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新冠肺炎
防
控
候选方药
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海洋中药研究中心主任付先军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筛选出18种可能与新型冠状病毒靶点Mpro结合的高频中药主要成分,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的防控提供了可参考的候选方药,为开发用于临床治疗2019-nCoV感染的药物提供候选先导化合物。 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海洋中药研究中心主任付先军教授带领研究团队,与中国石油大学宋弢教授团队、中国海洋大学王鹏教授团队、华南农业大学周武艺教授团队的多支研究团队通力合作,充分发挥中医药的原创优势,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医学人工智能技术,挖掘中医药在几千年间与疫病斗争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从十万余首历代方剂中筛选主治中医“温病”(“瘟疫”或“疫病”或“时疫”)的方剂574首,挖掘高频中药40种,高频药对36组,高频三味药组合配伍6组。通过基于分子对接的反向虚拟筛选,筛选出18种可能与新型冠状病毒靶点Mpro结合的高频中药主要成分,进一步采用网络药理学研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靶点和分子作用机制。 该研究结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的防控提供了可参考的候选方药,为开发用于临床治疗2019-nCoV感染的药物提供候选先导化合物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04-11
中国空气污染
防
控
政策成效
2020年3月19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何春阳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定量评估和揭示了中国空气污染防控政策成效,指出中国依然需要在未来实施更强有力的空气质量控制政策。该论文题为“中国需要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以减少PM2.5污染导致的人口死亡(Stronger policy required to substantially reduce deaths from PM2.5 pollution in China)”。 PM2.5污染是指直径小于2.5μm的细颗粒物散布在空气中,进而影响人类福祉与健康的现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3.9明确指出,到2030年,需要实质性地减少危险化学品以及空气、水和土壤污染导致的死亡和患病人数。根据全球疾病负担项目最新的测算结果,中国每年有近一百万人死于PM2.5污染。为了控制空气污染及其负面影响,国务院于2013年施行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计划到2017年将城市中的PM2.5浓度降低10-25%。该计划的整体投入约1.7万亿人民币(约合2700亿美元),覆盖了中国三百多个地级行政区,横跨能源、工业、交通、法律和法规等多个部门,是一项前所未有的空气污染防治行动。2018年,中国生态环境部宣布该计划设定的PM2.5浓度控制目标顺利达成。然而,“大气十条”相关的PM2.5污染防控所带来的健康效益依然缺乏定论。 评价“大气十条”健康效益的难点在于,PM2.5污染致死人数受PM2.5浓度、人口数量、年龄结构和疾病死亡率等多个因素的共同影响。目前已有研究往往使用PM2.5污染致死人数在2013-2017年的变化量来近似表示“大气十条”所带来的健康效益,也有研究通过假设其它因素不变来量化PM2.5浓度变化的影响。但是,这些研究都很难区分各个因素的相对贡献,部分结果甚至相互矛盾。施行“大气十条”究竟产生了多少健康效益依然缺乏定论。 为此,该研究结合长期的PM2.5监测数据和最新的流行病学模型,对比了实施“大气十条”前后(2000-2013和2013-2017)中国PM2.5污染致死人数的变化趋势。同时使用解构的思路量化了PM2.5浓度、人口数量、年龄结构和疾病死亡率等因素对于PM2.5污染致死人数变化趋势的影响,全面揭示了“大气十条”通过减缓PM2.5污染所产生的健康效益。结果表明,中国的PM2.5污染致死人数在2000-2017年总体呈现增加趋势,从2000年的71.4万人增加到了2017年的97.1万人,增加了36.1%,年均增长率为1.8%。“大气十条”实施以后中国的PM2.5污染致死人数依然呈现增加趋势,但是年均增长率在2013年以后有所下降。2000-2013年,中国的PM2.5污染致死人数新增了22.1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1%。而在2013-2017年,中国PM2.5污染致死人数增加了3.6万人,其年均增长率为1.0%,明显低于实施“大气十条”之前的水平。进一步的解构分析表明,由于实施“大气十条”后PM2.5浓度降低,2017年的PM2.5污染致死人数比2013年减少了6.4万人。 