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膜法有机废气(VOCs)回收处理技术
本项目开发了膜法VOCs回收技术,该技术针对有机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与空气理化性质的不同,开发出具有优先渗透有机物,截留空气的高性能分离膜,实现有机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与空气的分离,达标排放净化空气。有机物在分离膜渗透侧获得浓缩,以较低的能耗冷凝收集回收有机物。其特点是操作简单、能耗低,与石蜡油回收正己烷相比,节能70%以上。该技术及所使用的分离膜已获中国专利授权。并且该技术同时实现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利用和有机废气的清洁排放。因此具有分离效果好、排放浓度低、回收率高、无二次污染和能耗低等优点。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陶瓷膜连续反应器技术
基于陶瓷膜材料的连续膜反应器技术是化工产品生产过程的重要强化手段,是化学工业绿色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该工艺将催化反应与膜分离两个单位操作耦合到同一个系统中,实现超细催化剂与产品的原位分离,使生产过程连续化,可简化流程、节约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减少环境污染。 该技术在石油化工、医药、农药、染料等众多行业的产品生产过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技术有望取代离心、板框过滤以及金属管过滤等传统的催化剂分离技术,成为二十一世纪最有前途的化工工艺之一。 专利情况:已授权10项 成熟度:量产 合作方式: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 创新要点:将反应与分离两个相互独立的单元过程耦合为一个单元操作,生产过程中,反应物料连续不断地进入反应器,反应一定时间后,物料通过泵的作用进入膜组件,催化剂被膜截留并回到反应器继续参与反应,产品连续透过膜,通过进料流量与出料流量的控制,实现生产过程的连续平稳运行。 连续膜反应器技术中除了反应器,成套膜装备也是其核心构件。膜分离属于单元操作,通过膜组件的串并联,可实现处理量的增加,因此仅需通过膜数量的增加,即可增加生产规模。目前最大的膜反应器装备为20万吨/年己内酰胺生产用膜反应器,其膜面积为600平方米。膜反应器装备的投资依赖于膜面积的大小,其基本投资为1~1.5万/平方米。同传统生产工艺相比,连续膜反应器技术可显著增加生产规模,完全实现催化剂的循环使用,降低能耗20%以上。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流化床膜反应器技术
通过将膜分离器与流化床反应器耦合,利用膜材料的选择筛分与渗透性能,在高温下实现气相产物与催化剂的原位分离,从而提高催化剂使用效率与反应的转化率及产品选择性、同时有效去除反应产物中的热粒子与焦油等杂质,减少PM 2.5等超细颗粒物排放,实现产物净化与大气环境保护。流化床膜反应器在气固相反应过程中对贵重催化剂和超细粉体的回收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可最大程度的减少催化剂或产品的损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新型粘滞成膜型控砂剂
随着我国的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高泥质、粉细砂、见聚井的增多,防砂后油井产量下降快,提液难度大,低液现象普遍。泥质含量高,泥质、粉细砂堵塞在储层近井地带,渗流能力迅速下降。本项目针对阳离子聚合物类控砂剂由于分子结构设计的缺陷,导致耐冲刷性能差、有效期短、难以满足提液及防砂后稳产储层及充填层要求的问题,开发了新型粘滞成膜型聚合物类控砂剂,适合于中后期高泥质、粉细砂油井的控砂和固砂。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新型粘滞成膜型控砂剂
二聚酸是具有三十六个碳的二元酸,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本团队致力于二聚酸基尼龙产品的开发研究多年,形成了二聚酸基尼龙制备的核心技术。设计比例的二元酸与二元胺在催化剂存在下经成盐、加压及常压分阶段聚合、切粒等过程获得目标产品,工艺简单,反应平稳,根据需要可以通过改变工艺参数及操作条件,灵活控制尼龙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制备出的产品性能达到或超过现有尼龙11、尼龙10和尼龙1212等长链尼龙产品。相关技术已获国家发明专利。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水平管式降膜蒸发浓缩装置
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通过理论计算和小试实验,研究水平管式蒸发器的喷淋密度、喷淋高度以及喷淋管、蒸发管结构参数等对蒸发管成膜和蒸发传热效率的影响,确定了水平管式蒸发器的关键结构参数和操作参数; (2)采用MVR模式构建水平管式蒸发浓缩装置,对其工艺控制流程进行分析,绘制装置带控制节点的工艺流程图(PID),并确定装置各设备的主要设计参数; (3)在理论计算和小试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对装置主要工艺设备,特别是水平管式蒸 发器进行结构设计,构建一套蒸发量达到 1.5T/hr 的中试实验装置; (4)以垃圾渗滤液为主要处理对象,进行水平管式蒸发浓缩装置的中试实验,考察了 处理效果和系统能耗。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柔性膜张力检测辊
