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深度脱除燃煤烟气硫氧化物的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深度脱除燃煤烟气硫氧化物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湿法单塔高效脱硫系统、吸收剂喷射系统和湿式静电烟气净化系统,所述湿法单塔高效脱硫系统与吸收剂喷射系统相连通,吸收剂喷射系统与湿式静电烟气净化系统相连通,湿式静电烟气净化系统与烟囱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燃煤烟气中SOx的综合净化,实现SOx超低排放,达到燃气标准并可进一步实现SO2和SO3的深度净化,实现SOx排放浓度低于20mg/Nm3。
浙江大学 2021-04-11
一种维持杨梅果实采后物流微环境低温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维持杨梅果实采后物流微环境适宜低温的方法,通过选择大小均匀、成熟度一致、无机械损伤的果实,放入冷库低温预冷,把控温材料放入-20℃下冷冻24小时以上,杨梅果实放入物流用泡沫箱,再放入控温材料维持低温,泡沫箱密封后物流运输。本发明能够有效维持采收杨梅果实相对较低的物流温度,延缓衰老进程,降低果实表面微生物活动,减少果实腐烂,更好维持果实商品品质。同时,通过本发明运输杨梅果实可以因减轻蓄冷剂的重量而降低运输成本,特别是长距离空运的运输成本,同时可解决使用普通冰块使用过程中因冰袋破损而造成物流微环境湿度变大,减少杨梅果实腐烂。本发明也可应用于其他无果皮包被、易腐水果等园艺产品。
浙江大学 2021-04-11
用于蒸发冷却换热模块性能测试的功能试验台
该试验台可对换热模块内热源散热和换热模块外热源散热两种模型以及水气流向为横流与逆流两种模式进行试验,换热模块对象包括各式填料、以及不同的管型、不同的管表面特性(如亲水性)、不同的管束排列(如差排、顺排)和不同的管距、不同的填料和不同的填料与管束结合形式(如在水流方向,填料与管束串联或并联)、不同的管壁温度(模拟闭式冷却塔进出水温度段)、不同的风量、不同的淋水密度、不同的空气进口干湿球温度,进行热力性能试验和阻力性能试验。 本试验台是用同一套风源、水源、电热源和测试系统,以一个小型风筒为主体,通过简单的变换,在外热源情况下,可以对水气横流和逆流两种模式下热水在填料中散热的性能进行试验:在内热源情况下,可以对水气横流和逆流两种模式下的热源冷却性能进行试验。这些试验基本囊括了开式冷却塔和闭式冷却塔以及蒸发冷却(冷凝)器主要热性能试验,方法简单可行,实验范围广,综合性强,对研究蒸发冷却的机理和各类冷却塔的设计开发有现实的应用价值。 本试验台结构巧妙,外型美观,突出了多功能性,已有试验表明,该试验台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1
用于建筑保温、隔热的真空管太阳能集热装置
该装置克服现有太阳能集热装置不能实现与建筑物的真正集成和一体化,既无法做到有效的防风、防雷,容易造成安全隐患,更难以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水平。使该装置不但使其在外观上实现与建筑一体化,而且在功能上也实现与建筑的一体化,在高效集热的同时,对建筑具有保温隔热作用。所适用的建筑围护  结构类型可以是外墙面或者屋顶,集热装置既可为单个的太阳能集热模块,也可为多个太阳能集热模块组成的集热器阵列。 本装置的优点是: 1.现了集热器与建筑集成,不但实现了外观上的一体化,而且实现了功能上的一体化。 2.高建筑围护结构的冬季保温水平和夏季的隔热水平。 3.护建筑表面,建筑围护结构不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减少太阳能辐射对墙体的照射以及风雨的侵蚀,建筑外表面的温度和湿度变化大大减小,可大幅提高建筑构件的使用寿命。 4.高太阳能集热效率,腔室内空气温度在冬季高于环境温度,集热装置热损失将有所减少,效率有所提高。 本装置所适用的建筑围护结构类型既可以是外墙,包括直立或者倾斜墙面、阳台护栏墙,也可以是屋顶,包括平屋顶或者坡屋顶等;既可以应用于新建建筑中,也可直接应用于既有建筑的墙体或者屋顶节能改造,在添加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同时,完成节能改造。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1
