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有机
非线性光学纳米线的自组装
在基板支持快速蒸发结晶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湿法退火自组装技术,对 DAST 等材料进行自组装,成功制备出毫米 量级的纳米线,并且表面粗糙度达到但原子级别,在纳米线激光器的制备、集成 光路的电光调制等方面极具应用前景。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有机
种植业的领跑者
鲜米时代是有机种植业的领跑者,不同于竞争对手侧重销售和种植技术,鲜米时代依托国内领先的生态治理体系,实时反馈稻田状态,为水稻种植减药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一、项目进展 已注册公司运营 二、企业信息 企业名称 杭州富睿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法人 庄戴千一 注册时间 2021.6.17 注册所在省市 浙江省杭州市 组织机构代码 MA2KH8EK-6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生物农药技术研发;农作物栽培服务;农作物收割服务;农作物秸秆处理及加工利用服务;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农作物种子经营(仅限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农林废物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技术研发;企业管理咨询;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食用农产品批发;食用农产品零售;食用农产品初加工;初级农产品收购(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企业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仓兴路1号19幢103室 获投资情况 无 三、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庄戴千一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园艺 2018/2022 叶萱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植物保护 2019/2023 袁超毅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植物保护 2019/2023 刘欣雨 管理学院/会计学 2019/2023 俞杭宏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农学 2019/2023 四、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祝增荣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教授 昆虫 刘占宇 杭州师范大学遥感与地球科学研究院 副教授 农业遥感 周文武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研究员 昆虫 五、项目简介 【定位】“鲜米时代——科技助农,稻田综合治理领跑者”项目(以下简称为鲜米时代)以浙江大学农田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为技术支撑,秉承“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生态防治理念,是兼具创新性、实践性和公益性三大特质的创业项目。 【概况】鲜米时代是有机种植业的领跑者,不同于竞争对手侧重销售和种植技术,鲜米时代依托国内领先的生态治理体系,实时反馈稻田状态,为水稻种植减药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同时鲜米时代将利用基地优势和校政企资源,为当地提供劳动教育体系构建方案,培养新式农民,助力生产基地开设劳育实践、自然科普等活动,深度挖掘生态稻田综合效益。销售模式上,与其它竞品仅围绕农产品不同,鲜米时代有多元盈利点,包括技术服务、景观农业、劳动教育基地和旅游生态等。 【成效】鲜米时代是提供全国唯一完整的稻田生态治理方案的团队,多项团队自有专利发明支持构建项目核心技术。目前鲜米时代在生防体系建立、多功能稻田生态系统探索中积累众多首创经验,已合作东北黑土地上近4000亩基地,并落实生态工程综合治理策略。项目全过程惠及农村就业、环境保护等多个热点领域,为行业稳定贡献力量。
