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D(一)-对羟苯甘氨酸合成工艺
C8H9NO3;左旋-α-对羟基苯基氨基乙酸是β-内酰胺类半合成抗生素的侧链重要原料,是新型广谱抗生素阿莫西林(Amoxicillin),阿扑西林(Aspoxicillin)、头孢哌酮(Cefoperazone),头孢羟氨苄(Cefodroxil)、头孢罗齐(Cefoprozil)等药物的必不可少的重要中间体,其在医药工业上应用广泛,发展前途广阔。同时,它还应用于感光领域和用作铁、磷、硅等的分析试剂。   开发的本课题已经过湖北省化工行业办鉴定,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本课题已作为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华理香”免洗手消毒液
有关新冠肺炎疫情防护,在专家给出的众多建议中,除了戴医用口罩和N95口罩外,还有一项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注意手卫生,勤洗手,使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疫情发生后,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王利民教授立即带领“化学与艺术”课程团队,投入到“华理香”免洗手消毒液的研发中,并依托产学研合作企业投入生产,目前产品已面市。“华理香”洗手液是化学与艺术的一次碰撞,是产学研深入结合的范例,更是华理师生将创新创业与抗击疫情相结合的一次实战。在王利民教授开设的“化学与艺术”系列课程中,“十二花神——香文化与化学”等主题将同学们带入了一个化学与艺术交融的世界。在王利民的指导下,同学们动手、动脑,不仅将课堂上所学的日用化学品专业知识转化为抗疫急需的产品,同时赋予产品人文情怀,使其变成有温度的“艺术品”。“化学与艺术”课程强调将化学专业学习与人文修养结合起来,做到理工渗透、文理艺结合,善于发现化学化工中蕴藏的美,同时挖掘日常生活中的美。对此,课程中的学生创新团队将化学与艺术结合起来,将消毒洗手液与香文化结合起来,在王老师的指导下,研发出富有东方韵味的“华理香”消毒洗手液。杀菌率99.99%、75%酒精、免水洗……“华理香”消毒洗手液具有哪些特色?据研发团队介绍,洗手液的配方系团队新研发,其中组分有性能独特的助剂,可达到洗护合一的效果。洗手液体系中的酒精和水共同存在时,破坏蛋白质分子间的各种作用力,蛋白质会失去生理活性,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不过,过高浓度的酒精会很快沉淀蛋白质形成一层保护膜,反而阻碍其透入深层发挥杀菌作用。若酒精浓度过低,虽可进入细菌,但不可将其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同样也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所以75%的浓度最为合适。团队产学研的合作单位广东好顺欧迪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日化企业,生产设备好,工艺先进,管理严格,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在研发的各环节,院士工作站给予了强大技术支持。据王利民介绍,无论是从有效成分含量、消毒抑菌效果,还是保湿护理效果、pH值等各个方面看,该款自主研发的酒精消毒洗手液都是抗疫防疫必备的防身利器。屈原《离骚》中有许多香的咏叹:“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我国香文化历史悠久,发源于春秋战国,经过长期历史演变,逐步融入中华民族精神、价值观念和美学观念等。王利民带领团队传承中华传统香文化,结合现代香氛技术,研发出了“华理香”系列品牌。该款免洗手消毒液即为系列品牌的第一款茶香产品。据王利民介绍,这款产品是以课题组最新的日用化学品技术为基础,结合公司先进的生产设备,再赋予产品东方茶香香氛而形成的,也是学生积极回报社会,将创新创业和时下的社会需求相结合的“好作业”。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团队曾多次到企业考察交流,将实验技术成果和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与企业进行沟通,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使用效果。在实现产品的批量生产后,团队立即将免洗手消毒液送到抗疫的一线工作人员手里,为他们多提供一道安全防护。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香菇新品种华香8号
可以量产/n香菇新品种华香8号 成果简介:1999年3月华中农业大学菌种实验中心王卓仁等人从黄陂县菇农的香菇栽培棚内采集到一个单生、柄短、个大盖肥厚的香菇子实体,经组织分离后获得纯培养,并于当年秋季开始进行系统选育,经过多年栽培和反复进行分离筛选,获得了性状稳定的秋栽代料鲜销栽培模式的优良菌种。从2003年开始在远安、钟祥、阳新等地示范推广,表现优异,现已逐渐成为我省鲜销香菇产区的主栽品种。2005年,华中农业大学将其与其它菌株进行了拮抗试验鉴定。拮抗试验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与其它菌株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香菇新品种华香5号
可以量产/n成果简介:该品种是华中农业大学罗信昌教授从德国引进的,适宜于鲜销的香菇代料栽培菌株,经过多年栽培推广、系统选育和菌种复壮,获得了适合代料栽培但不脱袋培育干花菇的中长菌龄香菇优良菌种该品种菌盖大,盖顶较平,厚度中等,柄中长,采用不脱袋划口出菇方式栽培时,出菇密度中等、产量高的特点,平均每千克培养料(干)产干香菇100-125克。菌盖茶褐色,直径6-21cm,盖厚1.2-1.7cm,柄长3-7cm,柄径1-1.8cm,盖顶较平,鳞片较多。子实体偏大型,干制后商品价值高。出菇密度较适中,较易进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久香秋7香菇新品种
