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装配式建筑承重柱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承重柱,包括中心柱、直角柱、连接片、橡胶垫和螺柱,四个直角柱固定在中心柱的外侧;连接片将相邻两个直角柱固定在一起,防止相邻两个直角柱之间产生相对移动,提高了连接强度;相邻两个直角柱之间均插入设置有一个橡胶垫,起到了隔离的作用;本实用新型采用装配式结构,实现了可拆卸式设计,实现了循环利用和节省环保;且拆装步骤简单,提高了施工效率;加工及运输方便,降低了建筑成本;较好的满足了模块化建房对承重柱的要求。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装置,包括支撑块、支撑柱、第一减震器、滑块、移动块和第二减震器;本实用新型能将横向冲击力转变为竖向冲击力,并通过减震器进行较好的抵消,从而弥补了现有技术中无法较好地抵御横向冲击力的缺陷,完善了减震效果,无需另行安排加固措施,减少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降低了工程造价,并加快了施工进度,适合大面积推广。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柱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柱,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纵筋和箍筋围合的柱式钢筋网笼,所述钢筋网笼通过四周预制混凝土层形成预制叠合柱单元,所述预制叠合柱单元中心为上下贯通的空腔,所述空腔用于填充现浇混凝土,其中,所述预制叠合柱单元的一端纵筋伸出预制混凝土层形成出筋;另一端预设有与出筋配合连接的钢筋套筒。本实用新型将叠合柱分为预制部分和现浇部分,预制部分在工厂预制,形成中心带贯通空腔的预制叠合柱,现浇部分从叠合柱空腔内由上而下浇捣,两根柱子上下贯通,整体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叠合柱,节点连接安全、可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装配式混凝土3D打印桥
混凝土3D打印是一种将水泥基复合材料逐层堆叠的新型增材制造技术,因其无模化、自动化、快速化和灵活化的建造优势在建筑、桥梁、基础设施等领域迅速兴起,并表现出巨大发展潜力.3D打印是无模快速建造过程,可以在没有模板支撑的前提下,自由灵活的快速建造异型混凝土结构和建筑。 3D打印赵州桥建成于河北工业大学北辰校区熙湖东侧河道上,桥长28.10米,单拱跨度18.04米,桥宽4.20米。 3D打印赵州桥参照市政桥梁相关设计规范进行设计,为单跨双腹拱结构,结构主拱设计为无铰拱,腹拱为三绞拱,拱上建筑与主拱进行结构刚度分离,优化设计结果。结构安全性系数采用1.1,设计荷载为人群荷载4.2kPa,永久作用有:自重、徐变、装配式构件残余收缩、基础水平和竖向变位等,设计考虑的可变作用有风力、流水压力、温度力,设计过程同时考虑的偶然作用有地震力;承载能力按照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进行检算,裂缝及变形按照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检算,检算过程各项荷载以《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为框架,同时根据3D打印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荷载分项系数、组合系数等计算参数以保证结构安全性质。桥梁设计过程采用桥博与MIDAS CIVIL,检算过程采用MIDAS CIVIL,有限元缝隙通过板梁单元进行结构设计,采用实体单元进行连接位置等的细部优化。设计同样进行了施工阶段计算和吊装过程动态计算,为保证施工工程安全和吊装后构件的可靠性,施工阶段对结构裂缝要求提升至0.2 mm。经检算各施工阶段和成桥后各阶段钢筋拉压应力及混凝土压应力满足要求,结构变形及裂缝满足要求。   新材料: 3D打印大尺寸结构构件对水泥基胶凝材料的早强快凝等具有更为严格的要求,同时需要早期水化放热低以及后期的低收缩。为了解决此技术难题,3D打印赵州桥项目精选白色高贝利特硫铝酸盐水泥、石英砂、石英粉以及玄武岩纤维等,通过不断优化材料的配合比,制备而成特种水泥基 3D打印复合材料。该材料,3 天单轴抗压强度 48~52 MPa,3 天水化放热 220J/g,92 天收缩值 4‱。特别地,该材料绝大比例的原材料为白色,很好的提升了打印结构的外观美观度。 新装备: 为了满足主拱打印的尺寸需求,研发了大型滑轨式机械臂 3D 打印机,机械臂臂展 3.3m,滑轨长度 6.0m,可一次性打印成型长度 11m 左右的结构构件,运动精度 0.1mm。材料的输送为压力泵输送,管径 30mm,长度 12m,可实现打印过程中的连续和持续供料。同时软件部分,打印过程中的路径规划设计,为本课题组自主设计的一笔成型路径规划算法,提高了打印的效率,减少了大尺寸结构打印过程中断点数量,保证了结构的连续性。新技术: 天津市地基承载力较弱,对拱桥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影响较大。因此,使用了内嵌式传感器系统和云平台系统,实时监测和传输拱脚的位移、预应力损失、拱顶的挠度等桥梁的健康状态。同时使用了北斗,用于监测两侧桥台的不均匀沉降等信息,建立了桥梁监测的三维可视化管理平台。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3
一种装配式隧道衬砌管片
本新技术成果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采用盾构法修建地下区间隧道时使用的预制钢筋混凝土衬砌管片,采用榫槽式预制和拼装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成本低和效率高的特点。该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计算机辅助装配过程管控系统
