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美丽的太湖之滨、工商文化名城—无锡,于1965年创办,2000年由原江苏省无锡商业学校、无锡市商业技工学校、无锡市商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等三所学校合并升格,是一所省属公办、主要面向现代服务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07、2011年先后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08年被确定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2012年成为江苏省首批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单位,先后与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审计大学、盐城师范学院等合作实行“4+0”“3+2”分段、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2016年位列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发展影响力全省第一、全国第四,入选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2017年,成功入选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九龙、姚湾、锡惠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600亩,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近11亿元,馆藏纸质图书逾100万册。下设14个教学院(部),37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全日制在校生近13000人。 现有教职工近800人,其中高级职称近250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近500人,国家、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教学名师1人,入选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省高校“青蓝工程”等培养对象40余人,连续三年获全国教师信息化大赛一等奖,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等13项。 学校对接产业调整专业,形成以服务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以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先进制造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专业(群)发展格局。建有央财支持的重点专业、省品牌专业、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骨干专业等20余个;国家、省级精品课程20余门;主持、参与制定职业技能标准、行业专业建设标准9个,国家教学资源库培育项目1项、子项目8项;建成央财、省财支持的实训基地5个,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省产教融合实训平台2个。获授权专利2500余项,承担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地厅级课题200余项,社会培训年均2万人次,“四技”服务累计到账额近1500万元,连续三届获全国高职院校“十佳学报”。 近年来,学校始终以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为己任,把建成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高职院校作为目标,立足无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秉承“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商院精神和“开放协同、创新卓越”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集团化、特色化、信息化、国际化”四大战略,统筹推进内涵建设“六项推进计划”,人才培养和综合办学实力显著提升。2013年入选教育部首批保险实用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2015年入选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连续三届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连续3年获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是江苏省首批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基地、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荣获国家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实验校称号。被柬埔寨教育部授予中国首家“留学生教育基地”。在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中居全省第6名,全国第33位,被授予省“高技能人才摇篮奖”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时代呼唤新使命。学校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按照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坚持立足无锡、服务江苏、辐射国内外,深入实施“笃实•登攀”发展计划,凝心聚力,聚焦内涵,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着力培养适应新商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争做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产教深度融合和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特色鲜明优质高职院而努力奋斗。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北国江城,钟灵毓秀,作为松花江畔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一颗明珠,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散发着蓬勃向上的气息,奋力前行。 学校全名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950年10月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创建于长春,时名为吉林省工业专科学校;学校现性质为国家公办、教育部备案、隶属吉林省教育厅管辖的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院目前为吉林省首批重点建设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第三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一、办学历史 学校自1950年创办以来,1953年改名为吉林省吉林化学工业学校,1954年1月迁至当时的省会吉林市。1956年8月由于专业调整,更名为吉林省吉林食品工业学校。1958年8月,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对化工人才的需要,改名为吉林省吉林化学工业学校。1959年5月,为适应吉林省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增设大专部,更名为吉林化学工业专科学校。1963年7月由于人员、专业调整,更名为吉林省化学工业学校。1973年2月,学校为适应吉林油田开发建设需要,改称为吉林省石油化工学校。1978年8月我校被化工部列为全国重点化工学校,易名为吉林化工学校。此前学校主管上级单位一直为吉林省石油化工局。2002年1月吉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我校升格为普通高等学校,确定现校名为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吉林省教育厅。 二、地理位置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主校区位于吉林市丰满区恒山西路15号,东校区位于吉林市丰满区宜山路70号。