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用于测量试件壁厚的电磁超声传感器及其测量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测量试件壁厚的电磁超声传感器及其测量方法,该传感器包括:上壳体;与上壳体相互对接组合且其底部具有二级阶梯孔的下壳体;设置在下壳体底部最深的阶梯孔内的激励平面线圈;设置在下壳体底部次深的阶梯孔内并与所述激励平面线圈同轴层叠的接收平面线圈;依次设置在接收平面线圈上的屏蔽层和磁铁件;以及安装在上壳体上通过绝缘导线分别与两个平面线圈相连、用于连接测厚仪相连以便执行对试件壁厚的测量的接头。通过上述设计的双线圈及其他元件的布置,使得两个平面线圈在空间上不再相互干涉,使得传感器具有高激励效率、高接收灵敏度和高信噪比,同时降低测量盲区。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用于轴类零件尺寸测量的传动测量装置
用于轴类零件尺寸测量的传动测量装置,本实用新型属于轴类零件检测设备,解决现有基于机器视觉的尺寸测量设备使用不方便、精度不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钣金外壳及其内的水平基座、支架、视觉系统、步进电机、滚珠丝杠、定位夹具和拖链,支架固定于水平基座上,视觉系统固定于支架上,滚珠丝杠位于支架的两条立柱之间,滑台与滚珠丝杠的滑块固连,定位夹具的组成部分分别固定于滑台和滚珠丝杠端部。定位夹具完成对轴的定位和夹紧,轴类零件在视觉系统下方做直线运动,只用一个工业相机即可测量较长的轴类零件,具有高效、稳定、高精度的特点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精密传动系统动态传动精度测试技术研究
该项目来源于部级科研课题,主要以精密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动态传动精度模型,分析了传动系统中各零件的加工误差、装配误差、间隙及齿轮啮合刚度、轴承刚度等因素对传动误差的影响;开发出传动误差测试系统,实现了传动误差的高精度测试,其测试精度为±2角秒,并可分析传动系统单项传动误差和各次谐波。 该传动误差测试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精密传动系统的误差测试与分析中,如齿轮机床、数控机床、精密减速机、工业机器人等的传动系统中。该项目由一支从事多年传动系统设计、制造的高水平科研团队承担,多年一直从事该产品的开发,积累了较丰富的设计制造经验,承担了多项国家863课题、国家重大专项课题、省部级课题等。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1-04-10
精度焊件机器人视觉智能跟踪新技术
目概况    目前,国内外大量应用弧焊机器人系统从整体上看基本都属第一代或准二代焊接机器人系统。由于焊接路径和焊接参数是根据实际作业条件预先设置的,在焊接时缺少外部信息传感和实时调整控制功能,这类弧焊机器人一般不能应对焊接作业条件严格的稳定性要求,焊接时缺乏“柔性”,表现出明显的缺点。在实际弧焊过程中,焊接条件是经常变化的,如加工和装配等误差会造成焊缝位置和尺寸的变化,焊接过程中工件受热及散热条件改变会造成焊道变形和熔透不均。    为克服机器人焊接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焊接质量的影响,提高机器人作业智能化水平和工作的可靠性,要求弧焊机器人系统不仅能实现焊接参数的在线调整,且能实现焊缝的自动实时跟踪。己完成铝镁硅合金框架弧焊机器人柔性工作站焊缝智能跟踪与图象处理技术,使企业塞拉门设计制造的技术水平达国际先进水平。 本项目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主要特点    已完成的项目,塞拉门框架的材料为铝镁硅合金,材料特殊、框架尺寸较大,焊点多而短、焊接质量要求高,故解决柔性夹具设计、实现两面焊接、满足多系列多规格门框尺寸的要求是体现了成果的先进性;    铝镁硅合金框架弧焊机器入柔性工作站所包括的柔性夹具、焊缝智能跟踪与图象处理技术,使企业塞拉门设计制造的技术水平达国际先进水平,体现了成果的创造性。技术指标    国内城市轨道车辆、高速列车的迅猛发展使得城轨门生产逐年猛增,品种不断翻新,但铝镁硅合金框架等主要零部件仍为手工焊接。由于手工焊接依赖于工人的技术水平,效率低,焊接质量欠佳,优质品率低,是制约我国城轨门产品升级的关键技术。    首选企业的高精度焊件达到:焊缝识别误差600×600像素, ±0. 25mm,±0.20mm;焊枪姿态误差,±0. 045mm,±0.040mm;其它误差(包括焊丝变形误差、工件热变形误差、焊接电流误差等),±0. 030mm,±0.020mm;视觉跟踪综合误差,±0.5mm,±0.35mm。市场前景    成果实施后使用单位使用前手工焊接的1.2万件/年,达到4万件。按人工焊接生产水平,支出费用为72万x3. 5=252万,机器人的投入成本1年半内可收回,且可满足使用单位近3-5年的发展需求。    按近几年使用单位产品产量的增长速度,2009-2010年产量可达5.5万件,2台机器人工作站每年可生产5. 68万件,完全满足生产要求。若仍用人工焊接则成本支出为72万x4. 6=331.2方元,而机器人工作台投入费用为零。企业每年可新增产值4-5亿元,利税1. 2-1.5亿元。    市场应用方面已具备推广应用的基本条件,该成果的完成,不仅可以提升企业高精度特材焊件设计制造的技术水平,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提升产业集聚度,使产品达同行业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且可成为企业现代先进制造工艺与装备工程应用的一个亮点。通过开发研制,真正体现了产学研合作的现代高等教育理念,在高校和企业中锻炼出一批机器人研制方面、具有实战经验的科技人才。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安全阀热态试验台架