浙江大学
2022-07-26
绿化废弃物生产
有机
肥技术
绿化废弃物的主要成分为有机质,是不可多得的有机资源,对其进行资源化处理加工成有机肥,不仅避免焚烧和填埋引起的污染问题,还是循环利用资源、变废为宝的低碳环保举措之一。 该成果将树枝、树叶、草屑等废弃物中添加少量辅料后堆置,经过微生物菌剂多重好氧堆肥发酵完全腐熟,使废弃物通过生物转化为有机肥产品。这种经生态化处理生产的有机肥不含杂草种子、虫卵,不添加有害的化学成 分,与传统的化肥和精制有机肥相比,不仅具有提升土壤肥力和抗旱保水的能力,还能改善植物生长状况,帮助植物越冬保温,同时具有成本低、环保无污染等优势。可作为土壤改良剂还原到林下和绿地中,为城市绿地甚至农业生产提供适用的腐殖土,也可作植物育苗、花卉栽培的营养基质。 腐熟后制成的有机肥料中有机质含量52%-54.6%,氮1.8%-1.92%,五氧化二磷1.5%-1.7%,氧化钾1.3-1.5%,水分30%-35%,pH值7.0-7.5。 本成果所需场地和设备简单,一次性投资少,生产工艺简单,产品质量稳定。 我国城市众多,绿化废弃物总量大,可回收利用资源量巨大,且无需原料成本,转化成大量有机肥,应用市场广泛,投资小,有较大利润空间。 转化条件:硬化场地、铲车、翻抛机等固定投资,除去政策扶持,资金投入较少。 成果完成时间:2014年6月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有机
半导体光电导器件研发及应用
① 酞菁纳米材料制备。使用四苯氧基金属酞菁,采用混合溶剂缓慢挥发的方法,得到一维的酞菁纳米线; ② 器件组装。使用梳状电极,将酞菁纳米线搭在梳状电极两端,形成电路。得到的酞菁器件对 808 nm光敏感,可以迅速产生响应,恢复时间短,课重复响应。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3
有机
溶剂分离过程集成工艺技术
针对有机溶剂回收中具有的成分复杂、组分多等特征,项目开发了萃取-共沸精馏、萃取-反应-催化精馏等系列集成工艺技术。利用开发的分子设计方法设计出环境友好的分离溶剂,为工业生产提供更优的选择。同时开发的集成分离工艺技术,可有效提高有机溶剂的分离效率,降低分离能耗。项目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项。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土壤静态采样(挥发性
有机
物)
产品详细介绍土壤取芯工具,用于土壤化学分析如果土壤采样是为了测定挥发性成分是否存在,如苯、甲苯、二甲苯、氯化烃等,那么应当使用避免样本暴露在空气中的取样器。取样也最好保持土壤团块原样,防止与空气接触。这些条件在装运土样到实验室的过程中也必须满足。使用特别的取芯工具,可以尽可能地避免土样中挥发物和氧化物的损失。样本在任何情况下均不会与合成材料接触。取心工艺符合标准NEN 5743(带挥发成分的土壤或沉积物取样)。土样体积为226毫升。装置还适用于静态土样的湿度容积百分比测定。样本是由小型的取心工具取得的,该工具装有薄管壁的不锈钢取样管。取样管最好是推入土壤,也可以用带尼龙头的钢锤取得样本后,冷却样本管并封好,以备装运到实验室。此时可用小型土钻或去芯机,从取样管中再次取样。装置中包括:一只事先钻孔和清理钻孔的Edelman钻,用于各种土壤;一只不锈钢取心设备,配备多个取样管,垫块和绝缘板。还有底盖,样本挤压器和维修材料。整套装置装在铝制装运箱内。使用本装置,可在5米以上深度取样。优点取样设备符合含挥发成分的土壤或沉积物测定标准。适合测定湿度的容积百分比。不会将样本暴露在空气中。不需要用罐筒等装运样本。由于钻透过程中阻力小,以及锤子带有尼龙头,所以装置也适用于较硬的土壤。钻头装有阀门,确保能建立真空,这样土样在取出土壤时可留在取样管中。配带有土心抓取器和衬垫的取样管,可以用在非常松散的土壤中。
成都耀华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一种基于(Ti,M)(C,N)固溶体粉的弱芯环结构新型
金属
陶瓷
材料
一种基于(Ti,M)(C,N)固溶体粉的弱芯环结构新型金属陶瓷材料,其原料组分及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数为10~20%的Co或/和Ni粉末,10~35%的第二类碳化物粉末和余量的(Ti,M)(C,N)固溶体粉,所述(Ti,M)(C,N)固溶体粉中M为W、Mo、V、Cr、Ta、Nb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类碳化物为WC、VxC(0