学校占地141亩,建筑10.4万平方米,另有长期租用场地2处,占地8亩,建筑6800平方米。新校区规划占地面积44.36万平方米(665亩),规划建筑面积22.8万平方米。 三、教学机构 学校教学单位设置为六院三部一中心:化工与材料技术学院、机械与汽车技术学院、机电与智能技术学院、电气与信息技术学院、制药与环境技术学院、经管与艺术学院、思政教学部、基础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化工生产技术培训中心。现开设有装备制造类、生物与化工类等44个专业,其中国家示范专业4个、省示范专业2个、省特色专业7个,省品牌专业群3个;建有国家级精品课2门,省精品课13门,省优秀课23门,教育部高职高专教指委精品课2门。 四、基本条件 学校高度重视硬件设施投入,截止到2017年7月底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亿元。 学校现有教职工319人,专任教师276人,教授26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12人,具有硕博学位教师212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86.7%,长期聘用“能工巧匠”24人,长白山技能名师2人,省优秀教学团队7个,行业教学名师6人,全国化工高职教指委成员13人。 五、社会声誉 学校 2007年获得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并成为吉林省首批重点建设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08年7月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第三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1年9月,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2012年,学校被评为2010-2012年度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2013年学校获得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两项。2014年被评为吉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15年再次被评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并被评为“全省文明单位”。2017年学校获得吉林省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 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声誉获得社会广泛认可,建设有国家紧缺人才数控技术实训基地、药物制剂实训基地、国家第一所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与培训校企合作示范性实训基地、吉林省第一批石油和化工示范性实训基地、吉林省首批高等教育研究基地。 学校积极参与对外交流合作,在行业内享有一定地位,目前学院是中德联盟吉林省示范基地、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东北区协作组主任单位、吉林省化工职业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吉林省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单位。 六、寄语未来 过往的成就是新征程的基石,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紧密围绕学院十三五规划目标,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与职教办学方向相统一,明确办学定位;坚持高效办学功能与职教办学特征相结合,明晰办学职能;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开展职业技术素质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五创五强”工程常态化制度化;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和推进学校廉洁文化建设,不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注重专业(群)建设,适应需求发展;注重双师队伍建设,保障持续发展;注重校企合作,提升内涵发展。率先开展技术技能课程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率先开放实训资源,为本科和职教实习与企业培训搭建共享平台。 发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优势,推进内涵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互联互动,提高办学水平与服务能力,加快创新发展。 发挥依托石油和化工行业的优势,推进与石油和化工等行业紧密结合, 加强校企合作与专业结构优化,加快协调发展。 发挥新校区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校园规划、绿化、美化与融合责任关怀文化,加快绿色发展。 发挥地处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腹地的优势,推进融入长吉图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快开放发展。 发挥专业类覆盖面较广的优势,推进中高职本科衔接,提高育人能力和办学效益,加快共享发展。 在未来的发展中,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必将砥砺前行,全体师生凝心聚力,为将学校建成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示范作用的国内高水平现代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而共同奋斗。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重庆邮电大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 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高校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教学成果奖、 全国科学大会奖、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成果获得单位 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基地 全国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先进集体 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全国文明校园 全国文明单位 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重庆邮电大学是国家布点设立并重点建设的邮电高校之一,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与重庆市共建的一所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信息通信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发轫于1950年,在抗战时期交通部邮政总局原址上开办邮政人员培训班;在此基础上,先后举办西南邮电分校、重庆邮电学校和重庆电信学校;1959 年由国务院批准成立为重庆邮电学院,并开始本科教育;1965年成为当时四川省招收研究生的10所院校之一;于1970年改建为电信总局529厂,1973年改建为邮电部第九研究所,1979年恢复办学。2000年由信产部划转重庆市管理,实行部市共建;2006 年更名为重庆邮电大学,2013年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近年来,学校抓住西部大开发、重庆大建设、信息产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立足行业,服务地方,加强建设,加快发展。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2.4万余人,其中研究生 3400余人。在职教职工 1700 余人,其中高级职称 730余人,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700余位,我校校友、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邬贺铨院士为我校名誉校长、校董事会主席。