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具有酸激活特性的抗菌肽 AMitP 及其合成和在制备抗肿 瘤药物中的应用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化疗是治疗肿瘤或减缓肿瘤生长的一种有效的常规方法。但是多数传统的抗肿瘤药物选择性差、毒副作用强,以及肿瘤的多药耐药等原因严重影响了临床疗效(Accounts Chem. Res., 2007, 41, 98)。提高选择性成为发展抗肿瘤药物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现在迫切需要发展一类广谱、高选择性、具有新的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的药物。 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一般是由少于 50 个氨基酸构成的双亲性阳离子多
兰州大学 2021-04-14
具抗癌活性的昆布氨酸希夫碱同双核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抗癌活性的昆布氨酸希夫碱同双核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药物组合物,包括:(1)叠氮桥联昆布氨酸缩2‑吡啶甲醛希夫碱铜同双核配合物的合成;(2)叠氮桥联昆布氨酸缩2‑吡啶甲醛希夫碱锌同双核配合物的合成;(3)硫氰酸根桥联昆布氨酸缩2‑吡啶甲醛希夫碱铂同双核配合物的合成;(4)叠氮桥联昆布氨酸缩3,5‑二溴水杨醛希夫碱铜同双核配合物的合成;(5)草酸根桥联昆布氨酸缩3,5‑二溴水杨醛希夫碱铂同双核配合物的合成,并针对上述化合物进行药理学分析研究。本发明化合物具抗癌活性作用,适合在抗癌领域中使用,具有较大的医学和药学价值,为抗癌药物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提供了一条重要的依据。该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抗癌活性的昆布氨酸希夫碱同双核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药物组合物的合成方法,并进行了药理学分析,证明该化合物的具抗癌活性作用,适合在抗癌领域中使用。本发明方法找到了一种新的药物合成方法,具有较大的医学和药学价值,为抗癌药物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提供了一条重要的依据
青岛大学 2021-04-13
放疗后神经痛治疗研究成果
指出该临床研究是国际上迄今为止首个研究头颈肿瘤放疗后慢性疼痛药物疗效的RCT,为放疗后神经痛药物治疗提供了高证据级别的治疗方案。本研究也是自JCO创刊以来,首次发表由中国医生主导完成的头颈肿瘤放疗后神经损伤并发症临床研究成果。       头颈部肿瘤尤其鼻咽癌是我国华南地区高发肿瘤,放疗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和其他辅助治疗手段的进步,头颈肿瘤患者的生存率逐年提高,生存期不断延长,如何提高放疗后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成为临床医生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头颈肿瘤患者放疗后常出现头面部疼痛及痉挛,据报道,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在肿瘤放疗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31%。放疗后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功能活动,甚至可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严重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并且,常规止痛药对放疗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效果不佳,目前国际上尚无针对该方向的随机临床试验,因此开展放疗后神经痛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能够为该治疗提供临床证据,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中山大学 2021-04-13
中药“消炎灵”治疗前列腺炎
项目进展情况:已完成急毒、长期毒性药理及临床观察6年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耐药性超级细菌治疗新机制
