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性能脉冲压缩光栅和合束光栅研发及应用
光栅尺寸在国际上居于领先地位,最大达到了 1400mm, 远超对手的 940mm;研制了一系列国内首台(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米量级光栅研制工艺关键设备;在国际上首创了曝光拼接方法,实现了利用小口径曝光系统,制作出了远 大于曝光系统口径的光栅;掌握了脉冲压缩光栅设计、工 艺容差分析和工艺过程控制技术,通过对曝光监测、显影监测和刻蚀监测来保证光栅制作工艺的稳定性,保证了光栅制作质量;首次对大口径高阈值光栅采用了综合清洗技术处理,提高了光栅的衍射效率和抗激光损伤阈值。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3-05-25
西安交大等研发出高性能合金设计机制与材料
当金属材料内部的晶粒尺寸减小至纳米尺度,材料的强度将依Hall-Petch关系大幅度提高。但当纳米晶金属塑性变形时,位错变得极难在如此小的晶粒内部保留下来,导致材料丧失应变硬化能力,很容易发生塑性变形局域化而失稳。
西安交通大学 2022-05-27
高性能Al2O3弥散强化铜合金
根据强化手段的不同,高强化铜合金可分为两类: 沉淀强化铜合金和弥散强化铜合金。沉淀强化铜合金是利用过饱和固溶体的脱溶沉淀,通过时效热处理,达到强化效果。但沉淀析出相在高温下会聚集长大或重新固溶于基体中,随着强化相的消失,沉淀强化作用也随之消失,从而限制了这类铜合金的使用温度和应用范围。目前被大量使用的铬锆铜合金就属于这一类,其表现为导电、导热性损失较大,软化温度低(仅为500℃) 等。因此,铬锆铜合金在做点焊电极材料使用时经常出现变形、粘附、使用寿命不长及熔敷现象,频繁的整修和更换电极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弥散强化铜合金则是通过在金属基体中引入高度分散的热稳定性强的第二相质点,阻碍位错运动,以达到提高强度的目的。而Al2O3粒子硬度高,热力学和化学稳定性高,熔点高,在接近铜基体熔点的温度下也不会明显粗化,可以有效提高合金的高温强度和硬度。因此,Al2O3弥散强化铜合金可以用在电阻焊电极、集成电路引线框架、微波管结构导电材料、高速列车架空导线、热核实验反应堆、连铸结晶器等方面。本研究开发的Al2O3弥散强化铜合金在保证传统工艺内氧化、还原彻底性和烧结致密性的前提下简化了工艺过程降低了生产成本。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3
超临界流体发泡制备高性能聚合物泡沫材料
相较于传统聚合物发泡所用化学发泡剂和氟利昂类、烷烃类等物理发泡剂,采用超临界CO 2 或N 2 作为发泡剂,不仅气体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便宜和环境友好,符合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而且所得到的泡孔尺寸更小,孔密度更大且泡孔形态更容易控制,生产过程安全性也大大提高。 自主研发了超临界CO 2 挤出和模压发泡技术,包括超临界流体恒流进气系统和装备,以及适于超临界CO 2 发泡过程的双阶、单阶挤出发泡和模压发泡系统和装备,并可基于CO2 和聚合物的相互作用快速确定优化的发泡工艺。采用超临界CO2 挤出发泡技术制备了泡孔尺寸0.5~1 mm,发泡倍率5~20倍的聚酯PET、聚苯乙烯PS、聚丙烯PP、聚乳酸PLA和聚乙烯PE等发泡棒材。采用超临界CO 2 模压发泡技术制备了泡孔尺寸1~50 μm,发泡倍率5~20倍的发泡片材。另外采用Mucell超临界流体注塑成型制备了泡孔尺寸1~100 μm、较实体材料减重5~30%而力学性能不损失的多种聚合物的微孔发泡材料,包括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酯PET、聚醚砜PES、聚砜PSF以及复合材料等。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高性能大动态范围 CMOS 图像传感器的研发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该项目是天津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通过了科委组织的专家验收。项目组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完成了 CMOS 图像传感器 1024×768 像素阵列的版图设计,通过了仿真验证,结果达到了设计要求。在 Chartered 公司0.35um 工艺线上成功试制了关键模块和小规模完整的 CMOS 图像传感器样片。样片工作正常,能够正确的拍摄运动物体,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 背景:CMOS 图像传感器是当前已广泛用于民用、工业、科技和国防领域的各类图像摄取系统,近年来民用电子产品领域发展迅猛,如照相手机、PC 机、像机等。该成果主要用于图像摄取系统的核心部件—CMOS 图像传感器设计中。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CMOS 图像传感器利用成熟的 CMOS 工艺制作光敏像素单元,因此可以把光电接收器和信号处理电路集成在单个芯片上。 主要设计内容包括:像素阵列、消噪放大电路、模数转换器、时序控制电路和测试系统设计。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首先根据功能要求对系统进行架构设计,将系统分为时序控制电路部分(数字电路实现)和从像素阵列到 AD 转换的信号处理部分(模拟电路实现)。版图设计完成后,导出 GDSII 文件,在新加坡 Chartered 公司 0.35um 工艺线进行流片,然后进行封装。根据芯片工作对外界的要求设计 PCB电路板,搭建测试系统,对芯片功能和各项电学指标进行测试分析。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技术水平属国内先进。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该项目取得了 CMOS 图像传感器的核心设计技术,可用于各种CMOS图像传感器设计中,中国CMOS图像传感器市场需求庞大,年复合成长率达到 60%,因此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外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远远高于芯片的开发成本,因此存在很大的利润空间,将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功能上可完全兼容、并替代进,通过合作根据市场需求,随时调整产品种类和指标,使经济效益最大化。 应用领域:CMOS 图像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消费类、工业和科技等各个领域。 民用领域:拍照手机、数码相机、可视门镜、摄像机、汽车防盗等;工业领域:生产监控、安全监控等。
