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蛋白质药物聚氨基酸偶联技术
自1984年首个重组胰岛素获得批准以来,重组蛋白质药物因其高特异性及高活性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近5年来蛋白质药物批准的量已经隐隐赶超传统小分子药物。然而蛋白质药物往往药代动力学较差,循环时间短,需要高频次重复用药,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生活不便及经济负担。另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是蛋白药物的高免疫源性。以各类重组抗体为例,即使完全人源化的抗体在多次注射后也会产生大量的抗药物抗体(anti-drug antibody,简称ADA);而ADA的产生轻则造成药物失去本身的药效,重则造成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威胁病人生命安全。因此,如何避免临床用药过程中(尤其是多频次给药过程中)ADA的产生成为蛋白质药物研发的必要前提。蛋白质PEG化不仅能够延长蛋白质循环时间,也能通过其自身的位阻效应一定程度上降低蛋白质的免疫源性。然而PEG本身会诱发免疫系统产生anti-PEG抗体(本质上也是一种ADA),进而导致其加速血液清除(简称ABC效应)。综上所述,寻找新的低免疫源性聚合物用于蛋白质修饰以同时实现长循环与抑制ADA产生迫在眉睫。 聚氨基酸(也称合成聚多肽)是一种模拟蛋白质多肽结构的合成高分子,可生物降解,生物毒性低,是理想的蛋白质药物修饰高分子。
北京大学 2021-02-01
基于海因平台的系列氨基酸制备技术
海因是重要的手性合成前体,在全面分析了解反应机理和气液传质过程基础上,设计了新型的反应体系,常压条件高收率制备了海因,海因的摩尔收率(对羟基乙腈)为86.2%,高于国外文献报道的高压法收率(83%),且产品品质优良。开发了基于海因平台的手性天然氨基酸和非天然氨基酸制备平台技术。其中苯丙酮酸酶法制备L-苯丙氨酸的生产工艺,通过膜分离和模拟移动床分离技术应用,提高了产品收率和质量。采用物料循环技术,减少了污染,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还开发了L-色氨酸、L-酪氨酸、L-取代苯丙氨酸的酶法制备技术,均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在国内首次开发了以苄基海因为前体、规模生产D-苯丙氨酸的酶法制备工艺,提出D-海因酶催化机理模型,指出D-海因酶的立体选择性是由于酶的巯水性“口袋”的结构决定的,并合理解释了酶催化过程。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采用该化学酶法工艺生产了六种光学纯的D型氨基酸:D-苯丙氨酸、D-色氨酸、D-丙氨酸、D-缬氨酸和D-蛋氨酸,其中D-苯丙氨酸已成功实现了工业化生产、D-色氨酸完成了中试。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没食子酸脂的微波合成方法
【发 明 人】李念光;唐于平;段金廒【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没食子酸酯的合成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没食子酸酯的微波合成方法。【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没食子酸酯的微波合成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为:(1)取没食子酸和不同的醇或者酚,置于微波反应器中,设定温度为80至105℃,压力150至200PSI,设定功率为150至250瓦,在酸的催化下密闭反应5至30分钟;(2)取步骤(1)反应所得的产物,用碱液调pH值至中性,然后用有机溶剂萃取、浓缩、得浓缩物、重结晶,即得。本发明提供的没食子酸酯的微波合成方法可减少反应时间,提高合成效率,节省成本,且可操作性强、对环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生物法定向制备GAMG和甘草次酸技术
Ø 单葡糖醛酸基甘草次酸(GAMG)和甘草次酸(GA)是甘草酸的两种改性衍生物,具有比甘草酸更优良的抗炎症、抗过敏、抗病毒、抗肿瘤等功效,在医药、化妆品行业具有广泛应用。此外,GAMG还是一种高甜度(其甜度是蔗糖的1000多倍)、低热量的天然功能性甜味剂。由于化学改性法键选择性低,很难将甘草酸定向转化为 GAMG或GA,且化学法对生产设备要求高,反应条件苛刻,对环境也造成较大的污染。生物改性法具有高选择性、副反应少、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具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本项目自行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12
一种高铁酸钾的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201410491153.0)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铁酸钾固体的制备方法,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以次氯酸钙和碳酸钾反应制备碱性饱和的次氯酸钾溶液;(2)冰水浴环境中,向碱性饱和次氯酸钾溶液中加入九水硝酸铁固体,生成高铁酸钾溶液;(3)向高铁酸钾溶液中加入饱和氢氧化钾溶液,冰水浴中静置,抽滤,得高铁酸钾固体粗产品;(4)用氢氧化钾溶液溶解高铁酸钾粗产品,抽滤,冰水浴中重结晶,抽滤,得重结晶后高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1-12
