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抗菌/促成骨医用钛合金植入器械的应用研究
临床骨修复涉及骨固定器械及骨填充材料。就骨固定器械而言,如何赋予 其表/界面介导组织自修复性能及抑制细菌感染,提高其长期使用寿命,是亟需 解决的核心关键问题。本成果利用酸蚀钛材,制备表面微米结构,进而利用溶 胶-凝胶法在其表面构建了含锌的纳米结构,获得了兼具抗菌/抑制破骨细胞生 理功能及促进骨快速愈合的性能。利用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加载硒,并以壳聚 糖封盖,实现兼具抗骨瘤及抗菌的效果,同时维持钛基材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利用钛基材原位生成的TiO纳米管阵列加载天蚕肽,并以壳聚糖/天蚕肽偶联透 明质酸LBL多层结构封盖,实现由钛基材潜在细菌分泌透明质酸酶触发的自响应 短期及长效抑菌作用,为研发抗菌钛基植入体积累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市场及经济效益分析: 植入体术后细菌感染是导致植入失败的重要原因和临床应用面临的重要挑 战。据估计,全球骨科植入物相关感染的年发病率超过5%。感染导致的植入 失败,将给病患带来二次创伤、严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甚至死亡。因此, 研发兼具促成骨和抗菌钛合金植入体(人工关节、接骨板、种植牙等),具有重 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目前,我国高端医用钛合金人工关节等植入体严重依赖进 口(>70%),国内三甲医院几乎全依赖国外进口产品(>95%)。 我国人口老龄化、交通事故和运动创伤等导致骨损伤剧增,骨创伤患者年 达300万人次,以平均每人次骨修复材料及器械消费5万计,该领域市场份额/ 需求约1500亿/年。进而,以骨修复植入体感染的年发病率5%计,我国促成骨/ 抗菌植入体的市场需求约75亿/年。 本成果研发的抗菌表面改性技术,能够方便、迅速、高效地在材料表面 构建抗菌功能界面,保护人们健康。相关抗菌技术也可拓展至骨科以外的植入 医疗器械(比如心血管、心脏起搏器等),这将极大地促进我国传统医疗器械产 品的技术进步和升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整体水平。
重庆大学 2021-04-11
金属表面取代镀铬镀镍微合金化处理技术
金属表面镀铬、镀镍能耗高,镀液处理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微合金化耐磨蚀技术,表面硬度达到镀硬铬要求,耐蚀性能优镀铬镀镍处理,生产过程绿色无污染,批量工业化生产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微合金表面处理技术”是在金属表面纳米化、稀土助渗和低温渗氮/碳/金属技术的基础上自主创新发展而来的表面强化技术,通过氮、碳、硼等间隙原子及稀土、钽、钛、钨、钼、硅等微量合金元素的协同复合渗入,在钢铁零件表面形成具有精细微观结构的复合层,大大提高耐蚀性和耐磨性,解决了传统氮化存在的氮化层晶间脆化、不耐高温等缺点。
山东科技大学 2021-04-22
铁基非晶合金磁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基非晶合金磁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合金材料的化 学分子式为:(Fe100-aCoa)x-Dyy-Bz-Siw,式中的x,y,z,w为原子百分数:60≤x ≤75,5≤y≤25,20≤z≤25,0≤w≤10,0≤a≤10,且x+y+z+w=100。该合金 的制备过程如下:将工业纯金属原料以及FeB合金按合金配方配料,采用真空 感应熔炼成母合金,然后用单辊甩带法制得非晶薄带。本发明具有较好的玻璃 形成能力,且软磁性能优良。所需的原材料大多为工业纯度,从而降低了成本, 同时制备工艺简单,可广泛应用于结构材料和磁性材料等方面。
浙江大学 2021-04-11
高性能Al2O3弥散强化铜合金
根据强化手段的不同, 高强化铜合金可分为两类: 沉淀强化铜合金和弥散强化铜合金。沉淀强化铜合金是利用过饱和固溶体的脱溶沉淀, 通过时效热处理, 达到强化效果。但沉淀析出相在高温下会聚集长大或重新固溶于基体中, 随着强化相的消失, 沉淀强化作用也随之消失, 从而限制了这类铜合金的使用温度和应用范围。目前被大量使用的铬锆铜合金就属于这一类, 其表现为导电、导热性损失较大,软化温度低(仅为500℃) 等。因此,铬锆铜合金在做点焊电极材料使用时经常出现变形、粘附、使用寿命不长及熔敷现象, 频繁的整修和更换电极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弥散强化铜合金则是通过在金属基体中引入高度分散的热稳定性强的第二相质点,阻碍位错运动,以达到提高强度的目的。而Al2O3粒子硬度高, 热力学和化学稳定性高,熔点高,在接近铜基体熔点的温度下也不会明显粗化,可以有效提高合金的高温强度和硬度。因此,Al2O3弥散强化铜合金可以用在电阻焊电极、集成电路引线框架、微波管结构导电材料、高速列车架空导线、热核实验反应堆、连铸结晶器等方面。本研究开发的Al2O3弥散强化铜合金在保证传统工艺内氧化、还原彻底性和烧结致密性的前提下简化了工艺过程降低了生产成本。 主要性能指标 1.抗拉强度σb:420~560MPa; 2.延伸率:12~20%; 3.导电率:78~85%IACS; 4.软化温度:900℃; 5.导热率:320~340W/ m·K; 6.电阻焊电极使用寿命为传统Cr-Zr-Cu合金的3倍以上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1
废杂铜制备高品质黄铜合金技术及装备
