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食品安全智能无损检测黑科技
团队专注于食品光声无损速测技术及其智能装备的研究与开发,以此实现食品安全供应链、全场景的批量化在线检测。 一、项目进展 已注册公司运营 二、企业信息 企业名称 安徽合工云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法人 刘鑫汉 注册时间 2020/3/23 注册所在省市 安徽省宣城市 组织机构代码 MA2UK7UE-1 经营范围 自研智能无损检测系列设备研发、售卖与后期维护 企业地址 安徽省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薰化路301号合肥工业大学工大学子创客空间 获投资情况 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 三、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刘鑫汉负责人 食品质量与安全 2020-9/2024-6 干晓宇 食品质量与安全 2020-9/2024-6 刘紫琪 食品科学与工程 2020-9/2024-6 涂丁尹 食品质量与安全 2020-9/2024-6 四、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马飞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副教授 食品物理加工与品质智能识别技术研究 徐宝才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研究员 肉品科学、肉品加工及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 五、项目简介 中科敏选团队组建于2020年3月,成员来自食品工程、管理与信息工程等各专业,由学生和相关高水平教授组成。团队专注于食品光声无损速测技术及其智能装备的研究与开发,以此实现食品安全供应链、全场景的批量化在线检测。为推动技术转化应用,本团队在2020年3月成立安徽合工云控科技有限公司,并率先与雨润集团、华泰集团、三只松鼠等食品国家级龙头企业达成意向合作,享有高校相关专利成果的优先转化权。 截至目前,公司已经制修订国家或行业标准9项、参与国家重大研发计划1项、2022年营业额将突破1000余万元、与高校共建安徽省首批互联网+食品现代产业学院。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公司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10余次、技术宣传与推广活动13次、覆盖12个乡村、收到来自小岗、黄冈等地感谢和表扬信件多封;团队成员的服务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安徽日报等主流媒体的争相报道,受到团中央傅振邦书记表扬点赞、合影留念。
合肥工业大学 2022-07-27
基于磁共振耦合的无损溶液浓度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利用磁共振耦合无线能量传输检测浓度,具体涉及基于磁共振耦合的无损溶液浓度检测 装置及检测方法,包括温度监测及控制装置、与计算机连接的网络分析仪,还包括与所述网络分析仪连 接的测试设备,所述测试设备包括磁共振耦合系统,所述磁共振耦合系统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该装置 克服了普通传感器来测量溶液的浓度时由于溶液会在传感器上产生结晶甚至腐蚀传感器,而在普通传感 器表明添加防腐材料又会大大影响测量精度,从而影响仪器的使用的缺陷。在谐振线圈的表面添
武汉大学 2021-04-14
高压线施工安全报警雷达检测系统
通过“高压线施工安全报警雷达检测系统”项目的实施,研发出了一套能够对高电压施工现场进行安全距离实时监测报警的系统。项目成果将为下一步工业化生产推广应用,为极大地避免高压现场施工机械(或者施工人员)过度靠近带电导线造成接地事故,而成为高压带电设备下施工的必备安全装置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并提供设计制造依据。 该报警系统能够识别高压线这样的小目标,具有识别能力强、采用雷达系统回波检测测距、测距精度高的特点。 技术指标: ? 测距范围:1~10米,精度±1.5%(最大量程); ? 测试目标:高压线,直径30mm; ? 测试方位角:20度; ? 告警:距离达到报警距离(4、6、8米)时,用无线通信方式通知操作室,并以声光方式发出告警信号并同时通知操作员,操作员启动视频监控系统; ? 供电方式:锂电池; ? 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4小时。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高压线施工安全报警雷达检测系统
通过“高压线施工安全报警雷达检测系统”项目的实施,研发出了一套能够对高电压施工现场进行安全距离实时监测报警的系统。项目成果将为下一步工业化生产推广应用,为极大地避免高压现场施工机械(或者施工人员)过度靠近带电导线造成接地事故,而成为高压带电设备下施工的必备安全装置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并提供设计制造依据。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基于射线数字成像的产品无损检测与质量控制
这是一种基于非晶硅面阵探测器的射线数字成像技术,具有实时射线成像(RTR)、数字射线成像(DR)和三维层析(3D-CT)成像功能,可覆盖国防和国民经济各行业大、中、小型结构的高、低能(0.02-9MeV)工业射线数字检测需求,并可根据用户要求进行定制设计开发,特点如下:1. 集成度高、功能强大:以一套系统实现RTR、DR和3D-CT三种功能,实现构件RTR/DR/3D-CT快速检测技术的开拓;2. 性价比高,软件功能强大,可定制开发。 本技术已较为成熟,已为航空、航天、能源、核工业和特种设备行业开发多套此种设备,均已投入实际使用,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市场应用前景良好,可解决发动机缸体、机匣、叶片、轮胎、轮毂、管道等产品的无损检测与质量控制问题。 透度灵敏度优于GJB1187A-2001规定的B级像质;空间分辨率在5lp/mm以上;成像帧频1-30f/s可调,检测速度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3
无损探伤技术