学校外聘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英国、加拿大、美国、波兰、印度等国30 余名院士及15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为我校兼职教授或名誉教授。学校有国家特支计划、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百千万人才工程、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两江学者、百人计划、学术技术带头人、百名学术学科领军人才、巴渝学者等各类高层次人才100余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重庆市名师、重庆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获得者110余人,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教学团队等22支。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办学60余年来,为信息通信行业和地方培养输送了10万余名各类人才,被誉为“中国信息通信人才的摇篮”。现为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首批信息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全国首批通信科普教育基地、重庆市软件人才和微电子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学校主动适应信息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加强学科专业建设。 学校现有学院16个,本科专业5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重庆市特色专业和“三特”专业16个、 5个市级大数据智能化类特色专业、4个市级首批本科一流专业、“三特”学科专业群4个,涵盖工、理、经、管、文、艺、法等学科门类。拥有重庆市“双一流”学科3个、重庆市重点学科1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学校的工程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经教育部批准具有推荐本科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教育改革,现建有5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0个国家及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58门国家及重庆市精品课程和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6个国家及重庆市教学团队。自主研发了包含全校所有1800余门本科课程资源的课程中心,推进课程资源在线化;建成一批重庆市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开展随堂在线课程录播,引入尔雅、超星、智慧树、至善网、高校邦等在线课程,开展翻转课堂实践,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法,积极推进信息时代教育教学改革。学校作为重庆唯一的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近年来,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承担国家及部省级教改项目18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3项。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已建成校外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200余个,依托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大力引进思科等知名企业的双创课程,并构建集通识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训练为一体的专业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意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双创比赛,培养效果不断显现。我校是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发起高校之一,获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获得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总成绩在重庆市属高校中排名第一;参加数模竞赛和电子设计竞赛成绩一直居重庆市高校前列;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累计获奖等级、总数位居重庆高校首位。近五年来,学生获国家级奖励500余项,部省级奖励1700余项。在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中列全国第五十四,在市属高校中排名第一。学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坚持自主创新,是全国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先进集体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基地,被誉为“中国数字通信发祥地”。学校现建有“国家宽带移动通信军民结合终端设备动员中心”、移动通信终端与网络控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工业物联网示范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全国首个“信息无障碍工程研发中心”、大数据智能研究院等50余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教育部及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基地。“新一代信息网络与终端协同创新中心”“工业物联网协同创新中心”“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入选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择优支持计划。学校在通信网及测试技术、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智能信息处理、物联网与智能控制、先进制造与信息化技术、微电子技术与专用芯片设计等领域,承担了一大批重大科研项目。学校曾先后成功研制第一套符合国际电联标准的24路、30/32路脉冲编码机和120路复接设备及其配套仪表,参与制定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并设计出世界上第一颗TD—SCDMA基带芯片,制定了我国工业自动化领域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PA国际标准,研制出我国安全领域信息隔离与交换的关键设备,研发出全球首款支持三大工业无线国际标准的工业物联网核心芯片。研制了目前世界上行走效率最高的步行机器人“行者一号”,创造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学校曾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等殊荣。近年来,学校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800余项,承担省部级项目1500余项,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100余项,其中包括了7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和2项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荣获17项重庆市科学技术一等奖,获得省部级及其以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0余项,获得授权专利1000余件。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立足信息行业,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探索产学研结合新模式,努力构建开放办学大平台。