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上海颀高仪器有限公司
       上海颀高仪器有限公司始创于1986年,是由原上海石油仪器厂和武汉理工大学资深技术专家组成,是以研制、生产、销售石油化工及煤化工领域分析仪器的专业生产厂商。产品适用于石油、电力、化工、科研、质检及大专院校等相关行业领域。本公司研制生产的常规化工分析及专用实验室仪器十三个系列,共260余种。同时每年还应对市场及用户的各种个性需求,单独开发和定制生产非标类特殊用途的仪器约20余种。上海颀高是国内同行业中产品门类最全、配套能力最强、发展速度最快的企业之一。公司坚定严格按照国标行标的试验方法规定,绝不靠偷工减料来降低成本,保证仪器部件尺寸精度以及材料性能,真正让用户实验数据满足重复性和精密度的要求。近年来我司产品精细独特的设计,节能可靠的系统,均被工矿企业、铁路部队、科研院校和质监部门广泛采用,受到用户一致好评。公司内部已实施CRM、ERP项目管理,为产品品质及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面对未来,颀高人坚守“严谨、求实、高效、创新、合作、发展”的企业精神,精益求精,以一流的产品、优质的服务满足客户需求,为促进提高民族分析仪器工业的振兴发展作出贡献。    多年来,公司非常注重新技术、新工艺、新器件、新材料的应用,不断提升公司仪器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公司仪器中使用单片机技术或笔记本电脑进行控制测量、分析计算的仪器,已经达到近100种。仪器的技术含量和技术档次得到极大的提高,深受国内外用户的欢迎。多年的研发和实践,让上海颀高仪器更加精致稳定,更加符合国标及行标的试验要求。公司秉承“以人为本,科技创新”的理念,将销售收入的10%~15%用于研发,致力于将产品升级换代至世界一流水准。依靠“高、精、尖“的科技人才队伍及运用行业领先的开发手段,使得颀高产品质量更有保障,品种不断更新,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未来的一年,我们仍将兢兢业业,乐于研发,不断提升,生产出质量更好、性能更完备的油品仪器,来满足市场和答谢各位朋友的关心与支持。同时继续秉承“质量优、服务好、价格适中”的宗旨,竭诚向各位新老用户提供质量优异的石油化工及煤化工分析仪器和良好的售后服务。欢迎各界人士惠顾考察与指导!
上海颀高仪器有限公司 2025-02-20
针对自旋流--新颖量子材料灵敏探针的研究
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的韩伟研究员和谢心澄院士,以及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Sadamichi Maekawa教授,受邀在国际著名刊物《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上撰写综述文章,介绍“自旋流--新颖量子材料的灵敏探针”这一新兴领域的前沿进展。 自旋电子学起源于巨磁阻效应的发现,在当时而言,自旋流指的仅仅是电子自旋的传播。随着自旋电子学的蓬勃发展,与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自旋流现象与机制不断被拓展,相关研究证明一系列的粒子或者准粒子携带的自旋都能够形成自旋流,比如磁性绝缘体中的磁振子、超导体中自旋三重态和准粒子、量子自旋液体中的自旋子、自旋超导态等。尤其是对于量子材料而言,由于其往往具有独特的自旋性质,基于自旋流探针的研究方法就成为了表征量子材料物性的有效手段。 量子材料都是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前沿之一,其量子性质起源于诸多量子效应,包括低维尺寸效应,量子限域效应,量子相干效应,量子阻挫效应,能带结构的拓扑性,自旋轨道耦合,对称性限制等等。量子材料包括石墨烯,高温超导体,拓扑绝缘体,外尔半金属,量子自旋液体,自旋超流体等等。量子材料可以表现出诸多与自旋相关的量子性质,如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中的自旋-谷耦合,以及拓扑绝缘体当中的自旋-动量锁定等。因为量子材料的自旋属性在下一代的量子信息存储和量子计算科学当中的应用潜力,所以研究量子材料的自旋相关性质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研究量子材料的自旋性质,发展一种易于实现和操控的高效工具显得尤为迫切与关键。幸运的是,在实验物理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的不懈努力下,成功的证实了自旋流探针能够作为量子材料的有效探测手段。