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黄文新
纳米能源材料与器件;纳电子生物界面与器件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51777096,电动汽车用开绕组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研究; 2. 航空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6ZC52020,基于定子双绕组异步电机变频交流系统发电机并联运行技术研究; 3. 工信部民机专项:多电辅助动力装置控制系统设计技术与验证项目子课题; 4. 江苏省科技厅成果转化项目:桁架式低风速高效永磁直驱发电机研发及产业化; 5. 某研究所课题:300kN大推力电磁弹射直线电机研发; 6. 某企业课题:2.2T无人平台四驱电驱动系统研发; 7. 某研究所课题:65kW油泵驱动永磁电机控制系统。 成果获奖: 1. 黄文新(2/3),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异步电机高压直流起动发电系统,江苏省科技厅,科技进步奖; 2. 黄文新(1/4),国防发明三等奖“异步电机发电技术”,工信部; 3. 黄文新(1/4),中国航空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航空学会。 专著: 1.《异步电机(电动、发电)直接转矩控制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4.01。 近期授权专利: 1.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转矩磁链控制方法,2014.10.15,中国,CN201210142760.7; 2. 一种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2015.8.12,中国,CN201310241300.4; 3.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法,2015.7.29,中国,CN201310175533.9; 4. 一种单级升压逆变器,2013.5.29 中国CN201110046688.3; 5. 带抽头电感的单级升压逆变器2014.4.23 中国,CN201110203219.8; 6. 三次谐波供电、受控旋变的风力发电机组及无刷励磁方法,2014.10.15,中国,CN201210172401.6; 7. 定子双绕组异步电机风力发电系统的励磁电容优化方法,2014.10.15,中国,CN201210080900.2; 8. 单级升压逆变器非隔离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2016.1.6,中国,CN201410020413.6; 9. 具有电压谐波抑制功能的变频交流发电系统控制方法,2015.6.24,中国,CN201310142687.8; 10. 定子双绕组异步电机高压直流起动发电系统及其方法,2015.9.9,中国,CN201310206119.X; 11. 微网用DWIG交直流发电系统及宽风速范围能量双向流动方法,2015.2.25,中国,CN201410643084.0; 12. 定子双绕组异步电机发电系统定频发电的方法,2015.7.29,中国,CN201310225751.9; 13. 磁组合式三相输入AC/DC全桥高频变换器,2015.4.15,中国,CN201210310697.3; 14. 一种单级升压逆变器,2015.7.1,中国,CN201420804844.7; 15. 一种双绕组永磁容错电机垂直提升系统,2016.2.10,中国,CN201520619523.4。
黄文新 2021-06-23
郑家新
职       务:副教授、博导 最高学历: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凝聚态物理博士 邮       箱:zhengjx@pkusz.edu.cn 个人主页:http://web.pkusz.edu.cn/zhengjiaxin/
郑家新 2021-12-31
符新伟
1994年9月至1998年7月,西北工业大学,应用电子技术,工学学士学位;2000年9月至2004年3月,西北工业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工学硕士学位。先后担任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副书记、学生处副处长、学校办公室副主任、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等职。 现任西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主任、资产公司总经理,兼任陕西西工大科技园公司和深圳西工大科技园公司董事长、西安爱生集团和重庆两航公司董事、西工大教育基金会理事、中国宇航学会航天产业化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航空学会创新投资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航空发动机产学联合体副秘书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西安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全球职业规划师 (GCDF)、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国防军工成果管理与推广发展十四五规划专家、陕西省无人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陕西省军民融合智库首批专家 (金融类)陕西省创业投资协会创业投资专家、上海技术交易所智库专家、西安高新区创业导师、西安技术经理人,曾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评审专家、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总决赛评委、陕西省和西安市等省市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等。 主要研究领域:技术创新、科技管理、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企业管理、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产权管理及运营、创业孵化等 长期从事科技管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企业管理等工作,先后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科研项目10余项。 作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部门(科研院、科技园、资产公司)主要负责人创新机制,贯通链路(技术、平台和服务),努力打造科技成果转化“西工大模式”,将服务国防军工领域的高精尖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主持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的做法和成效得到陕西省主要领导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三项改革”得到科技部主要领导重要批示。 作为主要负责人,获批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优秀类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北唯一)等。 近两年,围绕航空、航天、航海、新材料、智能制追等领域,牵头论证组建30余家成果转化企业,为企业争取融资近 20 亿元,企业市场估值超 500亿元,为学校获得成果转化收益14.94 亿元,为地方贡献税收 3.21 亿元。学校成果转化企业铂力特、华秦科技2家登陆科创板,6 家启动 IPO,推进与国投集团战略合作,投资 20 亿元建设全国首个陶瓷基复合材料智能制造园。