一种提取干扰信号自动复位数据采集系统的电路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取干扰信号自动复位数据采集系统的电路,该电路主要包括稳压电源、参考电压为4.5V的电池、运放单元、非门、与非门、触发器、微处理器、AD转换电路、采集数据传感器电路及电子模拟开关电路;该电路工作时,电阻R1、R2、R3、R4、R5、R6;电容C1、C2、C3;比较器03和04组成干扰信号提取电路;析出电源输入端的干扰信号;通过与非门和RS触发器,输出复位控制信号,控制微处理器和传感器电路在干扰信号期间同步复位,使09模块TS5A3166在干扰信号出现期间切断模块12的电源。该复位电路连接简便,易于理解,当稳压电路输出端出现干扰信号时,电路提取这个干扰信号控制微处理器和传感器电路同步复位,避免对后续电路的影响,有效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江苏师范大学 2021-04-11
化工机械零部件脆性突然破坏的失效分析
项目简介 化工设备及化工设备是在高温、高压及腐蚀环境下工作的机械设备,其零部件的安全可靠工作是整个生产装置的安全运行的基本保障。化工机械零部件的脆性破坏,对化工装置的安全生产危害性极大。它无先兆、容易引起重大事故。我们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化工设备常用零部件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计算,运用金相分析及扫描电镜等手段对零部件断口的组织特征及微观形貌进行分析;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及微区能谱分析方法对断口物质成分进行分析;采用断裂力学分析方法根据断口的形成过程对零部件的破坏进行断裂力学参量分析。应用情况 运用以上方法及手段,对武汉石油化工厂聚丙烯装置活化剂管道连接螺栓的突然破坏、原油加热装置热电偶管的突然破坏及催化装置浮头式换热器小浮头连接螺栓的突然破坏进行了失效分析,找出了导致零部件发生脆性突然破坏的原因,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此类破坏提供了参考依据,为整套装置的安全运行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具有跟踪太阳光类似功能的半球面复眼光伏玻璃
由于地球的自传,地面的太阳电池板必须自动跟踪太阳才能获得最好的辐照效果。为此必须建立聚光和自动跟踪太阳的复杂而昂贵设备,这样无疑增加了成本。本项目不要建立复杂的自动跟踪太阳的设备,却能尽量多地聚集射角入电池表面的太阳光。为此,我们将光伏玻璃表面制备成由多个半球面构成的复眼结构,将其覆盖光伏太阳电池板表面时就可将斜照入射的太阳光尽可能多地聚集射入太阳电池表面,进而提高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模拟表明,在没有间隙排布和弦高比为2.5时效果最优,并且复眼越大优化效果越好,与常规平面光伏玻璃相比,所收集的光能增加4.43%。按设计制得实际复眼光伏玻璃样品,通过一天阳光下的实际测量,得到了类似模拟的效果。本项目自主研发了由多个由半球面构成复眼结构的光伏玻璃,将其覆盖光伏太阳电池板表面时可将斜照入射的太阳光尽可能多地聚集射入太阳电池表面,具有跟踪太阳光的类似功能,提高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与常规平面光伏玻璃相比,所收集的光能增加4.43%以上。
厦门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区域分割和曲面拟合的室内定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域分割和曲面拟合的室内定位方法, 包括:在给定目标区域中设置 M 个信号源和 N 个参考点,保证每个参 考点能够接受来自至少一个信号源的信号强度,同时记录每个参考点 的二维坐标信息,对于每个参考点进行信号强度采样,然后对样本取 均值,得到第 i 个参考点的指纹,将给定目标区域划分为 K 个区域, 并根据每个区域内的参考点的指纹,建立相应的区域指纹,并存到指 纹数据库,在每个区域内,针对每一个信号源,利用该区域内参考点 的指纹,建立一个曲面拟合函数来表示该信号源在该区域内的信号强 度分布。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指纹定位技术中,定位性能受参考点粒 度的制约,定位结果只能从有限个参考点中提取,导致定位精度有限 的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巨噬细胞靶向的眼用抗炎抗过敏纳米胶体制剂
