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性能电铸技术与装备
本成果针对高新技术关键零件的研制需求,经过深入系统的研究,突破气泡吸附行为控制、微结瘤趋势抑制、复杂结构电场分布均匀化、纳米晶零件制备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研制出专用机床设备,实现了高性能(高产品质量、高材料性能、高生产效率)精密微细电铸。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电铸是利用金属电沉积原理制取产品的一种特种加工技术。由于电铸过程中,最小材料添加单元是极其微小的金属离子,因而电铸技术具有很高的制造精度,被普遍认为在精密、复杂、微纳结构零件的成形制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当前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它已在航空、航天、模具、电子、通讯等行业获得诸多重要应用。 三、创新点以及主要技术指标 本成果针对高新技术关键零件的研制需求,经过深入系统的研究,突破气泡吸附行为控制、微结瘤趋势抑制、复杂结构电场分布均匀化、纳米晶零件制备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研制出专用机床设备,实现了高性能(高产品质量、高材料性能、高生产效率)精密微细电铸。 本成果主要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发明了摩擦辅助电铸技术,解决了气泡吸附、表面结瘤及结晶粗大等问题,制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2.发明了交变压力去除气泡法和高深宽比微细结构电铸等技术,消除了微结构件电铸中麻坑、针孔等弊端; 3.提出了阳极逆向设计方法,显著改善了金属分布的均匀性和微观组织的一致性; 4.研制出高性能精密微细电铸机床装备。 四、知识产权及获奖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多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发表期刊论文80余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2-08-12
高性能印刷胶辊胶料
针对普通油墨的性质,专门设计和研制的适于普通油墨印刷专用胶辊胶料。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UV胶辊胶料:针对UV油墨与普通油墨的不同性质,设计和研制出UV油墨印刷专用胶辊胶料。项目特色:硬度可根据印刷需求在35~95(邵尔硬度)范围内调整;优良的耐UV油墨和清洗剂侵蚀能力;优良的耐酸、碱性化学物质能力;高弹性及良好的亲墨性满足油墨的有效传递;优良的耐臭氧破坏性;优良的力学性能;优良的尺寸稳定性,保证高精度、高品质印刷需要。 酒精润板辊胶料:针对印刷中水墨传递过程,专门设计和研制的适于普通油墨印刷的酒精润板专用胶辊胶料。项目特色:高弹性及良好的亲水性满足水墨有效传递;优良的耐腐蚀和清洗剂侵蚀能力;优良的耐酸、碱性化学物质能力;优良的耐臭氧破坏性;优良的力学性能;优良的尺寸稳定性。 靠版胶辊胶料:针对普通油墨的性质,专门设计和研制的适于普通油墨印刷专用胶辊胶料。项目特色:硬度可根据印刷需求在30~60(邵尔硬度)范围内调整;优良的耐油墨和清洗剂侵蚀能力;高弹性及良好的亲墨性满足油墨的有效传递;优良的耐臭氧破坏性;优良的力学性能;优良的尺寸稳定性。
南开大学 2022-07-29
高性能RFID抗金属标签
产品详细介绍耐用型超高频RFID抗金属资产标签简介: 优异的抗金属特性 ,具有非凡的高性价比 ,仓库托盘金属,非金属环境的应用。类型:无源,可读写 频率:860--960MHz 芯片协议:UHF EPC Class-1 Gen2 芯片:Alien H3 EPC 内存:96Bits 用户内存:512Bits 多单元访问:支持(防冲突机制) 抗干扰性:支持抗金属等干扰问题 读写次数:10万次 固定读取距离6M  工作温度:-30℃~+55℃ 应用温度:-40℃~+75℃ 安装方法:3M胶粘贴正华-范生18682082110深圳正华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好的RFID电子标签产品制造商
深圳市正华智能卡有限公司 2021-08-23
一种高性能低频隔振车辆座椅系统
