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生物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重点专项2023年度指南项目正式申报书(含预算申报书)填报的通知
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已完成“农业生物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重点专项2023年度指南项目预申报受理和形式审查,形审结果已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反馈,依规确定了进入正式申报环节的申报项目。请收到农村中心正式申报通知邮件的项目,按要求填报项目正式申报书(含预算申报书)。
科学技术部 2023-07-05
异丙苯磺酸钠的开发
用于洗衣液的优良助溶剂,本研究的产品指标已达到国外公司的产品,完全 可满足外资企业的使用要求,质量指标远高于目前的其它国产产品。 关键技术:全新的合成技术 获得成果:已申请国家专利
江南大学 2021-04-13
大团囊虫草菌的开发
工研院作为学校成果转化归口管理和组织实施单位,通过前期校内调研和梳理,现向社会各界推送生物医药等各领域科技成果,欢迎相关企业联系咨询成果转化事宜,联系电话:0571-88982822。 所属领域 中草药;微生物制药;大团囊虫草;辅助治疗妇科疾病 项目介绍 一、成果名称 大团囊虫草菌的开发 二、行业痛点 大团囊虫草是一种名贵中草药,我国南方地区民间使用较为普遍,具有悠久的历史。该虫草子实体在辅助治疗妇科疾病方面药用价值极高,主要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妇女围绝经期疾病和产后恢复具有显著效果。然而,由于野生资源的匮乏和生长环境的恶化,现有该真菌的天然资源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利用现代的生物技术来挽救这种名贵的中药十分必要。 三、解决方案 研究团队从大团囊虫草的野生子实体上分离得到大团囊虫草菌,根据其形态特征及基于18SrDNA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对其进行鉴定,通过模拟大团囊菌虫草菌天然生态环境建立了利用液体发酵技术生产大团囊虫草菌体的工业化工艺,成功地解决了大团囊虫草野生资源匮乏的问题。同时,基于大团囊虫草发酵菌丝进行特征活性成分开发,鉴定了4个雌激素化合物和4个抗肿瘤活性化合物。上述研究为大团囊虫草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也为中药材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四、技术优势 本成果通过分离大团囊虫草菌并建立液体发酵工艺,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大团囊虫草菌体,解决了大团囊虫草野生资源匮乏和生长环境恶化的问题,具有高效、可控、规模化生产的技术优势。 五、知识产权情况 本成果已获得多项发明专利保护,包括①一种虫草真菌及其分离方法、②一种液体深层发酵生产大团囊虫草菌体的方法、③具有PTPIB抑制活性的新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④一种化合物balanol的生物合成方法及其基因簇。 六、课题资助 本成果受到国家863计划课题、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专项支持。 七、团队介绍 李永泉教授领衔了一支我国合成生物学领域的主要创新团队,牵头创建了浙江省微生物生化与代谢工程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微生物制药技术工程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生物合成生物学、微生物制药和微生物次级代谢调控机制。通过产学研合作主导了达托霉素、他克莫司、纳他霉素、达巴万星、非达霉素、奥利万星等药物研制和生产菌高产改造,支撑合作企业获多项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社会经济效益显著。近年完成和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863合成生物技术重大专项课题、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课题等项目,以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领域主流杂志发表150篇SCI论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8项,以第一作者获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 八、联系方式 浙江大学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 成果转化办公室 吴老师 0571-88982822 技术转移中心    余老师 0571-88208236
浙江大学 2023-07-11
非对称透镜的研究开发
通过国家“七五”、“八五”项目的带动,开发出了一套设计,计算及加工非球面透镜的方法,在彩色显像管曝光工程中已得到应用。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智能交通系统开发与集成设计技术
