软体机器人是智能仿生机器人研究领域的热点方向。然而,如何实现软体机器人运动方向的便捷调控,是该领域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关键科学性问题。传统的光刺激调控法,需要将光束集中在软体机器人的某个局部区域,或者沿某个角度或方向去照射软体机器人,使之产生局部的形变差异,进而推动软体机器人沿某个方向前进。例如,在文献中经常看到的场景是,将光束照射在软体机器人的头部,使其后退;照射在尾部,使其前进;从左向右扫描软体机器人,使其右拐;从右向左扫,使其左转。此类光刺激调控法缺乏便捷性,非常不方便。东大科研团队另辟蹊径,构建了多层次结构的液晶弹性体基软体机器人,在不同的结构层次中加入三种分别对520nm、808nm、980nm波段光源响应、且互不干扰的有机光热转换试剂,从而利用可见和红外三个波段光的开/关变化去操控软体机器人的运动方向。和传统的光刺激调控法相比,该方法是通过软体机器人不同区域对光刺激的选择性吸收,来实现整体的形变差异,进而推动软体机器人运动,因此光源的照射位置、方向、角度等因素都不会对运动方向产生根本性影响。该策略为实现软体机器人运动方向的便捷调控提供了新思路。
东南大学 2021-04-11
面向电子和激光制造的超精密高速运动平台
1.刚柔耦合运动平台:将平台设计成刚性框架和工作平台两部分,两者之间由柔性铰链连接,巧妙地结合了机械导轨直驱平台的大行程、高速度和柔性铰链无摩擦的特点,实现低成本,更高速,高精度的运动。 2.自抗扰控制算法:目前,大部分工业产品依旧使用传统的PID控制,由于刚柔耦合平台引入了柔性铰链,降低了系统的固有频率,这就限制了PID的控制带宽。因此,采用
广东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体育运动员手臂锻炼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锻炼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体育运动员手臂锻炼装置。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锻炼宽度设计人性化、锻炼重力可调节、使用舒适的体育运动员手臂锻炼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体育运动员手臂锻炼装置,包括有左架、右架、气缸、第一活塞、减重箱、承重箱、增重箱、第二活塞、第三活塞、第二钢丝绳、第一连杆、第一钢丝绳、第一滚轮、顶板、轴承座、齿轮、转杆和摆动杆;顶板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左架和右架。本发明达到了锻炼宽度设计人性化、锻炼重力可调节、使用舒适的效果,体育运动员使用装置,能达到锻炼手臂的目的。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机器人运动避障与虚拟形象合成技术
1.痛点问题 拟人化的智能体,在人类生活中开始起到越来越重要的辅助工作、提升生产力和情感交流等作用。具体形式包括实体化的机器人和虚拟的数字人形象两种形式。 在实体化的机器人技术中,由于各行业场景范围的多样性,移动机器人的避障问题是阻碍机器人广泛应用的一大痛点。 (1)基于视觉信息和深度强化学习来解决移动机器人避障问题,会因为仿真数据与真实数据的较大差别而导致泛化性能不足,使得真实场景下的避障的成功率下降。 (2)目前避障问题中的深度强化学习往往需要针对不同复杂程度的场景重新训练或者再训练模型,难以训练出适用各种密度场景的通用模型。 (3)基于雷达的深度强化学习避障方法受限于成本、功耗和仿真的难度等,往往使用单线雷达。但单线雷达仅能对某个固定的平面进行检测,如果移动机器人具有较高的高度,只对某个平面检测无法实现完美的避障。 此外,随着虚拟形象在金融、文旅、医疗、零售等领域的推广与应用,数字虚拟形象产业应用路线逐渐清晰,但仍存在产业链相对割裂、产品与需求匹配度低、生产成本高效率低、虚拟形象交互能力弱的问题。 2.解决方案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成果的解决方案从两方面入手。首先,在移动机器人避障方面,本成果设计了一种同时结合单线雷达与单目相机的避障方法框架,并设计了新的更有效的深度强化学习模型。其次,本成果还提供一种虚拟形象说话视频生成方法及系统,使用深度学习方法,基于训练好的深度神经网络语音模型,对预设音频文件进行预测处理,通过在说话视频生成过程中引入三维人脸信息,并结合神经网络模型生成头部姿势自然转动且具有个性化说话习惯的说话视频。上述算法可搭载于通用硬件平台,构建低成本高效的虚拟形象视频生成系统。 基于以上科研成果,本项目将致力于国民经济各主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技术等领域持续积累智能场景应用创新技术,结合优秀的前沿技术整合与应用开发融合能力和深厚的市场推广能力,全力打造智能巡检/服务/协作机器人和虚拟人平台等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以实体机器人并搭载虚拟说话人虚体,通过实体、虚体相结合的方式打造独一无二、具有全新体验的智能巡检/服务/协作机器人,提高智能巡检/服务/协作过程中交互的效率与质量。 合作需求 寻求在清洁能源、储能、新能源等行业智能运维部门和相关企业合作,对相关技术进行推广应用,在清洁能源、储能、新能源等行业中部署巡检/服务/协作机器人以及虚拟人服务平台,打造无人值守范例,赋能智能化运维,共同推动行业进步。
清华大学 2022-07-08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7 28 29
  • ...
  • 348 34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