近年来,由于低频振动造成的坐骨神经痛、腰痛、颈椎病、消化系统疾病及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已成为车辆和工程机械驾驶人员常患的驾驶疾病;同时,振动导致的驾驶疲劳所引发的疾病和交通事故,正在慢慢地侵蚀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山东理工大学汽车悬架研究所突破了低频隔振座椅系统的理论和技术瓶颈,基于系统工程理论发明了一种低频隔振座椅,并根据低频隔振理论及非线性动力学理论推导了座椅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运用系统稳定性理论并结合悬架设计理论推导了座椅悬置系统稳定所需要的最佳刚度和最佳阻尼的解析式。前期研究利用Adams软件建立了座椅的虚拟样机,仿真试验证明了该低频隔振座椅系统具有更优良的综合隔振性能:在保证振动位移行程的前提下,与智能可控悬架相比,隔振效果相当,但无需控制且成本低廉;与传统机械式座椅相比,隔振率可提高50%以上,成本仅需增加50元;与空气悬置座椅系统相比,隔振率可提高20%以上,其固有频率更低(低频座椅0.5Hz以下,空气悬置座椅1Hz以上)。
山东理工大学 2021-04-22
高性能PCB钻铣机床数控系统的开发
本项目开发 PCB 钻孔机数控系统。系统基于 Linux 操作系统采用软件化数控技术来研制开发。系统功能包括人机控制模块、运动控制模块、逻辑控制模块、硬件接口模块等。人机控制模块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接口,以数据库技术为支撑,实现 PCB 钻孔机床控制模式、刀具管理、参数设置、状态监测、 PLC 系统调试等功能。运动控制模块和逻辑控制模块实现数控系统必须的运动、逻辑控制,包括速度控制、插补、位置控制、主轴控制等。硬件接口模块实现数控系统与执行、驱动装置的接口,具有进给伺服控制、反馈接口,主轴变频控制、反馈接口, PLC I/O  接口等。通过本系统实现对 PCB 钻孔机的控制。开发高性能 PCB 机床数控系统是国产 PCB  数控机床占领 PCB 市场的领头兵,本系统比国外系统生产成本节约 60% (不少于 10 万元),系统维护成本节约 70% 。目前,全球 PCB 钻铣机床每年的需求量大约在 4000~5000  台左右。若只按目前大陆市场的 1000 台测算,该系统应用后每年至少可创造 1 亿元的价值。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高性能低膨胀铝基复合材料及构件
卫星在轨运行和返回过程中需经历极端高低温环境,构件尺寸的稳定是保证卫星在轨高精度、返回高安全、任务高可靠的关键。针对卫星搭载的某宽带微波载荷与卫星本体材料之间热膨胀系数不匹配极易导致的载荷在轨及返回过程中载荷接收精度不稳定、信息传输不连续等问题。我校陈骏教授团队以原创的负热膨胀技术研发了具有轻质、热膨胀系数低、力学性能优异、尺寸稳定性好的高性能低膨胀铝基复合材料,并研制了系列关键连接内置件、环件等高性能低膨胀构件,首次将负热膨胀技术应用到我国的卫星上,填补了高性能低膨胀金属构件在工程应用领域的空白。该技术使得某宽带微波载荷与卫星本体之间热膨胀匹配性增强、界面应力大幅度减小,保证了卫星在轨与返回过程中信号高精度传输与接收,助力卫星成功返回。 图1 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返回(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 图2 高性能低膨胀铝基复合材料及构件应用于全球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图片来源央视新闻频道)
北京科技大学 2025-05-21
高性能液流电池双极板及系统集成技术
液流电池储能系统是一种安全、高效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在光伏、风能等新能源并网、智能电网、微电网、分布式能源系统、无电地区供电工程以及未来能源安全方面都将发挥巨大作用。具有能量和功率独立(设计灵活)、深度放电、大电流放电不损坏电池、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本项目组在全钒液流电池方面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和产学研合作,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取得了多项独创性成果。在电池关键材料(双极板、电解液)和电堆结构设计等方面具有多项专利技术,拥有设计、制造25kW 单堆电池和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的集成技术。 在电堆设计和系统集成方面,项目组针对大型液流电池电堆和系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采用模拟仿真技术,优化流场设计,使电堆结构更加高效、可靠;优化的管路设计方案可减小管路系统中的旁路电流损失,提高能量转化效率;电池系统循环运行过程中的先进热量管理技术为电池体系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双极板是液流电池关键零部件,对电池性能、寿命和成本有重要影响。