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回转机械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
回转机械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以化工、石化等行业的回转机械为对象,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光纤传输技术和独创的全息谱监测诊断方法,全面、实时、连续地实现了机械运行状态的监测和故障诊断。在线监测和诊断系统采用高性能的光纤计算机网络,传输速率高、误码率低;在线监测和诊断系统中前端监测计算机、主监测计算机和诊断分析计算机并行工作,保证监测的连续性和实时性;多任务的系统运行环境,保证了对突发事件数据和信息的捕获,实现了事故追忆功能;在线监测和诊断系统采用通用的网络协议,提高了系统的互联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移动式实验室在线监测水处理设备
成果介绍东南大学纳米低维净化材料创新团队,将化学基本原理与工程技术,应用于纳米科学中以制备能源和环保领域中的新材料与高端装备。移动式实验室在线监测水处理设备,采用非均相催化高级氧化技术,常温宽pH 5–9条件下,催化分解双氧水产生超氧负离子和羟基自由基•OH,深度作用废水中高毒难降解有机物,使之断键矿化,技术原理具有普遍适用性,具有快、便、省、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取得多项发明专利授权。一键式启动实现废水处理装备全部控制流程的自动完成,安全系数高。技术创新点及参数1.无害化安全保障:移动式污染污水处理模块,保证了污水就地无害化处理。2.系统集成,自动化程度高,一键启动。3.易选址:反应床缩小化,框架结构集成化,催化剂高效化,流程精简化;一体化移动式设备可以教学与演示,随开随用。4.采用标准化通用空间单元和设备管线模块组合装配技术,系统空间功能可变。市场前景将专利技术高端产品应用于环保水净化产业,突破了纳米催化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关键。
东南大学 2021-04-13
输油管道泄漏定位监测管理系统(产品)
输油管道的泄漏监测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体现,涉及管道动力学,过程控制学,流体力学,通讯、仪表、传感器技术及软件和数据库技术等多方面不同领域的经验和知识。由于管道材质、油品质量、环境差异、输送工艺、泄漏形式等的多样性,目前尚未有一种简单、可靠和通用的方法解决泄漏问题。因此通常根据现场情况,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泄漏诊断。 项目来源:自行开发 现状特点:可分辨10分钟内连续3次放油试验,很好地解决了扰流问题。当原油泄漏量小于管道流量1%时报警;泄漏点定位误差小于管道总长度的1%。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一种土壤养分智能化原位监测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养分智能化原位监测系统,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侧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套装有信息采集探头,所述信息采集探头贯穿通孔且延伸至外壳的内部,所述信息采集探头延伸至外壳内部的外表面套装有弹簧,所述弹簧延伸至外壳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脱块,所述外壳内部的固定连接有置物板,所述置物板的轴心处套装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向板,所述传动轴远离导向板的一端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1-12
分布式光纤传感交通车辆信息监测
利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对公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的动态信息进行实时检测,提供实时、可靠的车辆基本交通信息,为判断交通状况提供根本依据,从而实现高速公路智能化管理,达到高速、安全的物流保障目标。分布式光纤传感测量方法光纤既作为信号传输媒质,又作为信号传感介质,实现分布测量。光纤铺在公路车道上,车辆碾压段利用金属锴装保护。
南京大学 2021-04-14
交通车辆远程状态监测智能诊断系统
面向轨道交通运输系统安全运行监控需求,提出和设计了测控管一体化解决方案,开发了一套运行状态远程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可对在线设备记录数据和系统运行状态信息进行监测和实时远程无线传输,并基于专家系统对设备记录数据和运行状态信息进行实时故障分析与诊断,此系统非常适用于交通车辆运行的监控等。 创新要点: 1.依托便携式车载数据分析装置、多网融合无线车-地通信系统以及地面智能诊断预警平台,进行交通车辆运行状态和设备记录数据远程采集和无线传输、故障分析诊断,诊断信息和故障解决方法可
河海大学 2021-04-14
天眼情报--隐匿网络空间情报监测与溯源分析
1. 强大的隐匿网络空间侦测能力 在大规模高速网络环境下加密混淆协议识别、网络流分析和挖掘方面,研发基于全球分布式探针技术的隐匿网络空间侦测技术,可覆盖90%的暗网节点和服务,支持40Tb级别骨干网流量的实时监测和内容采集,可将网络空间情报监测范围从开放的互联网拓展到暗网、特种通信工具、区块链等隐匿网络空间,同时,在隐匿网络空间侦测方面布局了4项核心专利”。2. 独有的弱信号关联算法 通过独有的弱信号关联算法从海量碎片化信息中快速实现隐