在此基础上,该研究进一步探索了2030年PM2.5污染致死人数在两种不同的PM2.5控制政策情景(趋势情景和强力政策情景)下的变化趋势。研究假设趋势情景中,中国会延续现有的空气质量控制力度,人口加权的PM2.5浓度会在2030年逐渐降低到35μg/m3(中国现行的空气质量标准)。而在强力政策情境中,中国会采取更加严格的空气污染控制政策,人口加权的PM2.5浓度会在2030年大幅度降低至10μg/m3(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人口和年龄结构按照现有趋势发展,而疾病死亡率由于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而进一步降低。该研究的预测结果表明,趋势情景中PM2.5污染致死人数将在2030年达到95.3万人,仅比2017年降低了2%。而在强力政策情景中,PM2.5污染致死人数将在2030年达到55.0万人,比2017年降低了40%以上。这意味着,如果延续当前政策趋势,虽然PM2.5浓度依然会有所下降,但是由于老龄化等其它因素的影响,PM2.5污染致死人数依然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3.9所提到的“实质性”降低的目标。中国依然需要在未来实施更强有力的空气质量控制政策,才能够一定程度上抵消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PM2.5污染致死人数“实质性”地下降(图2)。 该研究的主要贡献是通过解构分析全面认识了PM2.5浓度、人口数量、年龄结构和疾病死亡率等多个因素对PM2.5污染致死人数变化的影响,进而准确地估算了施行“大气十条”所带来的健康效益。同时,该研究还综合考虑了各个影响因素的变化,对未来PM2.5污染致死人数进行了预测,为中国制定未来的环境政策,实现相关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重要参考。
北京师范大学
2021-02-01
中国空气污染
防
控
政策成效
2020年3月19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何春阳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定量评估和揭示了中国空气污染防控政策成效,指出中国依然需要在未来实施更强有力的空气质量控制政策。该论文题为“中国需要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以减少PM2.5污染导致的人口死亡(Stronger policy required to substantially reduce deaths from PM2.5 pollution in China)”。 PM2.5污染是指直径小于2.5μm的细颗粒物散布在空气中,进而影响人类福祉与健康的现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3.9明确指出,到2030年,需要实质性地减少危险化学品以及空气、水和土壤污染导致的死亡和患病人数。根据全球疾病负担项目最新的测算结果,中国每年有近一百万人死于PM2.5污染。为了控制空气污染及其负面影响,国务院于2013年施行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计划到2017年将城市中的PM2.5浓度降低10-25%。该计划的整体投入约1.7万亿人民币(约合2700亿美元),覆盖了中国三百多个地级行政区,横跨能源、工业、交通、法律和法规等多个部门,是一项前所未有的空气污染防治行动。2018年,中国生态环境部宣布该计划设定的PM2.5浓度控制目标顺利达成。然而,“大气十条”相关的PM2.5污染防控所带来的健康效益依然缺乏定论。 评价“大气十条”健康效益的难点在于,PM2.5污染致死人数受PM2.5浓度、人口数量、年龄结构和疾病死亡率等多个因素的共同影响。目前已有研究往往使用PM2.5污染致死人数在2013-2017年的变化量来近似表示“大气十条”所带来的健康效益,也有研究通过假设其它因素不变来量化PM2.5浓度变化的影响。但是,这些研究都很难区分各个因素的相对贡献,部分结果甚至相互矛盾。施行“大气十条”究竟产生了多少健康效益依然缺乏定论。 为此,该研究结合长期的PM2.5监测数据和最新的流行病学模型,对比了实施“大气十条”前后(2000-2013和2013-2017)中国PM2.5污染致死人数的变化趋势。同时使用解构的思路量化了PM2.5浓度、人口数量、年龄结构和疾病死亡率等因素对于PM2.5污染致死人数变化趋势的影响,全面揭示了“大气十条”通过减缓PM2.5污染所产生的健康效益。结果表明,中国的PM2.5污染致死人数在2000-2017年总体呈现增加趋势,从2000年的71.4万人增加到了2017年的97.1万人,增加了36.1%,年均增长率为1.8%。“大气十条”实施以后中国的PM2.5污染致死人数依然呈现增加趋势,但是年均增长率在2013年以后有所下降。2000-2013年,中国的PM2.5污染致死人数新增了22.1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1%。而在2013-2017年,中国PM2.5污染致死人数增加了3.6万人,其年均增长率为1.0%,明显低于实施“大气十条”之前的水平。进一步的解构分析表明,由于实施“大气十条”后PM2.5浓度降低,2017年的PM2.5污染致死人数比2013年减少了6.4万人。 