造成我国安全阀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关键问题是安全阀热态试验技术的落后。安全阀是 “小阀门、大台架”。安全阀热态试验台架包含锅炉、容器、控制阀和控制系统,造价近亿 元,试验技术远比安全阀本身复杂得多。目前,安全阀热态试验主要是依照美国标准ASME PTC 25,此标准规定了对试验过程和测试精度的要求,但如何实试验过程则是一大挑战。安全 阀热态试验装置最早出现在美国。目前美国Tyco公司分别在Stafford、Wrentham等地建有热态 试验台架。建于Wrentham的试验台架始建于1949年,后来逐步完善,试验介质为饱和蒸汽, 设计压力10.3MPa。建于Stafford的试验台架,试验介质为饱和蒸汽,最大试验压力10.2MPa。 美国以上试验台架存在进行大口径、大排量安全阀热态试验中存在安全阀频跳问题。即安全阀 在一次测试过程中会出现多次的开启与回座,试验过程将对安全阀的密封面将造成显著的损 伤。另一方面,安全阀设计和制造工艺不合理也会造成安全阀的频跳,此是安全阀所需严格避 免的产品缺陷。而由于试验装置和方法的不足所带来的安全阀测试中的频跳将会掩盖产品本身 的问题,这去在安全阀的实际使用中埋下重大安全隐患。 中国合肥通机械检测院和国家特种泵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具有安全阀的型式试验资质, 但没有以蒸汽为介质的热态试验系统。国内共有3套热态安全阀试验台架建,都采用实验台架 整体升压直至安全阀起跳,进而测量安全阀机械性能的方法,安全阀业内称之为“自由膨胀 法”。三套台架分别建在上海阀门厂、哈尔滨锅炉有限公司、中国船舶工业711所。 “自由膨 胀法”不符合ASME PTC 25标准的要求,存在如下的缺点: (1) 自由膨胀无法满足高参数、大排量安全阀试验过程中稳定排放的要求; (2) 采用自由膨胀法,造成整定压力和排放压力测量值相同,无法准确测量排放压力; (3) 安全阀测量的额定开高比实际值偏低。 另外,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是中国尚没有安全阀热态试验台架能够测量安全阀的排量系 数。安全阀的排量系数是安全阀设计的核心,决定了安全阀的设计。我国由于没有可以测试安 全阀热态排量系数的试验台架和技术,所以长期只能走模仿外国产品特别是美国产品的道路。 设计大多只进行强度校核,没有核心技术,产品技术一直处于低端水平。 华东理工大学经过多年攻关开发出了先进的高参数并符合ASME标准的安全阀热态试验台 架, 打破了国外的垄断。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热连轧层流冷却系统简介
卷取温度控制系统是热连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质量,特别是带钢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好坏,进而影响其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层冷控制系统由L2过程控制系统和L1基础自动化控制体统组成。L2级系统完成数学模型计算、自适应控制、动态设定、冷却策略的选择和冷却速率控制等功能;L1级系统完成头尾跟踪、故障阀设定、开关阀控制和头尾微冷控制等功能。 工作模式有三种:全自动模式、手动模式、测试模式。      控制冷却系统设备:上高密度集管、下高密度集管、集管控制阀组、倾翻机构和阀组、车间高位水箱、高压侧喷装置、压缩空气吹扫装置等组成。 层流冷却下带钢的传热过程十分复杂。首先,整个冷却过程中温降大,钢板的对流换热系数及其热物性参数必然随温度产生显著的变化。其次,高温钢板的层流冷却,较其他冷却方式更为复杂。高密度管层流喷出的水流在一定压力下冲击到钢板表面,在冲击区钢板表面不形成水蒸气膜,因此,产生强烈冷却效果。沿钢板长度方向,在近冲击区一定范围内,冷却水呈层流区,在较远处呈紊流区,在层流区和紊流区之间形成过渡区。在垂直板面方向,除了水流冲击区以外的其它区域,从板面向上,同样出现层流区、过渡区和紊流区。因此,就整体层流冷却来看,经历了膜态沸腾、过渡沸腾和核沸腾冷却阶段,钢板传热过程是非稳态的。 根据层流冷却实际生产工艺情况,应用传热学原理,对带钢在时间和厚度方向差分,建立有限差分模型,计算带钢在整个冷却区的开阀和关阀状况,确定带钢在每个集管下是空冷还是水冷,从而控制带钢在冷却区的温度。由于模型的建立是基于机理性的,所以模型计算具有比较高的精度,包括:预设定模型、动态设定模型、钢种物性参数模型,包括导热系数和比热容计算模型、水冷时对流换热系数计算模型、自适应模型等。 根据不同钢种的工艺要求,系统提供多种冷却方式供选择,包括:全长冷却、头部不冷、尾部不冷、前向冷却、后向冷却、头部微冷、尾部微冷、稀疏冷却、非对称冷却等。该系统已经成功稳定的应用在日钢1580热连轧生产线并取得了的很好的控制效果,还将应用于武钢1700mm热连轧、西南不锈1450mm热连轧、重钢1780mm热连轧等多条生产线。 该项目适用于所有的新建和欲改造的板带轧机的层流冷却设备。同时,通过技术集成和转移,可为轧钢技术装备国产化作出较大贡献。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SCR脱硝尿素催化热解技术