本发明属于柔性膜卷绕输送相关设备领域,并公开了一种柔性膜张力检测辊,它包括水平联接成一体的总张力检测组件和张力分布检测组件;所述总张力检测组件呈底座的形式,并且它的底座芯轴沿着周向方向设置有多个应变式传感器,用于对柔性膜输送过程中总张力的实时检测;所述张力分布检测组件呈辊筒的形式,由模块化的多个辊单元首尾连接而成,其中各个辊单元之间通过结构设计来实现磁性相连和依次供电,并且它的辊筒的轴向和周向分布有柔性传感器,由此执行各个辊单元独立对应区域的张力分布检测。通过本发明,能够以结构紧凑、便于操控的方式同时实现对柔性膜卷绕输送过程中总张力和张力分布的同步高精度测量,并具备适应性和可靠性强等优点。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循环氢脱硫工艺与装置
循环氢脱硫溶剂发泡,引起胺液跑损,夹带的分散相提高了循环氢的分子量,增加了循环氢压缩机的能耗,降低了氢气的纯度,缩短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和反应的效率。针对我国石油炼制行业原料油含硫量逐渐提高,循环氢气夹带重烃升高的趋势,提出并首先实现循环氢旋流脱烃、脱硫方法,发明预旋流脱重烃的循环氢气脱硫新工艺:采取预旋脱烃方法控制脱硫剂发泡、降低循环氢压缩机工质的分子量;采取后旋脱胺方法回收“跑损”胺液、降低胺液微粒危害。该工艺,在脱硫塔前设置了循环氢分烃设备,有效地脱出其中的液相组成,从源头上、根本上解决了循环氢带液的问题;在脱硫塔增加旋流分离器组,控制循环氢带液量,节约能源,部长环氢压缩机长周期连续稳定运转。该工艺可推广应用到炼油厂加氢裂化、催化裂化、焦化、重整以及催化裂解等装置产生的循环氢、液态烃、柴油和低分气的脱硫系统,以及含硫污水净化系统,还可以推广到由油田伴生气、天然气、水煤气合成等加工过程附产的液化气和燃料气的脱硫系统。本项目研究成果及衍生成果已申请了11件中国专利。其中,中国发明专利9件,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件和实用新型专利2件,负责编写国家标准1件(GB/TXXX-XX 液-液分离旋流器技术条件.计划编号:20079030-T-606)。目前拟再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件。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化工工艺及能量系统优化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本成果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其技术 途径是通过系统优化,降低企业的用能及原材料消耗,进而降低成本。可以起到 节能、减排、增效、降耗的综合效果。 本成果以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工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以计 算机模拟、过程集成为技术手段,着眼于整个系统的优化,可以显著降低企业的 能量消耗和物料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其特点是使用成熟设备的优化组合及优化 操作,通过加工过程的合理化及能量发生、利用、回收、输送的合理化达到节能、 降耗、增效、减排的目的,技术成熟可靠。 大多数节能工作着眼于局部。例如,低温热回收只着眼于低温热怎样回收, 本成果则通过系统优化设法将低温热降到最低,然后再考虑其回收;根据能量守 恒定律,低温热的降低,必然带来外部能量供应的降低,因而,可以显著降低外 部能来能量消耗,同时,将低温热回收系统的负荷降到最低。再如,精馏系统的 20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21 能量优化,单纯考虑精馏塔系统节能是一个局部优化,但是,从整个装置的角度 考虑精馏塔系统的能量优化则是一个整体优化,整体优化的节能效果会更显著。 随着过程系统工程和热力学分析两大理论的发展及其相互结合与渗透,产生 了过程系统节能的理论和方法,把节能工作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主要包括: 1. 化工装置潜力分析与瓶颈诊断 2. 工艺系统优化 3. 化工能量系统分析与集成优化 4 Total Site 能量系统优化 该技术成果适用于各类过程工业过程,包括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 食品化工、制药过程、钢铁、电力等,技术成熟可靠,没有风险,投资回收期可 控制在 1 年以内,也可根据工厂要求控制在 3 年以内。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1) 化工装置潜力分析与瓶颈诊断 采用数学及计算机技术对现场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修正模型参数,建立与 现场操作数据基本吻合的机理模型,寻求对工艺及设备的深刻理解,诊断系统及 设备的潜力和瓶颈。 