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液相高压石蜡切片核酸提取一步法
基因检测在现代临床医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基因检测的第一步是从固定或未固定的生物样品中提取核酸。传统的化学方法,通常先用酶消化细胞或组织,再经有机溶剂抽提,使被分离的核酸经过酒精或异丙醇沉淀,收集并浓缩于水中。整个过程需2-3天。本项目提供了核酸提取新思路,以高压液相一步法,取代传统石蜡切片必须先脱蜡再酶消化的繁锁、费时步骤。完成石蜡切片脱蜡与酶消化整个过程仅20-30分钟。
北京大学 2021-04-11
基于双光束干涉法的透明溶液折射率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双光束干涉法的透明溶液折射率测量装置,它包括扩束镜、分光镜、补偿镜、比色皿、数显角度仪、第一反光镜、第二反光镜、观察屏和光电探测器;本实用新型用螺旋微调装置驱动数显角度仪带动比色皿转动,光程差将发生改变,干涉图样也随之改变。利用光电传感器自动记录干涉图样,通过电脑及软件自动分析,获得干涉条纹变化情况。利用本实用新型能够测量各种透明溶液的折射率,即使酸碱等腐蚀性溶液也不影响其使用。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SC-0253A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仪(微库仑法)
仪器概述  本仪器是采用动态微库仑法原理分析技术,根据法拉第定律采用计算机控制微库仑滴定的最新产品,符合SH/T0253、SH/T0222、SH/T1147、ASTMD3120、ASTMD3246、 GB/T18612-2011、ASTM5808、SH/T1757、ASTM4929等标准。适用于石油化工产品中微量硫的分析,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环保、商检、科研等监测领域中样品的总硫含量分析。 技术参数 1、工作电源:AC220V±10% 50HZ 整机功耗:不大于3KW 2、测量范围:0.2ppm~10000ppm~百分含量3、可测样品状态:固体、液体、气体(选配相应进样器,标配为液体进样) 4、推荐进样量:固体:≧5mg 液体:1到100ul  气体:2到5ml 5、控温范围及精度:室温~1050℃,±1℃  6、重复性误差: X<1.0ppm  Cv≤±0.2ppm 7、1.0ppm≤X≤10ppm/Cv≤±10%    X>10ppm/Cv≤±5%  8、增益及采样电阻:自动调节 9、偏压:0到500mV  连续可调,实时监测 性能特点 1、仪器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USB通信技术,人机直接对话,实现了偏压全时监测,便于用户操作 2、自主研发的操作软件和测试软件,自动完成数据采集、处理、贮存和打印3、测试样品少,每次仅需8μl,测试时间快,每一试样上机测试时间约为(1~2)分钟 4、增益和采样电阻由原来的人工调节改为自动调节,提高了检测灵敏度 5、仪器采用风冷散热,风扇自动开关,关机降温不需要有人值守 6、仪器采用独立的温度控制系统。采用宇电的全自动温度控制器,故障率接近零 7、电解池采用304不锈钢电极帽,可以长期使用,避免被电解液腐蚀 8、计算机控制整个分析、数据处理等过程,显示全过程工作状态和数据峰形,根据需要可将参数数 网址链接 http://www.csscyq.com/proshow.asp?id=817
长沙思辰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22
超快扫描隧道显微镜并捕捉到极化子动力学行为
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超快扫描隧道显微镜,实现飞秒级时间分辨和原子级空间分辨,并捕捉到金属氧化物表面单个极化子的非平衡动力学行为。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TM)由于其隧穿电流具有高度的局域性,空间分辨率可以达到原子量级。然而受电流放大器带宽的局限,其时间分辨一般只能达到微秒量级(10-6 s),而很多微观动力学过程往往发生在皮秒(10-12 s)和飞秒(10-15 s)量级。为了提高STM的时间分辨率,其中一种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将超快激光的泵浦-探测(pump-probe)技术和STM相结合,利用超快光与电子隧穿过程的耦合来实现“飞秒-埃”尺度的极限探测。尽管超快激光技术和STM相耦合的概念在上世纪90年代就被提出,但是相关研究进展非常缓慢,主要受限于一系列技术难点,例如:激光的热效应对STM隧道电流的干扰、激光诱导电流的低信噪比、超快激光脉冲在STM中的展宽、激光与隧穿电子间的耦合机制等。
北京大学 2021-04-11
大型沉管隧道水下基槽浚边坡稳定性、承载力和变形分析
