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发酵法生产乙偶姻的关键技术
作为一种具有令人愉快的香味物质,乙偶姻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化工等 领域。微生物发酵法因具有生产效率高、原料来源广泛、生产成本低、环境污染较小,产品纯度可视为纯天然等优点,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具有广大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利用高通量筛选策略,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一株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FMME044,在分析该菌株生理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地 发酵过程优化策略,并通过基于连续培养的适应性进化工程,获得一株耐受高浓度乙偶姻的突变菌株。 
江南大学 2021-04-11
系列环保热稳定剂生产技术
本项目为为江苏省产学研和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研究成果。 1、项目简介 当前,全球性的环境保护要求日益严格,世界范围内对 PVC 制品的卫生安全性能,尤其对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比如卫生用品、食品包装材料、饮用水管、儿童玩具等的要求日趋严格,限制重金属热稳定剂使用的法规压力日益加剧,使得热稳定剂的开发、生产向无毒、高效、多功能化方向发展的步伐加快。铅、镉作为重金属,对人体健康有着严重危害,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相继制定了限制铅和镉甚至钡的有关法规。生产和开发低污染、无毒热稳定剂成为今后长时期的追求目标。 2、创新要点:所研制的系列热稳定剂无毒环保,符合欧盟最严格的安全检测要求,代表热稳定剂行业的发展方向 3、效益分析:视规模而定。 授权专利: 1.一种环保型液体复合热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 200610166432.5 2.一种耐高温、抗析出液体稀土/钡/锌复合热稳定剂的制备方法200810122420.1
江南大学 2021-04-13
微生物发酵生产 L-赖氨酸
选育高产菌种和发展赖氨酸生产对于提高食品中蛋白质 利用率,增强人民体质以及发展家禽饲养业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以谷物为主要食物的我国尤为重要。本实验室通过诱变选育和基因工程手段对大肠杆菌进行改造,获得一株高产赖氨酸生产菌株,发酵培养 36 h,赖氨酸盐酸盐产量高达 193 g/L,葡萄糖得率为 74%左右。 关键技术 (1)本研究以玉米浆为氮源,有效的降低了发酵成本; (2)以葡萄糖为原料生产 L-脯氨酸的高转化率发酵,该法绿色、环保、可持续,具有经济竞争力,有很好的产业应用前景; (3)以大肠杆菌为宿主,不仅缩短了发酵周期,而且也降低了染菌几率。 
江南大学 2021-04-11
微生物转化生产β-丙氨酸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构建了高产 L-天冬氨酸酶和 L-天冬氨酸-α-脱羧酶共表达重组菌株。主要技术指标: 在转化体系中,湿菌体添加量 20 g/L,底物 富马酸 158.0 g/L,转化周期 12~14 h,β-丙氨酸产量 118.6 g/L,底物摩尔转化率 98%;(2) 湿菌体添加量 30 g/L,底物富马酸 216.0 g/L,转化 12~14 h,β-丙氨酸产量 162.1 g/L,底物摩尔转化率 98%。 关键技术 以大肠杆菌为宿主,生长快,周期短,催化效率高;(2)以廉价的富马酸为底物生产高附加值β-丙氨酸,成本低,收益高;(3)微生物转化具有专一性强、条件温和的优点,该法绿色、环保、可持续,具有经济竞争力,有很好的产业应用前景。 
江南大学 2021-04-11
微生物发酵生产 L-缬氨酸
L-缬氨酸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命体内物质代谢调控和信息传递等许多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L-缬氨酸属于八种必需氨基酸之一,也是三种支链氨基酸之一。L-缬氨酸发酵是典型的代谢控制发酵。国内虽有天然蛋白质水解液分离提取 L-缬氨酸的产品,但由于其产量很低,质量不佳,纯度不高,所以无法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 L-缬氨酸具有原料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及易实现大规模生产等优点,是一种非常经济的生产方法。但是, 以微生物发酵法生产 L-缬氨酸,国内大多数菌株的产酸水平不高,特别是 L-缬氨酸的生产水平和产量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因此,开展发酵法生产 L-缬氨酸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室通过高通量筛选策略,获得一株高产缬氨酸的黄色短杆菌。 
江南大学 2021-04-11
新质生产力大家谈 | 产学研深度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学术交流活动
新质生产力大家谈 | 产学研深度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学术交流活动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4-04-10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周大旺:强化输出端改革,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强化使命担当,推动党中央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教育部直属机关党委、教育部新闻办、中国教育报刊社联合开设“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笔谈”专栏。
中国教育报 2024-10-22
专家报告荟萃⑭ | 黑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君明:黑龙江大学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若干举措
黑龙江大学作为一所延安走出来的红色高校,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和龙江社会发展为己任,紧紧抓住宝贵历史机遇,重点聚焦新能源、新材料、功能性食品与未来生物、智慧农业、智能控制与传感器、人工智能与创意设计六个领域,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全力以赴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1-13
生物质固废生产肥料关键技术研发
我国每年农林固废、城市厨余垃圾等生物质固废中近 60%被焚烧 或随意处置,严重污染环境,也是造成雾霾的重要原因之一。南开大 学生物质资源化工程中心多年来致力于以生物质固废为原料生产有 机肥系列技术的研究应用,获得了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淀粉、蛋白 质、油脂等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构建了微生物菌种库和系列化菌 剂;开发了可在 5-15 天内将生物质固废转化为有机肥料和富含有益 微生物的生物有机肥生产工艺及系列化产品;自主设计研发了以布尔玛金式搅拌装置为基础的微生物发酵装置,开发了系列化的微生物好 氧/厌氧发酵装置。 本项目已申请国家专利 50 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 10 项、实用新 型专利 5 项;代表性 SCI 论文 5 篇,出版专译著 7 部;本项目有关技 术已被深圳芭田公司、天津百利阳光公司应用,近三年产生了显著的 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本项目已获得 2017 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 成果一等奖。
南开大学 2021-04-11
油品脱硫脱氮的清洁生产技术
项目简介: 油品质量的好坏已成为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已经 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控制油品的杂质含量,提高燃油质量是降低燃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措施。本技术采用特征反应和吸附剂的吸附作用 耦合,利用化学反应提高对杂质化合物的选择性,通过控制吸附剂结 构来强化反应速度。通过改善吸附剂表面催化剂分子的分布,提高催 化剂催化能力,反应产物被吸附在吸附剂孔内,得到深度除杂清洁燃 油。 项目特色: 本技术克服了杂质反应活性低,难以脱除的难题。吸附剂经多次 使用后,仍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和吸附容量。燃油中的其它组分,例 如芳烃,烷烃和烯烃以及水分对反应过程没有影响。本技术已经获得 发明专利授权 2 项,发表 SCI 论文 9 篇。本技术的授权专利已经进行 了工业初步转化,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了基 础。 市场应用前景: 本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类型油品的除杂净化生产过程,例如:催化 裂化汽、柴油,焦化燃油(轻、重柴油),各类型塑料热解油(脱氮),生 物燃油,高含硫量的废旧轮胎热解油等。预计单套设备正常投产后可 年新增销售利润 300 多万元。 
南开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3 34 35
  • ...
  • 96 9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