四川大学
2021-04-11
自复位
金属
耗能拉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复位金属耗能拉索,包括复位耗能单元、通过连接单元与所述复位耗能单元连接的拉索筋材,复位耗能单元包括外槽、设置在所述外槽上端开口中的轴心管、并排设置并固定安装在外槽中的两个倒U形软钢、由所述两个倒U形软钢夹持并与之固定连接的轴心托板、设置在外槽中并套在轴心管上的蝶形弹簧组。受拉筋穿入筋底连接头和筋顶连接头后两端被筋底锚头和筋顶锚头锚固,筋底连接头连接轴心管,筋顶连接头连接底端连接头,全拉索通过底端和顶端连接头与待加固结构相连。本发明能降低自复位耗能支撑的自重和成本、充分利用高强材料强度和提高支撑耗能稳定性。
东南大学
2021-04-11
新型
金属
氢燃料电池
近日,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汪宏斌团队开发的氢燃料电池无人机及无人小车载新型金属氢燃料电池电堆,通过进一步降低动力系统自重提高能效,使其续航时间长达2小时,满足10000平方米空间连续作业,且搭载气瓶充气只需3-5分钟,大大缩短了充电时间。 随着新冠疫情暴发,各地防疫工作迅速展开,无人机以及无人小车广泛应用于短途物资配送、消毒液喷洒、广播宣传、布控监测等多个领域。传统机型多采用锂电池系统作为动力,工作时长短且充电时间长,影响防疫工作效率。相较于锂电池动力系统,氢燃料电池具有清洁环保、能量密度高、充气快、安全等性能优势,能够满足无人机及小车长时间、高强度作业。 目前,汪宏斌团队开发的氢燃料电池无人机及小车搭载消毒装置,已经应用于地方疫情防控工作中,形成了一套以氢燃料电池作为动力系统、高续航、高效率的“陆-空”立体无人防控系统。 浙江省金华市智能制造产业园的企业复工前夕,氢燃料电池无人机在园区内进行了全面消毒作业。此次用于消毒作业的无人机搭载了1.5Kw金属电堆,配置了15kg消毒液,续航里程达2小时。除此之外,无人机还在金华市多个乡镇、街道、社区内进行了广播宣传和消毒作业,大大节省了防疫期间的用人成本,减少了人员聚集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点击查看原文
上海大学
2021-04-10
量子
金属
态的证实
量子材料与量子相变是本世纪凝聚态物理与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量子相变与传统的热力学相变不同,是在绝对零度下调节非热力学参量而发生的相变,相变点附近量子涨落而非热涨落起了重要作用。作为量子相变的经典范例,二维超导-绝缘体相变以及超导-金属相变研究获得了2015年美国凝聚态物理最高奖巴克利奖。在量子相变过程中,除超导基态和绝缘基态外,量子金属态是否存在于二维超导体系一直是理论与实验上争论的焦点(Rev. Mod. Phys.91, 11002 (2019))。根据安德森标度理论,由于量子干涉效应以及相位相干长度在零温下发散的特性,载流子在趋于绝对零度时会表现出局域化效应,因此理论上不存在二维量子金属基态。尽管实验上在各种二维电子体系发现了量子金属态的可能迹象,但受低临界温度的制约以及外界高频噪声的影响(Science Advances 5, 3826 (2019)),二维量子金属态的存在与否仍存在着巨大争议,是近三十年来国际学术界一直悬而未决的重要物理问题。 最近,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中心王健教授、博雅博士后刘易与合作者在高温超导纳米多孔薄膜中首次完全证实了量子金属态的存在。通过调节反应离子刻蚀的时间,研究团队在高温超导钇钡铜氧(YBCO)多孔薄膜中实现了超导-量子金属-绝缘体相变。量子金属态存在的直接证据是体系的电阻随着温度降低表现出饱和特性,在高温超导体YBCO薄膜中,该电阻饱和温度高达5K,这一温度相比于传统超导体系提高了1-2个数量级,大大提升了量子金属态的稳定性和实验结果的可信度。通过高频滤波器极低温对照实验表明,是否添加滤波器对体系的电阻在低温下的饱和规律没有明显的作用,有效地排除了外界高频噪声对实验的影响,为量子金属态的存在提供了可靠的实验证据。实验还揭示了量子金属态的霍尔电阻为零欧姆,意味着量子金属态具有与超导体类似的粒子空穴对称性(particle-hole symmetry)。 此外,实验表明量子金属态在低温下满足欧姆定律且具有巨磁阻效应,这些发现也与理论上对量子金属态的预期吻合。 研究团队通过系统的极低温电输运测试发现,超导,金属与绝缘这三个量子基态都有与库珀电子对相关的h/2e周期的超导量子磁通振荡,这表明量子金属态与传统金属不同,是玻色金属态,揭示了库珀对玻色子对量子金属态的形成起到了主导作用。