1.依据海河实际土质条件,提出了基槽水下开挖下部和上部坡率建议值;2.提出了适合滨海软土地层特性的水下开挖法及合理的超挖值;3.提出了适合海河沉管隧道的水下边坡检测要求和减少基底回淤的施工措施;4.通过应力路径试验方法,进行模拟基坑开挖时主动区侧向卸荷试验(DEP)和固结试验,得到主动区卸荷状态下土的强度参数;5.编制了天津市地方标准《内河沉管法隧道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DB/T29-219-2013。  在海河下游软土地层环境下,针对内河沉管沉放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形成了对沉
天津城建大学 2021-01-12
TiC/金属复合涂层反应热喷涂粉末及其制备技术
项目的简单概述 本项目根据反应热喷涂的原理,研究开发了反应热喷涂粉末的前驱体碳化-复合技术,在此基础上成功开发了TiC/金属系列陶瓷-金属复合涂层反应热喷涂粉末。该产品技术具有如下特点:(1)所制备的粉末具有包覆结构,结合强度高,流动性好,可以保证喷涂过程中反应组元充分反应、获得优质的TiC/金属反应热喷涂复合涂层;(2)涂层中TiC颗粒细小(普通火焰喷涂≤300nm;等离子喷涂≤500nm),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高;(3)对喷涂条件要求低,既可用于普通火焰喷涂,也可用于等离子喷涂;(4)生产和应用(喷涂)成本低。 项目的最新进展、所达到的水平 已申报2项国家发明专利,可产业化。 项目的关键数据,如性能指标等 ①喷涂方式:普通火焰喷涂或等离子喷涂 ②孔隙率:≤3%(普通火焰喷涂) ③涂层表面硬度:HRA≥90(普通火焰喷涂) ④耐磨性能:普通Ni60涂层的12~18倍(普通火焰喷涂)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裂解过程反应与传热过程耦合机理建模和 优化技术
乙烯工业是石油化学工业的龙头和核心,乙烯生产装置的核心部分是裂解炉,整个乙烯装 置效益与裂解炉的设计和操作有直接的关系,高水平设计和优化操作裂解炉是乙烯生产装置经 济效益提升的前提。本项目以乙烯裂解炉为例,研究了不同辐射模型对裂解炉流动、传质、传 热和反应的影响,建立准确的辐射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三维燃烧器的燃烧机理,比较不同 燃烧模型对裂解炉运行状况的影响,建立准确的燃烧模型;在以上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裂解 炉炉膛CFD与炉管裂解反应模型耦合模拟和实验验证;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CFD模拟的区域 法数学模型,研究了其在工业裂解炉中的应用,以提高工业装置的操作运行水平,降低成本和 能耗。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蓖麻油基生物航煤及核心催化反应技术
南开大学蓖麻生物航油集成技术,是在“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发展”的前瞻理念下,集成南开十几年蓖麻产业链开发基础及化学化工科研优势,自主研发,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建立了“生物航油基础研发基地”,突破了催化剂关键技术,打通了工艺流程,产品全项达标,成本在目前所有生物质航油中最低,申请中国发明专利 7 项,列入国家发改委《战略新兴产业重点产品目录》、《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项目指南》等,获第四届国家和天津市创新创业大赛奖项,具有拉动千亿元绿色低碳产业链的巨大发展潜力。 生物航空煤油(生物航煤)就是以动植物油脂或农林废弃物等生物质为原料生产的航空煤油,可在航空煤油中大比例的添加使用(50%),且不需要对发动机做任何改进。2012 年开始的欧盟航空碳税之争已迫使各国争相开发生物航煤技术来实现航空业的碳减排。生物航煤的研发契合国家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对我国航空业减排、根治雾霾、维护能源安全、以及拉动三农等都有重要作用,是国家大力支持的绿色低碳产业创新增长点,是当前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科学难题之一。目前,该项目的技术难题就是核心催化剂脱氧活性不佳、航煤选择性低、稳定性差。 南开大学李伟教授科研团队目前已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蓖麻航油制备及配套催化剂关键技术,使原料油转化率>99%,蓖麻生物航油产品收率>80%;经中石化石科院按国际生物航煤最高标准的 ASTM D7566 和国家喷气 3 号燃料(GB 6537-2006)等指标检测,全项达标。相关研究内容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发表论文 1 片、申报中国发明专利 7 项、国际发明专利 2 项。相关技术受到国内外高度重视及新闻媒体关注。在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以天津赛区第一名成绩进入全国总决赛,最终以第 6 名荣获“全国优秀团队”称号。