以废杂黄铜直接材料化生产高精度易切削黄铜材为目标,发明了废杂黄铜熔炼制备易切削黄铜用除铁精炼剂,实现了保锌除杂和黄铜制品成分精确控制;成功研发了双联体并联熔炼炉及机械捣料搅拌等熔铸成套装备,日均产量提升 45%,单位能耗下降 12.5%,设备自动化程度高、热能利用效果好;集成创新了铜线和铜棒连续自动化生产技术,并建成了生产线,提出了黄铜合金塑性变形的微区调整和控制技术,提升了铜合金产品的力学性能,实现了高精密近终形异型材的直接制备。该项目集成创新了废杂铜精细化预处理工艺和设备配置,大幅提升了废杂铜的处理工效,保障了产品质量和性能的稳定,并建成了 10 万吨年产能的生产线。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一种焊接治具的便携式合金支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焊接治具的便携式合金支架,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表面套接有与其相适应的滑块,所述工作台的底部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部的左侧通过第三转轴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左侧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部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工作台。该焊接治具的便携式合金支架,工作人员需要合金支架携带时,首先去除支撑柱与底座的连接,通过锁紧件使支撑柱收缩进固定柱内部开设的滑槽内,再转动固定柱通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快速凝固技术制备出高强度高导电铜合金
该项目利用快速凝固技术可以使合金固溶度极大的扩展和实现晶粒细化的 特点,通过优化的合金化设计可以制备出同时具有高强度和高导电性的铜合金薄 带,为一种非常理想的高强高导铜合金的制备方法。尤其是采用双辊快速凝固技 术制备较厚的薄带具有非常巨大的应用前景。在合金化和制备技术方面有较大的 创新,已经申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获 2001 年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 2001 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B/N 掺杂型 Al-Ti-C 系晶种合金
铝合金结晶组织的微细化会显著提高铝材的强韧性、组织均匀性、致密性、 耐蚀性、加工工艺性和表面质量等,并减少偏析和裂纹等诸多铸造缺陷。目前, 国内外通常采用 Al-Ti-B 或 Al-Ti-C 中间合金来细化晶粒,但 Al-Ti-B 中间合金 126 的形核衬底质点 TiB2 本身的直径大小在 0.5-3.0μm,而且往往以较大的聚集团 形式存在,如此大的颗粒团在加入到铝合金中后会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而普 通 Al-Ti-C 中间合金细化效果不稳定,易衰退,难以满足铝制品产品质量的要 求。 Al-Ti-C 中间合金之所以细化效果不稳定和容易衰退,是由于其中的 TiCx 晶体存在较多碳空位,从而使之失稳,且随 TiCx中碳空位数量的增加,Al 原子 在 TiCx 表面的偏聚及有序化受到抑制,由原来的完全共格逐渐转变为不完全共 格。因此,减少 TiCx中的碳空位是提高其结构稳定性和生核效率的关键。 研究表明,无空位的 TiC 是铝的有效生核衬底,在接近凝固点的铝熔体中, Al 原子能够依附于其周围形成一个完全共格的有序区,最终促进 α-Al 生核和铝 晶粒细化。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探索发现,TiCx 中的碳空位可以被原子半径较小 的 B、N 等原子填充,最终形成掺杂型的 TiCxB1-x和 TiCxN1-x等粒子,从而降低 空位浓度并提高异质生核能力。 B 掺杂型 Al-Ti-C 晶种合金中含有大量直径在 1μm 以下(亚微米)的 TiCxB1-x 晶核衬底粒子,且弥散分布,当将该中间合金以微量(0.15%左右)加 入到待细化的铝及其合金熔体中后,立即释放出大量的亚微米级的掺杂型 TiC 晶核,从而使待细化铝合金的晶粒组织得到显著细化甚至超细化(指晶粒直径 在微米级)。因此,采用掺杂型 Al-Ti-C 晶种合金对铝熔体进行晶粒细化处理 将是铝加工行业又一次重要的技术进步。
山东大学 2021-04-13
高强度多元低合金耐磨铸钢工程化应用
以硅、锰为主要元素,加入适量铬和微量氮、钛、稀土等元素,开发了强度和硬度高、韧性和耐磨性好、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和焊接性能好的新一代高强度多元低合金耐磨铸钢,特别适合于制造    坦克履带板、球磨机衬板、破碎机锤头、挖掘机斗齿、破碎机鄂板、破碎机齿冠以及各种耐磨输送管道等。 主要特点如下:1. 基体组织以马氏体为主,马氏体板条间含有大量纳米级的奥氏体薄膜。 2. 主要力学性能如下:抗拉强度 σb ≥ 1600 MPa,硬度≥ 50 HRC,冲击韧性 Akv ≥ 20J,断裂韧性 K1c ≥ 80 MPa.m1/2 。相同条件下的耐磨性比高锰钢提高 2 倍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掺杂型石墨烯负载PtRu合金纳米电催化剂
小试阶段/n本成果属于燃料电池催化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掺杂型石墨烯负载PtRu合金纳米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具有结构简单、低温启动速度快、燃料廉价易得、清洁无污染、比能量高和能量转换效率高等特点,有望成为未来便携式电子产品以及电动汽车、飞机等化石能源替代品。Pt是已知的对甲醇电氧化催化活性较好、使用较广泛的催化剂,然而其存在成本过高易CO中毒等问题。采用PtRu合金、以掺杂型石墨烯为载体作为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能有效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利用率。本成果克服了现有技术缺陷,提供
武汉科技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9 40 41
  • ...
  • 64 6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