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带数字标识螺旋器及膜性蜗管模型
XM-855A螺旋器及膜性蜗管模型(带数字标识)   XM-855A带数字标识螺旋器及膜性蜗管模型放大350倍,可拆分为5部件,显示螺旋器及膜性蜗管三壁的立体微细结构,模型的内侧端为骨性螺旋板,相当于螺旋缘处的断面,可见其中的骨质,表面肥厚的骨膜及穿通骨质的听神经纤维束,模型的另一端为螺旋韧带,内含多数血管,由侧面看可见前庭膜起于螺旋缘上面的骨膜,止于螺旋韧带的上方。将前庭膜取下观察,可见它由上面的间皮,中间的结缔组织及下面的上皮所成,膜性蜗管的外壁为螺旋韧带,内面附有单层立方上皮。 尺寸:放大350倍,47.5×18×32.5cm 材质:PVC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多孔碳载钴汽柴油脱硫吸附柱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脱硫吸附柱制备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多孔碳载钴汽柴油脱硫吸附柱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硫脲溶液加入葡萄糖溶液中,置于水浴中滴加盐酸,搅拌反应后,加入硫酸钴溶液,加热反应后喷雾干燥,得到前驱体;将前驱体装入斜卧式管式炉,沿其内部的导轨移动并自炉顶移出;采用分区加热形式;待冷却至室温后,即得到具有定向孔道织构的多孔碳载钴汽柴油脱硫吸附柱。本发明,将过渡金属元素在介孔材料形成前加入,能够形成更多的吸附中心,使吸附中心的分布更加均匀,得到的吸附剂比表面积大,具有极高的吸附能力。定向通孔的形成,有利于减小流阻,提高吸附柱的使用寿命,提高吸附柱的处理能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浙江大学 2021-04-13
动力重建创伤后下颈椎后柱动态稳定性技术
本项目主要采用生物衍生肌腱构建下颈椎后路动态稳定系统装置。采用临床自愿捐献的人体肌腱进行脱细胞、冻干制备直径3mm,长度不等的生物衍生肌腱材料,进行体外对照实验和动物模型活体对照实验。研究发现这种材料通过创新的颈椎后路固定方式,使颈椎在前屈时提供足够动态稳定性,在左右侧屈、旋转及后伸运动中并不限制其正常运动,较好的模拟后方韧带复合体的功能。同时,动物实验证明,此种装置修复动物下颈椎后方连接结构损伤,均表现出良好的修复能力。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证明无大量淋巴细胞细胞浸润,细胞呈梭形,纤维组织排列整齐、均匀,可见毛细血管增生,植入装置保持了活力。故采用生物衍生材料的颈椎后路动态稳定系统能在体内长期存活,能够重建后柱稳定并保留部分运动功能。
四川大学 2016-04-29
限进克伦特罗分子印迹固相提取整体柱
   限进克伦特罗分子印迹整体柱是可以用于生物样品中的克伦特罗选择性提取的固相萃取柱。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分离材料,这种材料结合了分子印迹和限进材料双重特性。材料中有分子印迹聚合物层,具有对于克伦特罗的识别位点,对克伦特罗及其结构类似物具有很强的选择性亲和能力;材料也具有大分子限进层,可以对大分子进行排阻,使其不能进入内部分子印迹结合层,避免生物样品中的蛋白在柱上沉淀及对于识别性结合的干扰。 限进克伦特罗分子印迹整体柱用于生物样品中克伦特罗的分析时,样品可
南开大学 2021-04-14
喷杆式喷雾机作物苗期对靶喷施技术及系统
项目简介 普通喷杆式喷雾机只能进行大面积等量均匀喷施。但作物苗期冠层较小,覆盖不了 整个地面,大量农药雾滴直接喷洒到了地面土壤上,不仅造成了大量农药浪费,且污染 了土壤和农业生态环境。本项目设计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秧苗自动识别装置和喷 杆式喷雾机变量喷施控制器,根据作物株型和冠层形状特点,选用红外/超声/图像探测 装置实现秧苗的识别和定位;并在每个喷头的支管路上都串接高速开关电磁阀,通过对 电磁阀的通断控制实现间歇式喷雾控制;两者融合实现对靶喷施。该成果已申请发
江苏大学 2021-04-14
