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速、高压、高效离心风机
高速、高压、高效离心风机离心风机压力超过 30kPa 以后,往往需要采用鼓风机或压缩机获得高压力。 鼓风机常用的罗茨鼓风机、单级高速离心压气机或多级离心鼓风机。罗茨鼓风机 存在效率低、维护成本高、要求输送气体无油时无法使用的特点,单级高速离心 压气机转速高,体积小,但为了获得高转速需要采用齿轮增速、磁悬浮轴承或空 气轴承,带来了成本高的特点,多级离心鼓风机存在效率低于单级高速风机,且 成本远高于罗茨风机的特点。高速、高压、高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甲醇高效燃烧器
甲醇高效燃烧器,是一种以甲醇(粗甲醇、精甲醇或甲醇柴油混合燃料)为燃料,基于先进的低能耗高效雾化技术、稳燃点火技术及精密设计的空气分配技术而研发成功的高性能燃烧器,填补了国内该产品技术空白。可以替代以煤、焦粉、柴油、水煤浆及天然气等为燃料的各种燃烧器,用于锅炉、窑炉及各种工艺加热炉的加热设备。甲醇是一种无色、略带酒精味道、水溶性的液体,还是一种非常清洁的燃料。与传统燃油、燃煤燃烧器相比,由于甲醇本身含氧,燃烧时需氧较少,燃烧充分,燃烧甲醇的烟气中不含有碳粒、烟尘等颗粒物,CO、SO2、NOx等污染物的排放也很少,其污染物排放低于天然气,能够符合目前最严格的排放标准。 甲醇是一种廉价的燃料,燃耗成本低于柴油和天然气,略高于水煤浆,高于煤炭。生产甲醇的来源十分广泛,包括煤炭、合成气、天然气、石油、焦炉气、煤层气、生物质等,生产技术成熟,供应快捷、方便。甲醇汽化潜热较大,约为柴油的4倍,并且甲醇燃点较高,使得将甲醇作为燃料进行燃烧时面临点火困难和火焰强度不够等问题。这就提出对于甲醇燃烧器要采取不同于柴油燃烧器特殊设计的要求。 课题组针对不同的应用场合,对甲醇高效燃烧器采用了三种不同的雾化技术路线:(1)低压全流空气雾化燃烧技术,喷嘴前燃料压力为0.05—0.15Mpa。其中空气既是雾化剂,又是氧化剂,空气全压力3kpa—10kpa,对燃料分配、燃料喷孔数量及直径、空气多级分配、空气流路及旋流器等进行了数值模拟和精密设计加工,可以获得SMD低于50μm的雾化效果;(2)高压空气及蒸汽雾化技术,采用了内混音速射流冲击多级雾化喷嘴,可以获得SMD低于20μm的雾化效果;(3)高压离心雾化技术,基于航空发动机燃油喷射雾化技术,采用压力达2MPa的专用甲醇泵,体积小重量轻,不需要额外的雾化剂,可以获得SMD低于50μm的雾化效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3
高速、高压、高效离心风机
离心风机压力超过30kPa以后,往往需要采用鼓风机或压缩机获得高压力。鼓风机常用的罗茨鼓风机、单级高速离心压气机或多级离心鼓风机。罗茨鼓风机存在效率低、维护成本高、要求输送气体无油时无法使用的特点,单级高速离心压气机转速高,体积小,但为了获得高转速需要采用齿轮增速、磁悬浮轴承或空气轴承,带来了成本高的特点,多级离心鼓风机存在效率低于单级高速风机,且成本远高于罗茨风机的特点。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3
高效人工光捕获体系
近日,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青年教师陈旭漫博士在国际顶级期刊《Angewandte Chemie(德国应用化学)》上发表题为“Efficient Near-Infrared Emissive Artificial Supramolecular Light-Harvesting System for Imaging in Golgi Apparatus”的学术论文。 光捕获过程作为将自然光进行捕获、能量转化并利用的步骤,是植物光合作用中第一个也是十分重要的过程。构筑人工光捕获体系对于光能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构筑具有高效人工光捕获体系仍存在很大挑战。 东南大学研究团队利用“杯芳烃诱导聚集”策略,设计合成两亲磺化杯芳烃和阳离子型萘基吡啶衍生物作为荧光给体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并引入尼罗蓝作为荧光受体分子,成功构筑了近红外发射的超分子人工光捕获体系。 通过进一步研究,团队发现该体系在细胞内依然保持很高的光捕获效率和高度稳定性,同时证明了其对高尔基体染色的选择性。该研究对于人工超分子光捕获体系传感、成像、诊断等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论文第一作者为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青年教师陈旭漫,东南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
东南大学 2021-04-11
高效防水涂层的制备
建筑物墙体的渗水是很多家庭或公共场所遇到的烦恼问题,有些经多次修缮处理依然不能很好的解决渗水问题。本技术利用界面化学原理开发制备了一种高效防水剂,对墙面渗水有独特的阻止效果。产品以水作溶剂,生产和使用过程不产生任何三废,环保绿色,对环境无害。墙面经本材料防水施工后,对外观颜色不产生影响,效果持久,目前已试验持续五年效果没有衰减。本品还可用于建筑气孔砖、发泡珍珠岩、纸箱等防水处理。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降低淡水鱼类体脂肪含量的饲料添加剂及制备技术
