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始创于1952年,2002年1月18日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渝州大学和原重庆商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法学、理学、艺术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全国知名高水平多科性大学。学校由中央和地方共建,以重庆市政府管理为主,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提升计划”重点支持高校。 学校传承和弘扬“含弘自强、经邦济民”的重庆工商大学精神,秉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遵循“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之路。构建了涵盖7个学科门类、布局合理的学科体系。设有19(不含MBA、MPAcc、通识学院)个教学学院,76个本科专业,其中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市级特色学科专业群、22 个市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改革试点项目。有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三峡库区百万移民安稳致富国家战略人才培养项目(应用经济学),1个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两个重庆市一流学科,10个重庆市“十三五”市级重点学科,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校现有教职工近2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职工73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的教师近1230余人。有国家“万人计划”人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两江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重庆市“特殊支持计划”人选、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百人计划”人选、巴渝学者特聘教授等高层次人才和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优秀教师代表。 学校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在2006年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研究生3万余人。拥有国家级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环境与资源化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高水平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2500余项。建校66年以来,学校已为社会输送了各层次毕业生10余万名,大批学子已成为技术、管理、科研和教学等领域的骨干,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12年学校获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积极促进科学成果转化,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拥有智能制造服务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废油资源化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35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机构。近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200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21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800余项,接受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委托开展决策咨询、管理咨询、技术咨询研究3100余项;在咨政服务、决策支持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共向各级党政机关提交智库成果850余份,其中被中央领导人批示24项,被省部级领导批示35项;累计249项科技创新成果实现转移转化,2016年进入中国高校专利技术转让100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类)二等奖等多项全国性重要科研奖励。研制的野外环境红外火灾监测智能传感网核心技术、TY-II透平油滤油机系列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西部论坛》杂志同时入选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和南京大学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走国际化办学道路。设有两个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国际商学院和现代国际设计艺术学院)。与加拿大蒙特利尔高等商学院、法国马赛大学等10余所国际知名高校联合培养学士、硕士,与25个国家(地区)的90所高校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国际合作交流,开设了ACCA、CFA等国际特色项目班,获批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并被评为重庆市国际交流合作示范校。学校还与200多个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积极开展政产学研协同育人。 学校坚持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理念,倾力打造花园式校园,是重庆市“十佳园林式”“文明单位”和重庆市首批“美丽校园”。学校现占地总面积2504.61亩,各种基础设施完备,教学及科研设备齐全。图书馆藏书纸质图书286.51万册,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321.0242万册,中外文期刊2550余种。校园网承载有多种数字化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和数字资源。学校是重庆教育城域网主环节点之一,承担着为周边高校及教育科研单位服务的职能。学校被评为首批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重庆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和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2-01
西安交通大学科研人员在活性软材料力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在低频率下,细胞的储能模量和耗能模量均表现出对频率的弱幂律依赖性;在高频下,储能模量近似为常数,而耗能模量与频率成线性关系。此外,自相似多级结构模型的转折频率可以描述不同细胞状态或类型的粘弹性力学响应差异,还可以定量地表征恶性肿瘤细胞与健康细胞的差异。
西安交通大学 2022-05-27
贵州交通职业大学
贵州交通职业大学是一所以交通为特色的公办本科层次理工类职业院校,创建于1958年,历经“国家示范校”“国家优质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2024年升格为贵州交通职业大学。学校占地1300余亩,建筑总面积近50万平方米,在校生1.3万余人,设13个二级学院,开设30余个本科、专科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7个。建校以来,学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秉承“质量立校、特色优校、人才兴校、创新强校”的办学理念,为社会输送了十余万技术技能人才,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被誉为“贵州交通人才的摇篮”,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职业院校第一梯队。 学校聚焦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人才培养,重点打造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和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西部山区智能交通)两个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以“高原峡谷高桥技术之塔、交旅融合研学之塔”为标志,带动交通物流等专业群的协同发展,形成“双塔交辉、群雄拱卫”的专业特色布局。学校育人环境资源优质丰富,图书馆馆藏图书近200万册,建成国家级课程19门,拥有省级以上产教融合基地、协同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15个。建有全国独具特色的卧龙山实体隧道、鲲鹏实训桥梁、喀斯特山地道路智能运输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交通土建开放实训基地、智慧交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智能网联虚拟仿真中心、绿色交通机电应用技术中心、智能网联汽车实训基地等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和生产(经营)性实训基地195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133个。 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近800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超过30%,博士等高学历教师超过60%。以“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4个国家级教师团队为引领,带动其他教师团队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学校获国家级奖励或荣誉40余项,教师(团队)获国家级奖励或荣誉2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首批中央和国务院授予的“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2名核心成员担任学校专业带头人;免试专升本学生人数占全省高职院校近20%;师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排名在全国1500余所高职院校中持续保持在前30位。 学校育人文化特色鲜明,为学生提供了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的广阔舞台。贵州交通博物馆·教育馆、文化千岛艺术馆等11个“通途文化”育人场馆展现贵州千年交通发展和民族文化魅力;花卉种植基地、劳动教育基地“育”见劳动之美,点亮成长底色;舞台上、运动场、校园道路,打造时时、处处的真实课堂;通途双创园、创客空间释放创新潜能、点亮创意之光;科技社、艺术团等30余个社团助力每一个梦想自由飞翔。 聚焦新目标,迈向新征程。学校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塑造“胸中有大道、眼里有光亮、脑中有文化、手上有绝活、脚下有力量”的独特精神标识,建设“西部领先、行业标杆、全国一流、国际视野”的高水平职业大学,努力实现“学交通、到贵交,交旅融合、中国样板”的发展愿景。
贵州交通职业大学 2021-02-01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临床技能训练中心教学设备购置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临床技能训练中心教学设备购置项目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西安市太白南路181号西部电子社区A座A区209标书发售室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06月21日14点0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西安交通大学 2022-05-31
北京交通大学超大规模预训练云服务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
北京交通大学超大规模预训练云服务项目竞争性磋商
北京交通大学 2022-05-27
西安交通大学科研团队在锂金属负极局部热管控领域取得新进展
锂离子电池是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的最先进的电化学储能技术,然而以石墨作为负极的传统锂离子电池的比容量较低且能量密度已接近极限,难以满足人们对高能量密度二次电池的需求。
西安交通大学 2022-06-13
上海交通大学智慧助力发现火星远古时代液态水存在新证据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俞进教授与成都理工大学地科院行星科学国际研究中心赵宇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徐卫明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刘建忠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上海交通大学 2023-04-27
上海交通大学Nature发文,在聚合物电工绝缘材料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023年3月2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刊发上海交通大学黄兴溢教授团队与合作者的研究成果“Ladderphane copolymers for high temperature capacitive energy storage”。黄兴溢教授和王庆教授为通讯作者,陈杰助理研究员、周垚博士和黄兴溢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学为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2023-03-02
西安交通大学科研人员证实雷帕霉素是Graves眼病病因治疗重要突破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施秉银教授、王悦博士团队近十年来在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下,开展针对于GO发病机制和治疗靶点的基础到临床研究(from bench to bedside)。该团队前期已经通过单细胞RNA测序发现GO患者的外周血中存在一群以炎症、趋化为特征的CD4+毒性T细胞(CTL),是GO的治疗的可能新靶点。
西安交通大学 2023-02-23
北京交通大学超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集约维护新模式研究竞争性磋商采购公告
北京交通大学超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集约维护新模式研究竞争性磋商采购
北京交通大学 2022-05-27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211 21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