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机床螺栓连接处应力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机床螺栓连接处应力检测方法,包含五个步骤, 步骤 S1 为器材准备,包括准备温度补偿块和测试应变的静态应变测试 仪;步骤 S2 为测试准备,包括对螺栓连接处和所述温度补偿块的表面 进行平整化以及清洁处理,黏贴应变花以及焊接引脚;步骤 S3 为仪器 连接和参数设置,包括将通过引脚连接应变花的导线连接到静态应变 测试仪上,将静态应变测试仪的接地端接地和将测试端连接计算机, 以及设置静态应变仪的参数;步骤 S4 为应变检测;步骤 S5 为数据处 理。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易行,可适用于现场,对环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PMSI—新型管道应力安全检测技术领航者
一、项目进展 创意计划阶段 二、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学号 何腾蛟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三、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廖柯熹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教授 油气管道完整性 四、项目简介 随着油气管道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服役时间长,管道面临的安全风险也日益严峻。目前,全世界有近500万公里油气管道无法进行内检,而市场上管道无损检测技术只能检测管道宏观缺陷,无法检测微观缺陷,不能量化管道应力集中风险。针对这一市场痛点问题,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管道安全状态非接触式磁检测装置——PMSI-Sentinel 2.0 。该装置通过分析远程连续采集到的管道磁场数据,可直接精确定位管道的缺陷位置,并判断缺陷损伤等级,从而评估管道安全状态。该技术以其非接触检测、识别微观缺陷、量化应力集中程度的优势打破了市场垄断,填补了管道应力检测领域的技术空缺,为无法进行内检的管道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目前,团队与校外公司合作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拥有核心发明专利技术10余项,其中包括美国发明专利2项,PMSI技术已成功在新疆、山东、贵州、云南成功应用,共计检测管道200余公里,直接经济效益约500余万元。
西南石油大学 2023-07-18
一种机床螺栓连接处应力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机床螺栓连接处应力检测方法,包含五个步骤,步骤 S1 为器材准备,包括准备温度补偿块和测试应变的静态应变测试仪;步骤 S2 为测试准备,包括对螺栓连接处和所述温度补偿块的表面进行平整化以及清洁处理,黏贴应变花以及焊接引脚;步骤 S3 为仪器连接和参数设置,包括将通过引脚连接应变花的导线连接到静态应变测试仪上,将静态应变测试仪的接地端接地和将测试端连接计算机,以及设置静态应变仪的参数;步骤 S4 为应变检测;步骤 S5 为数据处理。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易行,可适用于现场,对环境要求低,并且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复杂结构/先进材料承压设备应力分析设计
南京工业大学具有A1、A2、A3及SAD级特种设备(压力容器)设计资质,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化工设备设计研究所是设计证的主体部门。本项目采用弹性分析设计及基于弹塑性理论的非弹性分析设计方法为企业开展石油化工、煤化工等重要装置设备结构的优化设计及安全评定。以“极端工况”、“大型化”为特色,注重压力容器的创新设计。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塑性失效的正交各向异性金属承压结构设计方法”为依托,开展先进材料/特殊材料承压结构的分析设计。 本项目技术先进,手段多样化。采用弹性分析设计及基于弹塑性理论的非弹性分析设计方法;设计标准包括国内的JB4732-1995(2005年确认)、欧盟标准EN13445及美国标准ASMEVIII-2。充分发挥学校科研和人才优势,促进本校技术成果的转化与转移,同时接受企业委托承接复杂结构承压设备的分析设计与结构优化。设计的大型结构具有运行可靠、轻量化等特点,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高强高导高弹铜合金
本团队基于电磁冶金领域二十余年的积累,掌握了铜合金领域最具挑战性的铜铬锆合金的非真空熔炼-长尺寸大卷重电磁连铸技术,开发出易偏析铜合金合金超细化与均质化连铸技术、高性能铜合金多模式定制磁场净化技术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二、成果简介 本团队基于电磁冶金领域二十余年的积累,掌握了铜合金领域最具挑战性的铜铬锆合金的非真空熔炼-长尺寸大卷重电磁连铸技术,开发出易偏析铜合金合金超细化与均质化连铸技术、高性能铜合金多模式定制磁场净化技术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相关技术应用于高强高导高弹铜合金领域如铜铬锆合金、铜镍锡合金、铜钛合金、铜碲合金及超高纯无氧铜的规模化制备等都取得较好的效果。 1)铜铬锆非真空熔炼-电磁连铸技术 由于铬、锆元素和氧的亲和力较大,所以合金元素的烧损是铜铬锆合金的熔炼必须解决的问题。本项目团队在铜合金熔炼,特别是铜铬锆合金的非真空熔炼方面,开展了近20年的研究,开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真空熔炼连铸技术、成分稳定控制技术、合金熔体洁净化技术等,获授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近20项。本团队已在完成中试级表面光滑、内部致密无裂纹、成分均匀的全等轴晶铜铬锆棒线材,铸态宏观晶粒度经上海材料研究所测定为M-9.0级。此外,本团队从前期研究中,从塑形变形工艺和热处理工艺角度,提出采用多道次连续挤压及热处理工艺优化铜铬锆合金想性能的方法,并成功将铜铬锆棒材性能的抗拉强度提高到654MPa,断后延伸率为13.5%,且电导率还能保持在79.3%IACS;这远远高于2017年电车线用铜铬锆合金线材国家标准的性能要求:抗拉强度>570MPa,塑性>3%,电导率>75%IACS。相关技术已与世界五百强新兴际华集团下属新兴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达成1800万元专利转让。 