智能交通系统已经成为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支撑。2000 年左右我国正式从国家层面开展相关研究及示范工程,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已经成为各级交通相关部门的共识。 清华大学自 1996 年开展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及系统设计、开发工作,内容涵盖交通信 号控制系统、交通信息平台、指挥调度系统、应急交通指挥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理论与技术应用成果,其中包括智能交通系统规划与系统设计成套理论与技术、 智能交通控制系统、交通信息平台软件、交通安全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交通信息社会化服务 系统等,获得软件著作权 8 项、发明专利 5 项。本技术可以为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通过系统设计实施可以有效节省投资资金,同时可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提高平均通行速度 5~10%,降低事故发生率 5~10%。 4 合作方式
清华大学 2021-04-11
新型转盘萃取塔(NRDC)研究开发与工业应用
从基本规律出发,深入研究液液两相流体流动特性进而指导工业放大设计是国内外化学工程界研究的热点。因此从塔内流场测量入手,研究流体流动特性及塔的放大效应,探讨影响塔操作的主要因素,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进行流场的数学模拟,对改进现有转盘塔及建立新的转盘他优化设计方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清华大学萃取实验室长期从事转盘萃取塔的流体力学和传质研究。利用激光多谱勒仪测量了转盘萃取塔内在各种操作条件下单相流动(连续相)的速度场。结果发现,转盘萃取塔内的流型在有无流动状态下相差很大。同时也证实了影响转盘塔传质性能主要是级间的轴向返混和沟流这一推断。为了消除转盘塔内的级间返混,提高传质效率,清华大学萃取实验室发明了新型转盘萃取塔(NRDC)(一种装有级间转动挡板的转盘萃取塔,中国发明专利ZL99106151.9),即在转盘塔内的固定环平面增加筛孔挡板以抑制轴向返混,提高传质效率。从速度场的测量和计算流体力学模拟的结果来看,增加筛孔挡板后有效地抑制了级间的轴向返混,同时级内的混合强度增加,有利于转盘塔内两相间的传质。
清华大学 2021-04-10
汽车虚拟试验场技术研究与开发
以某商务车为研究对象,将理论研究、仿真分析和实车试验结合,研究了汽车虚拟 试验场技术,并基于该技术,建立汽车整车的虚拟样机,用于部件特性、NVH、疲劳耐 久及碰撞安全性能等的研究。主要完成以下的工作: 1)研究汽车虚拟试验场技术的建模理论与方法,并建立某商务车整车虚拟样机; 2)采用动态的、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整车在时域内的平顺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 研究; 3)采用声-振耦合有限元法和声辐射边界元法,对轮胎和乘坐室内的低频噪声进行 分析预测; 4)应用多轴疲劳理论,采用三种典型的可靠性路面计算了车身及后悬架的疲劳寿 命; 5)依据 GB11551-2003 正面碰撞安全法规和 GB20071-2006 侧面碰撞安全法规对汽 车进行碰撞安全性的仿真研究,并提出可行的优化措施。
同济大学 2021-04-13
热轧相变过程变形抗力模型研究与开发
小试阶段/n项目已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和技术创新点。1.提出了CSP大梁钢的钢种分类优化方案,通过分析化学成分Si含量对变形抗力的影响,发现汽车系列用钢在增加Si含量后,对轧制状态影响产生了很大影响并造成了该系列钢种轧制困难,提出QSTE等钢种层别分类优化方案,同时优化其化学成分系数。。2.提出了适合涟钢CSP热轧生产线的相变变形抗力模型的结构设计及参数优化方案,从2015年9月底上线稳定运行至今,有效提高了CSP电工钢的轧制力模型预测精度,轧制力预报偏差12%以内从88.3%提高到96.7%。。3.
武汉科技大学 2021-01-12
轨道交通综合开发与交通枢纽研究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基金等等一批课题,开展“基于轨道交通枢纽的地铁站建筑空间优化设计策略”、“京津冀通勤圈轨道交通接驳空间优化途径与措施研究”,研究轨道交通枢纽站的综合开发与交通接驳效率问题。参加无锡市轨道交通1号线综合开发策划、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综合开发策划、北京市海淀后山线北安河车辆段一体化开发经验与模式等项目,从城市规划、政府管理、建设体制、投融资体制、土地政策等多维度进行综合研究。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智能交通系统开发与集成设计技术
1 成果简介智能交通系统已经成为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支撑。 2000 年左右我国正式从国家层面开展相关研究及示范工程,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已经成为各级交通相关部门的共识。 清华大学自 1996 年开展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及系统设计、开发工作,内容涵盖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信息平台、指挥调度系统、应急交通指挥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
清华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6 27 28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