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赵贤广
工业废水治理工程,工业废气治理工程,环境咨询,环境工程设计,土壤污染调查与风险评估 1987.9~1991.7 南京化工学院 本科 2000.2-2003.10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 工程硕士 2004.9~2007.6 南京大学化工系物理化学专业 博士 1991.7~2004.6 南化集团公司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2007.7~2012.6 南京工业大学环境学院 副教授 2012.7~ 南京工业大学环境学院 教授 主要从事工业污染控制新技术研发及工程应用。先后承担了国家“863”项目“有机氯农药类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设备研发与示范”子课题,国家“863”项目“典型沿江化工区环境污染事故防范与应急示范”子课题项目;作为具体负责人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水专项:太湖水专项子课题,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究专项“农药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新技术及原理研究”子课题,江苏省环保科研课题等;参与了省部级多个项目研究。 已发表论文近20篇,参与1本教材的编写,申请发明专利10多项,授权发明5项。曾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次,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次。 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员证书,土壤污染风险评价工程师,江苏省环保厅工程咨询中心环评专家。
赵贤广 2021-06-23
卓东贤
卓东贤,男,1983年生,博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从事3D打印光敏树脂、石墨烯重防腐涂料、高性能胶粘剂和太阳能背板资源化利用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提出了爆裂法制备石墨烯的新技术,解决了石墨烯在环氧富锌底漆中的分散与形态控制难题,开发出面向海洋工程装备的石墨烯重防腐涂料;开发了面向大功率LED器件的高导热透明有机硅胶、太阳能背板的回收与再利用、柔性3D打印光敏树脂等。在 J. Mater. Chem. A等国际刊物上发表SCI检索论文42篇。申请专利86件,已授权36件;推广技术成果3项,为合作企业新增经济效益39371.1万元,新增利润7451.7万元。
卓东贤 2023-03-09
黄茶闷黄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黄茶闷黄机,包括带箱门的密闭箱体,密闭箱体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用于放置茶叶的多层托架,以及用于沿所述多层托架的轴向朝所述多层托架释放湿热气流的汽循环组件。在进行黄茶闷黄工艺时,将经由杀青、揉捻等工序之后的茶坯放置于多个茶盘上,然后将多个茶盘分别放置于本实用新型的各层托架上,关闭箱门,向汽循环组件中通入低氧或无氧的湿热气流,湿热气流将通过汽循环组件释放至密闭箱体的空腔内,促使茶坯在湿热气流作用下,湿热气流与茶坯发生均匀的热交换,从而使得茶坯进行非酶性的自动氧化,形成黄色。本实用新型使得黄茶闷黄工艺操作方便,并且使得茶叶闷黄均匀,提高黄茶品质。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始创于1998年,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更用现名,是由“985”“211”重点建设高校东南大学用全新的办学理念和运行模式举办的独立学院,培养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它是东南大学发展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在本二层面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服务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学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校园、实行相对独立的教学管理。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东南大学校长张广军教授任董事会董事长、法定代表人,东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郑家茂教授、东南大学总会计师丁辉教授任董事会副董事长,郑家茂教授兼任学院院长。2012年3月,学校顺利完成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成为江苏省首批完成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试点的独立学院。 学校坐落于东南大学本科教学基地——浦口校区,位于南京市江北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畅达。地铁三号线贯通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四牌楼校区和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形成南京站、南京南站以及市中心的一小时交通圈,学生可最大限度共享东南大学教学资源。 学校设有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制药与化学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基础部等7个院(部),9个党政管理部门,2个直属单位,设有30多个本科专业,现有师生员工1万余人。 校园风景优美、绿树成荫、景色宜人,是莘莘学子修身治学的理想之地。学校拥有现代化图书馆和先进的各类实验室,办学设施一应俱全,生活服务方便快捷。校舍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建有计算中心、物理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三个院级公共实验中心和金工实习基地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各专业均建有综合实验室。图书馆藏书114万余册,并共享东南大学的全部电子图书资源。校园网主干千兆,覆盖所有教学和行政区域,与东南大学主校区千兆互连。学校现有学生食堂1.1万㎡、浴室1000㎡、超市1000㎡、学生宿舍10.7万㎡。建有大学生活动中心、标准体育场、室内体育馆、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室、健身房等学生活动场地。良好的办学条件和优质的教学资源为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学校秉承东南大学百年办学优良传统,紧密依托东南大学雄厚的学科资源和优质的教学资源,以“人才需求大、国内有影响、就业前景好、支撑力量强”为专业设置原则,所设专业以社会需求旺盛的工科专业为主。2007年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我院17个专业列入江苏省本二批次招生,2014年全部专业(含方向)列入本二批次招生,是全国列入本二批次招生专业和人数最多的独立学院。 学校拥有以东南大学专家教授为核心的一流教师管理团队,坚持选聘学术水平高、科技创新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教师担任学科带头人和专业负责人;坚持选聘相关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担任专业建设委员会咨询顾问;各专业拥有由高水平学术带头人领衔、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爱生敬业的专任教师队伍;并申请包括长江学者、“杰青”科学家、千人计划学者、博士生导师等在内的一批高水平教师担任各专业的讲座教授和客座教授。学校建有制度化、常态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确保了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学校牢固树立教学质量生命线意识,建有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由东南大学资深教授组成的教学督导组全面指导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 学校专任教师570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281人。 学校努力搭建丰富多样的课外创新实践平台,成立了创新实验室,启动“大学生创新课题立项计划”。设立29个学生社团和4个学生艺术团。为培养学生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提供丰富的载体和条件。学校将创新实践与各类竞赛相结合,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和江苏省内的各类竞赛活动,共获得市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奖2155人次,获奖数和获奖等级位居全国民办本科院校的前列,且已超过省内众多公办本科高校。 学校秉承东南大学百年办学优良传统,坚持“以生为本”理念,努力构建体现自身学科优势、科学合理、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不断加大转专业自由度,并设置辅修专业制度;对重要的基础课实行分级分层教学,为不同学业基础、不同发展取向的学生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积极探索“做学结合”“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现场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法,积极探索“优才优育”“校企合作”“国际合作”等培养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学校依托东南大学的国际合作资源,以选派交流生、硕士项目学习、暑期游学等形式进行国际交流400余人,为学生出国深造搭建平台。 求真求美、成人成贤,人才辈出、桃李满园。我校毕业生以“知识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综合素质优良”赢得社会广泛赞誉。