学校成立了董事会,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邮政、中国铁塔、中广核、华为、中兴、大唐、联想、腾讯等行业著名企业,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与长安汽车、四联集团、机电控股等在渝大型企业,与重庆两江新区、渝中区、南岸区、渝北区、西永微电子园、茶园工业园区等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学校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与惠普、微软、IBM、思科、甲骨文等国际IT龙头企业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组建了“重邮讯飞人工智能学院”“重邮—惠普软件学院”“重庆国际半导体学院”“微软重庆软件外包服务人才培训基地”“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现代邮政学院、邮政研究院”等74个产教融合平台,与企业联合开展定制式人才培养项目。与国外和港澳台地区50余所高校开展学术交流、联合办学及共建研发基地。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推进国际化合作,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学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俄罗斯、意大利、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和港澳台地区40余所高校开展人才联合培养、短期学生交换/学分交流、带薪实习及短期科技与文化交流等项目,着力推进中美、中加、中俄、中英等合作办学项目,推进 “1+2+1”“2+2”“3+1”“4+1”等模式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与法国巴黎高等电子学院建立了我市首个境外联合办学基地,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在校生公派出国学习交流项目。学校来华留学教育取得新突破,是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来华留学生项目高校,在校长短期留学生规模每年达400余人,是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留学生项目高校,并作为西南地区唯一高校通过首批27所试点高校接受国家来华留学质量认证。 学校地处于重庆主城南山风景区内,坐落在森林公园环抱之中。学校占地3800 亩,校舍建筑面积68万余平方米,馆藏694余万册(种)。建有以万兆双冗余骨干网络为核心、有线无线覆盖全校、万兆到楼、全网支持IPv4/IPv6双栈的高质量校园网络,建有全国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云数据中心,搭建“重庆邮电大学”“红岩网校”“We重邮”“重邮微校”“今日校园”等移动校园平台,初步建成包括统一数据交换共享中心、一站式网上办事服务大厅、多维度信息交互体验平台和在线教学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等的智慧校园。校园鸟语花香,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学习生活、成长成才的好地方。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重庆市最佳文明单位、重庆市森林单位、重庆市园林式单位、重庆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学校被命名为重庆市首批“绿色校园”、“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和“平安校园”示范单位。 继往开来,再展宏图。学校将坚持科学发展、突出办学特色、推进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合作、加强内涵提升,努力建设成为中国西部信息科技创新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建设成为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的一个实验场所、人才高地、科技高地”,争取早日实现建成特色鲜明、开放式、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为我国信息产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地址:重庆 南岸 重庆邮电大学 电话:+86-023-62461003 邮件:bangongshi@cqupt.edu.cn 邮编:400065 传真:+86-023-62461882 网址:www.cqupt.edu.cn
重庆邮电大学 2021-02-01
重庆理工职业学院
重庆理工职业学院(Chongqing Polytechnic Institute)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位于重庆市主城巴南,规划用地 1007 亩,现有建筑面积 20 余万平方米,教学大楼、实验大楼、图书馆、实习实训基地,标准化体育运动设施和全电梯学生公寓及生活服务一应俱全。学校汇集海内外优秀人才,坚持专家治学、名师执教,拥有一支博学善教、素质优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精干高效的管理团队,确保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的需要。学校现设有智能工程学院、车辆交通学院、国际商务学院、卫生健康学院、艺术工程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康养研究所、社区建设研究所等二级教学和科研单位。学院坚持国际化办学方向,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理工大学(BCIT)建立紧密校际合作关系,在师资共享、课程共建、教材教法、双学位、专本连读、国外游学实习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培养国际化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坚持产教融合的办学理念,建设了软件与大数据、汽车维护与运用、卫生与健康、电子商务与物流、艺术设计与工程等实习实训中心,在国家级公路物流基地打造了“重庆车谷”全产业链项目,拥有全市高校唯一的驾驶培训和驾照考试“二合一”中心。学校围绕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及“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专业精通、技能过硬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未来将建成国际化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院系设置】智能工程学院智能工程学院专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行业,面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5G 等紧缺领域,培养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的高素质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建有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集产、学、研多功能为一体的实验实训室和多个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并联合多家知名企业共同打造“专业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名师名企工作室”三位一体的实验平台,建有“企业工程师+专业教师+辅导员”三师队伍,三年不断线融入商业项目,开放式、逐层逐级培养学生,学生也可随时申请参与合作企业商业项目研发,积累项目经验,最终实现零距离就业。学院以培养每个学生对未来职业的信心、素养和能力作为根本。学生在校期间需至少参加一个商业项目、一次专业技能大赛,获得一个权威证书、一份素质报告和一本作品成果集,这“5 个一”会为同学们赢得未来职场的金饭碗! 毕业后,一是可以到政府、金融、电信以及互联网、IT 大中型企业任职,重点服务于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金融等行业;二是可借助学校多年的国际化办学平台,申请到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继续深造或工作;三是可以到知名高校继续学习,攻读更高学位。更为重要的是,身处无所不在的智能时代, 同学们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家人一道共享高品质的智慧现代生活!车辆交通学院车辆交通学院旨在培养车辆交通服务工程领域所需的各类高端的专门技术人才。