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生产技术
油脂是天然可再生的资源,用其作原料所开发与生产的化工产品具有低毒性、易生物降解、人体亲和性和环境适应性好等特点。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20世纪80年代飞速发展。早期研究目的替代化石柴油作燃料,目前已形成广泛的应用。脂肪酸甲酯既是生物柴油的基础组分,又在化工领域有广泛的用途。 本技术采用动植物油脂、废弃餐饮油、酸化油脂或棕榈油等为原料,通过与甲醇酯交换工艺生产脂肪酸甲酯产品,可进一步通过环氧化生产环氧化脂肪酸甲酯。产品闪点180℃以上,酸值0.6~0.8,转化率95%以上。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氨基酸表面活性剂开发
氨基酸表面活性剂具有温和及低刺激性,是一类绿色表面活性剂,本研究采用新的工艺技术,降低了产品成本。
江南大学 2021-04-13
聚甘油脂肪酸酯生产技术
聚甘油脂肪酸酯具有较宽的 HLB 值(亲水亲油平衡值),乳化能力强,用量少,能在高酸度条件下使用,并能与多种乳化剂进行良好的复配,具有良好的乳化、分散、润湿、稳定、起泡等多重性能,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表面活性剂。聚甘油脂肪酸酯系列产品的应用领域广泛,在石油工业、化学合成工业、纺织印染工业、涂料制造、日用化学、塑料加工、农药、橡胶制品、食品、医药等产业领域都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特别在食品领域,目前已广泛用于冰淇淋、乳制品、人造奶油、饮料、糖果、面包、蛋糕等食品中。本项目以独有的生产技术,可以生产聚甘油脂肪酸酯系列产品。包括:三聚甘油月桂酸酯,三聚甘油肉豆蔻酸酯,三聚甘油棕榈酸酯,三聚甘油硬脂酸酯及三聚甘油油酸酯;四聚甘油月桂酸酯,四聚甘油肉豆蔻酸酯,四聚甘油棕榈酸酯,四聚甘油硬脂酸酯及四聚甘油油酸酯;六聚甘油月桂酸酯,六聚甘油肉豆蔻酸酯,六聚甘油棕榈酸酯,六聚甘油硬脂酸酯及六聚甘油油酸酯等。
江南大学 2021-04-13
一种锂镍钴锌氧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产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镍钴锌氧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以下步骤:(1)将锂盐、镍盐、钴盐、锌盐溶液混合均匀,再将络合剂 与上述溶液混合得到前驱体溶液,加热搅拌、干燥处理得到锂镍钴锌 前驱体;(2)对所述前驱体单独进行预氧化煅烧处理,得到锂镍钴锌氧 的固溶体氧化物;(3)将所述固溶体氧化物在氧气氛中以 650℃~850℃ 恒温煅烧 6h~15h,煅烧后冷却破碎得到锂镍钴锌氧正极材料。利用 本发明制备锂离子锂镍钴锌氧电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用含钒、钼多金属氧酸盐催化剂降解污水中苯酚的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温和条件下利用含钒、钼多金属氧酸盐催化剂降解污水中苯酚。苯酚是造纸、炼焦、炼油、塑料、农药、医药合成等行业生产的原料或中间体。随着经济的发展,未经处理的含酚废水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研究与开发高效、低成本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特别是研究降解苯酚的高效降解技术,已成为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科学前沿和热点问题。本发明设计提供的一种用于湿法氧化降解苯酚的多金属氧酸盐催化剂,(CTA)3+x [PVxMo12-xO40](x = 1~3)。多酸催化剂具有合成方法简单、催化降解高效(环境温度下(15°C)空气氧化降解苯酚,反应60 min,苯酚去除率达到70% 以上,COD去除率达到70%,TOC去除率达到70%,苯酚完全矿化。0 °C 苯酚60 min 降解率达到60%以上)、可重复利用和催化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克服了湿法催化氧化技术对设备、催化条件高要求的缺点。且在催化剂合成过程中合成条件温和(常压)、合成时间短、易操作。降解产物为简单无机离子,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利用一种温和条件下利用含钒、钼多金属氧酸盐催化剂降解污水中苯酚的应用,可以解决很多技术问题: 1、利用多金属氧酸盐的组成和结构的多样性,合成强氧化性的化合物,作为催化湿法氧化催化剂,降低湿法氧化的反应条件,提高实用性,降低成本; 2、调节反荷离子的种类,合成多金属氧酸盐固体催化剂,在水相反应中不溶脱,且易于分离重复使用,大大降低了催化剂使用成本; 3、多金属氧酸盐降解水中污染物苯酚反应条件温和,在常温常压条件下通入空气就可达到苯酚的有效降解,节约大量能源; 4、杂多酸胶束催化体系的引入使苯酚降解的体系同时具有液膜法和高级氧化法的双重功效,不仅提高了催化效果而且催化条件温和。 此项目主要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吉林省环保局项目。 含钒多金属氧酸盐(CTA)3+x [PVxMo12-xO40](x = 1~3)在催化空气氧化降解苯酚污水中,在室温、空气压力条件下,苯酚污水降解率达到90%到100%,并且苯酚分子被完全矿化为简单的无机离子,如CO32-和HCO3-。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4-29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6 17 18
  • ...
  • 35 3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