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次性肠胃减压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次性肠胃减压器,包括减压器本体和胃管,所述减压器本体设有第一接口,所述胃管设有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相连接,且所述第一接口处设有螺旋帽,所述第二接口处设有与所述螺旋帽相匹配的外螺纹。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胃肠减压器,当减压器本体与胃管连接时,螺旋帽与胃管接口的外螺纹旋拧接紧,连接非常牢固,不会出现松脱的现象。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胃肠减压器,节省护理人员时间,避免重复安接,有利于规范治疗与护理,方便了护士及患者,美观整洁,有利于护理安全。护理人员操作方便,患者放心使用,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青岛大学 2021-04-13
全橡胶一次性牙垫
由牙垫管、气管导管固定件和头带组成,二咱型号,牙垫管孔可用于吸引口内分泌物,固定件可避免牙垫牛入口腔内,气管导管固定件可固定气管导管不使插入后移动财富深或过浅,以防窒息,优于目前临床上应用的金属牙垫、塑料牙垫等,对于牙齿无损伤。用于麻醉、急救病人、诊治儿科、口腔疾病、ICU病复苏、昏迷病人通气、术后衰弱病人吸痰、动物试验等。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一次性引流液留取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次性引流液留取装置,包括无菌留取容器、负压管引流管、注射器;所述无菌留 取容器包括瓶身和瓶盖;所述瓶盖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两个通孔和能沿滑槽滑动的活动盖 板;所述负压管、引流管一端分别通过两个通孔和瓶盖连接;所述负压管另一端与注射器的乳头端连接; 所述引流管另一端设置有 Y 形分支,分别为子引流管和末端连接有头皮针的头皮针引流管;所述头皮针 引流管和子
武汉大学 2021-04-14
一次性黏贴式呕吐袋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次性黏贴式呕吐袋,包括袋体,所述袋体连接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黏贴区和连接所述黏贴区与所述袋体的连接区,所述袋体的袋口设置刚性圈,所述黏贴区的背面设置有黏贴层,所述黏贴层的外表面设置保护层。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一次性使用,折叠存放,黏贴于床边,黏贴牢固,方便使用,尤其是卧床患者,呕吐物不容易溅出、反流,更卫生。
浙江大学 2021-04-13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
山东如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30
水-空交替控时淬火冷却工艺及装备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1
低温腐蚀可控的烟气深度冷却技术及应用
高校科技成果尽在科转云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火电厂烟气深度冷却增效减排技术
烟气深度冷却器又可称为低温省煤器、烟气余热利用装置、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烟气冷却器等等。烟气深度冷却器通过加热工质水回收烟气的余热,这部分余热可用于:加热凝结水;加热热网水用于供热,也可作为冷暖空调的热源;加热脱硫后的低温烟气;作为暖风器的热源,加热锅炉进风。在电除尘器之前加装 烟气深度冷却器,降低进入电除尘器的烟气温度,可以降低烟气体积流量,降低烟气流速,同时降低飞灰比电阻,从而大大提高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理论和示范工程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的避免低温腐蚀与积灰磨损的协同作用,保证机组长周期安全运行,能够提高电厂效率 0.5~1.2%,余热利用效率超过 50%,节约标准煤耗 1.5~4g/kWh,大大减少烟尘、SO2、NOX、CO2 等气体污染物的排放量及脱硫时所需的冷却水量,目前该技术已经完成 300MW、600MW、1000MW 的循环流化床和煤粉发电机组改造 36 台,合同超过 50 项,同时该技术也可以用于任何有燃烧过程并产生烟气的工业过程,节能减排,适合大力推广。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工业冷却循环水处理专家系统
1.  项目概述当前制定冷却循环水处理方案的主要依据是“挂片实验”或“动态模拟实验”,然后留出很大的保险空间,根据经验确定最终的药剂投加量。很多情况下也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快速冷却技术在肉制品生产中的应用
一、成果简介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重视,由于肉制品自身的特性,在自然环境中容易腐败变质。肉制品在冷却过程中特别是在20℃~60℃温度范围内,细菌特别容易繁殖,因此熟肉应该尽快地冷却以通过这个危险区,以抑制和减少微生物繁殖,减少熟肉被微生物感染的机会。 目前肉制品冷却的方法主要有:空气冷却、冷水冷却。空气冷却方法简单,成本低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5 16 17
  • ...
  • 109 11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