高性能、长寿命、低成本的双极板是液流电池领域高度期待的关键材料。目前已成功开发了新型液流电池双极板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研制的双极板具有电导率高、稳定性好、强度高、耐腐蚀、成本低的突出优点,各项指标达到国际领先。高性能双极板的成功研制,将大幅提高液流电池能量效率和使用寿命,同时可显著降低储能成本,将有力推动液流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大规模应用。目前已与新能源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将为我国百兆瓦级的全钒液流电池大规模储能项目提供高性能双极板,将实现双极板经济效益3亿元。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流电池双极板大规模制造技术 液流电池储能系统优化设计 液流电池电堆设计和制造技术 液流电池储能系统集成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5-11
高性能数控系统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1、华中8型高档数控系统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成果   高速高精·多轴多通道·智能控制 华中8型高档数控系统是华中数控研发的新一代全数字总线式高档数控系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如:NCUC高速现场总线,多通道、多轴联动控制技术,纳米插补技术,前瞻预读功能,小线段高速平滑,双轴同步控制,刀具空间长度补偿(RTCP),复合加工,误差补偿,对话式式编程等。2016年4月10日,华中8型通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系统各项功能、性能、可靠性达到国外同类系统水平,可替代进口”。2018年,华中8型高档数控系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目前,华中8型数控系统已实现数万台销售。其中,既包括量大面广的数控车床、车削中心、数控铣床、立式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钻攻中心等中、高档数控机床,还包括与重大专项配套的近千台高档数控机床,产品覆盖十余类规格的机型,领域涉及航空航天、军工、能源装备、汽车制造、3C加工等,是配套最多的国产高档数控系统。 2、华中9型-新一代人工智能数控系统 华中数控本次展会隆重推出的华中9型智能数控系统,集成AI芯片,融合AI算法,实现数控系统的自主感知、自主学习、自主决策和自主执行,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典范,为数控机床智能化构筑开放平台,为先进制造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开创路径。 Part 1: 构筑智能新平台 HNC9智能数控系统(E1-A201) 新一代智能数控系统——华中9型,践行“智能+”为机床赋能的创新理念,构筑人(H)-机(P)-信息(C)融合的数字孪生系统(S)(HCPS)。华中9型深度融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端-边-云”的智能体系架构,形成三个平台:集成AI芯片的智能硬件平台、支持AI算法的智能软件平台、构建智能APP生态的开放平台,实现“1-3”的体系创新。   Part 2: 践行智能新模式 华中9型遵循“自主感知-自主学习-自主决策-自主执行”的新模式,构建机床数字孪生,探索机床实现智能的新方法! 自主感知:指令域大数据 独创的指令域大数据分析方法,采集、汇聚数控系统内部电控大数据和外部传感器数据,形成指令域“心电图”,实现大数据与加工工况的关联映射,构建由机床全生命周期大数据描述的数字孪生。 自主学习:融合建模 借助具有“因果关系”的数理模型和具有“关联关系”的大数据模型,独创性地将数理模型与大数据模型进行融合建模,实现对机床动态行为的自学习和认知理解,构建由机床动态模型描述的数字孪生。 自主决策:i代码 利用所获得的数字孪生,进行虚拟加工,并预测加工效果。根据预测结果,自动进行多轮优化迭代,最终生成多目标智能优化的“i代码”,实现自主决策。 自主执行:双码联控 独创的双码联控技术,让传统数控加工的“G-代码”(第一代码)和多目标智能优化的“i-代码”(第二代码)同步运行,实现优质、高效、可靠、安全的数控加工。 