在此基础上,该研究进一步探索了2030年PM2.5污染致死人数在两种不同的PM2.5控制政策情景(趋势情景和强力政策情景)下的变化趋势。研究假设趋势情景中,中国会延续现有的空气质量控制力度,人口加权的PM2.5浓度会在2030年逐渐降低到35μg/m3(中国现行的空气质量标准)。而在强力政策情境中,中国会采取更加严格的空气污染控制政策,人口加权的PM2.5浓度会在2030年大幅度降低至10μg/m3(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人口和年龄结构按照现有趋势发展,而疾病死亡率由于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而进一步降低。该研究的预测结果表明,趋势情景中PM2.5污染致死人数将在2030年达到95.3万人,仅比2017年降低了2%。而在强力政策情景中,PM2.5污染致死人数将在2030年达到55.0万人,比2017年降低了40%以上。这意味着,如果延续当前政策趋势,虽然PM2.5浓度依然会有所下降,但是由于老龄化等其它因素的影响,PM2.5污染致死人数依然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3.9所提到的“实质性”降低的目标。中国依然需要在未来实施更强有力的空气质量控制政策,才能够一定程度上抵消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PM2.5污染致死人数“实质性”地下降(图2)。 该研究的主要贡献是通过解构分析全面认识了PM2.5浓度、人口数量、年龄结构和疾病死亡率等多个因素对PM2.5污染致死人数变化的影响,进而准确地估算了施行“大气十条”所带来的健康效益。同时,该研究还综合考虑了各个影响因素的变化,对未来PM2.5污染致死人数进行了预测,为中国制定未来的环境政策,实现相关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重要参考。
北京师范大学
2021-04-10
猪沙门菌病
防
控
新技术
该成果是公益性行业(农业) 科研专项项目“动物源性沙门菌病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的实施成果,已在江苏、安徽多个规模化猪场应用推广,取得较为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建立快速、特异、敏感的猪沙门菌病诊断技术,摸清猪场沙门菌感染状况,制订出沙门菌药物使用指南,筛选出环境友好型消毒制剂,获得高效、安全的猪沙门菌 DIVA 疫苗候选株,集成构建出猪沙门菌病防控新技术。
扬州大学
2021-04-14
猪乙型脑炎
防
控
关键技术
中试阶段/n该项目累计推广应用猪乙脑疫苗8000万头份、诊断试剂15万头份,创造直接产值1.04亿元,实现利润3600万元。有效遏制了猪乙脑的流行与传播,显著提高了养猪业的经济效益,有力保障了人民健康。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设施蔬菜水旱轮作
防
控
连作障碍
在设施内利用湿栽水芹、豆瓣菜、芦蒿、蕹菜等水生蔬菜湿润栽培,或者莲藕、慈姑、菱角等浅水栽培,可有效缓解土壤盐渍化、淹杀危害旱生蔬菜的土传病害和部分虫卵,从而有效防控连作障碍。新模式可根据原有主茬设计不同季节茬口种植不同水(湿)生蔬菜,下茬旱生蔬菜减药30%以上。已出版《设施蔬菜水旱轮作新模式》。可在全国范围的设施蔬菜基地应用,又可推广我国特色水生蔬菜。
扬州大学
2021-04-14
国科光电疫情
防
控
及复工安排
2020年1月,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中华大地,全国瞩目。国科光电作为空天院全资公司,为响应国家及空天院的号召,落实中科院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坚持全国一盘棋,坚决服从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做到令行禁止,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国科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21-02-23
设施蔬菜土壤障碍绿色
防
控
技术与应用
设施蔬菜是解决我国北方冬半年蔬菜供应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辽宁是我国设施蔬菜重要产区。然而设施蔬菜连作和不科学施肥等导致的土壤障碍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设施蔬菜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此,项目组自“八五”以来针对该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主要创新成果如下: 1.首次探明了设施番茄和黄瓜土壤障碍的主因是偏施氮肥导致的土壤酸化,明确了均衡施肥可明显缓解土壤障碍发生,实现了设施土壤障碍的理论突破。30年蔬菜长期施肥定位试验表明,长期过量偏施氮素化肥导致土壤严重酸化,进而使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区系劣变,病原尖孢镰刀菌数量增加 4.3 倍,作物产量 和品质下降;而有机无机肥均衡配施,缓解了土壤障碍发生。