一系列激发和探测自旋流的方法被提出并得以实现,从而证实了基于自旋流探针的量子材料物性研究的广泛适用性。 迄今为止,相关实验已经证实自旋流能够以超导体系中的自旋三重态库珀对和超导准粒子、量子自旋液体中的自旋子、磁性绝缘体和自旋超流体中的磁振子为载体进行传播,相关物理图像被总结在表1中。本篇综述文章着重介绍了在五类主要的量子材料体系中的基于自旋流探针的物性研究。第一类是超导材料体系,自旋流探针可以被用来验证自旋三重态的存在以及自旋动力学的演化过程。第二类是量子自旋液体材料体系,自旋流探针可以被用来验证自旋子携带的自旋角动量的有效传播过程。第三类是磁性绝缘体体系,自旋流以磁振子的形式传播,描述了磁有序材料当中的集体激发行为。第四类是杂化量子激发体系,自旋流以磁振子-声子杂化模式(磁振子-极化子)或磁振子-光子杂化模式(磁振子-极化激元)为载体进行传播。第五类是自旋超流体系,自旋流以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中的自旋量子数为1的玻色子为载体进行传播,这种玻色子可以为电子-空穴激子或者是磁振子。 这些重要的研究进展已经充分证实了基于自旋流探针的物性表征对于量子材料而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手段。因此,这一方法将会极大的推动新颖量子材料的发现和相关物理性质的研究。例如量子霍尔和量子自旋霍尔材料,量子铁磁体和反铁磁体,六角晶格体系中的量子手征声子,自旋和力耦合的量子系统,超导体中的自旋动力学和铁磁与超导界面的超导能隙,自旋三重态超导体中的超导对称性,强耦合自旋系统中的杂化激发,拓扑磁振子材料,量子自旋液体中的自旋子,自旋超流体约瑟夫森效应,以及其他任何作为自旋流载体的量子态。另外,这一领域的进展还将推动自旋成像技术的发展,如利用自旋极化扫描隧道显微镜和氮空位色心显微镜技术对量子材料体系中自旋流的原位探测。
北京大学 2021-04-11
高灵敏度可穿戴气体传感器
北工业大学杨丽副研究员与宾州州立大学程寰宇(Huanyu Cheng)助理教授,利用激光直写技术,成功研制出具有自加热功能的激光诱导石墨烯柔性气体传感平台。该技术使用激光图案化的类似石墨烯的高度多孔纳米材料作为电极,以较具代表性的纳米材料(还原氧化石墨烯、二硫化钼或者两者的组合;氧化锌和氧化铜组成的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作为气体敏感材料,监测气体、生物分子和化学物质。该平台由多个传感器阵列组成,每个传感单元由LIG细线传感区域和Ag/LIG的蛇形连接区域组成。在连接区域创建银涂层的蛇形线条,通过向银涂层施加电流,气体感应区域由于电阻的逐渐增大而局部加热,从而实现自加热功能,替代了大多数可穿戴传感器的插指电极和额外的加热器,显著降低了加工的复杂度和设备能耗。此外,蛇形线条的设计可以使传感器像弹簧一样拉伸,以适应身体的不同弯曲变化,实现了可穿戴性。该平台在自加热升温条件下,可以实现对NO2气体的高选择性、超低浓度的快速响应和恢复,检测限可以达到1.2ppb。该成果以题为“Novel gas sensing platform based on a stretchable laser-induced graphene pattern with self-heating capabilities” 最近发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期刊上,并作为back cover 进行highlight 发表。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1
高灵敏度胶片数字化RFD技术
基于胶片的X射线照相检测结果非数字化,底片不易长期保存,查询、检索、管理困难;且评片过程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为此,开发了RFD系列高灵敏度X射线胶片数字化系统,将胶片高保真地转换为数字图像,在实现胶片管理数字化的同时,依托强大的数字图像处理软件提供电子辅助评片功能,显著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RFD系列产品基于自主研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保真胶片数字化技术而开发,通过扫描参数优化、降噪和图像反卷积恢复方法的应用,实现胶片的无失真数字化,在目前市场上所有同类产品中,具有最好图像质量、最高可靠性、一致性和工作效率,是工业部门实现数字化的基础,同时也是医院实施HIS、PACS和TeleRadiography等必须配备的基本设备。 RFD系列产品由扫描仪、专业图像处理软件和计算机构成,包括RFD-100、RFD-200和 RFD-300三种型号,可满足高、中、低端不同用户的需求,实现黑度从0-4.5的胶片数字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3