发现一种已于临床应用多年专门对付幽门螺旋菌治疗胃溃疡、含有金属铋的抗菌药物 (枸橼酸铋钾Colloidal Bismuth Subcitrate CBS),能有效“驯化”抑制一些死亡率极高、具多重耐药性超级细菌的活跃性,并能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让现有抗生素的使用周期大为延长,可对付包括会引发出血性腹泻、败血症、脑膜炎和多发性脓肿等严重感染的耐碳青酶烯类肠杆菌(CRE)和耐碳青酶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CRKP)等。 耐碳青酶烯类肠杆菌(CRE)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为当今全球最高危的三类超级细菌之一,是一类对几乎全部的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的超级细菌,经人对人的传染性非常高。据美国CDC的数据,受到CRE感染并发展为血液感染的病人致死率可高达50%。NDM-1(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 1)是一种导致CRE超级细菌形成的重要耐药因子,携带NDM-1的超级细菌感染控制难度大,死亡率高,对公众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有机会引发抗生素时代的终结从而使人类进入后抗生素时代。科学家已在除南极洲外逾70个国家和地区发现携带NDM-1的致病菌。 该研究团队发现含铋化合物可成为一类对付NDM-1的强力抑制剂。团队通过对港大余雷觉云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栢良医生在香港采集的NDM-1耐药大肠杆菌(简称NDM-HK)的一系列研究发现,在现有的抗生素疗法中加入含铋的抗菌药,携带NDM-1的超级细菌会逐渐被“驯化”,以常用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便能将这类细菌轻易杀死。 尤为重要的是,利用这种全新的联合疗法能把现有抗生素的用量减少近九成,并在较长时间内遏止NDM-1耐药性的进一步增强,从而使现有抗生素的使用寿命得以大为延长。研究团队在小鼠感染细菌模型中,使用含CBS的联合疗法能显著延长被NDM-1细菌系统性感染小鼠的存活时间,将小鼠的最终成活率提升25个百分点以上。目前研究团队将继续优化 CBS 的应用范围, 正实验超级细菌尿道感染等动物模型,以期更广泛对抗一系列的恶菌感染。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围术期液体治疗管理监控器
本发明公开一种围术期液体治疗管理器,包括载液器和检测控制器,载液器包括备液池、载液轮、储液盒、漂浮控制器,通过载液轮上的载液桶将备液池中的液体转运到储液盒,提供给输液器进行输液。本发明能够实时记录和控制输液量,也可精确控制输液速度,可快速大量补液,适用于失血性休克等需要快速补液的患者。
四川大学 2016-10-08
壳聚糖吸附剂净化血液治疗肝病
血液中胆红素是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当人体内胆红素特别是未结合的胆红素含量过高时,会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并出现黄疸。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细胞性黄疸约占病例总数的10-50%,肝细胞受到损害,使其摄取、结合及排泄胆红素的功能都发生障碍,血清中的直接胆红素(DBIL)和问接胆红素(RBIL)均升高,形成高胆红素血症。 我国是肝炎大国,目前对于重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尚缺乏有效疗方法。血液净化技术中血液灌流已成功应用于临床,但要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则必须具有吸附性能特异性强、吸附率高、血液相
南开大学 2021-04-14
干眼个性化智能治疗仪
项目前期已发明一种完全原创的手持式睑板腺热压按摩装置,通过设备的简易操作与术中的睑板腺功能实时监测,充分论证了该全新治疗方式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以期形成对干眼有效且规范的治疗。本项目在手持式睑板腺热压按摩装置基础上,进一步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热传导、超声波疏导、多轴运动加压、病症自动识别分级等多功能的微型化干眼个性化智能治疗仪,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满足医疗器械上市要求,通过医疗器械上市注册检验,并建立规模化量产生产线。基于该系统,通过临床前研究以及临床研究,建立一套治疗干眼的,包括适应症筛选、标准化操作和并发症防控的全新门诊即时治疗体系。 1)智能热传导模块具有温度监测反馈、反应灵敏等特点,温度测量误差需控制在微小范围之内,涉及到微型温度传感器的封装工艺及一体成型加工等高精尖技术。 2)智能热传导模块的热源采用高灵敏热传导材料,需满足导热迅速、散热性佳等特点,涉及到高灵敏热传导材料的设计加工、与加热源的封装工艺、散热结构的精密雕刻成型等技术。 3)超声波疏导模块的微型超声波发生器,需符合一定频率范围及定向疏导的需求,在结构上需满足多次使用的高稳定性,涉及到超声波发生器的整体封装工艺等技术。 4)干眼个性化智能治疗仪具有眼睑治疗实时观察功能,通过图像识别,控制微距镜头,拍摄治疗区域,并将画面实时传递到投影屏上,在通讯协议上需满足低延迟等特点。 【竞争优势】 1、治疗便捷、可手持。 干眼个性化智能治疗仪以其小巧轻便的设计,便于医生对于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治疗。在将来患者可能可以在家中或办公室方便地使用该治疗仪,不再需要频繁到医院进行治疗。相比之下,Lipiflow治疗需要在医疗机构进行,可能需要患者在医院排队等待,治疗过程相对繁琐。 2、可实时观察治疗情况,个性化控制温度及压力。 干眼个性化智能治疗仪配备了实时观察功能,医生可以通过监控患者的治疗情况,实时调整治疗参数,确保每位患者得到最合适的治疗效果。并且该治疗仪可以个性化控制温度,根据患者的干眼程度和治疗需求,调整治疗温度和压力,提高治疗的精准性和针对性。相较之下,Lipiflow治疗并没有提供实时观察和个性化控制温度的功能。 3、治疗成本低。 干眼个性化智能治疗仪通常具有较低的治疗成本。