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政府创新视角下官员直播带货的行为逻辑与经济效应的研究——来自网络爬虫数据的证据
本项目从官员直播带货的政策文本汲取研究思路,灵活运用Python数据手段验证行为逻辑,基于调研案例以点带面分析经济效应。 一、项目进展 创意计划阶段 二、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许阳 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 2019.9-2023.6 邹凯 公共管理学院城市管理 2019.9-2023.6 谭笑 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 2018.9-2022.6 姚智妮 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 2018.9-2022.6 张玎玲 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 2019.9-2023.6 三、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魏萍 公共管理学院 副教授 教育财政、财税理论与政策 四、项目简介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互联网经济的重要性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在线上经济中,官员直播带货是新的激发经济活力的手段。官员直播带货是政府创新服务思路在实践中的新探索应用,对于推动阶段性的经济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项目从官员直播带货的政策文本汲取研究思路,灵活运用Python数据手段验证行为逻辑,基于调研案例以点带面分析经济效应。在政府可持续创新视角下,通过梳理官员的多重目标政绩考核体系分析其行为的四大主体需求行为动力因素,运用官员行为理论和Python数据辅佐研究,多维角度勾勒出了官员直播带货的人物群像,有针对性地研究政府创新视角下官员直播带货的具体动机和行为表现。另外,对于经济效应研究,将短期效应落到“对接供需、解决滞销”上,将长期效应落到“产业升级、脱贫攻坚”上,进一步认识官员直播带货的行为实效性,以此总结推进政府可持续创新的建议,旨在缓解形式主义作风突显、有限理性下的“偏利性”选择以及基层治理创新的公共性缺失的未来发展难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2-08-09
海洋院:海洋学院研究生与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科学家合作在北冰洋海洋环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太平洋水经过白令海峡进入北冰洋,同时带来淡水和营养物质,对于北冰洋的温盐结构和生态系统有重要意义。
河海大学 2022-09-28
利用超低热导率和对载流子浓度的调制效应在碲化铅-硫化铅赝二相中实现优异的热电性能
  在碲化铅-硫化铅的赝二相体系中,由于硫化铅在碲化铅中的固溶度有限,随着硫化铅组分含量的增加,会发生从纳米析出到旋节分解等一系列的相分离过程,从而在材料中形成了包含原子尺度的点缺陷、纳米尺度的相界面以及介观的晶/相界面等的全尺度分层结构。该结构可以实现对全波谱声子的有效散射,因而实现超低的晶格热导率。在该工作中,何佳清课题组不仅在实验上实现了对该全尺度分层结构的优化,而且利用球差透射电镜技术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表征,并进一步在理论上为分层结构的最 优化给予了有力的论证。此外,针对材料在高温的电学性能的饱和效应,何佳清课题组做出了另辟蹊径但又非常合理的解释,认为被局限在晶界或者相界面的Na离 子在高温(>600K)时发生向母体材料的扩散和重新固溶,从而引起针对载流子浓度的调制效应,有力的保证了PbTe-PbS赝二相在高温区的整体热电性能。       该工作是在何佳清课题组前期工作(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4, 5, 4515)上的又一进步,再次验证了碲化铅-硫化铅体系作为块体热电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种质资源与育种团队在葡萄霜霉菌RxLR效应蛋白致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该研究揭示了葡萄霜霉病菌RxLR型效应蛋白RxLR50253通过与结合并稳定宿主体内感病因子VpBPA1从而降低植物防御反应以促进感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2-10-1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免疫研究团队揭示条锈菌富含甘氨酸/丝氨酸效应子抑制植物免疫反应的分子机理
该研究鉴定到一个新的小麦条锈菌富含甘氨酸/丝氨酸效应子PstGSRE4,揭示其通过靶向小麦抗病相关蛋白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TaCZSOD2抑制植物免疫的分子机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2-10-13
南京大学地理学科最新成果: 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二氧化碳施肥效应时空变化格局
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和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张永光教授、居为民教授和陈镜明院士团队在全球变化和陆地碳循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未来全球变暖的速率及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是《Science》杂志列出的未来25年需要解决的125个重大科学问题之一。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CO2)的浓度持续上升。CO2浓度的不断增加,在通过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的同时,也提高了植被的光合作用速率(即CO2施肥效应),增加陆地生态系统吸收大气CO2的能力(即碳汇能力),从而减缓全球变暖的速率。研究表明,大气CO2施肥效应是造成近几十年来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显著增加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全球变绿的主要驱动因子之一。因此,在全球尺度定量化评估CO2施肥效应,并分析其时空变化格局,有助于准确评估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以及其变化趋势、降低未来气候变化预测的不确定性十分重要。 尽管基于控制实验可以在叶片和冠层尺度对CO2施肥效应的机理进行了的研究,但控制实验的数量、空间分布和物种代表性有限,全球尺度CO2施肥效应的时空变化得定量评估尚不清楚。长时间序列遥感观测为全球CO2施肥效应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因此,该研究首先基于系列卫星传感器的观测数据,研制了1982-2015年全球新型植被指数(NIRv)数据,验证其作为全球植被光合作用(总初级生产力,GPP)指示器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准确评估全球CO2施肥效应的检测-归因模型,揭示了近四十年全球CO2施肥效应的时空变化特征,评价了结果的可能不确定性;最后,结合欧洲ICP Forests等机构提供的欧洲地区叶片氮磷观测和全球陆地水储量等遥感数据,揭示了全球CO2施肥效应时空变化的可能原因。 研究表明,全球CO2施肥效应在近四十年呈现显著的下降的趋势;2001-2015年的全球CO2施肥效应比1982-1996年显著降低。全球超过70-80%的陆地植被区域CO2施肥效应呈现下降的趋势,欧洲、西伯利亚、南美洲和非洲大部以及澳大利亚西部地区尤为明显;在少部分地区CO2施肥效应存在着上升的趋势,例如东南亚部分地区和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多个生态系统模型同样能够模拟出全球CO2施肥效应的下降趋势,但显著低于基于遥感数据的结果。
南京大学 2021-02-01
西安交大科研人员在多波长高性能二硫化钼场效应晶体管光电探测器的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陶瓷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任巍教授和牛刚教授团队利用机械剥离获得少层二硫化钼材料制备具有背栅结构和纳米级沟道长度的光电晶体管,实现了较高探测率(>1013Jones)和响应率(>103A/W)。
西安交通大学 2023-02-02
《自然·通讯》报道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郝跃院士团队研制出国际最高功率优值13.2 GW/cm2氧化镓二极管并首次在氧化镓中实现空穴超注入效应
近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郝跃院士团队张进成教授、周弘教授等在超宽禁带半导体氧化镓功率器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制出一种新型的空穴超注入p-NiO/n-Ga2O3半导体异质结二极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2-08-3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 11 12 13 14 15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