多目标温室气体高灵敏在线检测仪
已有样品/n国家环境光学监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在光学和光谱学环境检测技术方面具有多年的研究经验, 在中国科学院创新方向项目“红外激光光谱新方法及其痕量气体在线监测研究” 、 “单模量子级联激光器(DFB-QCL)及其高灵敏痕量气体检测技术系统研发与应用示范” 、 先导专项“温室气体地基校验技术研发” 等项目资助下, 已经完成了空气中CO2、 CH4、 N2O、 NO气体的探测。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超高灵敏度快速激素化验技术(技术)
成果简介:SPR 技术是通过测量金属表面物质折射率的变化来研究物质的化学和物理吸附性质。近十几年来基于 SPR 技术的传感器及其应用研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常规检测技术相比,其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体积小、机械强度大、样品使用微量、检测过程快捷、能够获得实时数据、操作方便、 无须标记、可保持分子的生物活性、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与光纤相连可实现数据的远程采集和连续在线监控等优点。SPR 技术用于生命科学领域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基于响应信号的灵敏度数值计算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响应信号的灵敏度数值计算方法,构造速度频响函数矩阵,并获得前m阶模态频率,从结构第一个节点开始添加刚度摄动项;基于速度频响函数信息代入矩阵修正公式形式获得摄动后的速度频响函数;提取结构的频率信息,获得结构模态频率对刚度的灵敏度;按照节点顺序改变刚度摄动点位置,从而获得整个结构模态频率对刚度的灵敏度,绘制灵敏度曲线。本发明方法首先通过有限元计算获得结构的速度频响函数信息,当结构刚度发生变化时,利用矩阵变换公式无需进行有限元再次计算,只需要初始的速度频响函数信息进行数值计算即可获得摄动后的速度响应信息,简化计算效率,更加方便,基于速度频响函数实现了频率对刚度的灵敏度快速计算方法,具有实际工程意义。
东南大学 2021-04-11
高灵敏度高分子光探测器
通过分子设计在高分子光电探测器中实现活性层的垂直相分离控制,有效降低负偏压下的暗电流从而提高光探测器的探测度。具体上,课题组基于具有优异光伏性能的苯并二噻吩(BDT)为主链构建单元,通过在侧链引入共轭的3,4-乙撑二氧噻吩(EDOT)作为给体单元,与以噻吩并吡咯二酮TPD为受体单元共聚,合成了高分子PBT(EDOT) 与噻吩侧链的高分子PBT(TH)相比,PBT(EDOT)器件负偏压下的暗电流密度降低了2个数量级以上,而其光伏性能没有显著下降(图1)。并且,探测器在±2.0V时具有非常高的整流比,暗电流的比值达到106-107,说明该探测器具有非常优异的二极管特性。在-0.2 V时,PBT(EDOT)器件暗电流密度可以达到1.6 × 10-10 A cm-2。暗电流的降低,使PBT(EDOT)光探测器在光谱响应区内可以获得1013 Jones以上的探测度。与之相对的是,基于PBT(TH)的探测器,其探测度始终在1.1 × 1012 Jones以下的水平(图2a)。此外,由于暗电流的减小,PBT(EDOT)器件对于弱光的探测敏感性大大提高,可以探测到光强在1 pW cm-2以下的弱光(图2b)。该项工作已申请PCT专利,课题组将进一步开发高分子光探测器在传感、光通讯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高白度抗静电纳米粉体
        研发团队针对高性能、抗静电热控涂层材料开展自主科研攻关,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白色氧化锌导电粉体,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了100Kg级导电粉体中试生产线,完成了粉体批次稳定性验证,突破了批量制备导电粉体稳定性差的瓶颈,形成了一套高性能白色氧化物导电粉体的标准生产工艺。产品技术指标经权威检测机构检验达到或超过进口产品水平,并已通过国家航天领域应用验证。同时,产品原料及生产成本远低于进口产品,有望在我国民用市场普及。产品可应用于汽车、电子、纺织、橡胶和化工等领域的防静电、节能、电磁屏蔽等,如轮胎橡胶添加剂、红外反射涂层、防静电涂层等,市场前景广阔。         意向开展成果转化的前提条件:中试放大及产业化工艺开发资金支持