2)高均质超细晶电磁连铸技术 传统连铸制备过程中多元铜合金如铜铬锆合金等常存在组织粗大、成分偏析等问题,这将会严重影响后续的材料加工过程,导致在后续的轧制,挤压等工艺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轧制裂纹等缺陷。本团队开发的电磁场连铸过程易偏析合金超细化与均质化调控技术,能在连铸过程中,充分搅拌熔体,均匀化凝固前沿温度,实现易偏析合金的超细化与均质化。该技术已被应用于铜镍锡合金的连铸中,实现了该合金连铸制备的超细化和均质化,所制备全等轴晶铜镍锡合金铸态组织宏观晶粒度达到M-10.0级。目前该技术已实现中试级百米长度的连续电磁铸造,且已与宁波博威、上海中船重工711研究所、铜陵金威、温州元鼎等开展合作。进一步将该技术推广于铜碲、铜铁、铜钛的连铸,均取得了极为优异的细晶、表面光洁、成分均匀的连铸效果。 3)超高纯无氧铜电磁连铸技术 金属材料纯净度是提高其力学和电学等综合性能的关键因素,是制备高品质金属材料的关键环节。高端金属材料中夹杂物和气泡对材料性能影响巨大,许多高端金属材料的开发都取决于这类缺陷的控制水平。本团队参与开发的金属连铸多模式定制磁场净化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高纯高导无氧铜材料的制备,可将铜中氧含量中降低3ppm以下,达到目前世界无氧铜的最高标准——美国ASTM≤3ppm。与此同时,该高纯无氧铜的电导率高达100.1%IACS,目前已全面取代进口并用于我国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美国Michigan大学FRIB装置等重大科学装置建设。该项技术已获得2015年度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2015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015年度教育部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奖项。目前该技术已与福建紫金铜业、上海上大众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宁波兴业、宁波金田等开展深入合作。
上海大学 2022-08-16
一种测量煤岩松动圈厚度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测量煤岩松动圈厚度的装置,包括拉绳式位移传感器、支撑件以及固定件,使用时,所述固定件固定在钻孔的煤岩深部,所述支撑件包括连接杆以及保护壳,所述连接杆伸入钻孔的下端,所述保护壳固定在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并位于巷道内,所述连接杆为空心结构且与所述保护壳相连通,所述拉绳式位移传感器固定在所述保护壳内,所述拉绳式位移传感器的拉绳穿过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固定件连接。与传统的钻孔摄像、超声波、地质雷达、地震波等测试装置比较,本实用新型测量煤岩松动圈厚度的装置对深部煤岩软弱松动圈厚度观测有很好适用性,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一种珍珠岩多空吸声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珍珠岩多空吸声材料,采用构筑吸音墙体,其特征在于,采用物料混合造粒-底板浇筑-吸声板浇筑-压制-脱模-养护-40℃蒸汽养护等工序制得;物料采用以下质量比配比:珍珠岩1;425水泥6;快硬水泥0.3;聚合物乳液0.1;造粒剂0.1;增塑剂0.01;其它助剂0.1。本发明以珍珠岩为骨料的吸声材料具有吸声效果优良、抗折、抗压强度大、吸声系数高、吸声频带宽且具有防火、防潮、耐久、无毒等优良性能,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吸声材料。
西南交通大学 2016-10-20
一种用于岩基开挖的轮廓爆破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岩基开挖的轮廓爆破方法,适用于水利水电、铁道、城市建设等工程领域的 爆破开挖工程。利用有较高粘结强度的堵塞材料加强轮廓爆破孔堵塞物的作用效果,并且导爆索不穿过 堵塞段,同时采用雷管引爆轮廓孔内的导爆索与炸药,从而大幅延长爆生气体在孔内的作用时间,实现 装药量是常规装药量 1/3~1/2 的前提下达到相同的轮廓面开挖效果;减小爆破振动;降低保留岩体的损 伤。该
武汉大学 2021-04-14
高性能聚丙烯/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
项目简介: 本产品是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的聚丙烯基复合材料, 采用功能化的浸润剂修饰玄武岩纤维,不但使纤维与基体树脂有良好的界面结合,提高复合材料的的力学性能,还使其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能、阻燃性能和绝缘性能。项目所处阶
西华大学 2021-04-14
高玉峰
高玉峰,男,1966年出生,安徽来安人,博士,教授,博导,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国家级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江苏省十佳研究生导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第一层次,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土木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住建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院长。《岩土工程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Journal of Earthquake and Tsunami》编委。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排名1、排名2)、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2)。 研究方向 1.岩土地震工程 2.软弱土地基处理 3.边坡与堤坝工程 主讲课程 《土力学》、《土动力学》
高玉峰 2023-02-2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1 12 13
  • ...
  • 98 9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