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传感器标准化接口测试集成平台
已有样品/n传感器应用涉及各种行业, 且在这些应用领域被大量和广泛使用。 当前的传感器行业多数是进行系统集成, 缺乏对传感器核心技术的掌握, 加之缺少通用的国家标准支撑, 使得传感器的设计和制造互不兼容, 接口互不匹配, 导致传感器应用行业需要承担很大的成本用于更换传感器和传感器技术改进, 不利于行业升级换代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集成低电压电泳生化分析系统芯片
深入了研究低电压芯片电泳的理论原理和控制方法,开展了低电压电泳分离检测相关基础理论与关键加工技术的研究。通过芯片微流道中流体的电场和流场等的模拟分析,对低电压电泳芯片进行了结构设计,提出集成非接触高频电导检测器的硅基低电压电泳芯片和玻璃基低电压电泳芯片的新结构;突破了SOI硅基芯片侧壁微电极阵列及其与高频非接触电导检测器一体化三维集成等关键加工技术,研发出基于SOI的集成低电压电泳芯片和集成光学滤色薄膜的玻璃基低电压电泳芯片的两套加工工艺;成功研制出柱端集成非接触高频电导检测器的两种低电压电泳芯片
重庆大学 2021-04-14
高功率密度光伏集成式优化器
开发了一款300W的可以与光伏板背板接线盒完全集成的光伏能量优化器,达到的效果:效率98%,可以追踪光伏最大功率,可以适用于多种负载(逆变器、孤岛负载、储能负载等)。技术特点及创新点(1)功率密度大,可以和现有光伏电池板完全集成(2)快速追踪光伏最大功率,无净差(3)自动判别不同负载,针对负载情况快速切换运行状态应用领域: 新能源   
扬州大学 2021-04-14
高效节能新型家用电器集成驱动系统
成果简介集成家用驱动系统是新一代的驱动系统, 解决了目前家用电器中驱动系统的效率低、 自动化程度低的现状。 利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控制理论、 传感器理论及现场总线技术, 把家用电器中的控制提升到网络驱动的时代, 节省材料、 提高效率。 该项技术为国家发明专利。成熟程度和所需建设条件成熟技术, 可以 SKD、 CKD 形式转让, 也可以合作生产, 不小于 300 平方米的生产厂房, 电子设备生产条件。技术指标单相电机和单相变频器,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4
半导体集成电路生产工艺监测设备
CSM4A系列多功能C-V测试系统,经国家“七五”、“八五”两届重点科技攻关,已在我校研制成功,并被多个半导体集成电路生产厂家和研究所使用。该项目由陈光遂教授主持完成。原电子工业部鉴定认为:该C-V测试系统具备八项测试功能,数据可靠,实用性强,人机界面良好。总体水平已达到九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并有独创性,可以替代进口设备。主要测试功能有:MOS高频CV,M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造纸废水近零排放膜集成工艺
造纸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属于高物耗、高能耗的污染大户,废水排放量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的17%以上。实现废水综合治理,减少尾水排放量,已成为造纸行业发展迫切。本项目技术采用膜集成技术实现了造纸尾水的净化处理,实现了水的分级回用,项目已经建成万吨级工程2项,经济效益好。 专利情况:在申请3项;已授权3项, 成熟度:量产 合作方式:技术入股、技术转让、技术服务 创新要点: 1)高效预处理技术实现尾水杂质深度净化; 2)双膜法尾水的脱盐和降COD技术; 3)低成本浓盐水处理技术。 技术指标:水回收率可以实现95%,85%和75%等不同工艺,经济性好。其中,回用95%时,水处理成本低于5元/吨水。本工艺已建成了4万吨/年和1万吨/年等应用示范工程。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全电脑双针床经编机集成控制系统
该项目是由江南大学教育部针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自主设计开发,经 10 多年研究,逐步完善并升级。系统梳栉横移由柔性电子凸轮控制,并配备了高刚性横移机架,机速可达 850r/min 以上;适用于大花高的复杂花型编织花高最高可达 8000 横列以上,配以最新的 Piezo 贾卡装置,可高效实现各类提花三明治和毛绒的编织;拥有极强的在线花型编辑与显示功能,实时显示并且可以进行在线式花型修改;可配置 4-8 轴多速送经与电子横移控制、1-3 把贾卡梳提花控制和多速牵拉/卷曲控制系统;具有停电保护功能,保证重新上电时花型能连续编织。 关键技术 (1)高动态响应柔性横移技术,实现对大惯量导纱梳栉进行高频启停和高精定位; (2)高精度随动多速送经技术,实现送经与主轴频率和横移曲线的快速跟随; (3)高速率存取贾卡提花技术,实现对贾卡提花数据的大容量静态存储与高速率动态存取; (4)高分辨扫描在线监测技术,实现织物图像的高速扫描与识别。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1、发表 CSCD 论文 46 篇; 2、申请专利 8 项,授权 6 项; 3、获 2014 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0 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 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项目成熟度 批量生产阶段 5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 已得到江苏润源、晋江佶龙、常州弘毅、常熟欣鑫、南京裕源和泉州福联等多家公司的认可
江南大学 2021-04-13