符新伟 2023-03-14
桑新柱
北京邮电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77年生,现任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责任教授,空间机器人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邮电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光电子研究中心联合培养博士,2007.7-2008.7在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和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16年被评为北京市师德先锋,2017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2018年被评为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2021年获北京邮电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排1)。兼任工业与信息化部电子科技委委员、中国光学学会理事、中国光学学会全息与光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和秘书长、中国电子学会虚拟现实技术与产业分会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另外兼任OSA 和IEEE 多家国际期刊审稿人。 近年来主要从事3D光场显示、智能信息处理、3D多媒体通信和新型光电子器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作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北京市科技计划重点课题、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等30多项,和10余家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开展项目和技术合作,部分成果实现了产业转化。以第1作者或指导研究生在“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IEEE Journal of Quantum Electronics”、“IEEE/OSA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等国内外期刊和ICDT、OFC、CLEO等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8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80多项、软件著作权13项,转让和实施许可发明专利14项。2021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1),2019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排1),2020年获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1)和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个人)。
桑新柱 2023-02-22
朱新远
朱新远,男,汉族,1972年7月生,浙江永康人,工学博士,教授。现任上海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1990年,朱新远在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习,获学士学位。1994年在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习,获硕士学位。1997年起在上海交通大学工作。1998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学习,获博士学位。之后历任上海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院长,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24年7月,朱新远出任上海理工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朱新远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和纳米生物医学研究。主持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及企业科研项目,部分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应用。作为参与人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荣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科技启明星等荣誉称号。担任多个国内外学术期刊编辑和编委、多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朱新远 2022-01-12
清华大学机械系熊卓、张婷团队研发用于肿瘤药物筛选的结直肠癌干细胞高效诱导新模型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熊卓和张婷课题组研究基于生物3D打印研发了一种结直肠癌CSCs高效诱导与富集的新方法,探究了生物材料诱导CSCs的新机制,为CSCs研究和靶向CSCs的高通量药物筛选提供了一种高效模型。
清华大学 2022-03-23
天然碱卤湿分解及卤水精制技术