一种有杆泵抽油机抽油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杆泵抽油机抽油控制方法及其系统。该方法通过采集抽油机悬点载荷和位移数据生成地面示功图,由波动方程计算得出地下泵功图;根据泵功图图形特征,应用模糊逻辑进行游动阀漏失等泵工况分析及控制:若有严重故障则停机待检,否则根据分析得出的泵充满程度调整运行参数,若符合“抽”条件则计算或调整停抽时间进行“间抽”控制,否则根据泵充满程度计算新的冲次参数。采用该方法的 ARM 嵌入式抽油控制器,可将泵功图诊断和实时抽油控制结合起来,实现故障保护、停抽、“间抽”或冲次参数调整,可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可实现镗刀径向自动调节的弹性镗杆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实现镗刀径向自动调节的弹性镗杆,由作为镗杆主体的弹性变形体,以及设置在其内部的斜块、顶杆组件和拉杆而构成,其中弹性变形体的中部形成有八个起铰链作用的弹性壁结构,斜块设置在弹性变形体的前端内部并具备相互平行的上下两个斜面,拉杆与斜块相连用于带动斜块一起作轴向移动,顶杆组件用于在拉杆带动斜块一起作轴向移动时发生径向偏移。按照本发明的弹性镗杆,能够提高镗杆的整体刚性并实现径向调节的双向补充,相应提高镗刀径向调节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非接触电能双向推送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围绕非接触电能双向推送系统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项目组在原理方面, 提出一种适用非接触电能双向推送模式的双向电能变换拓扑,并构建了基于 能量注入与自由振荡的双工作模式,实现了电能的动态双向转换。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提出一种基于调幅控制的高频电能变换拓扑,实现了面向负载电能形式需 求的电能直接变换,减少了中间能量变换环节,有效提升了系统效率及功率密度。 在实现方法上,提出一种基于磁共振阵列电磁耦合机构,解决了传统磁共振耦合 模式下的调谐困难问题,有效提高了能量传输稳定性。在控制方法方面,提出基 于能量反反射阻抗的负载辨识方法反激磁电流控制方法,解决了负载动态变化条 件下的系统参数及负载特性的动态获取问题,并进一步构建了电能动态推送机制。 提出针对频率不确定性的系统鲁棒控制及优化方法,解决了存在频率漂移及开 关非线性情况下系统不确定性建模及控制问题,保证了系统在负载扰动条件下 能量传输的稳定性与鲁棒性。在实验系统研究方面,通过综合利用本项目的研 究成果,开发了 1KW量级非接触电能双向推送系统,在传输距离为50厘米条件 下,系统总体能量传输效率85%。
重庆大学 2021-04-11
一种非圆接触点轨迹滚动轴承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非圆接触点轨迹滚动轴承。包括轴承外圈、轴承内圈、柔性保持架、滚动体和润滑剂,轴承外圈内侧曲线形状是四阶或者六阶椭圆,对应的轴承内圈外侧曲线形状是三阶或者四阶椭圆,保持架为柔性保持架,滚动体为圆柱滚动体,数目为7个或者10个,圆柱滚动体通过柔性保持架定在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之间,均布布置安装。本实用新型在轴承工作的大多数时间内,滚子与内外圈接触的综合曲率半径较大,能实现减小接触应力,延长接触疲劳寿命。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一种组合式非接触空间坐标测量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式非接触空间坐标测量装置,包括全站 仪(1)、激光电子标靶(2)、激光位移传感器(3)、辐条槽激光电子标靶固定板(4)、辐条槽激光位移传感器固定板(5)和计算机(18), 其中,辐条槽激光电子标靶固定板(4)和辐条槽激光位移传感器固定 板(5)联接构成分档式角度调整装置。本发明可以灵活调整激光电子 标靶和激光位移传感器的方位,增强了测量系统的柔性,可以扩大其 测量范围至全空间角度。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8 29 30
  • ...
  • 43 4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