华中9型以融合建模为核心,以“指令域心电图”、“i代码”和“双码联控”为关键技术,形成“1-3”的技术创新,支撑着华中9型实现“自主感知-自主学习-自主决策-自主执行”智能创新的新模式。 Part 3: 打造智能新应用 华中9型围绕“质量提升、工艺优化、健康保障、生产管理”四类智能化应用场景,华中9型支撑用户开发智能APP,打造机床智能应用新生态。 1、四类应用 1)质量提升 (1)智能轮廓误差补偿 高速高精是数控加工永恒的主题。加工速度越高轮廓误差越大,如何保障高速加工时零件加工精度,是智能化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华中9型通过建立机床进给系统动力学和大数据融合模型,精确预测零件轮廓误差,生成轮廓误差补偿的“i代码”,有效提升零件的轮廓精度,实现机床动态精度的“由丝入微”。 (2)热误差补偿 热误差是机床的主要误差来源之一,热误差补偿是提升机床加工精度的重要手段。 华中9型利用机床温度数据、内部电控数据和机床热变形数据,训练深度神经网络,预测机床热变形规律,对热变形进行补偿,保持机床加工精度的稳定性,缩短热机时间。   2)工艺优化 加工工艺参数与数控机床实际加工能力的自适应,实现加工效率的最大化,是数控机床加工永恒的目标,也是智能化在数控机床上发挥作用的重要场景。 华中9型建立切削机理与切削大数据的融合模型。通过虚拟加工,精确预测机床响应,并进行迭代优化,生成优化“i代码”。在加工中自主优化工艺参数,有效提高加工效率。 3)健康保障 机床运维困难且复杂,故障后维修是行业常态。让数控系统像经验丰富的机床运维工程师一样,从机床运行时的蛛丝马迹中辨别机床健康状态的变化,是实现机床可预测性维护的关键。 华中9型通过运行独创的机床健康状态“铁人三项”自检程序,提取、积累机床全生命周期运行大数据,融合AI算法,建立机床健康指数变化模型,实现对机床健康状态的评测和预警。 4)生产管理 机床从生产、装配到加工运行过程,缺乏对机床状态数据的采集、分析、记录的工具,无法实现对机床全生命周期的监测与管理。 华中9型通过数控机床互联通讯协议NC-Link,汇聚机床装配、调试、补偿、健康保障及使用过程数据。在iNC-Cloud工业大数据平台上,建立机床数据档案,实现机床全生命周期的运维和管理。 2、N个智能机床 以华中9型智能数控系统为平台,与秦川机床集团等机床企业,“深度融合,联合攻关,协同创新”,研制了智能精密加工中心、智能五轴加工中心、智能高速轮毂加工中心、智能车削中心、智能凸轮轴磨床、智能螺杆磨床、智能滚齿机等不同领域、多种类型的智能机床。推动机床的智能化转型升级,助力机床动态精度由丝入微。 在智能五轴加工中心中,通过综合应用轮廓误差补偿、静摩擦力补偿、工艺参数优化等智能化技术,小叶轮加工效率与加工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智能精密加工中心中,通过综合应用空间误差补偿、智能温度管控、智优曲面等智能化技术,使得新能源汽车涡旋压缩机零件加工精度提高到0.006mm以内,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此次展会期间,华中数控与多家机床企业一起联合研发的配置华中9型智能数控系统的iNC-MT智能机床即将首秀! Part 4: 引领智能新路径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数控机床融合应用,将为数控机床产业带来新的变革和发展机遇。 华中9型实现了1架构,3平台,1核心,3关键,结合4类场景,实现了N种机床的智能实践,形成华中9型“13134N”体系,将推动数控机床“提质增效,由丝入微”,引领数控技术创新发展。 华中数控,与智能技术“同频共振”,助中国制造“开道超车”。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5-11
高性能液流电池双极板及系统集成技术
项目成果/简介:液流电池储能系统是一种安全、高效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在光伏、风能等新能源并网、智能电网、微电网、分布式能源系统、无电地区供电工程以及未来能源安全方面都将发挥巨大作用。具有能量和功率独立(设计灵活)、深度放电、大电流放电不损坏电池、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本项目组在全钒液流电池方面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和产学研合作,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取得了多项独创性成果。在电池关键材料(双极板、电解液)和电堆结构设计等方面具有多项专利技术,拥有设计、制造25kW 单堆电池和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的集成技术。