东北师范大学 2025-05-16
高强高导高弹铜合金
本团队基于电磁冶金领域二十余年的积累,掌握了铜合金领域最具挑战性的铜铬锆合金的非真空熔炼-长尺寸大卷重电磁连铸技术,开发出易偏析铜合金合金超细化与均质化连铸技术、高性能铜合金多模式定制磁场净化技术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二、成果简介 本团队基于电磁冶金领域二十余年的积累,掌握了铜合金领域最具挑战性的铜铬锆合金的非真空熔炼-长尺寸大卷重电磁连铸技术,开发出易偏析铜合金合金超细化与均质化连铸技术、高性能铜合金多模式定制磁场净化技术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相关技术应用于高强高导高弹铜合金领域如铜铬锆合金、铜镍锡合金、铜钛合金、铜碲合金及超高纯无氧铜的规模化制备等都取得较好的效果。 1)铜铬锆非真空熔炼-电磁连铸技术 由于铬、锆元素和氧的亲和力较大,所以合金元素的烧损是铜铬锆合金的熔炼必须解决的问题。本项目团队在铜合金熔炼,特别是铜铬锆合金的非真空熔炼方面,开展了近20年的研究,开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真空熔炼连铸技术、成分稳定控制技术、合金熔体洁净化技术等,获授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近20项。本团队已在完成中试级表面光滑、内部致密无裂纹、成分均匀的全等轴晶铜铬锆棒线材,铸态宏观晶粒度经上海材料研究所测定为M-9.0级。此外,本团队从前期研究中,从塑形变形工艺和热处理工艺角度,提出采用多道次连续挤压及热处理工艺优化铜铬锆合金想性能的方法,并成功将铜铬锆棒材性能的抗拉强度提高到654MPa,断后延伸率为13.5%,且电导率还能保持在79.3%IACS;这远远高于2017年电车线用铜铬锆合金线材国家标准的性能要求:抗拉强度>570MPa,塑性>3%,电导率>75%IACS。相关技术已与世界五百强新兴际华集团下属新兴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达成1800万元专利转让。 2)高均质超细晶电磁连铸技术 传统连铸制备过程中多元铜合金如铜铬锆合金等常存在组织粗大、成分偏析等问题,这将会严重影响后续的材料加工过程,导致在后续的轧制,挤压等工艺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轧制裂纹等缺陷。本团队开发的电磁场连铸过程易偏析合金超细化与均质化调控技术,能在连铸过程中,充分搅拌熔体,均匀化凝固前沿温度,实现易偏析合金的超细化与均质化。该技术已被应用于铜镍锡合金的连铸中,实现了该合金连铸制备的超细化和均质化,所制备全等轴晶铜镍锡合金铸态组织宏观晶粒度达到M-10.0级。目前该技术已实现中试级百米长度的连续电磁铸造,且已与宁波博威、上海中船重工711研究所、铜陵金威、温州元鼎等开展合作。进一步将该技术推广于铜碲、铜铁、铜钛的连铸,均取得了极为优异的细晶、表面光洁、成分均匀的连铸效果。 3)超高纯无氧铜电磁连铸技术 金属材料纯净度是提高其力学和电学等综合性能的关键因素,是制备高品质金属材料的关键环节。高端金属材料中夹杂物和气泡对材料性能影响巨大,许多高端金属材料的开发都取决于这类缺陷的控制水平。本团队参与开发的金属连铸多模式定制磁场净化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高纯高导无氧铜材料的制备,可将铜中氧含量中降低3ppm以下,达到目前世界无氧铜的最高标准——美国ASTM≤3ppm。与此同时,该高纯无氧铜的电导率高达100.1%IACS,目前已全面取代进口并用于我国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美国Michigan大学FRIB装置等重大科学装置建设。该项技术已获得2015年度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2015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015年度教育部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奖项。目前该技术已与福建紫金铜业、上海上大众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宁波兴业、宁波金田等开展深入合作。
上海大学 2022-08-1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79 8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