通过计算机模拟与标定计算,诊断装置与设备的潜力及存在的瓶颈因素,通 过少量的改造或操作优化,实现装置扩产或节能。 (2) 工艺系统优化 反应系统:采用夹点技术,有效利用反应热。对于吸热反应,则实现有效供 热。 精馏系统:优化精馏塔序列及回流比、采出量,采用夹点技术实现精馏塔内 部及外部能量系统的集成优化,以及多效精馏、热泵精馏、隔壁精馏等技术的优 化运用。 换热网络优化:通过夹点技术分析节能潜力,优化换热网络。对冷系统和热 系统采用。 设备强化: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优化工艺操作及设备选型,通过选用高效分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离、换热、蒸汽回收装置实现设备强化。设备强化同时带来最小换热温差的变化, 进而,通过夹点技术,实现设备强化后的反应系统、精馏系统及换热网络的再优 化。部分装置的优化效果可达 40%以上。本技术若用于工艺包效果会更好。 (3) 化工能量系统分析与集成优化 含换热网络优化和蒸汽动力系统优化二项内容。通过夹点分析和换热网络优 化技术,实现对用热及用冷过程的优化,对新过程,一般可节能 2040%,对已 有过程,一般可节能 1030%。蒸汽动力系统优化含锅炉系统,蒸汽储能,热电 联产,燃料系统等的优化,节能效果在 1030%范围。 (4) Total Site 能量系统优化 以夹点技术为核心,从各装置的工艺优化入手,首先实现能量需求侧的优化, 然后对各装置进行夹点分析和换热网络优化,使能量回收达到最优,然后考虑各 装置之间的能量优化,最后是公用工程系统的能量优化。最终,做到全系统的能 量优化。Total Site 能量系统优化是工厂能量优化的最佳解决方案,可显著提高 系统能效。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 该技术具有近 30 年的研究历史,数千套装置的工业实践,是美国国家能源 署首推的过程工业节能减排先进技术。 本项目组自 2008 年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过程集成中心(CPI)展开合作,在 近 20 年过程模拟优化研究基础上,消化吸收 CPI 的过程集成技术,经过 10 余个 工厂,近 30 套不同工业装置(涉及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食品工业、 制药工业、电力等过程)的工业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 优化过的典型工业过程有: 20 万吨/年二甲醚装置优化 60 万吨/年煤制甲醇过程优化 10 万吨/年水玻璃生产过程优化 10 万吨/年白炭黑生产过程优化 2 万吨/年大豆制油过程优化 2 万吨/年大豆蛋白生产过程优化 22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120 万方/天天然气处理过程优化 150 万吨/年常减压装置优化 20 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优化 4 万吨/年气分及 MTBE 装置优化 2 万吨/年 HFC125 装置优化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系统优化的目标是降低能耗和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带来节能减排的社会 效益。 节能减排势在必行,系统优化是帮助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实现节能减排的有 效技术途径。 应用领域: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食品、制药、电力等行业 合作方式及条件:面议
天津大学 2021-04-11
D—泛酸钙合成工艺研究
D-泛酸钙[N-(2,4-二羟基-3,3-二甲基丁酰)-β-氨基丙酸钙]属维生素类物质,作为人体和动物体内辅酶A的构成成分,主要作用是参与生物体内蛋白质、脂肪、糖类的代谢,广泛用于医药、食品和词料工业。 医药方面,D-泛酸钙作为药物,主要用于维生素B缺乏症及神经炎,手术后肠绞痛,辅助治疗红斑狼疮,此外还用于制造其他药物。食品方面,鉴于D-泛酸钙具有补充生物体内维生素B需求和增强食品风味两方面的功效,用作各种保健食品的营养增补剂。词料工业方面,D-泛酸钙主要用作猪鸡鸭、鱼等畜禽词料添加剂,防治动物因缺乏泛酸所引起的皮肤粘膜病变、发炎,肠道和呼吸道疾病,生殖机能紊乱,耐紧张能力降低,猪患鹅步病,家禽产蛋量低、胚胎死亡率高等。由于国内养殖业发展很快,加之D-泛酸钙在体内形成的活性代谢物泛酸是生物体自身成分,无毒性物质残留,是国际公认的一种绿色词料添加剂。工艺特点:工艺原料易得,来源广泛,立足国内; (1)本工艺反应条件温和,无高温、低温和高压等苛刻要求,因而对设备无特殊要求; (2)本工艺回收利用较完全,故成本较低; (3)本工艺“三废”主要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氰废水,但可利用蒸馏—生物接触氧化塔处理工艺,使工艺废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4)本工艺采取先拆分、后酰胺化方法,产品质量较高,可达到出口标准,直接创汇。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4 25 26
  • ...
  • 158 15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