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核壳结构颗粒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壳结构颗粒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选择等电位点差异较大而且分别为纳米级和微米级粒度的两种颗粒分别做为介层材料和核体材料,使两种颗粒在水溶液中通过静电自组装形成核-介层复合颗粒骨架,然后在核-介层复合颗粒表面生成壳层,最后研磨并筛分得到从内至外为核-介层-壳层结构的核壳结构颗粒材料。该制备方法在核壳结构中引入纳米介层,克服了原本的核壳结构颗粒材料的核体和壳层结合强度不高,或者直接结合生成副产物的问题,达到可控制备高性能颗粒材料的目的。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3
钨颗粒增强非晶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
本技术利用微喷射粘结3D打印技术将钨粉和非晶合金粉末制成预压坯,将预压坯进行加热抽真空,采用热等静压进行热压成形,制备出钨颗粒体积分数高、非晶合金基体为完全非晶态结构且力学性能好的复合材料。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非晶合金因其独特的非晶态结构,具有明显优于传统晶态合金的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如高强度,良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等性能,但是非晶合金最大的的缺陷是缺乏宏观室温塑性,仅表现出极小的塑性变形能力。在非晶合金中添加晶体钨,既能增加材料密度,也可以在非晶基复合材料的塑性变形过程中诱发非晶基体中多剪切带的萌生和扩展,保证相应的非晶基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剪切“自锐性”等特性,同时又增加塑性与韧性,使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粉末冶金可以突破尺寸和形状限制,相比传统制备方法具有众多有益效果,但是金属钨与非晶合金的密度差异显著,通过直接球磨混粉的方式很难将两种粉末混合均匀。 本技术利用微喷射粘结3D打印技术将钨粉和非晶合金粉末制成预压坯,将预压坯进行加热抽真空,采用热等静压进行热压成形,制备出钨颗粒体积分数高、非晶合金基体为完全非晶态结构且力学性能好的复合材料。项目旨在得到一种大尺寸、外加高含量且能均匀分布的小颗粒韧性相非晶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对于制备粉末密度差异大的其他复合材料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7-26
夜明颗粒
【项目来源】江苏省中医药局项目“夜明颗粒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编号:H-019;江苏省教育厅项目“中医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及作用机理研究”,编号:96053。 【成果鉴定】经江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类    别】中药新药六(2)类。 【剂    型】颗粒剂。 【处方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眼科学资深专家临床经验方。本项目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以补益肝肾,益气活血,通络开窍为依据,筛选出夜明颗粒方,用于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 【功能主治】补益肝肾,益气活血。主治视网膜色素变性。 【主要技术指标】 1.药效学研究:检测血液流变学、超氧化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指标,证明该方可改善小鼠血及其眼组织SOD活性,还可清除体内自由基和积存的脂质过氧化物,抑制过氧化反应,改善其机体内环境;可以扩张血管,加速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环;改善大鼠血液流变指标、降低血黏度,具有明显的活血化瘀作用。 2.临床研究:以视力视敏度、闪光视网膜电图等为观察指标,科学地评价夜明颗粒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疗效,104只眼中76只眼治疗前后进行了视敏度检查,结果表明其中视敏度提高66只眼,无变化10只眼;66只熄灭型眼,治疗后44只眼出现微型b波,22只眼仍为熄灭型;治疗前后视力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综合疗效评定:52例104只眼中好转88只眼,无效16只眼,有效率为84.5%。 【推广应用前景】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病理机制认识已进入了DNA分子水平,确定了至少5种视觉相关蛋白基因近110种,不同的突变是导致视网膜色素变性发生的病因。程序化细胞死亡的发现,揭示了人类各种遗传缺陷导致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共同病理机制,在治疗上未发现有效手段,仅作了治疗前景的实验研究,由于存在着许多毒副作用,目前尚不能应用于临床。国内西医尚无有效的进展,中医药对本病的临床研究报道较多,多为中医辨证用药及针刺,未见中药成方治疗该病的应用。本项目研究具有较好的社会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 【进展情况】已完成制剂、药效学、初步临床等临床前主要研究工作。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城市垃圾的焚烧飞灰熔融制备玻璃陶瓷技术
首次采用冶金电弧炉工艺熔融处理焚烧飞灰,开发了飞灰电弧炉熔融处理技术,降低了设备投资成本,研发了熔渣制备玻璃陶瓷新技术,制备的玻璃陶瓷性能指标优于大理石等天然建材。将垃圾焚烧飞灰熔融技术"嫁接"玻璃陶瓷制备工艺,开发了电弧炉熔渣制备玻璃陶瓷技术,构建了熔渣析晶模型,确定了熔渣制备玻璃陶瓷的配方、成型参数及热处理最佳工艺,制成的玻璃陶瓷产品性能达到或优于大理石、花岗岩,有效降低了飞灰熔融处理成本。
天津城建大学 2021-04-11