(注:传统金属中导电是电子,也即费米子)实验发现,对于超导态的样品,量子振荡振幅随温度的降低迅速增加而发散; 对于绝缘态的样品,振幅随温度的降低先迅速增加然后在低温下衰减; 而对于量子金属态的样品,振幅随温度的降低先迅速增加然后在低温下饱和。进一步分析揭示出振荡振幅饱和对应于相位相干长度饱和,是量子金属形成的一种可能机制。有意思的是通过调控正常态电阻仅两个数量级,量子振荡振幅从超导态样品到最绝缘的样品变化了九个数量级,这意味着多孔高温超导体系具备很好的相位相干调控性。 该工作于2019年11月14日在线发表于学术期刊《Science》上。(DOI: 10.1126/science.aax5798;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9/11/13/science.aax5798)。北京大学王健教授、布朗大学James M. Valles Jr 教授、电子科技大学熊杰教授是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杨超和北京大学博士后刘易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大学为第一通讯作者单位。这一工作的主要合作者还包括布朗大学Jimmy Xu教授,北京大学林熙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刘海文研究员,清华大学姚宏教授,电子科技大学李言荣院士等。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中科院卓越创新中心、低维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交叉科学与技术基金、博士后科学基金等支持。 二维高温超导体系中量子玻色金属态的证实是王健研究组与合作者继量子格里菲斯奇异性发现以来(Science 350, 509 (2015)); Nature Communications 10, 3633 (2019)),在二维超导量子相变领域的又一重要突破。该工作为国际上争论了三十多年的量子金属态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并为研究量子金属态提供了新思路。该工作也得到了美国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Steven A. Kivelson教授的高度评价,评论文章发表在Journal Club for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凝聚态物理期刊俱乐部)上。Kivelson教授指出:“这一工作对量子材料的理解具有基础性的重要意义”。图一, 钇钡铜氧(YBCO)纳米多孔薄膜中的超导-量子金属-绝缘体量子相变。(A)用多孔氧化铝(AAO)模板蚀刻法制备YBCO纳米多孔薄膜的工艺示意图。(B) YBCO纳米多孔薄膜扫描电镜(SEM)图像。(C) YBCO纳米多孔薄膜的几何结构示意图。(D)不同刻蚀时间下YBCO纳米多孔薄膜的电阻对温度的依赖关系。超导态(SC)、反常金属态(AM1)、过渡态(TS)和绝缘态(INS)四种典型薄膜的电阻温度曲线用黑色表示。图二,量子金属态证据。(A)量子金属态薄膜和超导薄膜的输运曲线。其中低温下电阻的饱和行为为量子金属态的特征。(B) 量子金属态薄膜极低温输运曲线。是否采用高频滤波器并不改变量子金属态饱和电阻的特征。插图: 量子金属态薄膜的I-V曲线,符合欧姆定律,亦为量子金属态的证据。(C)典型量子金属态薄膜的霍尔电阻和纵向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图。霍尔电阻(Rxy)在低温下趋于零,而纵向电阻不为零,表现出量子金属态的特征。插图: 量子金属态薄膜不同温度下的霍尔电阻(Rxy)。(D) 量子金属态薄膜的巨磁阻效应,与理论上对量子金属态的预期相符。图三,库柏对在量子相变过程中的相干性衍变 (A)超导态、(B) 量子金属态、(C)绝缘态的磁导振荡图。 (D) 不同温度下,所有YBCO薄膜的磁导振荡的振幅。对于量子金属态薄膜,磁导振荡的振幅随温度的降低在5 K左右而饱和。而超导态薄膜磁导振荡的振幅在低温下发散,绝缘态薄膜磁导振荡的振幅随着温度降低先增加后减小。(E) 通过相位相干的近似模型,计算得到量子金属态的相位相干长度在低温下饱和。揭示了量子金属形成的一种可能机制。
北京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33
34
35
...
276
27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