1. 药物制剂 2. 体外抗炎作用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脂质体滴眼剂对巨噬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NO和TNF- a的抑制作用更明显(p<0.01)。与阳性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地塞米松溶液,250μg/mL)与脂质体(18250μg/mL)的体外抗炎作用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脂质体滴眼液具有良好的体外抗炎作用。结果如表和图所示。 Table. Effect  on NO and TNF-α secretion in RAW264.7 cells. (mean ±SD, n=6) Group NO concentrations(μmol/L) TNF-α concentrations(μmol/L) Blank control 4.62±0.26 78.6±3.69 LPS 19.45±0.74 7737.3±251.75 Liposomes(μg/ml) 3 9.31±0.55 5527.6±225.83 10 7.96±0.29* 3529.2±189.17* 18 5.73±0.22** 2549.3±134.17** 24 5.46±0.34** 1563.4±83.33** 30 4.20±0.23** 556.9±28.67** Negative control 10.12±0.62 5387.79±226.45 Positive control 5.81±0.24** 2413.9±148.5** Note: * means the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the LPS group (P < 0.05), ** means the difference is very significant (P < 0.01). Fig. 8. (A) Effect on TNF-α secretion of RAW264.7 cells, (B) Effect on the secretion of inflammatory mediator NO in RAW264.7 cells. 3. 体内抗炎效果 体内抗炎效果结果见下图。
郑州大学 2021-05-10
基于制药认知智能为核心的中药大品种培育关键技术
本项目创造性提出符合中药特点的制药工业大脑模型,将中药传统工艺与最新智能技术相融合,改革中药粗放型生产制造方式,建成符合高效能生产优质中成药要求的中药智能制造平台,成为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中成药的开拓者,为中药制药企业高效营运、提质降本、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关键核心技术体系,实现了科学、严谨、智能、精准管控中药制药过程的技术跨越。   关键技术1:中药制药关键物料属性智能辨识技术 本项目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将现代医学分子实验方法与知识网络分析等智能技术相融合,科学认知中成药临床优势特色和中药产品质量属性。 研发了3种辨识方剂化学物质的新方法,整合方剂药材组成、化学成分、中医证候和临床疗效等知识单元,从方-药-病-证入手,提出三个层次的知识关联网络构建方法。根据“病证结合、方证对应、理法方药一致”研究理念,构建了涵盖药材-证候、药材-疾病、成分-疾病三个层次的方剂关联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整合中医遣方用药规律、现代分离分析与高通量筛选技术,发展了基于知识发现的方剂活性物质智能认知新策略,研究发现小青龙汤类方宣肺平喘、助阳解表功效物质组以及一系列具有潜在抗病毒活性的方剂活性物质,不仅为诠释方剂组方的科学内涵提供了技术工具,也为智能认知中成药质量属性探索了新路。 以中医气血理论认识心脑血管疾病及2型糖尿病的共同特征,针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病理环节,以糖脂代谢、血管功能、血液流变等为重点,构建心脑血管疾病共有生物分子网络模型;创新设计靶向PTP1B等关键靶点的荧光探针,用于辨识具有抗脂质累积、改善胰岛素抵抗等生物效应的中药活性物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成分-靶点-通路-疾病”多层次网络整体分析方法。 以芪参益气滴丸、冠心宁片、丹红注射液等品种为研究载体,通过系统总结中成药化学、生物及临床应用信息,梳理中药生产制造中所涉及的知识实体类、实体类属性及属性数据来源,并详细描述各类实体间的关系,从而构建中药制药知识图谱,科学认知中成药临床特色和中成药质量属性。   关键技术2:中药产品质量多属性同时检测技术 本项目发明了可同时检测中药质量及其生物活性成分的方法以及中药产品化学属性与生物属性同时检测法,并建立了基于深度学习与计算视觉的中药理化属性与生物属性高光谱同时检测法,实现了中药化学-生物属性融合检测、化学-生物-物理属性融合检测以及生物活性多重检测,为多方位快速检测中药产品质量开辟了技术新路。 