广州大学 2021-04-14
探头微型化多功能悬浮泥沙监测系统
该项研究成果可有效解决水体悬浮固体动力学研究中悬浮固体浓度分布、粒径及形态等参数测量问题,为我国水体动力学研究、水利工程的精准设计以及进一步提升水资源控制能力提供技术支撑。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数量、质量及安全要求日益提升。水体悬浮固体动力学研究对于水利工程设计、加强水资源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准确测量悬浮固体浓度分布、粒径及形态等参数,是泥沙动力学研究的前提。市场现有浊度仪存在结构复杂、体积大(~φ50×200 mm)、响应速度慢(~100s)及测量参数单一等问题,已成为该研究领域的主要障碍。 探头微型化多功能悬浮泥沙监测系统,基于光纤传像束可实现对悬浮泥沙超低介入的可视化多参数测量,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该系统具有免防水、结构简单、探头尺寸小(~φ12×10mm),多参数测量(>13m粒径分布)、测量精度高(±2‰)、量程大(0-100kg/m3)及响应速度快(50ms)等优点,可广泛用于河口海岸等水利工程设计与维护以及实验室水体动力学研究,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天津大学“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物理模型仿真中。
南开大学 2022-08-12
汽柴油输送系统内腐蚀监测及其抗腐蚀技术
本成果提出了汽柴油输送系统内腐蚀规律及演化机制。针对管线内腐蚀关键问题,建立点蚀发展与储罐内部环境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与量化表征数学模型;研究常压储罐底板腐蚀状态远程监测关键技术,为储罐安全运行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保障。 成果包括以下方面: 1、研究搭建了腐蚀测试系统进行不同含水量成品油介质中输送管道和储罐的腐蚀试验,通过失重测试腐蚀速率,确定了储罐腐蚀发生的临界水含量。利用SEM和3D显微镜观察腐蚀后的形貌和形态,利用XRD和EDS分析腐蚀后腐蚀产物的成分和组成(见图1),揭示了储罐内腐蚀机理。利用3D显微镜测量点蚀形貌、深度和概率,探明了点蚀的形成机制和演化模式,建立储罐点蚀发展模型。 2、研发了新型碳纸电极,搭建微型便携电化学系统,建立了基于电化学阻抗EIS的腐蚀性微生物硫酸盐还原菌检测技术,可实现污水中硫酸盐还原菌(SRB)的菌量测定。 3、研发的仪器样机:采用半选择培养法,利用电化学方法测定腐蚀性微生物的菌量。以丝网印刷电极及测试仪器进行展示,包含金纳米颗粒丝网印刷碳电极型号110GNP和C1110GNP,其中的金纳米颗粒(GNP)修饰的丝网印刷碳电极(SPCE)设计用于生物传感器研究,具有强化的电子转移特性。 【技术优势】 本成果通过现场调研和实验室模拟研究了成品油输送系统微生物腐蚀失效规律,揭示其微生物腐蚀的主要因素:水分、沉积物及主要有害菌如硫酸盐还原菌等; 1)首次建立了微生物腐蚀快速检测和监测平台,包括研发了基于纳米类酶催化的硫酸盐还原菌代谢产物硫化氢检测传感器及电流型硫酸盐还原菌菌量快速测定电化学传感器、电阻型成品油中管线材料腐蚀在线监测技术、基于阵列电极原理的微生物局部腐蚀监测技术。 2)根据沉积物下微生物腐蚀规律,研发了长效缓释型水溶性缓蚀杀菌剂,可实现对沉积物下微生物长效抑制。 3)首次仿生合成了高效抑制SRB的抗菌肽并应用于SRB腐蚀领域,揭示了阳离子抗菌肽和有空间环状结构的仿生活性生物肽,抑制SRB的影响因素和独特机制,为使用生物肽类抗菌剂抑制SRB腐蚀提供了新思路。 4)此外,利用原位产生抗菌活性物质的有益菌枯草芽孢杆菌与SRB竞争生长,建立了低成本长效生物竞争抑制SRB腐蚀新方法。 【技术指标】 1) 腐蚀性微生物测试周期6小时内,菌量检测限10个/mL。目前培养法需要14天。 2) 缓释型缓蚀杀菌剂,杀菌率达到99.4%以上,且具有长效性,目前有效测试时间是60天。 3)研究的环氧抗菌涂层,可用于管线薄弱易腐蚀环境微生物腐蚀控制。 【资质荣誉】 2022年度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华中科技大学 2023-07-19
惯性导航关键件磨削工艺优化与过程监测技术
以惯性导航挠性接头高质量加工为目标,开展磨削机理、工艺优化和加工过程监测方法研究,突破目前挠性接头微细特征磨削加工工序中对复杂微观结构认知的障碍,在磨削力、热载荷作用下充分认知磨削过程中影响表面完整性的重要因素。明确磨削表面完整性关键工艺优化目标,探究各个工艺参数间耦合关系,形成面向表面粗糙度、残余应力和磨削烧伤等表面完整性目标要求的工艺优化准则。研究面向惯性导航关键件磨削加工物理信号与表面完整性关联的磨削特征辨识方法,获取磨削加工质量监测和控制的深层知识,探索基于最优磨削特征融合的质量监测和多目标控制途径,实现惯性导航关键件磨削加工表面完整性的动态、准确和有效的监测。 相关技术指标: (1)加工后挠性接头表面粗糙度达到Ra 0.8 (2)加工后挠性接头近无表面残余应力 (3)挠性接头加工过程中实现砂轮磨损及表面完整性监控 技术创新点: (1)提出了基于磨削过程中物理信号与表面质量高关联度的磨削特征辨识方法 (2)揭示了挠性接头磨削加工工艺参数与力热载荷对于磨削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高表面完整性加工的工艺准则 (3)提出了基于高关联度磨削特征融合的砂轮磨损及表面质量监控方法
上海理工大学 2023-08-08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4 65 66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