在全球车辆产业链中,50%—60%的利润是从车辆交通服务工程产业中产生的,车辆交通服务产业已成为车辆交通价值链上最大的一块“奶酪”。车辆交通服务工程产业的迅速发展,使相关高技能专门技术人才紧缺,也使本专业领域学生大有可为。车辆交通学院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造就人才、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现设置“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和“新能源汽车”等专业和方向,为全社会培养车辆服务工程等领域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车辆交通学院拥有一支由双一流高校的教授专家和汽车行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师资队伍。学院有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坚实基础, 学生有良好的实习实训条件。学生通过基础理论、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的学习,参与紧密联系生产和服务实际的实习实训,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下坚实的基础。学院通过科学合理的三年培养教学计划,使学生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方面能全面达到学院的培养要求,成为高质量、高水平的高端技术技能型的人才。学院与加拿大哥伦比亚大不列颠理工大学(BCIT)合作办学,开展与国际接轨的汽车专业类职业教育。国际化职业教育理念与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将有力提升学院办学质量,助推我院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卫生健康学院卫生健康学院是学校根据教育部办公厅等七部门关于教育支持社会服务产业发展,提高紧缺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以及重庆市对康复、护理养老人才的需要、特别是 2020 年波及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对卫生健康行业人才的巨大需求,致力于服务人民的健康生活,为国家和地区培养更多的卫生健康人才。学院将以学生成才为中心,立德树人,坚持专业技能与文化素养教育并举,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区保健康复行业快速发展和公共服务转型升级需要,具备良好职业素质和服务意识,掌握社区康复相关基础知识,具备社区康复技术、面向重庆及周边区域的各级医院康复科、社区卫生康复中心、社会理疗保健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康复治疗、康复保健、康复护理与康复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院已建成 4000 平方米的护理康复实训中心,各专业模拟实训室 32 间, 该中心不仅能满足本专业师生“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需要,也是学生课余自主学习和创业创新的实践平台,更是教师与行业专家进行教研、科研的实践场所。学院有一支经验丰富、学养深厚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有完善的实验实训室及相关设施设备和校外实习基地。学院将采用课堂+实验实训室+医院与社区实践的互动教学模式,通过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重点加强康复一线实际技术技能的培训, 使学生在三年学习中获得就业创业的核心技术能力,为他们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学校拟建一所二级医院以及 1000 床位的休闲养老机构,并与多家医院和康复养老机构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保证学生的临床实训、见习、实习和就业。学院将课程学习和学生的执业资格获取能力培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校学习时, 就能通过学习可获得按中医按摩师、社区康复师、养老护理员、健康管理师、社会体育指导员等资格证书。国际商务学院国际商务学院下设有物流信息技术、跨境电子商务等专业,致力于培养互联网及物联网环境下的国际商务和物流人才。为满足实践教学,让学生学到真正的专业技术,我院建立了校内实训室,还与龙湖集团、万达重庆分公司、重庆直通物流有限公司、重庆京邦达物流有限公司、顺丰速运、传华公路港物流等企业建立了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校企合作等实训合作关系。还与加拿大、韩国、日本等国的高职院校开展了交流合作活动。学院注重以就业为导向,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加大学生实习实训的力度,经过三年的教学,各专业的学生可以参加国家人社部认可的相关专业考试,获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毕业后主要从事跨境电子商务、商务贸易、物联网、物流技术与管理等行业企业的工作。艺术工程学院艺术工程学院紧扣艺术设计教育规律,引进德国、日本、加拿大等艺术工程师职业人才培养理念,创新构建了“工作室+工坊+公司”互动的进阶教学模式;学院致力于建筑装饰、风景园林、市政景观行业的工程建设、管理、设计等专业工程师培养;大学 3 年,学院以夯实工程规范技术和施工图设计能力的培养为就业核心抓手,以工程设计虚拟影像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表现能力的培养为未来职业发展后劲,达成学生在校期间已初步具备建筑、园林、市政景观艺术工程施工图绘制、设计和效果图表现的执行技能与创新思维的能力 ,辅助学生实现“零距离,强能力、高薪酬、广前景”的就业梦想。艺术工程学院现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进校后根据就业取向可以选择城乡景观规划设计方向、建筑室内景观设计方向、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方向学习。目前,学院与加拿大 BCIT 理工学院(NYD)、英国德蒙福特大学(DMU)、意大利欧洲设计学院(IED),进行了“学分互通、学历互认”的合作教学。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海内外、校企协同艺术工程类教师 50 余人,其中,中国建筑装饰协会高级室内建筑师 3 人,省级科技项目评审专家 1 人,省级社科普及专家 1 人,行业教学名师 3 人,教授,高级工程师级以上职称教师 15 人,企业与海外资深教师 18 人;教师获省级数学成果奖 2 项,行业竞赛金奖 5 项,近几年出版教材及专著、论文、获奖作品达 200 多篇。艺术工程学院建立三年一贯制“课堂、工位、岗位”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中心,下设景观施工图规范标准实训工作室、建筑室内施工图规范标准实训室、建筑装饰景观工程数字模型实训工坊、建筑景观装饰效果图虚拟仿真实训工坊等,校内建立城市景观设计虚拟公司、中国传统村落景观营造设计虚拟公司、建筑室内装饰工程施工图设计虚拟公司。让学生从大一进校开始,就置身于工程设计项目实战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就业能力。选择艺术工程学院,就选准未来美好生活。通识教育学院通识教育学院是负责全校素质教育课程、公共必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部门。下设有思政教研室、数学教研室、计算机教研室、外语教研室、体育教研室、综合素质拓展教研室等教学教研单位。学院面向学校所有学生,致力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课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不断加强公共基础知识课的建设,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奠定坚实基础;积极推进人文艺术素质课的建设,构建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多姿多彩的第二课堂教育与实践体系,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院汇集了海内外优秀学者,教师团队以知名教授、海归学者为核心,他们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学高艺精,矢志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优良素质、专业精通、技能过硬、既能担负社会责任又具有就业竞争力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国际合作学校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理工大学合作紧密,开展“3+1”培养模式, 打通专科本科连读的绿色通道,与加方共享教师、共建课程、共建教材、共建实践实习基地,与加方互认课程学分。