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固银专业生产435升电子防潮箱
产品详细介绍产品特性:1.柜体采用1mm及1.2mm优质钢板制作,多处加强结构,承重性能好,重叠式结构设计,密封性能极佳。2.表面处理采用先进的有18道工序组成的橘纹烤漆,耐腐蚀性强。 3.门镶3.2mm高强度钢化玻璃,防前倾耳式结构设计。带平面加压把手锁一体化设计,有防盗功能。4.LED超高亮数码显示,温湿度传感器采用美国原装著名品牌honeywell,温湿度独立显示,使用寿命长。湿度可设定且具有记忆功能,断电后无需再设定。5.湿度显示范围0%~99%RH,温度显示范围-9℃~99℃。显示精度:湿度±3%RH;温度±1℃6.机芯利用中加(中国,加拿大)合作技术,采用进口吸湿材质,取得中国国家专利。7.行业内唯一一家拥有智能化控制系统的防潮箱。自动判断机器内湿度来决定工作时间,节省能源,延长产品使用寿命。主机外壳采用高温阻燃材料,杜绝安全隐患8.断电后仍可运用物理吸湿补位功能继续除湿,24小时内湿度上升不超过10%。9.  行业内唯一一家通过ROHS环保的产品。避免重金属等元素污染存放的贵重产品。10.用于湿度敏感类材料的防潮保管,如IC等湿度特别敏感的材料存放,可选购防静电. 名称 型号 湿度控制范围(RH)
上海固银实业有限公司 2021-08-23
可量产的柔性透明导电膜技术
传统触控传感器使用IT0透明导电膜,IT0透明导电膜存在工艺复杂(中国 目前以从日本进口为主,国内尚不能高品质自主生产)、价格高昂(IT0核心材 料钢为稀有金属)、不能弯折等缺点,基于智能交互设备数量的急剧增加、交互 场景、方式需求增加等原因,触控行业一直在积极寻找替代IT0的新型材料。 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孙宽研究员团队,通过多年在导电材料领域的深入 研究,使用有机聚合物作为基础导电材料,在低温环境下涂布制作出了柔性透明 导电膜。这种新型柔性导电膜不仅拥有与IT0同等的光电表现,比IT0成本更低,而且具备强柔性的优势,可在触控产业链里对IT0进行有效替代,为未来智能设 备创造更多的触控形态和交互方式。
重庆大学 2021-04-11
透明性导电聚合物涂料
近年来通信、微电子、光电子产业发展迅速,上述产业所必需的抗静电材料(ESD),电磁屏蔽材料(EMI),透明电极材料等需求量日益增加。导电聚合物是一种具有共轭长链结构的高分子,经过化学或电化学掺杂后形成的材料。导电聚合物除了具有高分子材料的易加工和比重轻等特点外,还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及环境稳定性、并能制成透明导电材料等优点而倍受关注。本项目采用辅助溶剂诱导水介质热掺杂、以两亲性空腔化合物为稳定剂的氧化分散聚合等创新性技术方法制备出易溶或易分散的导电聚苯胺,成功解决了导电聚苯胺在有机溶剂和水体系中加工的难题;在此基础上将其与透明性聚合物通过溶液共混技术制得导电聚合物涂料。该导电涂料具有导电性能优异,耐水性好、透明等特点,在抗静电,电磁屏蔽,光电子器件的透明电极的制作等方面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家发明专利授权?项(ZL02145294.6,ZL 200610026905.1,ZL200610118681.7)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高性能导电硅橡胶的研究开发
硅橡胶本身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导电性能的硅橡胶在电子电器、汽车、医疗检测等行业有更好的应用前景。因此本项目着力于研究一种具有良好机械性能的导电硅橡胶,可用于检测脉搏的医疗器械中。针对硅橡胶导电性能不足的问题,在材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导电填料,并通过调整 配方和工艺来提高硅橡胶的导电性和力学性能。使用我们设计的导电硅橡胶配方制作的硅橡胶,无论是力学性能还是导电性能都能很好的满足检测要求。
江南大学 2021-04-13
神奇辉光人体感应导电球,辉光球
探究课题:观察研究气体分子电离发光现象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资源研究所 2021-08-23
表面施胶剂是一种通过浸润表面施胶工艺,以满足规定的纸张抗水
可以量产/n表面施胶剂是一种通过浸润表面施胶工艺,以满足规定的纸张抗水 防渗能力效果的一种新型造纸化学品助剂。该产品是采用特殊的聚合工 艺制备的阳离子型纳米聚合物乳液,经应用实验证明:其性能已达到了 国际先进水平,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1)低粘 度,粘度值(25℃)10-20mPa·S,固含量 30±1%;(2)乳胶粒粒径小, 平均粒径:80-120nm;(3)良好的储存稳定性;在(-5~+55℃)保持 6 个月不分层、不浑浊;(4)具有优良的抗水性能;(5)低成本。 该项目于 2009 年通过省级鉴定,项目具有技术先进、投产迅速、需 求量大且环保等优势,属“绿色造纸化学助剂”产品。 按目前市场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为 5000 元/吨,原料成本 3200 元/ 吨,以 10 个年产 10 万吨规模的小型造纸厂为例,纸产量为 100 万吨, 以每吨纸需用产品量为 2.5kg 计(140g 瓦楞纸),该产品年需求量为 2500 吨,年产值达 1250 万元,销售毛利润为 450 万元。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