患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购买该治疗仪,避免长期多次到医院进行治疗的费用。而Lipiflow治疗相对较为昂贵(需要7000-8000元/次),需要到医疗机构进行治疗,治疗费用较高,对大部分患者难以接受。 【性能指标】 【发展规划】 本项目按照全链条部署、一体化实施的原则,以同时热敷及疏通为发力点,研发集成式的干眼个性化智能治疗仪。目前已经完成制备产品原理样机,动物实验已经证明其安全性,下一步将在样机产品设计、工艺方案、可靠性及系统协调性等方面进行迭代改进,得到定型样机并组建生产线。获得权威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出具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检验报告后,使用定型样机开展动物实验与临床实验,验证产品有效性与安全性。 基于该干眼个性化智能治疗仪,将进一步建立一套治疗干眼的适应症筛选、标准化治疗操作、并发症防控的全新治疗体系。将该治疗方法进行推广,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证实该全新手术方法在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型干眼中安全性及有效性均优于传统的干眼热敷治疗,最终在临床广泛推广。 目前项目还未行股权融资,拟在项目的实施阶段,比如临床实验阶段进行融资,推进项目的发展。 【资质荣誉】 荣获2023年湖北省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创新大赛金奖。
华中科技大学 2023-07-19
肝癌介入栓塞治疗混药突破者
本团队首创了超稳定均相碘化油配方技术,依托该技术成功开发全球首台SHIFT超稳定均相药物混合仪,并根据临床实际需求进行三次产品迭代,将临床介入治疗肝癌所使用的碘化油和各类药物结合,成功解决了临床中药物分子与碘化油混合易分层、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一、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郑雅婷 公共卫生学院 2021-09/2024-06 程红伟 公共卫生学院 2019-09/2023-06 何  攀 公共卫生学院 2020-09/2024-06 高  兴 公共卫生学院 2019-06/2022-06 陈喻伦 公共卫生学院 2020-09/2023-06 黄玉兰 公共卫生学院 2021-09/2024-06 孙鑫飞 公共卫生学院 2021-09/2024-06 屈峰灏 公共卫生学院 2020-09/2024-06 敖静宜 公共卫生学院 2020-09/2024-06 胡安琪 公共卫生学院 2020-09/2024-06 潘金韬 公共卫生学院 2015-09/2019-06 二、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刘  刚 公共卫生学院 教授 纳米药物 楚成超 公共卫生学院 副教授 眼部血管新生诊疗一体化 张  阳 公共卫生学院 副教授 纳米药物 三、项目简介 肝癌是我国以及亚非地区常发的癌症,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全球每年新发肝癌患者约85.4万,中国为46.6万,肝癌防治形势极其严峻。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公认的肝癌重要的治疗方法。临床最常用的栓塞剂为碘油,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碘油栓塞和化疗或者放疗结合能够提高肝癌介入栓塞治疗效果,但药物和碘油很难稳定相溶,目前主要通过机械混合或者溶剂辅助来制备,临床效果不佳。经数年的努力,本团队首创了超稳定均相碘化油配方技术,依托该技术成功开发全球首台SHIFT超稳定均相药物混合仪,并根据临床实际需求进行三次产品迭代,将临床介入治疗肝癌所使用的碘化油和各类药物结合,成功解决了临床中药物分子与碘化油混合易分层、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团队后续将聚焦于全球首台SHIFT超稳定均相药物混合仪的产业化,并开发人工智能学习系统,深入探究SHIFT机制,进一步研发智能化设备,提升SHIFT技术壁垒;在肝癌介入栓塞领域,于实践中构建广谱载药平台,致力于克服临床上亲水性药物分子与碘油难溶的实际问题,让更多化疗药物、放疗药物、光学造影剂能够在肝癌介入栓塞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力争将该技术拓宽、拓大至其他肿瘤、心血管疾病、脑部疾病、眼科疾病等领域。
厦门大学 2022-07-27
基于动点马达蛋白 CENP-E 抑制剂 Syntelin 的抗三阴性乳 腺癌的靶向治疗
成果创新点 首个 CENP-E 马达驱动域结合的有机小分子化合物 Syntelin,对实验性乳腺癌的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用于 制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药物。对实验性乳腺癌的有较好的 治疗作用,可用于制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药物。 技术成熟度 关键技术研发阶段 转化计划 转让 所需支持 预计所需资金 5000 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3 74 75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