进一步的日光温室 蔬菜有机无机肥均衡配施长期连作试验表明,番茄与自根黄瓜连作 24 茬植株长势 和产量与第 1 茬无显著异,虽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区系及根际酚酸类物质等 随连作茬次增加而有所变化,但未达土壤障碍程度,也未发生枯萎病等土传病害。从而证实了我国设施蔬菜土壤偏施氮肥引起的障碍远大于土壤连作障碍。 2.首次明确设施番茄和黄瓜土壤最佳营养指标,创建设施蔬菜科学施肥模 型,研制出设施蔬菜土壤健康保持施肥方案,实现了设施蔬菜绿色可持续生产的技术突破。兼顾设施蔬菜生产效率与土壤健康保持原则,明确了设施番茄和黄瓜土壤氮磷钾钙镁最佳营养指标,建立了以设施土壤最佳营养指标(A)、目标产量需肥量(W)和土壤供肥能力(Y)为核心的施肥量(M)模型,即:M= b W(b={1.5+ (A-Y)/A});综合 7100 多份北方设施果菜土壤分析结果,研制出以 有机肥为主增钾补钙的北方地区设施果菜土壤施肥方案。推广应用后,土壤健康 保持效果显著,其中 28 年间连作 56 茬日光温室番茄产量未出现显著减产。 3.首次从作物-土壤-肥料-环境互作角度分析构建了设施蔬菜土壤障碍分级标准,率先创建了设施蔬菜土壤障碍生态安全防控策略,实现了土壤消毒的农 药零使用,为设施土壤障碍的绿色防控奠定了基础。通过对全省 5465 份设施果菜土壤分析,构建了日光温室蔬菜健康土壤、轻度障碍土壤、重度障碍土壤三个等级划分的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含量和生物学特性等参数标准,综合定位试验结 果,创建了设施蔬菜健康土壤保持、轻度障碍土壤生态安全修复和重度障碍土壤 生态安全高效利用的策略,解决了设施土壤农药消毒污染环境的弊端。 4.研制出设施蔬菜轻度障碍土壤修复和重度障碍土壤营养基质高效栽培技术,攻克了日光温室蔬菜土壤障碍绿色防控的技术瓶颈。针对轻度障碍土壤修复,构建亩施膨化鸡粪(或等量营养有机肥)2000kg+粉碎稻草 1000kg+生石灰 44kg+ 复合肥(13-7-13)30kg 和膨化鸡粪 2000kg+生物炭 500kg+生石灰 44kg+复合肥 30k 两个优良配方,降低当茬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 71%~93%,番茄增产 30%以上。 针对重度障碍土壤,研制的农业废弃物营养基质限根栽培和嫁接防病高效栽培技术,实现番茄与黄瓜年亩产 2.5 万 kg 高产记录,节水 23.6%,节肥 26.4%。 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5件,制定地方标准5部,发表论文133篇,编写著作与教材 16 部。近 3 年累计推广 202 万亩,增产 40 亿 kg,增收 77 亿元;并减施化肥 26%以上,少用农药 18%以上,累计节约生产成本 12.8 亿元。
沈阳农业大学
2021-05-04
设施蔬菜连作障碍
防
控
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项目针对制约我国设施蔬菜持续发展的连作障碍问题, 揭示了连作障碍高发成因与规律,发现了连作障碍防控的突破口;攻克了土壤连作障碍因子消除技术难点;发明了蔬菜根系抗性诱导技术,突破了优质蔬菜连作难的技术瓶颈;创建了“除障因、增抗性、减盐渍”三位一体连作障碍防控系统解决方案,实现了从传统的“大药大肥”向环境友好型消除的重大技术变革。成果应用和辐射近二十省70%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高发区,实现了蔬菜稳产高效、安全和生态环保多赢。
浙江大学
2021-04-11
触
控
分子通信(touchable molecular communication)”信道模型和
体系
架
利用纳米机器人为信息载体的“触控分子通信(touchable molecular communication)”信道模型和体系架构,并基于此分析和设计靶向给药和造影成像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分子通信效率和实用性。该文章还入选了IEEE Transactions on NanoBioscience期刊的亮点文章(Featured Article)及高点击量文章(Top Accessed Article),相关成果被收入IEEE 1906.1国际标准。 IEEE 1906.1是IEEE首个以分子通信和纳米通信为主旨的国际标准,被列入IEEE通信学会“纳米通信网络最佳读物”(Best Readings in Nanoscal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纳米通信网络指纳米尺度的设备(如纳米生物传感器和执行器)之间通过信息共享而组成的短距离、小尺度通信网络,以协助纳米设备在较大的空间范围上完成较复杂的任务。这些纳米尺度的设备可以通过血液注入或者人体植入的方式,在人体单个器官或者全身分布多个节点,形成一个可存储、计算及传送信息的通信网络,完成生理病理信息监测、药物和造影剂输送等,同时与外部监控设备以及无线通信网络相连接,协助移动医疗和相关大数据处理等。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56
5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第62届高博会将于2024年11月重庆举办
2
2024年云上高博会产品征集
3
征集高校科技成果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