百万千瓦等级汽轮机长叶片关键制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1、主要技术内容、获奖情况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掌握了百万等级超长叶片小余量数值模拟锻造及工艺优化技术、大型疏水槽空心叶片自动化焊接及变形控制技术、末级动叶片多阶静频测量及调频控制技术、末级动叶片进汽边防水蚀控制技术(硬化层深度可控的激光硬化技术和激光熔覆技术)、大型末级动叶精密机械加工控制技术、叶片产业化数字制造技术等关键技术,开发了满足重大工程需求的百万千瓦等级汽轮机系列长叶片,打破了国外大公司在该领域长期技术垄断,掌握了核心技术,提升高端长叶片品质,降低了百万等级机组制造成本,优化了产品工艺,加快实现百万千瓦等级机组的自主化和国际化进程,为推动我国电站装备制造行业及电力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获奖情况:2015 年中国机械工业科技技术奖一等奖 2、成果的技术指标、创新性与先进性 (1)在国内采用超长叶片小余量数值模拟锻造及工艺优化技术,首次实现了世界最长的百万等级核电汽轮机 75 英寸(1905mm)叶片和百万超超临界汽轮机 60 英寸(1524mm)钛合金叶片研制。 (2)在国内采用激光硬化和激光熔覆技术,分别首次实现了国内最长的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汽轮机 45 英寸(1146mm)末级动叶片和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汽轮机 48 英寸(1220mm)末级动叶片进汽边防水蚀处理。 (3)在国内采用多阶静频测量及调频控制技术,使静频一次合格率提高到了 90%,首次实现了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汽轮机 45 英寸(1146mm)叶片 1~6 阶静频测量及调频(柔性自由叶片)。 (4)在国内首次对 1 米以上超大空心叶片采用自动化焊接技术,研制成功了国内最长的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汽轮机 41 英寸(1050mm)末级空心静叶片和百万千瓦核电汽轮机 51 英寸(1292mm)末级空心静叶片。 (5)通过采用信息化与工艺技术的集成,加快了在产业化中产品开发效率和质量,首次实现了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锻造工艺的自动化设计、叶片型面数据的自动化测量分析、产品质量数据的自动化收集与分析。 3、技术成熟度 百万千瓦等级汽轮机长叶片关键制造技术已成熟应用于百万等级核电汽轮机 57 英寸(1448mm)末级动叶片、CAP1000 核电汽轮机 67 英寸(1710mm)末级动叶片、CAP1400 核电 71(1800mm)、72(1828mm)、75(1905mm)英寸末级动叶片、百万超超临界汽轮机 60 英寸(1524mm)钛合金叶片、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汽轮机 48 英寸(1220mm)末级动叶片、百万超超临界汽轮机 45 英寸(1146mm)柔性自由末级动叶片和 41 英寸(1050mm)末级空心静叶、CPR1000 核电汽轮机 51英寸(1292mm)空心静叶片等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长叶片研制中,并实现了产业化。 4、应用情况 江南大学和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生产的百万千瓦等级汽轮机长叶片已批量经交付给东方汽轮机厂、上海汽轮机厂、哈尔滨汽轮机厂、日本三菱日立、德国西门子等公司,百万等级核电叶片已通过用户和中广核的共同鉴定,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因此列入中广核国内唯一的核电叶片供货商名单。目前产品已经分别成功运用在国内岭澳核电站二期、红沿河一期、北仓港电厂、华能玉环电厂等,经用户使用后反映良好。
江南大学 2021-04-13
锂离子电池制造工艺原理与应用
   首部系统讨论锂电制造工艺的高水平科技著作《锂离子电池制造工艺原理与应用》由化工出版社出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杨绍斌教授和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后梁正编著,共63万字。历经12年编著而成,经三位院士推荐,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该书构筑了锂电制造工艺的理论框架,集成反映了国内外相关基础与应用研究最新成果,包括制浆、涂布、辊压、分切、焊接、装配和化成等章节。锂电的原材料著作已经出版多部,但锂电生产工艺涉及化工、机械、粉体、材料和电气等多学科知识,企业公开资料少,至该书出版之前,国内外未见系统讨论制造工艺的著作出版,该书填补了锂电制造工艺领域著作的空白。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1-05-04
风电叶片制造设备的设计与开发
1. 项目概述风力发电将成为我国未来发展速度最快的新能源产业之一。按照国家规划,未来15年风电设备市场份额将高达2100亿元。风力机叶片作为风力发电机中最关键的部件之一,达到整机价值的20%左右。据预测,“十一五”期间,我国仅1.5兆瓦风力机叶片需求量将达8000套。由于风电机组大型化,技术难度不断提高,大型风电机组叶片对设计与制造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制造设备的设计与开发将是前提和关键。风电叶片制造设备是高度机电液一体化的集成设备,要求具有很好的尺寸精度、位置精度和执行精度,同时,由于风电叶片是附加值较高的高技术产品,对制造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叶片制造设备效率低、精度差,例如叶片上下模具的翻转、顶升作业均需用大型起重机吊装,操作繁琐,迫切需要自动化程度高的模具翻转设备。南京工业大学车辆与工程机械研究所近年来一直致力于风电叶片制造设备的设计与开发,成功开发了风电叶片模具和模具翻转设备等产品。所设计的模具结构合理,通过轻量化设计有效节约了制造成本,通过有限元分析,优化了结构的强度与刚度。所设计的模具翻转设备可实现上下模具的自动开合、顶升与夹紧,其结构新颖,采用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实现了全自动化作业,作业精度高,可遥控操作,使用方便,通过PLC与变频控制等技术,解决了翻转过程中翻转角度的同步控制和系统的安全保护。风电叶片制造设备的成功研制,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我国风电叶片的制造水平。2. 技术优势特点:①机电液一体化程度高,可全自动化作业;②结构新颖,具有创新性;③可遥控操作,使用方便;④采用了结构优化设计和有限元分析方法,结构合理,性能先进;⑤采用冗余设计等技术,具有可靠的安全保护系统。技术指标:①翻转角度同步误差小于1~2°;②上下模具的合模精度小于±5mm。3. 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6 37 38
  • ...
  • 707 70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