成果描述:大型回转体超声波自动探伤系统以回转件的外表面作为定位基准,探头装夹装置具有自适应对中、调节方便、迅速的特点,可以满足用户对探伤的自动化要求;同时,利用工控机强大的处理能力和硬盘容量,完成对超声回波信号的后续处理,完善和丰富了传统超声波仪器的功能。系统有效地减轻了工人工作量,提高了探伤效率和质量。目前,系统运行平稳、可靠,满足了大型回转件在线探伤的自动化、实时性要求。市场前景分析:大型回转体超声波自动探伤软件系统,该系统能完成超声信号的采集与存储、缺陷信息的分析,将零件的结构信息、当前检测信息和超声波信号相结合,具有操作方便、显示直观、实时监测与事后分析相结合等特点,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性。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与德阳二重合作研制“回转体超声波自动探伤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大型回转体内部缺陷的在线自动检测,系统主要有传感器、探头夹持装置、探头运动和扫描控制系统、微机(或工控机)系统、超声波信号发射和接收装置、高速超声波数据采集卡以及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系统组成。
四川大学 2021-04-11
船舶动力设备振动主动控制技术
        技术成熟度:技术突破         针对船舶机械设备减振降噪需求,提出了结构振动信息作为性能指标的主动减振控制策略。解决了船舶复杂应用环境下,主动减振技术“减振不一定降噪”的难题。攻克超低频、高出力密度主动减振系统执行机构的分析方法和设计关键技术,研发了系列化的电磁式作动器和主被动复合减振器,应用于船舶主机、辅机和管路系统振动抑制。突破了现有主动执行机构低频作动能力的瓶颈,发明了准零刚度作动器,有效覆盖国外探测技术的频率下限,解决了新一代船舶对超低频线谱振动和水下辐射噪声控制的迫切需求。提出了稳定性高、收敛速度快、扩展性强的主动减振核心控制算法并形成工程应用软件。突破了参考输入线谱增强、多频振动均衡控制、控制输出饱和抑制等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解决了主动减振技术实船应用的稳、快、准的难题。研发了首套兼具工作过程自监测、运行故障自诊断、控制效果自评估功能的集成化、模块化主动控制系统,实现了主动减振系统100%国产化。解决了船舶机械设备主动减振系统关键部件自主可控难题。         意向开展成果转化的前提条件:船舶机械设备减振降噪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5-05-19
汽车教学设备智能网联毫米波雷达汽车教具
北京智扬北方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无损视频编解码
无损压缩比:2.6~5.3(与视频内容相关) 2、 处理速度:2048*2048灰度图像大于100帧/秒 3、 量化精度:8,10,12,14bit 4、 实时存储: SSD固态硬盘,容量256GB以上 5、 输入接口:Cameralink 6、 输出接口:以太网 7、 工作温度:-40℃~+85℃ 8、 存储温度:-45℃~+105℃ 9、 适用场合:高速视频采集与测试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文物古建筑及古树名木物联网智能无损检测技术
作为珍贵的文物和历史文化遗产,古建筑及古树名木受到各级政府的重点保 护,定期勘查和分析文物古建筑及古树名木健康状况成为文物保护必不可少的重 要环节。对园林古建筑及古树名木进行无损检测可直接为养护管理服务,也可为 建立其健康档案提供依据,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本项目研发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便携式林木应力波无损检测仪,开发了 相应的断层成像软件;提出了结合物联网、应力波、微钻阻力、探地雷达等多种 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无损检测方案。项目组拥有美国产的 TRU 树木雷达探测仪、德 国产的 PICUS 三维断层成像检测仪和 Resistgraph 微钻阻力仪、美国产的 SOC710VP® 便携式高光谱成像光谱仪等先进林木检测仪器。能够对各种类型的古 树名木、进口原木、城市行道树、文物古建筑木结构进行健康监测或质量分级。 该项目成果获得了 2015 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 年 3 月 17 日,中央 电视台科教频道为本项目成果制作了 1 小时的专题节目。 技术指标: (1)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文物古建筑、古树名木养护等信息的远程智能监 控与管理; (2)利用基于连续波阵面展开及曲线路径跟踪的图像反演算法,提高林木 应力波断层成像精度; (3)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木材性能退化分析评估方法,准确分析木材的纤维 素、木质素含量以及结晶度和聚合度; (4)建立雷达电磁波介电常数与木材含水量、纤维方向角之间的关系模型, 准确分析古树名木内部结构及根系分布情况。效益分析: 我国几百年甚至更久远的古典建筑及古树名木众多,极具保护价值。本项目 的研究成果将为园林古建筑及古树名木保护发挥重要作用,提高信息化水平,降 低人力成本,并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应用情况: 本项目研究成果已在北京天安门管委会、浙江省林业厅、杭州天目山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无锡市园林局、扬州市园林局、杭州市园文局、杭州灵隐寺、丽水 市林业局、湖州市林业局、余杭区林业局、上海建工集团、浙江德升木业有限公 司等单位实际应用,成效显著。典型应用案例包括北京天安门朝房检测、北京宋 庆龄故居检测、杭州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古树名木健康检测、扬州瘦西湖公园古树 检测、扬州个园及何园景区古树检测、无锡梅园古树检测、杭州城市行道树检测 等文物保护项目。 授权专利: 基于单层线性网络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验证方法 CN201010290813.0 基于应力波技术的木材无损检测系统 CN201120310446.6
江南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260 26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