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锰锌铁氧体靶向纳米复合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锰锌铁氧体靶向纳米复合载体及其制备方法,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将壳寡糖、γ‑聚谷氨酸与锰锌铁氧体复合,三种物质交联反应后生成100nm以下的颗粒,该方法操作简单,得到的锰锌铁氧体靶向纳米复合载体呈现典型的核壳结构,这种磁性纳米晶可通过改变磁场及温度具有靶向和缓释的能力,比单一锰锌铁氧体更具有临床实际应用的前途。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5-07
CB系列锰锌铁氧体材料
基于春光公司对铁氧体材料的深刻理解,公司主要研发制造锰锌铁氧体粉料CH系列、CP系列、CB三大系列:锰锌铁氧体粉CB系列分为CB45DW、CB50DW、CB38、CB18等
临沂春光磁业有限公司 2021-09-02
CP系列锰锌铁氧体材料
基于春光公司对铁氧体材料的深刻理解,公司主要研发制造锰锌铁氧体粉料CH系列、CP系列、CB三大系列:锰锌铁氧体粉料功率材质形成CP系列分为CP40、CP44 、CP47、 CP90、 CP95 、CP96等6大品种根据功耗、叠加、Bs等分12个品种。
临沂春光磁业有限公司 2021-09-02
技术需求:锰锌铁氧体材料的强度改善
1.锰锌铁氧体材料的强度改善2.功率型锰锌铁氧体材料功耗进一步降低3.充电桩、电动汽车充电器、家电适配器等电子产品的研究开发
临沂春光磁业有限公司 2021-09-02
纳米复合粉末渗锌防腐技术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钢铁材料的腐蚀现象普遍存在于国民经济的 116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各部门中,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金属材料资源的消耗。据统计,每 年钢材腐蚀损失占钢材总产量的 10%,经济损失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 2%4%。 我国 2003 年对腐蚀最新调查表明,每年为腐蚀支付的直接与间接费用的总和估 计可达 5000 亿人民币,约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 5%,2001 年因腐蚀损耗钢材约 1500 万吨。腐蚀也是导致设备失效、造成重大灾难性事故和严重的环境污染的 重要原因之一,这在石油化工及电力能源领域尤为突出。因此,研究和开发先进 的防腐蚀技术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主要的镀锌工艺有:电镀锌(电镀、离子镀或离子注入等)、冷镀锌(机械 镀、涂刷镀等)、热镀锌(包括热浸镀、热喷涂镀)。纳米复合粉末渗锌工艺是利用 热处理中金属原子相互渗透扩散的原理,在钢铁构件表面形成一种锌/铁合金保 护层,以防止环境腐蚀的一种新型防腐方法。与其它镀锌工艺如热喷涂锌、电镀、 热浸镀锌比较,粉末渗锌工艺具有独特的优势,如工艺过程简单、不污染环境、 耗锌量低及节省能源等。渗锌涂层均匀光滑,属于冶金结合因而其结合强度高, 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和抗磨损特性等。 纳米复合粉末渗锌技术从工艺到设备研制完全采用国产的原料和设备,不需 要进口专用的原料和部件,具有自主的知识产权。该项目属于投资少、生产成本 低和见效快的高新科技成果。经过近二年多的工业化生产探索实践,证明该技术 的先进、合理和实用性,工艺过程稳定、技术成熟可靠。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纳米复合粉末渗锌技术属于化学热处理范畴,原 理为:将表面清洁的金属构件埋入装有冲击粒子(SiO2)、金属粉末(Zn、Al/Zn)合金 粉末、活化剂(NH4Cl)、促进剂稀土硅铁粉末等组成粉末渗剂的密封容器中,放置 在炉中加热并进行机械旋转滚动;在活化剂与促进剂、以及机械滚动能和热能的 共同作用,将金属原子扩散渗入钢铁构件表面,形成均匀和致密的、具有一定厚 度的金属化合物冶金扩散涂层。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采用机械滚 动辅助加热方式,以运动粒子和活性高的粉末不断冲击构件表面,加速热传导和 扩散速度并提高渗金属效率。 与目前常用防腐工艺比较,其突出特点是:(1)涂层均匀性和致密性好、与 基体为冶金结合附着强度很高;(2)可实现锌、铝及锌铝复合等热扩散涂层,耐 腐蚀能明显高于电镀、热镀与喷涂涂层;(3)将传统化学热处理的热扩散温度由 900-1100oC 高温状态降低到低温 400-600oC 范围、并缩短加热保温时间,生产过 程耗能明显降低;(4)由于加热温度低对钢铁构件力学性能没有影响;(5)设备投 资少、维护简单及使用寿命长,节约能源及原材料,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绿 色生产技术。 