本成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作流的结构化装配工艺设计和装配过程管控技术方案,以及基于数字孪生的复杂产品装配过程同步建模与仿真技术方案,可用于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等复杂产品装配车间的电子化数据采集与管理、运行状态的同步建模和实时监控、现场需求的快速响应与处理、完整准确的产品质量数据包输出以及物料的动态跟踪管理。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技术分析 本成果针对复杂产品装配车间存在的数据全面实时采集和管理困难、生产调度困难、装配现场需求响应不及时、完整准确的产品装配数据包的输出难以实现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作流的结构化装配工艺设计和装配过程管控技术方案,以及基于数字孪生的复杂产品装配过程同步建模与仿真技术方案,可用于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等复杂产品装配车间的电子化数据采集与管理、运行状态的同步建模和实时监控、现场需求的快速响应与处理、完整准确的产品质量数据包输出以及物料的动态跟踪管理。 一、主要技术优势     有效利用工作流和数字孪生技术,为复杂产品装配车间数字化和智能化管控提供新的方法,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二、主要性能指标    (一)支持多种装配数据的电子化采集、管理与质量数据包生成,包括完工数据、工时数据、质量数据、物料数据、多媒体数据、实测表格数据、工艺数据等,电子化的数据采集覆盖率可达90%以上;    (二)支持装配车间运行状态多层次多维度的同步映射,包括车间布局、人员状态、环境状态、物料状态、产品工艺状态、设备状态等。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数字孪生模型覆盖率可达95%以上,虚实状态映射一致率达100%,时间延迟在3s以内。
北京理工大学 2022-08-17
回转支承装配及性能参数检测系统
成果简介随着工业测试领域对产品测试需求不断提升和明确化, 根据国内较为先进的测量方法, 构建了回转支承装配及质量检测系统, 该系统包括工作台运动控制部分和性能参数采集部分, 工作台运动控制部分实现了工作台手动控制、 自动控制程序的设计。 在回转支承装配时, 通过步进电机控制回转轴承的正转、 反转、 分度步进和停止, 工人完成回转支承滚珠和隔离块的安装, 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性能参数采集部分包括对回转支承性能参数的采集、 存储、 读取、 历史数据的查询等功能。成熟程度和所需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4
一种飞机机翼变形测量装置、安装方法及测试方法
本发明涉及飞机机翼变形测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飞机机翼变形测量装置、安装方法及测试方法,包括计算机、散斑成像系统与光纤陀螺惯导系统;散斑成像系统包括图像采集装置与散斑图案,散斑图案布置于机翼上,图像采集装置设于机尾,用于采集散斑图案的变形信息,并将变形信息传输至计算机;光纤陀螺惯导系统包括光纤陀螺仪,光纤陀螺仪有若干个,若干个光纤陀螺仪于机身与机翼对称分布,光纤陀螺仪通信连接于计算机,用于向计算机传输所测得数据信息;计算机集合散斑图案的变形信息与光纤陀螺仪测得数据信息实现确定机翼变形量。其能在动态环境下,实时高精度的测量机翼变形。
东南大学 2021-04-11
飞机复杂结构件数控加工动态特征技术及应用
项目组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提出了以加工动态特征为载体进行加工全过程工艺知识建模的技术思路,攻克了加工动态特征驱动的自动数控编程和加工变形精确控制技术,为复杂结构件从计算机辅助加工到智能数控加工的跨越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飞机复杂结构件的数控加工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航空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新一代飞机结构件更复杂、精度要求更高、制造周期要求更短,对五轴联动数控加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项目组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提出了以加工动态特征为载体进行加工全过程工艺知识建模的技术思路,攻克了加工动态特征驱动的自动数控编程和加工变形精确控制技术,为复杂结构件从计算机辅助加工到智能数控加工的跨越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成果在多家航空航天企业推广应用,完成了多个军机和C919、ARJ21 等民机型号多件复杂结构件的研制生产,被工信部、发改委和国防科工局作为航空领域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应用示范工程三大关键共性技术之一,向全国军工制造行业推广。 三、创新点 1.揭示了加工过程中间状态几何参数、工艺参数、监测检测量等动态信息的动态迭代规律和传递规律,突破了基于加工动态特征的加工全过程工艺知识建模技术,实现了复杂结构件工艺知识积累由以零件为载体到以加工动态特征为载体的模式转变。 2.提出了基于特征识别的加工特征自动排序、加工驱动几何自动创建、工艺参数自动迭代方法,构建了加工特征切削参数优化模型,实现了复杂结构件的快速编程和高效加工。 3.提出加工过程中自适应释放和消除工件变形的加工模式,研制出能监测工件变形的浮动装夹工艺装备,突破了基于加工动态特征的装夹/加工/监测/检测自适应协同控制技术,实现了加工变形精确控制。 四、主要技术指标 1.特征自动识别率大于95%; 2.刀轨自动生成率大于95%; 3.数控编程效率提高3倍以上; 4.加工效率提高30%以上; 5.大型复杂结构件加工变形控制在0.05mm/m以内。 五、知识产权及获奖 加工动态特征驱动的智能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研究成果2016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5年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目前已拥有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 六、成果图片   图1 成果总体技术   图2 加工过程零件面型检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2-08-12
能源装备在线检测平台
已有样品/n我国能源工业(水电、火电、核电和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已处 于世界第一大地位。能源工业属于重工业,其涉及到大量的设备,这些 设备的正常运行关系到整个能源工业的效率问题。因此,对其进行全面 完善的在线检测显得尤为必要。而专注于能源装备材料性能的在线检测 机构,全国没有一家。目前国内计量校准行业,由于检测设备原因,以 用户送样至校准机构实验室为主,而很多大型装配无法通过整机送检的 方式进行计量校准,从而采取停机、拆下相关计量部件送检的方式实施, 由此造成大量的产能损失。该项目旨在成立能源装备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3 14 15
  • ...
  • 78 7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