学生在国内完成双方共同规定的专科课程学习后,学习优秀者可选择前往加拿大 BCIT 继续一年本科课程学习和本科毕业论文撰写,成绩合格者可取得加拿大 BCIT 本科毕业证书。学校学生还可选择去加拿大参加 BCIT 组织的海外实习实训和暑期课程班。办学思路学院秉承“至精至善”的校训精神,坚持“特色立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 的办学理念和“国际视野、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倡导“崇德、尚能、求实、创新”的校风;“博学、善教、敬业、爱生”的教风;“明理、勤勉、精工、立业”的学风,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专业精通、技能过硬” 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院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主动适应重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以质量为归依,以就业为导向,实施“专业建设、队伍建设、国际合作、创新育人”四大战略工程,建设“智慧教学、产教融合、科研实践、创新创业、国际合作”五大平台,积极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健康、协调、高质量发展,为把学院建设成为国际化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大学而努力奋斗!(以上信息数据统计截至日期为 2020 年7月) 学院地址: 重庆市巴南区东城大道 588 号邮 编:401320 传真:023-6167 6588电话:023-6167 6575023-6167 6576023-6167 6577023-6167 6578023-6167 6579E-mail:CQIPZS@163.com
重庆理工职业学院 2021-02-01
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
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是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校,面向全国计划招生。学院位于西部职教名城、重庆职教基地——永川。学院依托华为技术优势,面向科技前沿办学,定位云、大、物、智、移等新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是华为ICT人才培养基地、华为ICT师资培训基地、华为ICT技能大赛赛场、华为“1+X”证书培训认证中心、华为人工智能联合技术创新中心。学院立足打造“大学校园+科研机构+产业园区”融合发展共同体,华为(永川)联合创新中心建在校内。华为指派专家协同推进学院师资建设、专业建设、实习实训、创新创业、专业认证、就业服务、产业发展,学生在校期间即可获得产、学、研全方位能力培养和个人发展。学院是华为5G新型智慧校园示范项目,广泛应用华为最先进设备和技术,搭建了“一平台(华为数字平台)、二中心(创新中心、数据中心)、三云(公有云、华为云、私有云)、四网(5G/4G、物联网、无线网、有线网)”智慧生态,并通过IPV6 over 5G+WIFI6+光纤进行全联接,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实现全智能。学院建筑充分借鉴华为深圳总部风格,采用园林式书院布局,格调高雅、环境优美,各种设备设施高端智能,已是热门旅游目的地和网红打卡地。在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读书,将是您一生最美好的学习时光! 三、学校地址:重庆市永川区华为大道666号四、招生电话:023-49669696/49669797五、网址:www.cqai.vip
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 2021-02-01
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
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原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设立、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全日制高等职业专科学校。学校始建于1984年,最初由重庆市高等教育老年工作者协会举办,是重庆市首批高职院校之一。2005年6月,转由重庆鸥鹏实业有限公司举办,2008年11月更名为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2020年5月更名为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学校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重庆高新区、重庆大学城,占地903亩,校舍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70万余册。校园廊亭水榭,绿树成荫,建筑恢弘大气,形成“一环、二路、三广场、四亭、五廊”的景观特色。学校设有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城规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房地产商学院、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学部)8个二级院(部),有全日制在校生9500余人,教职工560余人,专任教师480余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300余人,高级职称160余人。学校特聘中国工程院江欢成院士(上海东方明珠设计者)、魏敦山院士等专家,建成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学校以建筑现代化为主线,以绿色建筑智能化、新型建筑工业化、建筑产业信息化为重点,构建了以装配式建筑技术为特色的土建类、以工业机器人及新能源汽车为特色的装备制造类、以大数据和虚拟现实技术为特色的信息技术类、以跨境电商及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类和以环境及文化创意(以室内设计及环境艺术设计)为特色的设计艺术类五大专业群。共39个专业。学校教学、实验实训条件一流。与企业共建了满足现有专业人才培养的大型结构、装配式建筑、工业机器人、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建筑设备与智能化、建筑信息化、艺术与设计、经济管理以及基础实验等10大实验实训中心,拥有校内实训室156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亿元。学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路径,大力推进“办学定位与行业发展相融合、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相融合、教学人员与专业人员相融合、教学内容与职业要求相融合、理论实践与行业转型创新相融合”(“五个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职业技能和科学的创新精神。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新生报到率、毕业生就业率稳居重庆市高职院校前列。2019年,全校师生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100余项,获得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一等奖、2019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中国赛区决赛一等奖等。