南开大学 2021-02-01
蓖麻油基生物航煤及核心催化反应技术
南开大学蓖麻生物航油集成技术,是在“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 碳发展”的前瞻理念下,集成南开十几年蓖麻产业链开发基础及化学 化工科研优势,自主研发,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建立了“生物航油基础研发基地”,突破了催化剂关键技术,打通了工艺流程,产品全 项达标,成本在目前所有生物质航油中最低,申请中国发明专利 7 项, 列入国家发改委《战略新兴产业重点产品目录》、《国家重点推广的低 碳技术项目指南》等,获第四届国家和天津市创新创业大赛奖项,具 有拉动千亿元绿色低碳产业链的巨大发展潜力。 生物航空煤油(生物航煤)就是以动植物油脂或农林废弃物等生 物质为原料生产的航空煤油,可在航空煤油中大比例的添加使用 (50%),且不需要对发动机做任何改进。2012 年开始的欧盟航空碳 税之争已迫使各国争相开发生物航煤技术来实现航空业的碳减排。生 物航煤的研发契合国家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对我国航空业减排、根 治雾霾、维护能源安全、以及拉动三农等都有重要作用,是国家大力 支持的绿色低碳产业创新增长点,是当前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科学难 题之一。目前,该项目的技术难题就是核心催化剂脱氧活性不佳、航 煤选择性低、稳定性差。 南开大学李伟教授科研团队目前已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 权的蓖麻航油制备及配套催化剂关键技术,使原料油转化率>99%, 蓖麻生物航油产品收率>80%;经中石化石科院按国际生物航煤最高 标准的 ASTM D7566 和国家喷气 3 号燃料(GB 6537-2006)等指标 检测,全项达标。相关研究内容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发表论 文 1 片、申报中国发明专利 7 项、国际发明专利 2 项。相关技术受到 国内外高度重视及新闻媒体关注。在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以天 津赛区第一名成绩进入全国总决赛,最终以第 6 名荣获“全国优秀团 队”称号。 市场应用前景: 生物航油市场需求巨大,据国际民航组织规定,2020 年中国航空燃油的 30%(约 1200 万吨)要打上“生物质标签”,如果按“50%生 物质航油:50%化石航油”掺混,需要 600 万吨“纯”生物质航油, 总产值达数千亿元。但 2014 年全国生物航油产量不足 100 吨,离规 模化相差甚远。蓖麻航油具备占据 50%市场份额的可能性,按 5 年生 产蓖麻生物航油 300 万吨计算,仅技术转让和催化剂销售利润就可达 5 亿元以上。同时,使用生物航油可降低 50%以上的污染物排放,可 有效减排治霾,维护我们的环境安全。 拟开展合作方式: 现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 7 项,拟开展合作方式:建设年产万吨级生物航油 及配套催化剂示范生产装置,采用股权合作或实施许可的方式合作。
南开大学 2021-04-11
超重力场反应器合成钛酸锶新技术
钛酸锶是一种电子工业的重要原料,主要用来制造自动调节加热元件和消磁元器件,陶瓷电容器,陶瓷敏感元件,微波陶瓷元件等,尤其是高质量纳米钛酸锶可用来制造PTC热敏电阻,晶界层电容器等电子元件,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和体积小等优点。 早期的高压瓷介质电容器多为BaTiO3基陶瓷,但易受外界影响,加高直流偏置电场作用引起了极化,造成介质电压击穿,同时介电常数随着附加电场的增大而急剧下降,使电容量大幅度下降,而SrTiO3基陶瓷电容器克服了上述缺点,且具有介电损耗低,温度稳定性好等优点,大有逐渐取代BaTiO3基陶瓷的趋势。日本东京电学化学公司和太阳诱电公司用钛酸锶材料制成晶界型陶瓷电容器。在大电容量方面可与有机薄膜电容器相媲美,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 钛酸锶的制备方法主要有高温固相反应法、水热法、化学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和直接沉淀法等。国内钛酸锶主要采用SrCO3和TiO2混合经高温反应而制得的,产品质量差,粒径大,不能满足电子工业对高质量SrTiO3的需求。本技术采用超重力场结合直接沉淀法制备纳米钛酸锶,利用超重力技术来强化反应、微观混和,控制钛酸锶晶体成核和生长等关键环节,因此生产高质量的纳米SrTiO3,市场前景广阔,符合国家需求及科技发展趋势。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0 41 42
  • ...
  • 65 6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