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开发
可充电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高比能量、长循环寿命、无记忆效应的特性,又具有安全、可靠且能快速充放电等优点,因而成为近年来新型电源技术研究的热点。由于锂离子电池是绿色环保型无污染的二次电池,符合当今各国能源环保方面大的发展需求,在各行各业的使用量正在迅速增加。目前二次锂离子电池除广泛用于日常熟知的手机、笔记本电脑以及MP3等数码电子产品外,近年在电动车、电动自行车等一些大功率电池方面也已经开始使用。其中,聚烯烃微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隔膜材料,已得到市场的充分认可。然而,该材料仍主要从国外进口,这极大地制约了国内电池行业的发展。 本项目利用湿法工艺制备聚烯烃微孔膜,具有工艺稳定,重现性好的优点。湿法又称相分离法或热致相分离法,将高沸点小分子作为致孔剂添加到聚烯烃中,加热熔融成均匀体系,然后降温发生相分离,拉伸后用有机溶剂萃取出小分子,可制备出相互贯通的微孔膜材料。 主要技术、指标: 1、化学稳定性 ①隔膜在电解液中应当保持长期的稳定性,在强氧化和强还原的条件下,不与电解液和电极物质发应。②应用温度:-60——80℃ 2、电化学稳定性:①在电解液中不溶解,溶胀度<3%。 ②温度稳定性:200℃以下无分解,且高温分解后应无毒性物质排出 3、力学性能①抗刺穿强度:250gf ②抗张强度:纵向(机械方向)≥60Mpa  (屈服应力≥50Mpa) 横向(垂直方向)≥25Mpa 4、结构特性①孔径和分布: 100nm<孔径<3000nm  微孔在整个隔膜材料中的分布应当均匀;②厚度:10——60微米;③孔隙率:≥40%
四川大学 2023-05-15
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
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主要是使用过渡金属氧化物LiCoO2作正极和石墨基碳材料做负极。现在电动汽车对锂离子电池的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近年来人们对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新型材料倾注了更多的研发热情。目前广泛认为比较有前景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有三元过渡金属氧化物LiCo1/3Ni1/3Mn1/3O2、锰系层状固溶体xLi2MnO3·(1-x)LiMO2 (M=Mn, Ni, Co及其混合物)以及LiFePO4和Li3V2(PO4)3等。本课题组多年来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中做
南开大学 2021-04-14
镍氢二次电池负极残片中合金粉的回收及再生
采用超声波或机械方法将镍氢电池负极残片中的储氢合金粉和导电剂从电极基片上剥离,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后,得到了性能与原合金粉完全一致的回收粉,回收粉的成本是原合金粉的30%。同时对失效镍氢电池负极合金粉采用化学方法去除表面氧化层,经真空电弧炉熔炼除渣后,根据合金元素的分析结果,经补充必要的元素,再进行一次真空熔炼,即得到性能与原合金粉相同的再生合金粉,其成本是原合金粉的40%。该技术生产工艺简单、合金元素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成本低廉、无环境污染。经查新,国内外尚无先例,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属于国际先进水平。
南开大学 2021-04-10
锂离子电池超声扫描仪
锂离子电池超声扫描仪是利用超声波成像技术,从声学角度来表征锂电池内部多相结构变化的检测设备。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锂离子电池超声扫描仪是利用超声波成像技术,从声学角度来表征锂电池内部多相结构变化的检测设备。它可以实现软包电池及方形电池中电解液浸润状况及微量产气的原位无损检测,并能迅速灵敏地反映电解液浸润状态,评价电解液稳定性,检测SEI生长情况,从而对电池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为优化电池装配工艺,分析电池失效机制等方面提供了创新性的技术手段和有效途径,有助于实现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预警与故障的及早排除。 锂电池整体为封闭式结构,可见光、红外线、电子束等信息载体无法穿透金属外壳,内部状态难以直接观测,无法获知是否存在如电解液浸润不良、产气等影响电池性能,甚至导致安全隐患的因素,极大阻碍了锂离子电池的规模化发展及应用,亟需一种原位、无损的新型表征技术来研究这些结构演变。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7-26
