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富锂层状及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
富锂的层状结构 Mn 基氧化物及三元(NCM)材料具有高容量的特点,成本低廉,工作电压与现有电解液匹配,安全性好,考虑到振实密度,比容量等综合性能,其应用前景很好,适用于数码通讯类滇池、笔记本电脑、电动工具电池、汽车电池等。该项目具备产学研合作基础。 项目特色: 针对富锂锰基和三元正极材料首次充放电效率低,倍率性能交差,锂层中阳离子的混排、高电压下电极材料与电解液之间反应等问题,通过表面包覆、体相掺杂、颗粒微纳化和形貌控制等多种方法,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 通过原位 XRD、XAS、EXAFS、电化学阻抗谱(EIS)、原位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扫描隧道显微镜、原位核磁共振、同步辐射和中子衍射等技术,获得无机材料及相关体系的原位分析与诊断新方法。 优化设计并研制新型电极,电池制备工艺技术,构筑高容量,长循环稳定性的新型锂电池。 市场应用前景: 扩大富锂层状与三元电极材料与新型锂电池技术成果的推广力度,促成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使中小型企业规模成长,提升电池行业研发水平和产业链结构优化,带动锂电池及储能产业发展。 
南开大学 2021-04-13
纳米铜粉
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SCISR)(中国专利申请号 Chinese Patent App No 02138720.6)能强化液相体系微观混合的特性,其适用于快速反应沉淀过程的规律,在超细粉体研究制备领域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且从反应器尺寸上来说,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比一般实验室反应器要大得多,工业化的放大问题容易解决。 在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中,以CuCl2作原料、KBH4作为还原剂、氨水作络合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分散剂,反应—沉淀法制取纳米铜粉。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得粒径5.1~10 nm左右、粒径分布比较窄的纳米铜粉。制备工艺比较温和,反应温度为常温,实验制备产品粒径重复性好,实验室制备成本为3600元/公斤。产品经武汉大学检测中心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检测,分析得到产品单质铜含量较高,产物均为球形颗粒,无针状结晶。与已有的同类方法但采用不同反应技术制得的纳米铜粉数据相比,本产品更细、粒径分布更窄,是所见报道中粒径最小的。 纳米铜粉是一种新型的纳米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产品可通过包覆银膜制备铜银双金属粉替代贵金属银、钯粉末应用在电学领域的如导电胶、导电涂料和电极材料的制造等,包覆量仅为30%就可以具有常温抗氧化性能;同时制得的纳米铜粉可以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直接分散在高级润滑油中可提高润滑性能达到40%-50%,它的研发成功将为我国汽车发动机高级润滑油等产品的升级换代提供一种新型抗磨添加剂产品,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纳米药物开发
设计了一种基于非编码RNA靶向递送的多模态可视化纳米药物,初步实现了对体内肝癌细胞模型中肿瘤干细胞和侵袭转移的抑制。郭若汨博士、吴志强博士和王晶医生为该论文的并列第一作者,附属第一医院郭宇副主任医师为通讯作者。       该研究首先通过对临床标本进行分析,发现肝癌的非编码RNA治疗靶标。进而利用前期开发的肝细胞癌特异性“诊断-治疗一体化”纳米载体技术,实现对体内肝癌细胞的基因治疗和疗程中MRI实时显影。研究中发现,开发的纳米药物通过调控上皮间质转化/干性,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和增殖。同时,负载治疗基因的纳米药物也具有磁共振成像等多模态分子显像功能。
中山大学 2021-04-13
医用纳米探针
通过大规模筛选,鉴定出PBOV1等一系列肝癌相关基因,并证实PBOV1确实是肝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在进一步的体外功能实验中发现,PBOV1可通过调控β-catenin信号通路增强肝癌干细胞的功能,进而促进肝癌进展和转移,具有作为肝癌特异性基因治疗位点的可能性。但是,目前肝癌治疗基因的体内载体问题仍未得到完全解决。所以,该团队利用帅心涛教授长期研究开发的肝癌细胞靶向化纳米载体平台,将治疗基团导入肝癌模型,实现对肝癌细胞的精准体内抑制。更为巧妙的是,该纳米载体在进行肝癌体内基因治疗的同时,可以作为高灵敏度的分子影像探针,方便地进行MRI-近红外荧光多模态活体成像,实现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的实时显像,动态展示纳米药物的体内实时分布和病灶在治疗过程的变化,便于后期个体化治疗技术的开发。
