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金属玻璃包覆金属丝复合材料的连续制备设备与工艺
金属玻璃(又称非晶合金)是指在固态下原子排列具有短程有序而长程无序,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保持这种状态相对稳定的金属合金。近十几年来,块体金属玻璃的发展更是其发展过程的一个里程碑,使得金属玻璃作为结构材料成为可能。 与传统晶体材料相比,块体金属玻璃很高的强度、大的弹性极限(2%~3%)及良好的耐腐蚀性等突出优点。正是由于其独特性能,使得块体金属玻璃在体育用品、电子、医学及国防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项目开发了一种短流程、适合于大规模工业生产、并能获得完全清洁复合界面的金属玻璃包覆金属丝复合材料的连续制备设备与工艺。 设备构成为,由真空系统、预热系统、加热系统、冷却系统、牵引机构组成。牵引机构上下各有一个导轮,两导轮竖直方向相切,且下部导轮与电机相连,可以将制备的丝直接缠绕起来,实现连续生产;冷却装置紧置于坩埚下部,保证包覆的合金液快速凝固形成金属玻璃。 工艺过程为:将按照名义成分配好的合金先用电弧炉熔炼成均匀的母合金,然后将母合金和金属丝装在底部带有小孔的坩埚中,金属丝一端自内而外穿过坩埚的小孔,在加热炉中重熔母合金并保温,然后通过牵引机构由电机带动下拉浸渍在熔体中的金属丝,使其表面均匀浸渍一层合金液,在穿过加热区后通过冷却介质快速冷却形成金属玻璃,最终获得具有较高强度与延伸率的金属玻璃包覆金属丝复合材料。 技术特点:金属丝可以选用具有较高熔点及较高强度的钨丝,金属玻璃合金可以选用具有较强玻璃形成能力及较好力学性能的锆基合金体系。电机牵引拉丝速率为1-5mm/min,冷却装置的冷却速率为所吹氩气流速1-5m/s。 已申请专利:张勇,陈晓华,陈国良,张兴超,王自东,“一种金属玻璃包覆金属丝复合材料的连续制备设备与工艺”,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0710120355.4,专利申请时间:2007.08.00,专利公开日:2008年3月12日。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制备多层复合材料的方法、设备和结构阻尼复合材料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多层复合材料的方法和设备以及采用该方法和设备所得到的结构阻尼复合材料。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以基体层为阴极,以作为第一结构层来源的第一电极为阳极,利用电火花沉积加工将第一电极沉积到基体层的表面并形成第一结构层;2)以作为第二结构层来源的第二电极为阳极,利用电火花沉积加工将第二电极沉积到第一结构层的表面并形成第二结构层。当所述第一结构层和第二结构层分别为由阻尼材料构成的第一阻尼层和第二阻尼层,所得多层复合材料为结构阻尼复合材料。上述方法所使用的设备的控制机构包括控制电极进给运动的机构和控制电极夹持部夹取或更换电极的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 2016-10-19
提高金属零件上耐蚀性能的高温镒系磷化技术
该项目针对 30CrMnMoTiA, 30CrNi3A、25Cr2Ni4WA 和 Nil9Co9Mo5 四种含铭、線合金钢难磷 化及磷化膜耐蚀性能低的实际生产难题,深入研究磷化膜的形成过程和磷化机理, 探讨含铭、線合金钢难磷化的内在原因;通过工艺优化,开发出了解决上面4 种合金难磷化问题的高温镒系黑色磷化新技术,开发了新工艺,应用于某厂,建 成了年处理各类零件1200万件的磷化生产线一条,使废品率由原来的8~10%降 低为现在的0.5%以内。每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600万元,节约成本150万元。
重庆大学 2021-04-11
基于二维正交各向异性复合材料板的热模态对结构参数的灵敏度分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二维正交各向异性复合材料板的热模态对结构参数的灵敏度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求解考虑拉压、弯曲、剪切变形的二维正交各向异性复合材料板线性刚度矩阵K0;(2)求解热结构的初应力刚度矩阵Kσ;(3)求解考虑热应力影响的结构有限元动力学方程的目标函数,即为转化为考虑结构热应力影响的广义特征值问题;(4)基于步骤(3)中的目标函数f,采用复变函数法求解二维正交各向异性复合材料板的热模态对结构参数的灵敏度。本发明考虑了热应力对结构刚度以及结构响应(热模态)分析的影响,能够利用复变函数法分析得到精度较高的热模态对结构参数的灵敏度矩阵。
东南大学 2021-04-11
多结构光双目复合视觉焊缝跟踪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结构光双目复合视觉焊缝跟踪装置,涉及自动焊接技术领域, 特别是焊接机器 人视觉传感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用于向焊缝区域投射结构光条纹的多 线激光发生器(10)、装有窄带滤光 片(1)和中性减光片A(2)的用于采集焊缝特征 激光条纹图像的摄像机A(3)、装有带通滤光片(8)和中性减光 片B(9)的用于采集 激光条纹以外图像的摄像机B(7)、与摄像机A(3)、摄像机B(7)相连的控制器(11) 组成。 综合两摄像机的图像信息可以计算出焊枪当前理想位置,得到与实际位置的差值, 并由控制器转换成模拟信号或无线通信输出,控制焊枪纠偏电动机,实现焊缝自动跟踪 的目的。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1
