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生鲜乳的全链条实时温度监测系统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浓缩乳清蛋白营养棒生产技术
一、成果简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蛋白的营养棒,以浓缩乳清蛋白粉为主要蛋白源,复合以焦糖花生层,本产品含有20~35%的蛋白质,40~60%碳水化合物,10~20%脂肪及多种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本发明产品具有以下优点: 1.口感松软,味感浓郁、加之涂挂巧克力的可可纯香,食之诱人,补充营养的同时,享受美味;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利用食用菌生产系列冻干方便菌汤产品
该技术利用不同食用菌子实体或加工副产物,制作不同功效的食用菌系列 冻干方便菌汤,适用于食品加工企业、冻干食品加工企业、果蔬加工企业。解 决了生鲜果、菜、菌加工副产物综合高效利用问题;将生鲜果、菜、菌的营养 与保健功效与糕点、面点相结合,改善和提高了普通糕点及面食制品的营养与 功能;增加了糕点及面食制品的花色品种,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该技 术可直接对生鲜果、菜、菌加工副产物进行湿法打浆利用,省去了脱水干燥与 粉碎工序,简化了工艺流程,降低了加工能耗。通过打发顺序的调整和有关配 料的应用,提高了制品的性能,保护了原料中的营养与功效成分。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一种乳酸菌复合菌剂的制备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乳酸菌复合菌剂的制备装置,包括外箱体,外箱体顶部设置有蒸汽接口,外箱体内上部设置有上端开口的原料箱,原料箱通过管道连接有位于其下方的混合箱,混合箱两端均通过转轴转动固定在固定板上,混合箱底部设置有凸轮,凸轮连接有位于外箱体外的驱动装置,混合箱通过管道连接有菌种箱和培养箱,菌种箱通过管道与培养箱相连,菌种箱连接有伸出外箱体外的接种管,培养箱底部设置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与控制器相连;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原料箱、混合箱、菌种箱和培养箱均设置在外箱体内,方便进行蒸汽灭菌消毒,保证培养过程中的无菌无氧环境,凸轮驱动混合箱摇晃,避免传统搅拌叶污染培养液的隐患。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功能性醋酸菌/乳酸菌及其发酵调控技术
本项目涉及功能性醋酸菌/乳酸菌及其发酵调控技术,可用于果蔬饮品、酵素、新型调味品的发酵制造。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由于其保质期短,运输成本高,较适宜于在原产地或产地附近进行深加工,以延长保质期及产品附加值。发酵类果蔬饮品由于经过微生物处理,在口味、质地以及营养成分等方面均得到了显著改善,其中果蔬类益生菌类发酵饮品,更是得到关注健康的消费人群的青睐。然而目前市场中的发酵果蔬汁类产品,鱼龙混杂,很多产品存在发酵程度不高;高度依赖后调配;微生物混乱及发酵过程控制不科学;食品安全性不能得到保障等问题。 针对这一类型的产品,本项目从发酵菌种、发酵工艺、功能成分分析以及产品标准化等方面系统的进行了研发。 1)丰富的菌种:本课题组拥有近百株背景明确、安全可靠、发酵性能优良 的微生物,形成了完备的酿造用菌种库,包括乳酸菌、醋酸菌、酵母菌、米曲霉等。可以针对不同的发酵原料以及最终产品口感及质构的要求,选择一种益生菌或复合发酵菌种,实现个性化的定制需求。 2)科学工艺:通过科学的发酵工艺及过程控制,实现了乳酸菌等微生物的高密度培养,活菌数可达 100 亿/ml。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和周期,混菌发酵可由几个月缩短至 10 天内,乳酸菌发酵缩短至 24 小时内。实现高效的物质转化,总酸可以达到 6%,提高产品品质及生产稳定性。 3)成分分析:建立了完备的发酵产品成分分析技术平台。针对与产品风味、以及肠道调节、增强免疫等健康功能紧密相关的有机酸、短链脂肪酸、多酚、多肽等功能成分进行精确定量分析以及健康功能评价。 4)产品风味: 本课题组研发的果蔬发酵产品口味浓郁、发酵特色明显,无不良异味。避免了发酵后的过度调配及添加剂的使用,即可达到较优的感官要求。符合健康、绿色的现代加工食品的需求。 
江南大学 2021-04-13
人工神经网络映射降维优化技术
研发阶段/n内容简介:用人工神经网络将生产过程的数据所隐含的目标函数关系降维映射到二维平面上,自动生成目标函数的等值曲线,由此可展现出操作空间的面貌和特征,直接识别出最优操作点或最优操作区域,实现生产过程的操作优化,达到降低原料消耗和能量消耗、提高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把对环境污染降到最小的目的。技术指标:1、人工神经网络降维优化技术通过降维,在映射平面上能全景式的展现出多维空间的面貌和特征,可以根据优化目标选择最优操作区域,最大限度的挖掘生产过程或装备的潜力;2、当最优操作点或区域不在现有数据集合区域
湖北工业大学 2021-01-12
广谱性粉红粘帚菌菌剂的产业化
农业生产中许多病害发生、发展严重,目前在生产中仍以化学防治为主,由于田间化学用药次数的提高,病菌已产生明显的抗药性。如番茄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侵染引起的,是番茄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番茄的产量及品质。由于缺乏抗灰霉病的抗原材料,通过常规方法很难育成番茄灰霉病的抗性品种。传统的化学防治不仅高残留、高污染,且对叶围有益微生物区系造成破坏,自然抗病能力进一步减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番茄等果蔬产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和有机食品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主流,市场潜力巨大。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潮流下,研发新型生物农药逐步取代化学农药已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利用生防微生物及其次生代谢产物是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已有商品化微生物农药产品。