创新设计中药化学-生物融合检测原理,通过在能够特异性识别生物靶标的肽段上修饰易离子化的标签分子,合成制备靶向质谱响应探针,用于多靶标高灵敏同步检测,再使用DART-MS对中药质谱指纹图谱与多靶酶活性进行融合检测,从而建立了基于质谱响应探针的中药质量多属性同时检测法,可快速、灵敏、准确地同时检测中药产品化学成分一致性与生物活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分析技术领域顶级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IF=6.7)。 首次将微流控芯片应用于中成药质量评价,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两个关键靶酶(凝血酶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发明并研制出多功能的微流控芯片,将其用于评价芪参益气滴丸等中成药的生物活性,实现了对正常与异常批次产品的准确识别,且效果优于色谱指纹图谱方法。这种微流控芯片不仅可用于评价中药产品生物活性,而且能够同时筛选出中药产品内具有酶抑制活性的化合物。 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高光谱分析技术相融合,用于智能处理高光谱(可见光和短波近红外)数据,研制出一种可同时检测中药注射剂化学、生物及物理质量属性的在线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一个端到端的多输出深度学习模型和一种新的双尺度异常检测算法,前者以光谱数据为输入,可同时测定多个化学成分含量和生物活性指标;后者通过对图像数据进行边缘检测、角点检测以及曲率计算,能检测出最小直径为60 μm的可见异物,实现了总黄酮、总内酯、抗氧化活性、抗凝血活性、色度及可见异物的同时检测。   关键技术3:中药制药过程多维度智能感知技术 本项目建立了中药制药过程多维度智能感知技术,从不同方位表征制药过程物料信息与时变特性,为智能认知制药过程规律提供关键信息。 采用高光谱和高速摄像等技术获取不均匀药材表面上光学数据,优选数据融合及分类方法,依靠计算机视觉准确感知药材真伪、产地、质量等级;进一步与常规液相色谱检测等技术相结合,从物理性状、指标成分和大类成分等多个维度综合精准感知药材品质。针对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研制了基于SERS的生物传感器,利用拉曼光谱仪快速检测中药产品中微生物,攻克微生物检测时间长、灵敏度低的现场感知难题。 针对提取过程等中药制药关键工序中有效成分时变信息检测,采集并比对正常及异常工况时的提取动态光谱数据,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监测模型,在线实时获取过程中有效成分提出情况,通过提取数据积累,不断提升模型精度,准确感知提取过程工艺品质。 为有效降低异常工况发生率,提出中药制药过程轨迹监测方法,采用Hotelling T2、DModX和主成分得分等多维统计量综合表征过程状态,快速灵敏感知制药过程状态异常;根据状态特征控制后续工况操作参数,提前排除潜在扰动因素,保持过程轨迹始终处于控制限内,攻克了中药生产制造状态无法测控的难题,并成功应用于丹红注射液生产现场。 运用所建立的适用于中药复杂体系并体现整体观的中药制药过程多维度智能感知技术,将制药分析技术从以往的“检测指标成分”创新发展为“监控制药过程状态”,科学测判中药制药过程状态一致性,开创了中药制药过程一致性管控的技术先河。   关键技术4:中药制药过程智能认知与优化技术 本项目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聚焦中药先进制药与信息化融合中的重大技术挑战,创造性提出符合中药特点的制药工业大脑模型以及中成药生产制造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建立了制药过程智能认知与优化技术,打通“信息孤岛”,从而能利用中药工业大数据来发现中药制药知识,提升中药制造智能化程度。 建立药材关键性质和关键过程参数范围与过程产物品质之间的定量关系,明确制药过程对药材质量波动的承受能力大小,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投料药材质控标准;进而采用不同批号药材按比例混匀投料等均一化质控手段严控药材关键指标成分含量波动在预设质控标准范围内,显著减少原料批次间差异,从制药过程源头保障了中药质量。   创建了风险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中药制药关键工艺单元辨析及工艺关键参数辨识技术,提出加权决定系数法综合制药工艺对有效成分含量、风险物质限量和生产效率等的多目标需求,自主开发计算机软件并获软件著作权,为精准设定制药过程控制目标参数提供了有效认知工具。
浙江大学 2021-05-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74 975 976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