中山大学 2021-04-13
纳米能源材料
通过“二维限制效应(two-dimensional confinement, 2DC)”能够使无催化活性的非晶态材料转变成为高性能的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材料即二维非晶光催化剂。他们采用自己发展的“金属氧化物纳米晶LAL(laser ablation in liquids, LAL)非晶化”技术,在纯水中将Ni纳米晶转化为二维非晶NiO纳米片,并且证实了其在不添加任何贵金属助催化剂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高效光
中山大学 2021-04-14
安徽中航纳米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安徽中航纳米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2025-06-20
光伏硅棒材料切割固定用胶粘剂
硅棒切割是太阳能光伏电池制造工艺中的关键部分,需要将多(单)晶硅棒切割成 薄片,切割过程中需要一种硅棒切割胶,可以暂时性固定硅棒,切割完成后又能够简单 迅速的剥离掉胶层。作为太阳能行业的必要耗材,国内切割胶市场完全被国外产品垄断, 价格昂贵且供货受到制约,而国内公司尚无同类型产品上市。 本项目正是基于此类新能源技术国产化真空,研发了一种新型的硅棒切割胶,解决 了新能源太阳能行业关键耗材的国产化问题,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打破国外大公司市场 垄断。 本项目团队同时开发完成以及正在开发许多用于新能源(太阳能及 LED 等)、汽车、 电子电器等先进制造业用各种胶粘剂及新材料项目。在新材料的产业化开发方面拥有较 雄厚的实力。
同济大学 2021-04-11
两种有源光纤棒单模输出激光器
螺旋耦合掺稀土光纤棒单模输出激光器(专利号:200810118083.9)。它包括泵浦源与单模掺稀土光纤、掺稀土光纤棒;泵浦源对光纤光栅、光纤光栅与单模掺稀土光纤构成的激光器进行泵浦;泵浦源对掺稀土光纤棒进行泵浦,将光纤光栅与光纤光栅、单模掺稀土光纤连接在一起,置入在掺稀土光纤棒包层上刻的螺旋槽内,其中置入槽内的光纤光栅、单模掺稀土光纤部分或全部包层去掉,对槽进行封装,并对掺稀土光纤棒两端端面光滑处理,通过内部强耦合,使掺稀土光纤棒谐振在光纤光栅、单模掺稀土光纤构成的激光器产生的激光波长上,实现主动锁相,从而实现单模激光超亮度大功率输出。 种子激光注入式有源光纤棒单模激光器(专利号:200810118082.4),它包括泵浦源、单模种子光纤激光器、掺稀土离子光纤棒、光纤;其中泵浦源对掺稀土离子光纤棒进行泵浦;光纤的一端与单模种子光纤激光器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去掉部分或全部包层的光纤置入掺稀土离子光纤棒包层或掺稀土离子光纤棒芯内的孔中,其后对掺稀土离子光纤棒进行热处理,使孔无空气间隙。由于光纤与掺稀土离子光纤棒芯之间的强耦合,使得掺稀土离子光纤棒谐振在单模种子光纤激光器产生的激光波长上,从而实现单模激光超亮度大功率输出。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中大规格棒材控轧工艺与成套装备
项目背景:大棒材是直径范围为φ70~200 圆钢,实现控温轧制是提高钢材性能、降低合金成本的重要手段。现代化棒材生产线上,根据工艺需要采用了不同的穿水冷却设备布置,以实现控轧控冷功能,但是大规格棒材因为冷却速度慢,水冷后内外温差过大,无法实现理想的控制轧制。开发新型的冷却工艺及配套装备,在不影响正常轧制效率前提下,实现大棒材的控制轧制是行业的难题与期待。关键工艺技术:控制轧制冷却:在精轧机组前置线外冷却装置,通过空冷时间的控制准确控制轧件在精轧机组内的轧制温度,最大限度第消除轧件内外的温度差,结合精轧机一定的变形量,使的φ70~200 圆钢获得较好的产品机械性能。轧后穿水:将终轧温度为 800~950℃的大规格棒材经过间断分布的水冷器,对钢材实现一定程度的加速冷却,同时减少表面快冷淬火组织深度,以达到提高钢材强度、塑性,改善韧性的目的,使钢材得到良好的综合性能。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证件照片防伪鲁棒数字图像水印技术
证件照片防伪鲁棒数字图像水印采用的技术包括:图像打印扫描过程像素失真数学建模与校正技术、基于建模校正的抗打印扫描数字图像水印算法、基于边缘和人像特征的图像几何校正技术和纠错码技术等。应用原型系统首先将身份信息采用数据加密算法进行加密,之后使用纠错码进行编码,生成水印信号,最后采用抗打印扫描水印嵌入算法将水印信号嵌入到人像照片图像中,得到嵌水印的照片图像,并将证件打印制作出来。检测时,首先扫描证件得到证件图像,并进行几何校正、照片图像提取,然后对照片图像进行模型校正并运用抗打印扫描数字水印提取算法提取水印信息,对提取的水印信息经过纠错码译码和解密,得到身份认证信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 11 12
  • ...
  • 108 10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