在电堆设计和系统集成方面,项目组针对大型液流电池电堆和系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采用模拟仿真技术,优化流场设计,使电堆结构更加高效、可靠;优化的管路设计方案可减小管路系统中的旁路电流损失,提高能量转化效率;电池系统循环运行过程中的先进热量管理技术为电池体系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双极板是液流电池关键零部件,对电池性能、寿命和成本有重要影响。高性能、长寿命、低成本的双极板是液流电池领域高度期待的关键材料。目前已成功开发了新型液流电池双极板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研制的双极板具有电导率高、稳定性好、强度高、耐腐蚀、成本低的突出优点,各项指标达到国际领先。高性能双极板的成功研制,将大幅提高液流电池能量效率和使用寿命,同时可显著降低储能成本,将有力推动液流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大规模应用。目前已与新能源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将为我国百兆瓦级的全钒液流电池大规模储能项目提供高性能双极板,将实现双极板经济效益3亿元。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流电池双极板大规模制造技术液流电池储能系统优化设计液流电池电堆设计和制造技术液流电池储能系统集成技术知识产权类型:发明专利 、 软件著作权技术先进程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果获得方式:独立研究获得政府支持情况:国家级计划/专项类别:科技部重大专项计划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0
高性能耐腐蚀微孔曝气器
在高难污水生物法处理工艺中,曝气是处理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工艺过程,曝气设备 是主要设备。该过程是人为地通过曝气器向生化曝气池中通入空气,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曝气不仅使池内液体与空气接触充氧,而且由于搅动液体,加速了空气中氧向液体中转 移,从而完成充氧的目的;曝气效果的好坏极大地影响污水处理系统的效率,而对曝气 效果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曝气器的性能。 市场上橡胶膜式曝气器的材质,最常用是 EPDM(三元乙丙橡胶),有好的耐酸碱性, 但因为分子内无极性取代基存在,也导致其对极性溶剂如烃类、芳香类等溶剂的耐受性 很差,限制了其在高难工业废水当中的应用。另一类膜式曝气器是以硅橡胶为主要材质 的。硅橡胶也比普通橡胶具有更好的耐热性和较好的耐极性溶剂的特性,但硅橡胶也有 显著的缺点,即对酸碱水质的耐受性不足,对非极性有机溶剂的耐受性极差,如正已烷 等。因此在用于高难废水处理的工程当中,无法使用硅橡胶类的曝气器产品。 本项目成果产品耐腐蚀曝气器采用改性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材料作为制 造曝气器的主要基体材料,克服了市场上普遍存在的其他类型曝气器存在的缺点(耐腐 蚀性差、耐堵性差),实现了超强的耐腐蚀性和耐堵性。对于在水环境比较复杂的污水 处理中,使用本项目成功曝气器与其他材质的产品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1、耐腐蚀强,使用寿命长(可达 8-10 年),对高难废水适应性好。 2、耐堵塞性能好。 本项目产品聚乙烯曝气器表面有一光滑的准膜状物,停风过程中,准膜状物能将部 分颗粒有效截留在表面,开风即吹开,有效地减缓了堵塞。使用 7-8 年不发生堵塞。 3、阻力小,能耗低。 本项目产品曝气器阻力比其它微孔曝气器低 500~1000Pa,节能最多。 4、生产成本低,价格竞争力强。 本项目产品通过前期批量生产,经过成本核算,本项目产品耐腐蚀曝气管平均每米 的生产成本仅为 50 元左右,其中原材料成本 30 元,工艺成本 10 元,人员成本 10 元。 售价在 200 元/米左右。 5、应用领域广泛 本项目曝气器产品不仅可以用在高难废水处理领域,在其他领域如城市污水处理系 统、一般工业污水处理系统中也可以使用,没有任何性能方面损失。 6、氧利用率和动力效率比其它曝气器高 5~10%。且由于孔径固定,整个使用期内, 氧利用率和动力效率变化小。 
同济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 6 7
  • ...
  • 612 61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