生产工艺流程包括:除油→除锈→水洗→防锈→烘干(凉干)→装加热渗罐→热 117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扩散过程→构件保温冷却至出炉→分离→钝化→冲洗→干燥包装成品。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该项目已于 2004 年 6 月通过天津市科委组织 的鉴定,被认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纳米复合粉末渗锌防腐技术”是天津市科 委鉴定成果、登记号:津 20040241。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该技术在国内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和应用前 景,其主要原因为:1)热扩散涂层综合性能高。与热镀、热喷涂等比较,涂层具 有优异抗高温氧化性、耐腐蚀性和耐磨损冲击性;与物理及气相沉积、离子化学 热处理等比较,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成本低效率高,因而具有很好市场竞争 力。2)纳米复合粉末热扩散涂层工艺是自主开发新型技术,目前处于国内领先水 平。该生产工艺先进,能耗低,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技术和价格优势。3)目前 我国大力促进清洁生产,为绿色表面热扩散涂层生产技术创造很好的市场发展前 景。粉末渗锌涂层与电镀锌和热浸镀锌比较,具有节约原材料、生产过程没有“三 废”排放及涂层耐腐蚀性高的特点,在目前国家积极促进改造传统电镀和热浸镀 加工行业的形势下,粉末热扩散渗锌涂层工艺将是替代上述传统工艺的最有效防 腐技术。 我国 20 世纪 90 年代就进行了粉末渗锌技术的产业化生产研究,但目前在国 内市场真正实现批量化渗锌涂层产品加工的单位很少。利用该技术加工的产品价 格为 1700-2000 元/吨,消耗原料主要为锌粉 1.4-1.5 万元/吨,投资 80 万元可以 建成一条年生产能力为 5000 吨的生产线,可处理工件长度为 4.5m,这样年产值 可达 850-1000 万元,利税可达 255-300 万元。 应用领域:纳米复合粉末渗锌技术在钢铁材料的防腐蚀方面具有广泛的工程 应用前景,其主要应用范围包括:(1)电力输变电设备:电力、电信铁塔构件; (2)邮电通讯工程:线路金具、输线管件及部件防腐处理;(3)船舶制造:各 种紧固标准件、管件和锚链等;(4)建筑领域:马钢脚手架、五金及钢钉等;(5) 航空航天:火箭发射架和飞机制造紧固件等;(6)海洋工程:搭建海上油田各种 构件;(7)石油化工:塔板、浮阀及填料等化工设备塔内各种构件;(8)工程机 械:各种五金标准件、钢结构配件、水暖件等;(9)汽车制造:各种螺钉、螺母、 垫圈及配件等;(10)铁路和高速公路:紧固件和高速公路上的护栏等。 合作方式及条件:技术合作、转让和技术服务,设备销售和产品加工。 9 海洋生物材料——骨水泥
天津大学 2021-04-11
新一代肿瘤靶向药物载体
研究发现的新型细胞渗透肽KRP,可通过稳定的共价键结合细胞毒性抗癌药物阿霉素(DOX), 形成复合体KRP-DOX。在血液循环中,带有较多正电荷的KRP能与肿瘤细胞膜负电荷发生静电结合,有利于肿瘤细胞摄取KRP,从而携带DOX定向运送并蓄积到肿瘤组织中,进入肿瘤细胞质和细胞核,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同时,KRP-DOX很少被细胞内溶酶体破坏。肿瘤负荷的动物实验显示,KRP-DOX显著改善了肿瘤治疗效率,明显减少了对心脏等正常组织细胞的损伤,且毒副作用低。此外,与抗体策略相比,KRP分子量小(6.4道尔顿),不需要动物即可规模化生产,质量容易控制,制造成本低,而且无异种蛋白的免疫反应风险,因此具有较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中山大学 2021-04-13
肝癌靶向纳米药物
本项目提供了一种靶向肝癌细胞的纳米药物(LTAG-NPs)。该药 物以天然多糖搭载临床广泛使用的铂类抗癌药物,具有合成简便,成 分友好的特点,通过与肝(癌)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实现肝癌靶向 效果。药物在肝部高效富集并在肿瘤细胞中释药。因此,LTAG-NPs 在有效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明显降低传统化疗药物强烈的毒副作用, 提高患者顺从度和安全性。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 体外释药实验表明,在肿瘤细胞环境下,LTAG-NPs 4 小时释放 药物超过 20%,6 天药物全部释放,既在 6 天内缓慢持续释药;药物 代谢实验证明,LTAG-NPs 在注射小鼠体内 24 h 后仍保持较高药物 浓度,具有血液长循环效果;生物分布实验证明,纳米药物在肝部的 富集是传统化疗药物的 5-6 倍,明显降低了在肾脏的积累;对于同时 种有肝异位瘤和肺异位瘤的小鼠,LTAG-NPs 在肝异位瘤的富集量为 肺异位瘤的 2.5 倍,说明具有优异的肝肿瘤靶向能力。体内抑瘤实验 证明,纳米药物具有与传统化疗药物相当的抑瘤效果但毒副作用明显 降低,尤其是明显降低了肾毒性。大剂量注射传统化疗药物的小鼠在 5 天内全部死亡,而纳米药物组则保持存活率 100%,且小鼠体重稳 步上升,体征良好。 以上动物实验全部由医院完成并进行相关评价