技术简介: 采用两级常压湿分解蒸发浓缩技术(热泵技术),第一级的卤水经预热到泡点 进入常压湿分解塔顶,卤水自塔顶自流到塔底,塔顶蒸汽经压缩机压缩升压后作 为一级湿分解塔底再沸器的热源对再沸器进行加热,再沸器蒸发的蒸汽进入一级 湿分解塔底,再沸器的凝液和含有 CO2 的气体作为热源预热进入一级湿分解塔 的卤水;一级湿分解塔底完成液进入二级湿分解塔顶,卤水自塔顶自流到塔底, 塔顶蒸汽经压缩机压缩升压后作为二级湿分解塔底再沸器的热源对再沸器进行 加热,再沸器蒸发的蒸汽进入二级湿分解塔底,再沸器的凝液和含有 CO2 的气 体作为热源预热进入一级湿分解塔的卤水,二级湿分解塔底完成液进入蒸发浓缩 工段。 应用前景分析: 对于天然碱行业来说,能源消耗占到生产成本的 70%以上,节能是降低生产 成本的重中之重。采用热泵技术后可使天然碱的蒸发浓缩过程节省大量的热量,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在天然碱行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课题组可以提供成熟的天然碱卤湿分解蒸发浓缩工艺包。 经济效益预测: 年产量 50 万吨的天然碱厂每小时可节约蒸汽 80 吨左右,具有相当可观的经 济效益。 技术成熟度:产业化项目 应用领域: 化工分离
天津大学 2021-04-11
髙碱低泡丝光渗透剂YQ系列
丝光是加工中高档棉制品不可缺少的工艺过程,它不仅能使棉纤维获得持久光泽和稳定的形态, 而且使棉纤维对染料的吸附能力和强力也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在传统的丝光过程中较少使用渗透剂,这主要是由于传统的前处理工艺多采用退、煮、漂三步法,棉织物处理的较为匀透,使用丝光渗透剂与否效果不十分明显。目前,为了节约能源,降低加工成本,许多印染厂不同程度地采用了短流程前处理工艺或冷堆前处理工艺,由于工艺过程缩短,往往出现毛效低和处理不匀的情况,丝光的均匀性和丝光效果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新型丝光渗透剂的研究和在丝光过程中的应用就变得越来越迫切和必要。由于丝光渗透剂所应用的介质为浓的烧碱溶液,而且用过的淡碱不是直接排放而是回收利用,这就对丝光渗透剂提出了一些特殊要求,一般地,作为丝光渗透剂应具有如下性质:(1)丝光渗透剂在浓烧碱溶液中能显著降低其表面张力,且用量小,成本低。(2)丝光渗透剂要有良好的稳定性,即使在高温条件下也不被浓烧碱破坏。(3)要具有低泡沫性质,以免给丝光生产和淡碱浓缩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低泡耐碱丝光渗透剂YQ系列是一种低泡沫的耐碱渗透剂,主要用于高浓度氢氧化钠溶液中,典型的应用工艺是丝光和碱退浆。具有耐强碱、耐高温﹑无毒、低泡、易生物降解等优异性能。应用领域: 棉纺织加工丝光与煮练工艺。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碱溶转化法制备氧化锌晶须
1. 痛点问题 目前含锌产品以金属锌和普通氧化锌为主,存在产品价廉、结构单一、附加值低等问题。受技术经济条件限制,性能优异、附加值高的先进含锌材料如氧化锌晶须等,至今尚未得到大规模工业应用。在晶须氧化锌制备方面,前人虽已做大量工作,但多以锌盐或锌为原料,存在原料利用率和晶须制备效率低、副产物和废水需处理等环境和经济效益问题,制约了相关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2. 解决方案 以普通锌盐为原料、无机碱水溶液为溶剂,在室温条件下进行活化碱溶, 制得含活性氧化锌的悬浮液,然后加入促溶剂和晶型控制剂, 在低温水热条件下, 通过溶解-定向结晶途径制得纯度大于98%、长径比大于10的氧化锌晶须。 合作需求 资金需求: 1)中试项目,100吨/年氧化锌晶须,需投资1000-1500万元; 2)示范生产项目,2000吨/年氧化锌晶须,需投资1亿元。 目标企业: 1)原料端,地方锌冶炼厂、化工厂等企业; 2)市场端,塑料/橡胶/涂料/纺织公司、合金企业、新能源公司、精密器件、医疗企业等。
清华大学 2022-01-06
氧化石蒜碱油酸复合物纳米乳
氧化石蒜碱(Lycobetaine, LBT)又名恩其明,是由石蒜科植物Umgernia minor的叶子或Crinum asiaticum的果实中提取出的四级啡啶类生物碱。在相应的细胞学研究中,氧化石蒜碱对于Lewis肺癌,艾氏腹水癌等多种肿瘤细胞株的抑瘤作用都十分明显。但此药物的水溶液制剂生物利用度极低,体内半衰期只有30秒,影响了氧化石蒜碱本身的药效,需要大剂量多次给药。而且由于药物脂溶性太差,不适用于大部分现有载体,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使用。 本项目将纳米乳作为氧化石蒜碱的载体,设计了一种能应用于工业化大生产,生产成本低,辅料符合要求,制备工艺简单,可以提高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以提高药物疗效的氧化石蒜碱纳米乳给药系统,并对该纳米乳的理化性质、体内药动学、组织分布、药效学和毒副作用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本项目选择了油酸作为亲脂性离子对试剂,通过油酸与氧化石蒜碱形成离子对复合物的方式来提高药物的脂溶性,从而使其可以包裹进纳米乳中。优化了种纳米乳的处方和制备方法,成功地制备了PEG化的氧化石蒜碱油酸复合物纳米乳,即LBT-OA-PEG-NE,粒径分布于100 nm到200 nm之间。包封率为97.32 ± 2.09 %,载药量分别为6.12%和6.09%。 对LBT溶液、LBT-OA-NE和LBT-OA-PEG-NE三种制剂在Wistar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情况进行了比较。通过对药时曲线的分析得出,LBT-OA-PEG-NE具有比LBT溶液、LBT-OA-NE更长的血液循环时间,而且显著延长了它的半衰期和MRT,将AUC提高了32倍。这些结果说明LBT-OA-PEG-NE在延长药物的血液循环时间上有很明显的作用。 在组织分布实验中,本文比较了LBT溶液、LBT-OA-NE和LBT-OA-PEG-NE在各个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LBT-OA-PEG-NE显著提高了LBT在靶器官肺中的浓度,有利于增大药效。而LBT-OA-PEG-NE在肾脏中的药物浓度也比 LBT普通制剂低,有利于减少对肾脏的毒副作用。 为了检测药物的疗效,在药效学实验中选择了两种常用的肺癌模型,并考察了LBT-OA-PEG-NE和LBT原药在两种肿瘤模型中的药效作用。首先,LLC异位肿瘤荷瘤小鼠的实验结果表明LBT-OA-PEG-NE和LBT原药原药相比对LLC异位肿瘤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能够明显的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其次,B16F10肺转移性黑色素瘤荷瘤小鼠的试验结果表明LBT-OA-PEG-NE 能够显著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而且实验过程中发现LBT-OA-PEG-NE给药后没有出现注射LBT原药时出现的皮肤溃烂的现象。 最后,在毒理学研究中,LBT-OA-PEG-NE和LBT溶液均未发现骨髓抑制和肠道不良反应,说明制剂及原药均安全可靠。
四川大学 2016-04-15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8 19 20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