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超亲水高阻燃高档涤纶面料改性技术
涤纶因其出色的性能,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纺织面料。在服装、汽车内饰面料和室内装饰面料上应用最 多。但涤纶不亲水,服用不舒适,有闷热感;同时,作为重要的室内装饰面料和汽车内饰面料,易染而产生 的火灾是造成财产、生命损失的重要因素。。超亲水高阻燃涤纶改性技术,可以同时赋予涤纶织物超亲水性、 阻燃性。经改性的涤纶织物是超亲水织物,水滴接触角降为0。同时,涤纶织物具有良好的阻燃性,水平燃 烧测试,基本不燃;垂直点燃,在火源离开后,迅速熄灭;极限氧指数达到30 - 31% ,是难燃织物。该处理工艺流程短,投资彳氐,成本合理。改性涤纶织物具有耐久性,不因存放和洗涤而丧失功能。
西南大学 2021-04-13
纤维素纳米纤维的超支化改性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质的吸附剂制备方法,具体为纤维素纳米纤维的超支化改性方法,采用超声破碎与高速剪切均质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纤维素纳米纤维,再通过超支化化学改性,将树枝状PAMAM接枝到CNFs表面,再采用冷冻干燥的方法将CNFs-PAMAM制成气凝胶,,并且该吸附剂还有可生物降解,同时制备过程具有环保、高效、简单等优点。 该气凝胶作为吸附剂具有非常小的密度和很高的孔隙率,以及大孔小孔并存的结构特征,十分有利于其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
四川大学 2016-10-11
表面改性的非晶合金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改性的非晶合金复合粉末,其特征在于, 通过表面改性技术在所述非晶合金粉末表面包覆一层抗氧化的金属镀 层。本发明还公开了该粉末的制备方法,以及利用该粉末制备的非晶 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非晶复合涂层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能、 高结合力以及良好的抗磨损性能,克服了以往单相非晶涂层/金属基体 之间界面结合力较差、高温抗氧化性能不足的问题,可以有效降低非 晶粉末在高温热喷涂过程中的表面氧化。该复合涂层在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谷朊粉改性及小麦肽的制备技术
谷朊粉又名小麦面筋蛋白、活性面筋粉,是小麦淀粉生产的副产品。项目获 得了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改性谷朊粉的制备方法;采用酶膜耦合连续反应来制 备小麦面筋蛋白源肽;研究了小麦面筋蛋白酶解物的制备、功能性质及其阿片活 性,并建立了一种酶解小麦蛋白制备小麦蛋白源阿片活性肽的方法。 创新要点 对蛋白质可控酶解得到高活性的小麦面筋蛋白酶解物;采用酶解-膜分离耦 合技术来制备小麦面筋蛋白阿片肽的建立与完善;新型脱盐方法和利用电荷效应 进行膜分离技术的确立。 
江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分子体积计算方法及两分子的形状比较方法
本技术成果为一种分子体积计算方法及两分子的形状比较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计算分子体积时间 较长、精度不高的问题。本技术成果通过使用高斯函数来表达一个分子中的各个原子的体积,同时给予每 个高斯函数一个权重因子(该因子与原子所处的环境相关),不仅降低了分子的三维形状定量比较的计算 复杂度,更提高了计算精度。
中山大学 2021-04-10
治疗武汉肺炎的潜在分子机制
2020年1月31日,中山大学医学院郭旭舜团队在bioRxiv 在线发表题为“Molecular ModelingEvaluation of the Binding Abilities of Ritonavir and Lopinavir to WuhanPneumonia Coronavirus Proteases”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同源模建,构建了武汉新型冠状病毒两种蛋白酶--冠状病毒内肽酶C30和类木瓜蛋白酶的结构模型,并将利托那韦和洛比那韦分别与蛋白酶模型对接。在所有的拟合模型中,利托那韦与冠状病毒内肽酶C30的结合最优。并且也发现相对于木瓜蛋白酶,利托那韦和洛比那韦与冠状病毒内肽酶C30结合更优。根据这些结果,研究人员认为克力芝对武汉肺炎的治疗作用可能主要是由于利托那韦对冠状病毒内肽酶C30的抑制作用。 研究人员推测克力芝对武汉新型肺炎等冠状病毒病的治疗作用可能主要是由于利托那韦对CEP_C30的抑制作用,这提示接下来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药学研究应集中于发现CEP_C30的催化机制,以及利托那韦如何阻断这一过程之上。
中山大学 2021-04-10
高灵敏生化分子检测系统
近年来,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等威胁到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问题频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应对这些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社会公共问题,发展快速高灵敏的检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研究组长期从事生物芯片检测技术研究,可以在直径为3~5英寸基片上生长出均匀的纳米基底,适于大规模生产,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的增强因子高达十的九次方。生产出的基片重复度高,可用于生化分子检测快捷(检测时间小于1分钟)。几年来,我们开发出了一系列不同的基底和检测平台,并将其用于病毒、病菌、毒素和药物等的检测,取得了多项美国专利,可弥补国内生物检测芯片发展缓慢的不足
江苏师范大学 2021-04-11
化学小分子诱导细胞重编程
邓宏魁研究团队开创性地建立了化学小分子诱导细胞重编程的新体系,提供了细胞命运调控的新手段,突破了功能细胞制备的关键瓶颈,为再生医学治疗重大疾病开辟了新的理想途径,是我国在该领域前沿的标志性重大成果。
北京大学 2021-02-22
电-分子除油“永动机”技术
已有样品/n该项目提供了电-分子除油“永动机”最新专利技术及装置。在装置 中通过一种“中间介质”,通过分子吸附把工件上的油污脱下来,而该 “中间介质”又可以采用电还原的方式,还原为原来的介质,最终达到 不断循环使用。整个过程不需要任何脱脂剂和其它除油剂,零排放,完 全环保。成本约 0.0001 元/平米。工件在不断除油的同时,脱下来的油 污可以不断收集,销售给上游厂家。整个过程就仿佛一台“永动机”: 带油污的工件进入装置=除油后的工件+油污分别出来。 市场前景:各类电镀厂、热镀厂、小五金厂、机械厂、
湖北大学 2021-01-12
分子筛膜溶媒回收技术
该技术产品实现了低成本、高性能分子筛膜的规模化制备,获得了能够稳定运行的膜分离装备。与传统精馏、吸附等技术相比,该技术可节约能耗50%以上。技术指标:该技术依据分离体系处理量的要求,设计不同膜面积的分离装置,原料预处理方式等,开发出渗透汽化膜分离工艺。已在化工、生物医药等企业推广工业装置70余套,涉及甲醇、乙醇、异丙醇、乙腈、四氢呋喃等多种溶媒脱水,为企业创造出显著的经济效益。在有机溶剂脱水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4 25 26
  • ...
  • 248 24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