混凝土框架-复合材料板组合护岸结构
本课题从构件和体系两个层次来研究护岸结构的创新构型与组合理论;探索土压力作用下护岸结构各组成部分的协同作用机理、荷载传递途径和力学简化模型;并建立综合考虑纤维铺层、组分材料、组合方式、连接及受荷条件等因素的护岸结构设计理论。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护岸结构创新构型与组合理论; 2)侧向土压作用下组合护岸结构受力机理; 3)组合护岸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4)组合护岸结构工程应用。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光导聚能高温相变储热零排放室内太阳炉
Ø  成果简介:利用取之不尽的太阳能实现民用炊事,是人们多年来的愿望。现虽有直接反射聚焦的太阳灶可用于烹饪方面,但它需要用户直接在阳光下操作,并需要及时跟踪太阳的运动轨迹,否则不能得到聚焦良好的光斑,由此给用户带来的极大不便,限制了此类装置的推广应用。本项目设计的光导聚能高温相变储能室内太阳炉利用经过特殊设计的光漏斗将太阳光收集并导入储能器中,将小通量的太阳光能,经累积产生高温热能,并在储能器中实现高温相变储存,储存温度大于180℃。需要炊事时将所储存的热量传递给储热体盘管内的导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12
汽车高性能热作模具材料及表面复合强化技术
可以量产/n本成果借助大型热力学和动力学计算软件Thermo-calc&Dictra,在H13钢基础通过优化合金成分并添加微量的铌,在保持H13钢原有优异性能的前提下,改善H13钢的热疲劳性能,从而开发出一种新型优质的汽车用热作模具钢HG1钢。同时结合表面处理新工艺,将新材料应用在汽车发动机气门成型模具和汽车方向机凸轮轴成型模具,显著提高其使用寿命。该钢种主要应用在有色金属压铸模、热挤压模和小型热锻模,用于取代H13钢和3Cr2W8V钢。主要技术指标:(1)HG1钢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具有比H1
湖北工业大学 2021-01-12
航空航天用新型高强高温钛基复合材料
网状结构钛基复合材料密度(4.5 g/cm3)与传统钛合金相当,是在高温钛合金的基础上,通过粉末冶金与增强相分布调控技术,在钛合金晶粒周围定向引入增强相,有效抑制晶界高温弱化效果、并进一步提高了室温强化效果、均匀等轴的网状组织以及大尺寸基体区的存在有效提高了塑韧性,体现出超耐高温与高强韧一体化的特性。 一、项目分类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二、成果简介 网状结构钛基复合材料密度(4.5 g/cm3)与传统钛合金相当,是在高温钛合金的基础上,通过粉末冶金与增强相分布调控技术,在钛合金晶粒周围定向引入增强相,有效抑制晶界高温弱化效果、并进一步提高了室温强化效果、均匀等轴的网状组织以及大尺寸基体区的存在有效提高了塑韧性,体现出超耐高温与高强韧一体化的特性。使用温度较基体钛合金提高200 ℃,达到600-800 ℃。某高温条件下,较基体钛合金稳态蠕变速率降低2-3个数量级、相同持久时间下,持久应力提高3倍多、相同应力下,持久时间提高57倍,显示非常优异的高温性能。且具有优异的焊接性能、塑性与成形性能,成为高速飞行器耐热部件的理想结构材料,替代高温合金可减重45%左右,如设计的钛基复合材料气动格栅单件可实现减重5800 g,具有重要经济与社会价值。可彻底解决高速飞行器轻质耐热结构件无合适材料可选的瓶颈问题,填补了其它领域无可用的轻质、耐热、高强韧、可加工、可焊接材料空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2-08-12
基于多苯醚结构的膨胀成炭阻燃耐熔滴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的基于多苯醚结构的膨胀成炭阻燃耐熔滴共聚酯是在Ⅰ、Ⅱ表示的合成聚酯结构单元的基础上,引入了由Ⅲ表示的结构单元经无规共聚所组成,所制备的膨胀成炭阻燃耐熔滴共聚酯的特性粘数[η]为0.43-0.95dL/g,极限氧指数为25.5-34.5%;垂直燃烧等级V-2~V-0级;锥形量热测试中峰值热释放速率p-HRR为198-658kW/m2。本发明还公开了其制备方法。由于本发明引入的含多苯醚结构的单体能在高温下发生重排反应,形成多芳香环或多芳香含氧杂环的稳定结构,因而具有极高的膨胀成炭速率和质量,赋予了共聚酯优异的阻燃性与耐熔滴性能。本发明共聚酯的制备有着成熟的工艺、简单方便的操作,易于工业化生产。
四川大学 2017-12-28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 11 12
  • ...
  • 367 36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