该品种是从“L205” 子实体群中选择优良变异个体经组织分离、定向选择育成的香菇品种。子实体粗脂肪含量1.8%,粗蛋白含量19.19%,多糖含量2.67%。秋季棚架栽培生物转化率95~110%。 该品种属中晚熟秋栽香菇品种。菌盖圆整较肥厚,菌柄粗、较短,柄基部较细,花菇率较高,菌丝长速较快,转色速度中等,菌龄较长,潮次明显,出菇均匀,单生为主。菌盖直径6厘米左右,菌盖厚度2厘米左右,单菇鲜重25克左右。菌丝生长温度范围5℃~28℃,最适生长温度23℃~25℃,适宜出菇温度5℃~23℃,最适出菇温度10℃~18℃。接种至出菇约需75~85天,出菇期12月上旬至翌年4月下旬。适于湖北省及其周边省份棚架秋栽干制香菇产区种植。 市场预期:该品种性状稳定。适宜8月中、下旬点种,当年12月上旬至翌年4月出菇。平均单袋(规格22㎝×62㎝)产干菇约0.2~0.23㎏,比常规对照品种的产量略低,但菇体肥大,品质优良,花厚菇的比率高,单价是对照品种的1.3~1.5倍,综合效益高于对照。该品种适宜以培育干制花菇为目的,棚架不脱袋割口出菇或免割袋出菇栽培,出菇宜偏晚,抗逆性较强,特别适合要求菇品优质的产区使用。 转化条件:该品种适合农户或合作社转化,需要具备食用菌生产所需的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出菇等设备、设施、场地及技术,资金依规模而定,5万元即可起步。 成果完成时间:2015年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大蒜素系列产品——大蒜素软胶囊、大蒜素片
Ø 大蒜素软胶囊和大蒜素片的药理作用很广:1)抗菌作用:大蒜素对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链球菌、白喉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结核杆菌、霍乱弧菌等均有明显的抑致或杀灭作用。2)对心血管的作用:大蒜素对饲胆固醇引起家兔高胆固醇血症,高血液凝固性和主动脉脂质沉积具有保护作用。并有降低血胆固醇、三酸甘油酯和脂蛋白的作用。3)抗癌和提高免疫力作用:对肺部和消化道的霉菌感染有抑制作用,大蒜与肿瘤抽出物相混时,瘤组织发育受阻。大蒜中还含有激发人体巨噬细胞吞噬力的有效成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12
纳豆系列功能食品的研制与开发
项目研究内容 :纳豆是大豆经纳豆芽孢杆菌发酵而成的食品, 由于纳豆 芽孢杆菌产生的代谢产物中的多种活性物质, 如多种维生素、 不饱和脂肪酸、 卵磷脂、多种蛋白酶及纳豆菌等,使纳豆成为了具有抗肿瘤、抗氧化、降血 压胆固醇、溶血栓、防骨质疏松、调整肠功能等多种保健功效的食品。 技术特点 :该项目筛选出发酵能力强、纳豆激酶活性高、抗菌性强的 优质纳豆发酵菌株;确定了纳豆生产的最佳工艺条件;研制出纳豆佐餐、 休
南昌大学 2021-04-14
一种槲皮素包合物电纺丝纳米膜、其制备方法
其他成果/n一种槲皮素包合物电纺丝纳米膜、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将槲皮素与β-环糊精溶于甲醇中,再加入助溶剂,回流搅拌,再持续加热,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机械搅拌,自然降温静置过夜,过滤,沉淀依次用蒸馏水、甲醇洗涤,干燥,得到槲皮素-β-环糊精包合物;2)将槲皮素-β-环糊精包合物和玉米蛋白溶解到DMF中,得到电纺溶液;3)电纺丝纳米膜的制备。通过本发明得到的槲皮素包合物电纺丝纳米膜抑菌的同时有缓释功能,可以用于野外擦伤碰伤等极端条件下,在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时的防止感染、病情恶化的有效治疗手段;还可以用于极易腐败或需要高保鲜度的食品保鲜抗菌膜的研制。
武汉轻工大学 2021-04-11
特殊形貌的聚酰胺纤维
目前人类获取水源的新途径有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等,这些方法都成本较高,浪费大量能耗,而且操作过程复杂。近年来,科研人员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大量研究,探索出从空气中获取淡水资源的新思路,简称空气取水。空气取水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如在浴室墙壁、镜面上凝成的水珠不能快速脱落,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材料或方法,让水汽快速凝成水珠并脱落。 通过纺制异形聚酰胺纤维(指尼龙6)来提高聚酰胺纤维的凝水性能,相当于做一种相转变催化剂,实现“新鲜凝水表面-凝成水滴-水滴聚并-水滴脱落-新鲜凝水表面”这样一个循环(如图),从而提高人类从空气中取水的效率。
北京大学 2021-02-01
聚((甲基)丙烯酸-b-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甲基)丙烯酸-b-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它是将0.5~10重量份的双亲性大分子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试剂加到20~80重量份水中,形成水相;将水相和0.001~0.05重量份引发剂一起移入高压反应釜,搅拌中通氮气排氧10~30分钟,抽真空,重复2~3次,加入5~30重量份丁二烯,加热升温至60~80℃,聚合反应3~20小时,冷却出料。本发明流程设备简单,过程环保节能,产物聚((甲基)丙烯酸-b-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在胶粘剂、相容剂、分散剂等许多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浙江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2 23 24
  • ...
  • 151 15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