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南京大学化院燕红课题组在硼氢化反应快速构建聚集诱导发光
分子
库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新进展
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emission, AIE)现象指的是分子在聚集态下光致发光远高于分散态下的光致发光现象,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发光材料的构筑中。
南京大学
2022-06-1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免疫研究团队揭示条锈菌富含甘氨酸/丝氨酸效应子抑制植物免疫反应的
分子
机理
该研究鉴定到一个新的小麦条锈菌富含甘氨酸/丝氨酸效应子PstGSRE4,揭示其通过靶向小麦抗病相关蛋白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TaCZSOD2抑制植物免疫的分子机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2-10-1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作物病虫害监测与治理团队在小麦白粉病抗性的
分子
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通过蛋白组测序揭示了小麦响应条锈菌和白粉菌侵染的异同,进一步解析了谷胱甘肽硫转移酶TaGSTU6通过与含胱硫醚β合酶(CBS)结构域的蛋白TaCBSX3互作正向调控小麦对白粉病的抗性,但对条锈病没有作用的分子机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2-10-13
西湖大学吴连锋团队揭示生命早期维生素B12对成年期代谢与生殖性状的决定性作用及
分子
机制
近日,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吴连锋团队在 Cell Reports 发表了题为 "Early-life vitamin B12 orchestrates lipid peroxidation to ensure reproductive success via SBP-1/SREBP1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报道了生命早期维生素 B12(简称B12)影响生物体成年期代谢与生殖特征的现象,及其跨时空调控作用的分子机制。
西湖大学
2022-09-21
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史海斌教授团队发现红光介导探针锚定于细胞质RNA
分子
诱发肿瘤凋亡的新途径
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史海斌教授课题组在肿瘤诊疗一体化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在最新研究中,史海斌教授课题组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利用红光引发探针f-CR特异性与肿瘤细胞内RNA分子共价交联的新策略(图1)。一个新型的近红外荧光探针f-CR被策略性设计与构建,其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近红外荧光染料Cy7为信号基元,环肽cRGD作为肿瘤细胞靶向基团,单线态氧敏感的Furan基团可以与RNA分子侧链选择性发生交联。当探针被高表达的整合素v3受体蛋白介导内吞入肿瘤细胞后,在660nm光照射亚甲基蓝(MB)光敏剂产生单线态氧的条件下,探针通过Furan与细胞质RNA中的腺嘌呤、胞嘧啶或鸟嘌呤核苷等碱基之间的环加成反应锚定于肿瘤细胞内,这有效地降低了探针的外排,实现了在体肿瘤的长窗口期近红外成像,同时还意外地发现,大量肿瘤细胞被诱发凋亡,活体肿瘤的生长得到显著的抑制。因此,我们首次发现了红光介导探针锚定于细胞质RNA分子诱发肿瘤凋亡的新途径,并建立了一种基于细胞质RNA分子修饰的肿瘤诊疗一体化新策略,为临床开展肿瘤的精准诊治提供了新思路。
苏州大学
2021-02-01
自媒体时代
微
信公众号焦虑传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
本项目为应用性社会研究。项目立足于当前自媒体时代下的媒介传播特征(贩卖焦虑),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在校生为研究对象,从传播学与心理学角度,重点探究大学生受微信公众号焦虑传播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程度。 一、所属领域 心理健康 二、项目进展 创意计划阶段 三、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单雅威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网媒2001 2020.9/2024.7 程慧敏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网媒2001 2020.9/2024.7 黄昱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网媒2001 2020.9/2024.7 詹晓彤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网媒2001 2020.9/2024.7 麦尔耶姆古丽·艾散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网媒2001 2020.9/2024.7 四、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侯雨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讲师 跨文化传播与青年亚文化研究 五、项目简介 本项目为应用性社会研究。项目立足于当前自媒体时代下的媒介传播特征(贩卖焦虑),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在校生为研究对象,从传播学与心理学角度,重点探究大学生受微信公众号焦虑传播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程度。研究基于对媒介话语传播焦虑导向的审视,对青年群体愈发显著的心理焦虑症候的观察,提出了这项兼具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的社会性研究。 研究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编码访谈等方法展开具体探究。主要从受众视角出发,以传播学角度的“焦虑传播”、受众“媒介素养”、心理学角度的“社会支持作用”为理论框架,对受访者进行普适性的作用因子分析调查。在拓展“微媒介传播”理论研究的同时,进一步充实了以人为本的“媒介心理学”研究。 研究基于410份有效问卷的数据分析发现,拥有阅读微信公众号习惯的大学生普遍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压力值),且在社会支持矩阵中在学业、经济、社交方面感知度不足的同学,更容易产生压力与抑郁情绪;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与负面情绪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等。除此之外,我们还进行了典型心理类公众号分析,并据此创新性的建设了“心灵畅吧”公众号,该成果将基于研究成果,在媒介接触层面给大学生不良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提供可行性建议。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2-08-09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果树逆境生物学团队揭示转座子MITE-MdRF1通过影响MdRFNR1-1表达进而调控苹果抗旱的
分子
机制
该研究揭示了转座子MITE-MdRF1通过影响MdRFNR1-1表达进而调控苹果抗旱的分子机制。转座子(Transposable element,TE)广泛分布于真核生物基因组中,是一种可移动的DNA单元,通常情况处于沉默状态以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2-10-13
北京大学王淑敏教授和梁晓龙研究员团队研发特异性荧光探针 “点亮”乳腺癌淋巴结
微
转移灶
2022年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超声诊断科王淑敏教授和梁晓龙研究员团队在Engineering,Biomedical(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排名第四的Biomaterials期刊发表题为“Specificdiagnosisoflymphnodemicrometastasisinbreastcancerbytargetingactivatablenear-infraredfluorescenceimaging”的研究成果。
北京大学
2022-08-26
铜催化苯乙烯与甲基硫代磺酸酯和芳基硼酸的
分子
间双官能化反应制备2,2-二芳基乙基砜类化合物
该项研究中,课题组以商品化可得的苯乙烯、芳基硼酸以及制备简便的甲基硫代磺酸酯为原料成功制取了2,2-二芳基乙基砜类衍生物。采用甲基硫代磺酸酯作为砜基自由基的来源,除了具有原料制备简便,无需柱层析分离纯化,原子经济性较好等优势,还可以巧妙地抑制芳基磺酰基自由基与芳基硼酸之间的两组分副反应,顺利实现了2,2-二芳基乙基砜类化合物的高效制备。另外,该体系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李
微
研究员团队发表关于远程导向基团控制糖苷化立体选择性合成复杂活性糖苷的研究成果
李微课题组利用N-phenyltrifluoroacetimidoyl (PTFAI)和2-diphenylphosphinoyl-acetyl (DPPA)这两种基团,分别通过远程导向以高立体选择性实现了多种糖基的α和β糖苷化。
中国药科大学
2022-05-31
首页
上一页
1
2
...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