天津大学 2021-04-11
高性能纳米金属/陶瓷复合润滑自修复系列产品
在突破高均匀混合纳米金属粉体及纳米陶瓷粉体制备及其多层表面修饰技术的基础上,开发的系列型纳米金属粉体与纳米陶瓷粉复合的纳米复合自修复产品。现已开发出汽油和柴油内燃机、机械设备和机械密封三大系列润滑油添加剂产品;纳米自修复润滑脂产品;纳米自修复润滑油和液压油;水-乙二醇系列纳米自修复抗燃液压液。产品性能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完全可替代进口产品。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的节能、环保和技术经济、社会效益的提高意义重大。部分产品已建立产业化生产基地,产值达10亿元以上。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基于真双极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多目标协同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真双极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多目标协同控制方法,同一换流站内正、负两极换流器独立控制;其中一极换流器采用恒交流电压幅值/频率控制方式,作为电压控制极提供稳定交流电压;另一极换流器采用有功/无功解耦控制方式,作为功率驱动极,通过修改有功功率参考值实现换流站所传输功率在正负极直流电网中的主动灵活分配。本发明通过极间协同控制策略,根据系统的有功消纳需求和运行工况协同两极间具体功率分配,功率驱动极具有良好的功率调节特性,而电压控制极的直流电压保持稳定,且能够在非正常工况下由健全极主动承担部分故障极功率,避免故障极传输功率过剩,增强了双极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对称双极 MMC 直流侧单极接地故障穿越和恢复方法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对称双极 MMC 直流侧单极接地故障穿越和 恢复方法。本发明通过直流断路器和换流器的配合,实现了对直流故 障电流的开断和功率的恢复,保护换流器的安全运行。通过健全极和 故障极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配合减小了故障期间换流站的有功功率 缺额,同时向电网提供额定的无功功率,减小了故障对交流系统的冲 击;通过对换流器上、下桥臂参考电压共模分量的主动控制,避免了 换流器因重合闸失败导致的过大的电流浪涌应力给系统安全运行带来 的风险。基于对称双极 MMC 直流侧发生双极短路故障可看成正负极 直流母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电容器用PET-PEN共聚膜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和软件工程是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三大支柱,其中电阻、电容、电 感等无源元件作为电子元器件的主体在电子信息产品中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而电容器占到 无源元件的40%~50%。用于电容器介质材料的主要有陶瓷、电解质和有机薄膜三大类,聚酯 薄膜作为电容器介质材料属于有机薄膜类。聚酯材料经双向拉伸工艺技术制成聚酯薄膜,聚酯 薄膜电性能优良,具有较大的介电常数,较小的介电损耗角正切,且吸水性较小,尺寸稳定性 好,耐化学性好,很适合于制造低压电器的电容器。经PEN共聚改性的聚酯薄膜更兼具有耐热 性好、抗刮伤和化学稳定性高、气体阻隔性强、强度高、抗紫外线辐射等特点,可用作F级耐 热绝缘材料,制作超薄录像带及高性能电子元件,如旋转电极线圈、薄膜电容器、变压器等。 本项目进行PET-PEN共聚酯薄膜的研制和性能测试,开发形成电容器膜用PET-PEN聚酯 切片的合成技术和膜加工技术。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一种降膜蒸发换热性能的测试装置
有效提高换热器的传热能力是节能的重要途径,通过采用更高性能的高效管即可实现。本装置为采用新型传热方式(高真空度下的喷淋降膜蒸发)的新产品性能设计研制测试台,可用于水及制冷工质在水平光管及管束上的喷淋降膜蒸发传热性能试验,目的在于对降膜蒸发强化传热技术进行研究与开发。用于制冷工质的喷淋降膜蒸发传热性能试验装置的研发在国内尚未见公开报道,本装置的设计与研制有创新性。测试台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对水在水平光管及管束上的降膜蒸发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工作参数(压力、流量和温度)范围应符合现有工程实际使用范围,可对喷淋流量、热流密度、饱和温度、过热度及几何参数(管径、间距、管型)等对换热性能的影响进行重点研究。 测试台主要参数: 1) 壳程压力(绝对压力)   0.8 -1.0kPa 2) 制冷剂(水)流量   0.5-2.0 kg/m/min, 3) 喷淋水温            5 ℃ 4) 冷冻水出口水温      7 ℃ 5) 采用喷淋型式 6) 传热温差最小可达2℃左右。 测量及控制精度: 1)测量精度要求:      温度±0.1℃,流量±0.04 kg/min,绝对压力±0.15% 2)控制精度要求 温度±0.1℃,流量±0.1 kg/min,绝对压力±0.5%, 温度和流量采用全自动控制。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5 26 27
  • ...
  • 151 15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