学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发起成立了重庆建筑科技(国际)职业教育集团、重庆市菁英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服务中心;与德中洪堡工业集团公司共建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研究院及产业化生产基地;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全球顶级研究机构)共建重庆中德未来工厂研究中心;与全球3D全彩打印领导者—以色列Stratasys公司共建“中国—以色列Pantone认证3D全彩打印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与翰海睿智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美国Cloudera授权大数据培训基地共建大数据学院;与北京云创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汉沙等企业共建了虚拟现实技术中心;与阳地钢(北京)装配式设计研究院、中兴教育、华龙网、猪八戒网、华数机器人集团等100余家大型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德国萨克森州建筑协会、英国南安普顿索伦特大学、匈牙利德布勒森大学等实施合作办学,实施“2+2”等学历或技能联合培养。经过三十余年发展,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已发展成为重庆市骨干高职院校、重庆市高校众创空间、重庆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重庆市虚拟现实应用培训中心、重庆市虚拟现实内容制作与体感设备研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级中心)、重庆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基地(人才培训类)等;被评为重庆市职业教育德育特色学校、依法治校示范学校、高校章程建设试点学校、高校知识产权“贯标”试点学校、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成效突出集体、大学生就业创业先进单位等,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骨干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育创机器人实践教学基地”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
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 2021-02-01
重庆护理职业学院
重庆护理职业学院于2016年由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主管部门为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是一所实施全日制专科层次高等教育的民办非营利高等职业学校(教育部代码:14576)。学院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额出资举办,位于重庆市璧山区来凤街道解放东路600号,毗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占地287.95亩,设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老年保健与管理、社区康复5个专业,2016年进行首届招生,目前在校生近2000人。 学院目前建有基础护理实训室、健康评估实训室、ICU模拟病房、专科护理实训室、康复治疗技术实训室、老年保健与管理实训室、助产实训室、人体形态学实训室、药理学实验室、组胚学实验室等22间校内实训室。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作为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建有老年实训室、康复实训室等12间校外实训室。学院高度重视校企合作模式,积极推动产教融合,通过考察、遴选签订了10所三级医院,16所二级医院作为学生实习基地。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26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36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50%以上,学院聘请大量来自于大型医疗机构且具有丰富行业经验和较高实践技能水平的行家能手担任外聘教师,指导学生实习实践。 学院积极利用举办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集团的丰富资源,探索“医养教”深度融合模式,坚持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护理人才为主要任务,以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为特色,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质量上乘、西部一流、辐射全国”的高素质护理等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践行健康中国实施战略。
重庆护理职业学院 2021-02-01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
公办应用型高校 培养一流专业型人才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是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学院占地638亩,总建筑面积18.99万平方米。现有江北、长寿两个校区。江北校区地处重庆市主城商贸中心——江北区观音桥商圈;长寿新校区坐落在长寿区风景名胜菩提山麓,毗邻国家AAAA级景区长寿菩提古镇、长寿区政府和高铁长寿北站。 学院具备完善的实习实训条件,有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场地6万余平方米,可满足各专业学生实训实习所需,被中国石化联合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评为“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依托大型企事业单位建立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55个。学院图书馆藏书27.24万余册,数字资源超过2T,近两年斥资3000余万元打造高水准的数字化校园。 学院设有化学工程学院、环境与质量检测学院、制药工程学院、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财经学院、继续教育学院7个二级院系及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军事体育工作部等教学部门。现有专兼任教师400多人,其中教授、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教师占30%以上,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70%以上,“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7%以上。学院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手段先进,科研能力突出。学院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与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等数百家行业大型、优质企业联合建立了稳定的就业基地,为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在化工、医药、石油、建筑、交通、金融、轻工、机械、食品、旅游等行业中形成了广泛的就业网络。近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在 96% 以上,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好评。学院联系电话:81886088,81886099学院地址:长寿新校区:重庆市长寿区菩提东路2009号(国家AAAA景区长寿菩提山公园旁)江北校区: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嘉陵四村100号学院网站:http://www.cqhgzy.com/学院在渝招生代码:5061学院国标代码:14315 一、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专业特色:药品质量与安全是重庆市财政、重庆市教委重点建设专业,全国技能大赛获奖专业,拥有多名全国教学名师。就业前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质量的品质越来越高。质量检测和质量管理在国家发展、个人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本专业就是从事质量检测和质量管理,工作环境好、无体力劳动、升值发展好。二、药品服务与管理专业专业特色:重庆市教委实训基地建设经费支持建设专业。本专业包括化学制药、药物制剂、生物制药技术等方向。就业前景:面向大中型制药企业,从事药物制剂生产、质量控制、技术改进和药品生产管理、药品营销等工作。