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药曲
酿造
酱油
成果描述:以麸皮和面粉为制曲原料,结合中国传统麸曲制备技术和日本纯菌种制曲技术,以高产蛋白酶酶的黄曲霉为接种菌种,添加优良中药材(红景天、黄芪)制备药曲;再以豆粕、麸皮等为主要原料,在传统的低盐固态发酵法的基础上,以药麸曲代替传统的大曲或麸曲用于酱油的发酵。得到的酱油含有大量总酚等活性物质,并且还保留了中药的药效成分,有着较强的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等保健功效。市场前景分析:可应用于食品加工、酿造或发酵产品生产企业。产品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所制得的酱油质量符合国家标准《GB 18186-2000酿造酱油》,呈现红褐色;具有酱香味、无不良异味;咸鲜适口。其中氨态氮0.7-1.4 g/100mL,总氮1.5-1.7 g/100mL,可溶性性无盐固形物18-28 g/100ml,总酚含量3000~5000 mg/L。生产成本4017元/吨,每吨产品销售额为4500元/吨,销售利润为483元/吨,年均利润总额为96.6~241.5万元。
四川大学
2021-04-10
酱油
酿造
专用酵母营养盐及其应用
研发阶段/n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酱油酿造专用酵母营养盐及其应用,该营养盐由酵母浸出物、无机盐和维生素组成,能提供酱油酵母在生长代谢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显著提高酱油酵母的高耐性,使其在高盐和高温环境下能保持旺盛的生理活性,能使耐盐鲁氏酵母的耐盐度提高到16%以上,耐温度从45℃提高到50℃,球拟酵母的耐盐度提高到20%以上,耐温度从35℃提高到45℃。
湖北工业大学
2021-01-12
补血
酱油
研发阶段/n内容简介:缺铁性贫血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营养缺乏症,严重影响着人民的身体健康。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人们饮食中铁量供给的不足和吸收利用差所致。本研究就是针对这一问题而展开的,即我们选用酱油作为对象对其进行铁强化,使人们在食用酱油时获得一定量的铁,从而改善铁摄取量的不足。研究结果表明:该补血酱油颜色、风味及基础成份与非铁强化酱油一致,但铁含量增高且其稳定性极好。经动物试验证明补血酱油中铁的生物利用率高,能明显改善缺铁性贫血症状,长期食用该补血酱油能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是防治缺铁性贫血的
湖北工业大学
2021-01-12
古方龙缸
酱油
山东巧媳妇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2021-08-31
500ML原汁
酱油
山东巧媳妇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2021-08-31
药曲
酿造
醋
成果描述:结合中国传统药曲制备技术和日本纯菌种制曲技术,以大米或小麦为制曲原料,以高产糖化酶的日本清酒黄曲霉为接种菌种或强化菌种,添加优良中药材(西洋参、黄芪)制备药曲;再以大米、小麦、高粱、荞麦、麸皮等为主要原料,以药曲代替传统的大曲或麸曲用于食醋的糖化发酵。所酿造的保健型食醋含有大量总酚和总黄酮等活性物质,保留了中药材独有的抗氧化、抗疲劳、抗衰老、增强免疫力等保健功效。市场前景分析:可应用于食品加工、酿造或发酵产品生产企业。产品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GB18187-2000酿造食醋》,具有固态发酵食醋的典型特征:色泽呈琥珀色,香气浓郁,酸味柔和;总酸(以乙酸计)3.5~9.0g/100ml,不挥发酸(以乳酸计)2.0~6.0g/100ml,可溶性性无盐固形物10.0~30.0g/100ml,总酚含量2000~7000mg/L,总黄酮含量1000~4000mg/L。收益:生产成本4017元/吨,每吨产品销售额为4500元/吨,销售利润为483元/吨,年均利润总额为96.6~241.5万元。
四川大学
2021-04-10
绿酿
酿造
料酒
山东巧媳妇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2021-08-31
干化葡萄酒
酿造
技术
一、成果简介 项目组采用延怀产区的赤霞珠、美乐和蛇龙珠葡萄为原料,在10月底延迟采收,手工挑选果粒健康饱满、 果粒间距相对较大的葡萄,整串采收,整串晾晒,使其糖度提升到300g/L(不同葡萄品种的失水量不同)。分 别采用100%干化葡萄发酵、30%干化葡萄发酵工艺,比较不同葡萄品种和不同的干化葡萄比例对酒的颜色、香 气、风味以及口感的影响,酿制出首批“国产”干化葡萄酒。同时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教学用啤酒
酿造
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的型号可以分为:100L、200L、300L、500L等,按照配置可以分为:五器糖化设备、四器糖化设备、三器糖化设备、两器糖化设备。配套设备主要包括:粉碎系统、糖化系统、发酵系统、制冷系统、控制系统、水处理系统、灌装系统等。
山东德汇发酵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2021-12-08
酱油
发酵过程微生物代谢危害物控制技术
传统发酵食品加工过程中生成的胺(氨)类物质,如氨基甲酸乙酯(EC)、生物胺类等是影响发酵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成果在国内外率先进行了微生物干预减少发酵食品中 EC 及其前体的系统研发。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1) 揭示了酱油发酵过程 EC 前体形成的微生物物质代谢机制; (2) 采用高通量筛选方法获得可在酱油发酵过程中显著减少 EC 前体积累的菌株; (3) 采用非基因工程手段在工业规模将酱油中 EC 含量降至低于 20 ppb,且对酱油主要理化指标和风味物质未产生影响。本成果已获授权核心发明专利 11 项,形成了包括利用 EC 或其前体菌株的筛 选与选育、微生物干预控制酱油中氨(胺)类有害物的专利群,发表论文 29 篇。 本技术对于解决基于混菌发酵过程的传统发酵食品安全性的提升,具有普适性意 义和推广前景;对于引领生物技术在传统发酵食品中的应用、提升传统发酵食品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实现传统发酵食品工业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 的科学意义和工业应用价值。
江南大学
2021-04-11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