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耐腐蚀、耐高温、耐磨损、韧性高,能够广泛用于能源、交通、化工等领域的关键部件,比如摩擦制动材料、耐化学腐蚀叶片等。
东南大学 2025-02-08
红藻琼胶数字化生产技术
项目成果/简介:利用集成技术生产多效性琼胶,生产节水、节能、减少环境污染的新的生产工艺和多样化。多功能性产品。琼胶生产的在线检测控制技术(增量处理技术)。液态体系胶的生产技术。琼胶寡糖的生产工艺与构效。江蓠(功能)食品开发(凉粉、果冻)。项目阶段:工业化生产阶段效益分析:据报道目前世界琼胶年需求量在20000吨以上,但世界琼胶产量仅为10000吨左右。因此国际市场琼胶价格逐年上升,目前优质琼胶价格为2万美元/吨左右。我国目前琼胶产量约为500吨/年,仅占世界总产量的5%,而且生产出的琼胶质量差,主要体现在凝胶强度低,很大一部分在400g/cm以下,色泽达不到要求。因此我国目前琼胶生产远远满足不了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我国是海藻养殖大国,具有长远的海岸线和海藻养殖带。海藻资源的高值化开发利用和深加工是我国目前科研和生产领域的主攻方向,因而根据目前的生产原料特点和资源状况,拟进行琼胶加工机理的深入探讨。通过生物转化,酶技术定向修饰和化学改性解决生产中技术性难题和提高产品品质,突破多样化应用瓶颈,促进我国海藻工业的发展,利用海藻资源和技术的双重优势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知识产权类型:发明专利 、 软件著作权知识产权编号:201710402964.2 ZL201510660247.0技术成熟度:通过中试技术先进程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果获得方式:独立研究获得政府支持情况:无
中国海洋大学 2021-04-11
长寿命LED有机硅封装胶
本项目研制了新一代LED封装胶,并建立了新的胶联理论和方法,解决了以往封装胶合成过程中需要金属催化剂而引起的金属残留问题,提高了封装胶材料的性能和寿命,相对于现用的市场上的国外标杆产品,北航自主开发的新一代LED封装胶在耐老化性能、抗黄变性能方面通过了更为苛刻的实验测试,且原材料成本仅为同类产品的1/10。 本项目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所研发的含环硅氧烷机硅材料,具有多重可替换的官能团,能够容易地引入苯基、卤族元素或者硫、磷等杂原子,可以提高有机硅封装材料的折射率,进一步提高LED的光输出效率的同时,无需金属催化剂即可交联,无催化剂残留。 产品容易实现工业化,原材料为市场上常用化工原料,来源广泛,货源充足,且生产制备过程中无需复杂昂贵设备,生产过程环境友好,有利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最终产品为液态,容易转移和运输,客户容易操作。 目前国内封装胶总体市场规模 16 亿左右,其中低折射率国产封装胶基本上实现了 100%的国产化,而高折射率国产封装胶也已经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 60%左右,但是很多国产胶水仍然存在低端化同质化、品牌认可度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亟需改善。 国产化进程加快,国产 LED 封装胶产品已经在中低端领域全面替代了进口封装胶,高端市场呈现进口替代的趋势。高折射率硅胶销量占比提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0
长寿命LED有机硅封装胶
本项目研制了新一代LED封装胶,并建立了新的胶联理论和方法,解决了以往封装胶合成过程中需要金属催化剂而引起的金属残留问题,提高了封装胶材料的性能和寿命,相对于现用的市场上的国外标杆产品,北航自主开发的新一代LED封装胶在耐老化性能、抗黄变性能方面通过了更为苛刻的实验测试,且原材料成本仅为同类产品的1/10。 本项目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所研发的含环硅氧烷机硅材料,具有多重可替换的官能团,能够容易地引入苯基、卤族元素或者硫、磷等杂原子,可以提高有机硅封装材料的折射率,进一步提高LED的光输出效率的同时,无需金属催化剂即可交联,无催化剂残留。 产品容易实现工业化,原材料为市场上常用化工原料,来源广泛,货源充足,且生产制备过程中无需复杂昂贵设备,生产过程环境友好,有利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最终产品为液态,容易转移和运输,客户容易操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5-09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 10 11
  • ...
  • 71 7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