针对淡水养殖鱼类体内因脂肪蓄积而造成养殖鱼类产量和质量下降的问题,该成果公开了一种降低淡水鱼类体脂肪含量的饲料添加剂及制备方法,它由氯贝丁酯、大豆油、沸石粉一定比例制成,其步骤是:A、将沸石粉粉碎至过70——90目筛,按比例称取氯贝丁酯、大豆油、沸石粉各组分;B、把氯贝丁酯和大豆油混匀后,再与沸石粉在混合机中混合均匀,使得混合物的变异系数≤5%,为一种降低淡水鱼类体脂肪含量的饲料添加剂。方法易行,操作简便,效果显著。 该产品使用剂量小,方法易行,操作简便,效果显著克,服了当前降脂添加剂作用效果不理想、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是一种从基因水平来调控鱼体脂肪代谢的新型饲料添加剂;制备方法易行,操作方便,可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成果完成时间:2016年3月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具抗癌活性的昆布氨酸希夫碱同双核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抗癌活性的昆布氨酸希夫碱同双核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药物组合物,包括:(1)叠氮桥联昆布氨酸缩2‑吡啶甲醛希夫碱铜同双核配合物的合成;(2)叠氮桥联昆布氨酸缩2‑吡啶甲醛希夫碱锌同双核配合物的合成;(3)硫氰酸根桥联昆布氨酸缩2‑吡啶甲醛希夫碱铂同双核配合物的合成;(4)叠氮桥联昆布氨酸缩3,5‑二溴水杨醛希夫碱铜同双核配合物的合成;(5)草酸根桥联昆布氨酸缩3,5‑二溴水杨醛希夫碱铂同双核配合物的合成,并针对上述化合物进行药理学分析研究。本发明化合物具抗癌活性作用,适合在抗癌领域中使用,具有较大的医学和药学价值,为抗癌药物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提供了一条重要的依据。该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抗癌活性的昆布氨酸希夫碱同双核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药物组合物的合成方法,并进行了药理学分析,证明该化合物的具抗癌活性作用,适合在抗癌领域中使用。本发明方法找到了一种新的药物合成方法,具有较大的医学和药学价值,为抗癌药物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提供了一条重要的依据
青岛大学 2021-04-13
不锈钢管列置双TIG电弧高效低能耗焊接生产技术
广泛应用于汽车、锅炉及装备制造等行业的不锈钢焊管是我国钢铁行业重点发展的高端不锈钢精品深加工产品,其由钢带卷制成管而由钨极氩弧焊接(TIG)而成,但在高速焊接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咬边和驼峰焊道成形缺陷,成为不锈钢管高效焊接生产的技术“瓶颈”和行业技术发展的堵点、难点。基于此,通过研究揭示不锈钢管TIG焊接生产提速后出现的咬边、驼峰焊道表面成形缺陷形成机理,提出利用辅助TIG电弧对熔池进行热力联合调控抑制高速TIG焊接过程中咬边和驼峰焊道的形成,发明了列置双TIG电弧(Tandem TIG)高效低能耗焊接工艺,将咬边和驼峰焊道缺陷防止在萌芽状态;与单TIG焊相比,焊接速度提高1倍以上,能耗降低20%以上,很好地解决了焊接高质量和高效率难平衡的问题;开发了钨极烧蚀在线监测系统和不锈钢管在线固溶热处理系统,实现了不锈钢管高效、低能耗、低成本焊接生产,提升了不锈钢焊管行业技术水平。在此基础上,基于相同热力调控理念开发了TIG电弧辅助MIG/MAG电弧高速焊接工艺,焊接速度提高75%。项目累计授权发明专利5件,制定团体标准2项,工信部认定节能技术1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等科技奖励6项。项目成果推动和引领不锈钢焊管生产向高效、低能耗方向发展,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和应用前景。 (a)工艺原理 (b)列置双TIG电弧和熔池图像 图1 列置双TIG电弧高速焊接工艺原理 (c)铁素体不锈钢焊管 (d)奥氏体不锈钢焊管 图2 不锈钢管列置双TIG电弧高速焊接生产 图3 钨极烧损在线监测系统 图4 奥氏体不锈钢管高速焊接生产过程中在线固溶热处理工艺流程
山东大学 2025-02-08
高效油相抗垢剂
随着我国炼油加工深度的不断提高,作为主要的二次加工装置—催化裂化的原料也随之变的越来越复杂,由于原料油性质的恶化,导致催化装置油浆系统结焦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影响装置长周期安全运行的主要障碍之一。由于油浆系统堵塞而造成的装置被迫降量、甚至停工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解决好油浆系统结焦问题是保证催化装置正常运行的主要课题。 研制开发了高效油相抗垢剂,通过在多个常减压合合催化装置上长期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药剂不但有明显的防垢功能,而且具有一定的除垢效果。 该药剂还可用于常减压装置塔底及加氢装置的阻垢,阻垢率达90%以上。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高效个体冷却技术及系统
"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人员由于热应激效应导致体能消耗过快而使得作业能力下降甚至出现生命危险,为此近年来国内外在个体冷却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研制出多种形式的冷却装置,多用于航空航天、军用等领域,而医用和民用相对较少。目前主要存在设备笨重,制冷效率不高,无法持续制冷等问题。 本项目攻克了制冷机微型且高效的关键技术难题,开发出可穿戴式个体冷却装置系统,具有重量轻、体积小、效率高等优势(仅重2.75kg,制冷量240W)。在单位重量制冷量(W/kg)、单位体积制冷量(W/L)等关键综合技术指标上,均超过国内外已报道的最好水平。该装置系统在军机、坦克、装甲车等高温作业环境下人员个体冷却以及军用电子设备高效冷却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在在可穿戴设备、医用便携式冰箱和降温装置、太阳能制冷等民用领域也有巨大应用潜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1 12 13
  • ...
  • 76 7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