南开大学 2021-04-13
基于聚乙烯亚胺的靶向非病毒纳米基因载体的设计与构建
基因治疗现已成为攻克肿瘤最具希望,也是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基因导入系统是基因治疗的核心技术。现阶段面临的最大难题在于尚未找到理想的基因载体,治疗基因的导入仍然是肿瘤基因治疗的瓶颈。非病毒载体近年来发展迅速,其中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 PEI)是近年来研究最为广泛的阳离子多聚物非病毒基因载体。 本项目针对聚乙烯亚胺(PEI)转基因载体使用中存在的转染效率与细胞毒性相矛盾及靶向性差等问题,采用生物可降解技术、金属离子配位技术等连接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LMW PEI),得到多分枝状或网状结构的高分子量PEI衍生物,进而选择肿瘤主动靶向多肽RGD、tLype-1等,与细胞穿膜肽TAT(49-57)、核定位信号肽NLS连接,合成具有多功能的数种功能肽RGDC-TAT、RGDC-TAT-NLS、tLype-1-NLS等,利用交联技术将多功能与PEI衍生物偶联,从而构建新型非病毒基因载体系统,旨在保证较高转染效率情况下,降低PEI细胞毒性,增加其对肿瘤的靶向性,克服当前非病毒基因载体的瓶颈问题,为基因治疗探索一条有效途径。 本项目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国际学术合作项目及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资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申请发明专利10项,其中授权7项。
上海海洋大学 2021-05-11
铋酸锌-锗酸铈纳米棒复合生物滤料
(专利号:ZL 201510336598.6)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铋酸锌‑锗酸铈纳米棒复合生物滤料,属于滤料技术领域。该铋酸锌‑锗酸铈纳米棒复合生物滤料的质量百分比组成如下:铋酸锌纳米棒35‑50%、锗酸铈纳米棒5‑10%、聚丙乙烯10‑16%、硅酸钠3‑8%、烷基聚氧乙烯醚1‑5%、水25‑35%。本发明提供的铋酸锌‑锗酸铈纳米棒复合生物滤料表面粗糙,热稳定性好、耐水性能优良,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有利于滤料的成膜与生长等特点,可以脱色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在污水处理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1
新型肝素/PEI肿瘤靶向基因治疗载体研发
缺乏安全、高效率的基因导入载体是当前基因治疗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我们在前期研究中,针对目前常用的聚乙烯亚胺(PEI25K)非病毒基因载体面临的不可降解、毒性大、难代谢、靶向性差等问题,采用肝素与小分子量聚乙烯亚胺(PEI)为主要原料,设计、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肝素/PEI肿瘤靶向基因治疗载体,具有可降解、毒性低、可靶向肿瘤、可静脉注射等特点,显示了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项目将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肝素/PEI的制备工艺,阐明影响肝素/PEI生物学效应的关键因素,研究其体内分布、代谢和早期安全性,研发一种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新型肝素/PEI靶向肿瘤基因治疗载体,为创制新型肿瘤基因治疗药物提供新的基因导入系统选择。 针对当前常用PEI25K(聚乙烯亚胺)非病毒基因载体不可降解、毒性高和靶向性差的缺点,首先采用肝素偶联小分子量PEI制备了一种新型可降解、毒性低、转染效率高的阳离子肝素-PEI基因载体,进一步利用肝素具有肿瘤靶向性、带负电荷、可在肿瘤部位快速降解、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通过在DNA/肝素复合物表面修饰肝素,制备了一种肿瘤靶向的新型肝素/PEI基因载体。下一步将研究肝素/PEI的粒度分布、行貌、表面电位、稳定性、基因装载能力、降解行为、基因释放行为等理化性质,阐明制备工艺对这些重要理化性质的影响规律。研究肝素/PEI的细胞毒性、转染效率、肿瘤靶向性、体内分布等生物学效应,阐明肝素/PEI的理化性质对这些体内外生物学效应的影响规律。基于我们已有的非病毒基因载体中试生产平台,设计肝素/PEI中试生产流程,开展中试制备工艺研究。
四川大学 2016-04-15
1 2 3 4 5 6
  • ...
  • 201 20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