稀土二次资源的回收再利用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一种锂离子/钠离子电池用负极活性材料、负极及电池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钠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材料、负极 及电池,属于电化学及电池技术领域,负极活性材料包括磷锗化合物, 或/和所述磷锗化合物与单质 P 或/和单质 Ge 所形成的第一复合物,或 /和所述磷锗化合物与导电组元所形成的第二复合物;或/和所述第一复 合物与导电组元所形成的第三复合物。本发明提供的负极包括如上所 述负极活性材料。本发明负极具有比容量高、首次库仑效率高、充放 电电压平台差别小、大电流充放电性能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锂离子电池制造工艺原理与应用
   首部系统讨论锂电制造工艺的高水平科技著作《锂离子电池制造工艺原理与应用》由化工出版社出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杨绍斌教授和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后梁正编著,共63万字。历经12年编著而成,经三位院士推荐,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该书构筑了锂电制造工艺的理论框架,集成反映了国内外相关基础与应用研究最新成果,包括制浆、涂布、辊压、分切、焊接、装配和化成等章节。锂电的原材料著作已经出版多部,但锂电生产工艺涉及化工、机械、粉体、材料和电气等多学科知识,企业公开资料少,至该书出版之前,国内外未见系统讨论制造工艺的著作出版,该书填补了锂电制造工艺领域著作的空白。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1-05-04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
成果描述:针对目前太阳能、风能和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的飞速发展对储能电池寿命、安全性能以及低成本需求,以及现有储能电池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不够,安全性差且使用寿命短的矛盾。本项目通过对制备工艺的严格控制合成单晶结构锰酸锂系正极材料,用碳纳米管从微观层面上改善锰酸锂系正极材料的性能,结合金属改性以及高分子材料的表面包覆制备出高比容量、高安全性和长寿命锰酸锂系储能电池电极材料。通过与锰酸锂系电极材料相匹配的电解质和负极材料的优化和修饰,以及电池的合理设计开发基于锰酸锂系正极材料的高性能储能电池,实现锰酸锂系储能电池在智能电网储能等方面的应用。市场前景分析:低成本普通锰酸锂电池可广泛应用于储能系统,比如高档住宅小区的太阳能路灯、景观照明灯、移动通讯基站蓄电池、风能发电等储能系统。以化学二氧化锰为锰源掺杂改性制备的高温锰酸锂电池具有容量高、动力性好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源系统市场,主要针对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电动观光车、旅游游艇等。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克容量(1C):110mAh/g; 10C/1C>80%; 普通型:常温循环800次保持80%以上; 高温型:55℃循环500次保持70%以上。 国际领先。
四川大学 2021-04-11
高比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自2000年始开展相关研究,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通过优化合成工艺、体相掺杂、表面包覆等手段有效地提高了材料的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材料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完成高镍三元材料、高电压钴酸锂、富锂锰基等高能量正极材料的公斤级小试和评测。其中,高镍三元氧化物正极材料0.05 C首圈放电比容量可达200 mAh/g以上,100圈循环容量保持率达92%。高比容量高镍三元氧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技术:开发出了具有高比容量和长循环寿命的高镍三元材料,提高材料结构的优化及制备技术的创新,显著降低了材料成本,提高了材料的放电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0.05 C首圈放电比容量可达200 mAh/g以上,100圈循环容量保持率达92%。
厦门大学 2021-04-11
高能量密度柔性锂离子电池
在设计柔性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上取得了突破,以表面刻蚀剥离处理的碳布为基底(CC@EC),水热法生长NiCo2O4(NCO)纳米线阵列。当其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时,表现出了优异的储锂性能。作者通过DFT计算发现,NCO与CC@EC具有强的相互电子作用、在锂离子传输过程中具有更低的反应能垒。此外,作者进一步通过原位拉曼光谱阐明了CC@EC基底对电极材料储锂性能提升的贡献因素。在此基础上,获得了具有高载量下高能量密度 (314 Wh/kg) 的全柔性锂离子电池(总重量为281 mg),具有出色的柔韧性和良好的储能性能,为未来的便携能源开启了新的方向。
中山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74 17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