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有一大批毕业生被中国水利水电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中国石化集团、南瑞集团、中国电信等大型企事业单位录用。近五年,学校共有600余名毕业生被南京地铁、上海铁路局、杭州地铁、厦门地铁、合肥地铁等录用。 2012年-2018年,学校共有近2000名毕业生被东南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美国布朗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录取为研究生。学校大部分专业考研升学率超15%,其中“985”“211”高校录取率占比30%左右,在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 2010年6月,学校被评为“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是全省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独立学院。2012年10月,学校被授予“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荣誉称号,是全省获得此项荣誉称号的两所独立学院之一。近年来,在江苏省教育厅的专业抽检评估中多次以全部为A的优异成绩位列全省第一,并获得“江苏省共青团考核优秀”“江苏省价格诚信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模范职工小家”“玄武区征兵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又好又快发展的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将坚持“创模式、改机制、拓资源、求特色、图提升”的发展战略,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深化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改革,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创建在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高质量应用型大学打下坚实基础。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2021-02-01
黄辉
十余年时间专注于企业管理及创业投资,在创业投资、私募股权基金、创业辅导等方面具有资深经验。
云上高博会 2022-03-24
黄明泉
主要从事香料香精、天然产物提取与分离、食品风味化学等方面的科研。主持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十三五重点专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11项横向项目,参加了7项国家级项目,11项省部级项目,38项横向项目;授权发明专利16项;参编学术著作3部;省部级奖项3项;发表论文130余篇(EI收录20篇、SCI收录16篇)。
黄明泉 2021-12-31
黄辉
黄辉,男,1974年,博士,教授,博导。200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毕业后到华侨大学任教,2012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进行为期半年的访学。现任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院长、制造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现任Member of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Abrasive Technology (ICAT)(国际磨粒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福建省机械工程学会秘书长、全国光整加工专业委员会委员,《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超硬材料工程》杂志编委。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获“脆性材料加工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支持。获福建省运盛青年科技奖,入选福建省 百千万领军人才工程,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长期从事脆性材料加工及超硬材料工具的教学与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2获奖人)1项,省部级科研一等奖3项。主持了包括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检索40余篇,申请专利15项,获批7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
黄辉 2021-06-23
黄莉莉
黄莉莉,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睡眠研究会首届东北睡眠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药理分会会长;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睡眠医学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常务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安神药改善睡眠作用与作用机制研究为主的中药神经精神药理学研究领域。
黄莉莉 2023-02-27
黄捷
黄捷,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职务:福州大学5G+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福建省自动化学会副会长、福州大学城投数字化研究中心主任; 入选人才项目:福建省闽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福建省高校科研杰出青年人才、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境外)、福州大学旗山学者(海外项目)、第四批闽江科学传播学者(数字经济领域); 自然科学研究方向:复杂系统智能控制与决策、新一代人工智能(混合智能、群体智能、自主系统); 社会科学研究方向:数字经济战略、产业集群研究、企业数字化转型、社会控制论; 科技成果转化应用:5G+工业互联网理论与技术、智慧城市创新工程、数字经济园区研究。 现任福州大学5G+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福建省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数字福建专委会委员、福建省闽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福建省高校科研杰出青年人才、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境外C类)、福州大学旗山学者(海外项目)、第四批闽江科学传播学者(数字经济领域)、福州大学城投数字化研究中心主任、智慧地铁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混合智能专委会委员兼青工委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教育专委会委员、福州大学科技开发部主任助理、福州大学科华恒盛电力电子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农机智能控制与制造技术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等。 担任多个IEEE国际会议的区域主席、程序主席、组织主席(ISPDC2016、CISC2021、ICNSC2021、ICCAR2022等)。IEEE Member,DISC Member。担任多个自动化、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主流期刊和国际会议审稿专家,如:  Automatica,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 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Sinica,System & Control Lette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ust and Nonlinear Control,IET Control Theory & Applications,IEEE Conference on Decision and Control,American Control Conference,《自动化学报》,《系统科学与数学》等。担任《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编委、《无人系统技术》期刊编委等。
黄捷 2023-02-23
黄一
核心研究方向是舰船与海洋工程装备腐蚀防护,在舰船腐蚀防护技术和海洋平台浮式防护技术方面取得了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为行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因重大挴洋工程装备防腐技术方面的贡献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2014) ,因舰船综合防腐技术方面的贡献参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8)。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 •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结构分析与环境强度 • 船舶与海洋工程腐蚀防护 • 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损伤演变机理与全寿命期安全管理 • 海底管道损伤与完整性管理 • 深海灾害性海洋环境要素适应型新概念海洋结构物
黄一 2023-02-22
1 2 3 4 5 6
  • ...
  • 20 2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