还原剂是SCR烟气脱硝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料。位于大中城市及其近郊区的电厂(人口稠密区的脱硝设施)因安全性要求较高,均宜选用尿素作为还原剂。通过理论研究、实验室小型实验、中试、工业示范,开发成功SCR脱硝尿素催化热解技术。(1)提出了尿素催化热解反应的合理温度区间;(2)研发出新型尿素热解炉;(3)开发出物料及能量平衡计算软件包。该成果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
东南大学 2021-04-11
SCR脱硝尿素催化热解技术
还原剂是SCR烟气脱硝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料。位于大中城市及其近郊区的电厂(人口稠密区的脱硝设施)因安全性要求较高,均宜选用尿素作为还原剂。通过理论研究、实验室小型实验、中试、工业示范,开发成功SCR脱硝尿素催化热解技术。(1)提出了尿素催化热解反应的合理温度区间;(2)研发出新型尿素热解炉;(3)开发出物料及能量平衡计算软件包。
东南大学 2021-04-11
土壤-空气换热回收建筑新风系统
一、 项目简介 一种基于土壤-空气换热回收的新型建筑新风系统,其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充分利用浅层地表土壤来预冷或预热新风,然后通过室内外空气热回收利用,达到降低建筑新风负荷、节约能源的目的,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中,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二、 项目技术成熟程度已完成现场实验、中试工作,已经建立了示范系统,该技术正处于市场推广阶段。三、 技术指标该项目采用专业土壤-空气换热系统设计软件(EAHE Designer),能够完成不同气候条件以及干、湿工况下土壤-空气换热系统的优化设计,最大程度提高地下换热效率;在全热回收机件设计上,采用了新型强化换热技术,改善空气换热效率,提高全热回收效率。整体性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主要性能指标如下:1)地下换热效率不低于0.7-0.85;2)室内CO2浓度不高于800ppm(国标规定小于1000ppm);3)全热回收装置效率不低于80%;4)系统节能率不低于30%。已经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基于土壤-空气换热的建筑新风系统”(ZL2012 2 0288881.8)四、 市场前景我国约90%以上既有建筑都属于高能耗建筑,其中新风能耗约占建筑空调、供暖能耗的20-30%和50-60%,因此降低新风系统能耗已经成为建筑节能的重点内容之一。2013年1月6日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指出:城镇新建建筑将严格落实强制性节能标准,“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对于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建筑,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米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自2014年起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该项目属于低碳节能、绿色环保技术,其成功研发和推广将对建筑节能领域产生积极影响,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五、 规模与投资需求投资规模约为100-200万元,对厂房无特殊要求,主要涉及风管、空气换热器等部件加工。前期可以委托企业按图纸定制加工系统部件,后期可以自行生产相关部件,具体设备面谈。六、 生产设备具体设备面谈。七、 效益分析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住宅、工厂、行政办公、商业建筑、学校、实验室、会议室、餐厅等中小规模建筑类型,单体建筑规模主要为200-1200m2。单位建筑面积建设费用在150-200元,推广50万平米可获得销售额接近1亿元左右。八、 合作方式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形式, 或面谈。九、 项目具体联系人及联系方式项目负责人:王华军,电话:15122700298,邮箱:huajunwang@126.com十、 附件:图1 土壤-空气换热回收建筑新风系统示意图图2 土壤-空气换热器优化设计示意图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1
超声振动红外热像无损检测设备
超声振动红外热波(热像)无损检测设备以超声激振被检测对象,以红外热成像方式检测物体的内部缺陷,具有单次检测面积大、速度快、可单面检测、不必拆下总装后的部件、可在外场使用等优点。是一种适合于任何固体材料结构内部裂纹、分层或脱粘缺陷检测的可视化检测设备。主要检测对象有:材料内部微裂纹,复合材料的分层、脱粘和撞击损伤,热障涂层和陶瓷部件上的微裂纹,管道内壁的裂纹和腐蚀坑,C/C复合材料上的裂纹,等等。设备是自行研制的设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技术指标:1. 最大激振功率:2600W;2. 图像分辨率:320*240;3. 检测时间:5s;4. 单次检测面积:300mm*200mm以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6 37 38
  • ...
  • 115 11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