目前对于番茄灰霉病的微生物防治研究多数处于实验室和温室阶段,田间应用的极少,多数菌剂在田间应用过程中防效不稳,这是制约微生物菌剂开发应用的一个瓶颈。此外,多数研究只是针对某一种病害,具有广谱抗性的菌株很少。本实验室在土壤中分离出一株新的粉红粘帚菌(WY-1),初步研究表明,该菌对番茄灰霉病、叶霉病、枯萎病、黄萎病和绵疫病等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已获专利,专利号ZL2009 1 0072862.4)该菌株是可通过多种机制共同作用抑制数种植物病原菌的生防菌,能有效的防治番茄、辣椒等多种作物的灰霉病、叶霉病、枯萎病、黄萎病和绵疫病等,同时具有较好的促生作用,具有一菌多效的特点。其作用机制包括竞争、重寄生、溶菌、拮抗和诱导抗性等。由于该生物制剂是一种广谱抗性的生防菌剂,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这种以防治番茄灰霉病为主的广谱性生防菌剂,可以有效的控制保护地生产病害的发生,在满足菜篮子需求的基础上,更保证了有机蔬菜的安全生产。
东北农业大学 2021-05-10
菌糠养殖蚯蚓项目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蚯蚓又称地龙,是以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为食,经常在地下钻洞,把土壤翻 得疏松,使水分和肥料易于进入土壤而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据 测定,蚯蚓的蛋白质含量约占干重的 53.5%-65.1%,脂肪含量约为 4.4%-17.38%, 碳水化合物约为 11%-17.4%,灰分 7.8%-23%。蚯蚓体内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D (约占鲜体重的 0.04%-0.073%),以及钙和磷(约占鲜体重的 0.24%-0.188%) 等矿物质元素,所以蚯蚓可以作为家禽的饲料,是鸡鸭喜好的“肉类”食物;蚯蚓 体内含有地龙素,地龙解毒素,黄嘌呤,抗组织胺和维生素 B 等多种药用成分, 可作为很好的药用材料;此外,蚯蚓还在淡水钓鱼中适应面广,各种水域,鱼类, 212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气候都较适宜的钓饵。目前养殖蚯蚓,一般以牛粪,猪粪等动物粪便及稻草,沼 气和生活垃圾等为饲料,但这些资源或者数量少或者难以收集。 近年来,随着食用菌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以农作物秸秆和棉籽壳为培养基料 栽培生产食用菌技术发展迅速,并逐步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而栽培各种食用菌 类后剩下的底料-菌糠,数量也大增。据测定,收菌后的菌糠,粗纤维降解 50%, 木质素降解 20%,而粗蛋白含量由原来的 2%提高到 6%-7%,脂肪含量增加 1-5 倍,而且易于粉碎,气味芳香,适口性好。此外,菌糠中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 多糖及铁钙锌镁等微量元素,以及一些代谢产物如微凉酚性物,少量生物碱,黄 酮,还含有肌酸多肽植物甾醇及三萜皂苷等化学物质。丢弃不仅浪费资源,而且 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菌糠是农业生产中很好的肥料原料,应充分加以利用。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1 对菌糠的前处理:将食用菌的废弃培养基菌糠粉碎,喷水搅拌,使其充分 湿润,且均匀,装入发酵罐内。 2 加入 40-50℃水使菌糠的含水量在 50%-60%,优选 55%,再用 80-85℃的 热空气灭菌 16-20 小时,优选 18 小时,降温至 30-40℃。 3 加入至少含有 1*108 个菌/克的菌粉,所述菌粉加入质量为菌糠干重的 1.0%-2.5%,所述菌粉为乳酸菌、芽孢杆菌和粉状毕赤酵母菌株至少一种。通入 30-40℃的空气,通空气量为 0.2-0.3L/min*kg 菌糠干重,通空气 24-36 小时,然 后密闭发酵 10-15 天,得到发酵产物,将所述发酵产物移除发酵罐,晾晒 1-2 天。 4 用草木灰和石灰粉调节 pH 为 6.0-7.0,既制成一种菌糠混合发酵制备的蚯 蚓饵料。 5 采取室内养殖蚯蚓,将制备的蚯蚓饵料均匀铺在 100*30*30cm 的木盆里, 厚度 10cm,铺好后,撒上适量的水,饵料的湿度保持在 50%-70%之间。将蚯蚓 均匀撒上,每平方米投放蚯蚓 500g,温度保持在 15-25℃。蚯蚓投放一天,观察 无异常反应,19 天可扩群一倍。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213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本项目克服了现有蚯蚓养殖培养料资源缺乏和菌糠污染环境的不足,采用菌 糠混合发酵制备蚯蚓饵料为菌糠的综合利用及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蚯蚓)提供了 一条有效解决途径。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 已获得相关授权专利 应用领域:蚯蚓养殖企业,食用菌生产企业
天津大学 2021-04-11
一种己酸菌
研发阶段/n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己酸菌GK13菌株CCTCCNO.M2010175。该菌株具有高产己酸及较好的生长稳定性特征,经强化功能菌后可用于制备高浓度复合己酸菌液,与应用于人工窖泥的培养,在实际生产中达到缩短新建窖池老熟周期与退化窖池功能复壮的效果,提高了出酒率和优品率,解决退化老窖池复壮及缩短新建窖池老熟时间等问题。
湖北工业大学 2021-01-12
肠道菌群与疾病
肠道菌群致病的“肠脑轴心”理论已经在肥胖、糖尿病、肿瘤等疾病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证实。我们的研究初步证实,肠道菌群在病原微生物感染、酒精成瘾等过程中,菌群种类、丰度会发生显著性变化,细菌自身以及代谢物可能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28 2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