陶瓷膜清洗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发 明 人】潘林梅;郭立玮;黄敏燕;朱华旭;倪荷芳【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膜清洗剂,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陶瓷膜微滤中药液体制剂的清洗剂。【摘要】一种陶瓷膜清洗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组分,各组分按质量份配比为:氢氧化钠50-60质量份、氢氧化钙20-30质量份、次氯酸钠5-10质量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I0质量份、四硼酸钠l-5质量份、硅酸钠质量l -10份、甲基纤维素1-5质量份。清洗剂制备简便,清洗效果甚佳。对中药液体制剂适用性强,降低了膜的清洗频率。无需拆卸膜管,清洗方便易行。膜通量恢复迅速,大大缩短了清洗时间,降低了系统的能耗。膜管损害小,不影响膜管的使用寿命。避免清洗剂造成的二次污染,加速系统的再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金属/陶瓷功能梯度复合管的关键制备技术
本成果属于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金属/陶瓷梯度复合管(FGM)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梯度复合管可应用于许多需要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以及耐热冲击结构材料的领域中。由于传统的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在两相材料的界面上存在物理性能的失配问题,在极高温度载荷作用下层间易产生应力集中而出现脱层现象,或者在界面上萌生裂纹而削弱材料的性能,并且由于复合材料中陶瓷和金属间热膨胀系数的差异,会有残余应力产生,而FGM通过逐渐地改变材料成分的体积百分比含量而不使其在界面上产生突变。由于FGM的这种特殊的微观组织特征
扬州大学 2021-04-14
一种制备薄壁管状陶瓷坯体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薄壁管状陶瓷坯体的方法,属于陶瓷材 料制备领域,包括 S1 制备桨料;S2 将步骤 S1 中桨料置入试管状的成 型模具中,接着对容置有浆料的成型模具进行离心处理,以脱除浆料 中气泡且使该浆料汇集到成型模具的底部;S3 封闭经过步骤 S2 的成 型模具顶部的开口,接着将其倒置,最后使其做加速直线运动并瞬间 停止,以使得浆料在冲击带来的惯性力作用下沿该成型模具的内壁流 动并均匀粘附在所述内壁上,从而获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光催化性能新型半导体复合颗粒的制备技术
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变暖义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家园。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环境问题一直是科学家们努力的研究方向之一。光催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废气和废水深度绿色处理技术,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而制备具有高效光催化能力的催化剂则是这一技术的核心。目前,TiO2及其复合材料被广泛用作光催化反应的催化剂。但纳米TiO2只吸收紫外光,通过改性能够将TiO2的光吸收范围拓宽至可见光区。该方面的研究能够提高太阳能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技术主要以催化降解水中污染物和催化还原CO2的效果作为评价标准对纳米TiO:实施多种改性方案,旨在以新型方法制备出新型结构并且催化效率高的光催化剂。首先以微波法制备了结构新颖,可用于光敏剂的酞菁。然后分别制备了水溶性的负载型酞菁及酞菁敏化TiO2纳米颗粒,并实施了金属氧化物复合、非金属与金属氧化物共复合纳米TiO2颗粒的制备及光催化应用。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微纳米颗粒复合制备功能性性粉体材料
1 成果简介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纳米粉体技术的发展,如何合理分散和使用纳米粉体材料已经成为制约该技术应用的瓶颈。因此,各类纳米粉体根据用途而进行二次加工处理,制备用户方便使用的“功能性微纳米复合粉体材料” 也就逐渐形成了市场。 该技术的特点是:借助微米级母粒子与纳米级子粒子的复合,完成对纳米粉体的有序分散和实现纳米颗粒对微米颗粒的包覆;或者是将不规则的颗粒整形处理,从而制备不同类型的功能性复合粉体,满足新材料功能的需要。这一新成果已经实现产业化,解决了许多航空、航天、电子、生物、材料、医药、涂料、冶金等行业对新一代粉体材料的需求。2 应用说明 图 1 生产功能性微纳米复合粉体材料的技术路线 采用我们研制的 PCS-II 型粉体复合机,借助机械冲击的方法对粉体颗粒进行表面处理,有目的地改变其物理化学特征、表面结构和颗粒的形貌特征。 产品的特点是:功能性:根据需要制备具有特定新性能的复合粉体材料,如导电导热粉体、高流动性粉末、球形化石墨粉体、氧化铝弥散铜粉、碳化硅弥散铝粉等;以壳代核:节约贵重原料,如包覆银的聚合物(铜、铝)粉体、包覆铜的铁(铝)粉体等;以微米颗粒为载体分散纳米粉体,如包覆碳纳米管的聚合物(铜)粉体、包覆纳米二氧化硅的橡胶粉体、包覆纳米氧化铝的聚合物粉体等。3 效益分析不同产品的市场背景和成本都有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系统分析。4 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新产品开发、装备提供。
清华大学 2021-04-13
一种淀粉-多酚复合纳米颗粒及其制备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淀粉‑多酚复合纳米颗粒及其制备工艺,步骤如下:(1)生物酶法制备脱支纳米淀粉颗粒:用普鲁兰酶酶解糊化淀粉乳,制备短直链淀粉溶液,酒精滴定,制备淀粉纳米颗粒,冻干得到淀粉纳米颗粒粉末;(2)吸附装载多酚,制备淀粉‑多酚复合纳米颗粒:制备淀粉纳米颗粒悬浊液,加入不同量的多酚,置于振荡水浴锅中,室温吸附不同时间,超滤离心,沉淀水洗,真空冷冻干燥。本发明的淀粉‑多酚复合纳米颗粒,纳米粒子尺寸小,能增加纳米颗粒对组织的附着力,提高胃肠道对多酚的输送效率,延长多酚在胃肠道内的滞留时间,提高其生物利用率。保护具有生物活性的多酚,防止外界环境中的光、pH值、氧气等对其的影响,提高多酚的稳定性。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318 31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