我校已经和重庆药友制药有限公色、博腾制药等知名制药且签订协议,进行订单式人才输送,优秀学生毕业生可直接进入这些企业工作。三、药品服务与管理专业专业特色:主要为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药品使用单位、医药生产企业、医药营销企业、医药外贸企业及医药管理部门培养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医药商品的购销、调储、检测、养护及质量控制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医药生产、医药经营、医药外贸及医药管理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医药商品的购销、调储、 检测及质量控制等工作。四、大数据应用技术专业特色:培养具有数据分析与处理具备大数据工程实践应用力、能胜任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大数据应用系统软件开发等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就业前景:在大数据公司、电信移动、金融保险等从事数据分析师、数据架构工程师、大数据研发工程师、数据运维工程师等相关工作。五: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主修课程有:设计与素描、设计色彩、设计基础、居住空间设计、景观设计、商业空间设计、设计软件等,通过校内外的理论和实训实践使毕业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制图和识图能力,具有设计方案策划,手绘效果图表现,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装修工程组织与管理,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高技术技能型复合人才。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 2021-02-01
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代码:14367),承担国家统招任务,面向全国招生,独立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资格。 学院由重庆港鑫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装饰行业全国百强企业)创办,依托建筑及装饰行业优势,专注培养既有艺术素养又有工程技术素养的高端技能人才。现有艺术设计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工程经济与管理学院、视觉媒体与造型学院、服装与表演学院、公共课教学部、继续教育部等7个教学单位,现有24个专业,36个专业方向,已形成艺术设计类、建筑工程类、视觉传媒类、信息技术类四大专业群。 学院位于重庆市铜梁区学府大道,占地500余亩,校园环境优美,建筑设计独特,艺术氛围浓郁,功能完备,是学生学习成长的良好环境。学院在老校区——重庆市南岸区茶园新区建有建筑装饰工程顶岗实习基地。 2015年12月,学院通过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专家评估;2016年12月,通过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专家评估组回访检查;2016年8月,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被审定为重庆市市级骨干专业;2017年7月,学院获得高等教育省部级教学成果奖。 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被誉为"中国的包豪斯设计学院",其独特的人文氛围被专家赞许为一所"有温度、有情感"的高校。
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2021-02-01
重庆电信职业学院
重庆电信职业学院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教育部代码:14369)。 学校沐浴着重庆市加快构建“内陆开放高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型电子信息和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东风,于2011年正式成立的,并与重庆文理学院进行深度合作办学。 2014年,学校在毗邻有“西湖”美誉之称的龙水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和国家5A级风景区、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重庆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建了新校区。学校现自有校园占地面积500余亩,数字化图书馆、标准化塑胶跑道田径场、标准化学生公寓、标准化学生食堂等一应俱全,校园网设施先进。 学校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新型电子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前设有人工智能与电子学院、大数据与软件学院、物联网与通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设计与建筑学院、旅游与体育学院、轨道交通学院和五年制大专部,开设二十多个专业。依托重庆文理学院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办学,得到其科技、人才和智力上的大力支持,实现了资源共享、教师互聘、干部互挂、管理互动。 学校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京东方、华道数据、中软国际、美联国际物流、广达电脑有限公司、英业达集团、重庆先特服务外包、香港电讯盈科、台湾致伸科技、重庆西永微电园等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并与华为技术公司等知名企业合作实施订单式培养,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坚强后盾。 近年来,学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软件技术”、“电信服务与管理”专业获得重庆市专业能力提升项目(骨干专业)建设立项;2016年4月,学校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得到专家高度评价,并顺利通过;近年来,共立项重庆市级及以上科学研究、教学改革和社科项目20余项;在全国省市大学生技能竞赛、创业大赛、体育竞赛等多方面,学生获奖数量和质量取得重大突破。同时,学校就业工作水平逐步提高,就业率在重庆市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社会及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满意度逐年提高,就业质量逐步提升。 2016年3月,“英勇四姐妹”勇救落水女子事迹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重庆日报、新华网等全国几十家媒体争先报道,并先后荣获重庆市感动月度人物、重庆市好人榜、重庆市优秀共青团员、2016年感动永川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2017年5月,“英勇四姐妹”见义勇为学生群体被授予“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群体”,成为全国获得该项荣誉的三个集体之一、也是重庆市唯一获得该项荣誉的集体。 学校以“学生发展为关注焦点”,秉承“精技立业,诚信立人”的校训,坚持“校企融通,精诚共进”的办学理念和“以企业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为核心,以能力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思路,走“校企联合、教产结合、工学结合、知能融合”的办学道路,引企业进校园,融专业入行业,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就业岗位实现无缝对接,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校园平安和谐,全校师生力争早日把学校办成中国西部知名的、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学院。
重庆电信职业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0 61 62
  • ...
  • 913 91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