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张认成
张认成,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福建省自动化学会理事、福建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厦门市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研究方向:复杂信号实时获得与特征提取,电弧故障检测技术及装置,嵌入式系统开发、智慧消防技术,机电装备过程监测及系统优化等。主持省部级项目十余项;授权国家专利十余项,其中发明八项;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其中SCI/EI收录二十余篇
张认成 2021-06-23
张龙
1.个人信息 张龙,1963年生,男,吉林省农安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吉林省石化资源与生物质综合利用工程实验室主任。 研究兴趣:(1)化学工程;(2)绿色化工;(3)精细化工;(4)资源加工工程;(5)工业催化
张龙 2021-06-23
张军
张军,男,1965年7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前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现任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国家空管新航行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航空交通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在民航航路网运行监控、星基航路运行监视等方面做了基础性和开拓性工作,主持研制了我国民航首个新一代空中交通服务平台、首套星基航路运行监视装备,研究成果获得广泛应用。 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空管科研计划、民航重大科研与工程项目等20余项;获2009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1)、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1)各1项,还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何梁何利技术创新奖以及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1);发表SCI/EI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2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5项(排名1)。领导的空管新航行系统技术研发团队先后成为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和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张军教授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现担任中国航空学会航电和空管分会主任委员,国家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总体技术专家组专家,国家863计划现代交通技术领域高效运输服务技术主题专家组专家、召集人。  
张军 2021-12-31
张金川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侧重于非常规油气成藏机理与分布规律、盆地流体与地热评价等地质新能源研究。从事页岩气、致密砂岩气、常规油气、地热(干热岩)等新能源地质、资源评价及仪器研发等教学与科研工作。 最早开展国内非常规天然气研究者之一,主持过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北京市重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醒任全国页岩气资源评价与有利选区项目、贵州省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重点项目及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技术首席2009年设计渝页1井发现页岩气,使页岩气成为我国第172个新矿种。曾召集或发起,并担任第376次香山科学会议(页岩气) 和第一届、第二届页岩气国际学术研讨会执行主席为自然资源部高层次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先进个人、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科技工作者。现任全国石油天然气、石油工业、能源行业页岩气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主编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页岩气产业系列丛书(20卷),荣获上海图书奖特等奖和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中文出版物最高奖)。InterpretationAdvances iin Resources Research等杂志副主编,出版专著13部,教材2部,科普著作2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10篇论文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领跑者F5000”发明专利20余项,主持研发无管化含气性及含气结构测试仪器和设备等15种,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9件。获得国土资源部、贵州省、北京市等成果奖励10项。
张金川 2023-03-17
张显
张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被评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同时兼任全国蔬菜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农业部瓜类品种鉴评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小企业首席工程师、陕西省农业专家服务团特聘专家、西安市农业科技特派员、《中国瓜菜》杂志副主编等职务。长期从事瓜类作物种质改良与新品种选育、抗病抗逆生理与分子机制以及设施园艺作物高效栽培技术等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科技部成果转化、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陕西省攻关等重大研究或技术推广项目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5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余篇,第1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累计选育国家和省部级审(鉴)定品种29个。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1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成果奖6项。此外,先后获得陕西省研究生培养工作“先进工作者”、陕西省“生态校园创新工程贡献奖”、西安市“优秀农业科技特派员”和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广)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主要从事西瓜甜瓜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利用;种质改良创制与新品种选育;作物抗病虫害、抗逆资源鉴定与抗性评价;抗逆分子机理;园艺植物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等工作。
张显 2023-03-14
张正光
张正光,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1996 年在湖南农业大学获植物保护学士学位,1999 年在南京农业大学获植物病理学硕士学位,2002 年在南京农业大学获植物病理学博士学位,留校工作。2005-2006年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健康研究中心儿童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02.7一2004.12讲师,2005.1-2008.12 副教授,2005.1至今教授。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学术骨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以主要完成人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一等奖各 1 项。获第十二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 长期从事植物保护专业工作,致力于稻瘟病成灾机制与控制研究。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973”计划项目、转基因重大专项、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 30 余项。
张正光 2023-03-07
张健
张健,男,博士,教授,2014年毕业于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Schulich工学院,获设计工程(Design Engineering)博士学位,目前受聘汕头大学工学院创新设计学科方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成组与智能集成技术分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理事会理事,广东欧美同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产品博弈与设计演化理论;销售大数据分析与需求信息挖掘;开放式创新设计;可适应分析与设计;不确定性分析与设计;设计技术应用(高端装备、电动汽车、消费产品等)。
张健 2023-03-10
张奇
张奇 2022-12-07
竹筋陶粒混凝土复合墙板
陶粒混凝土是以轻质陶粒代替普通混凝土中骨料石子而形成的混凝土,具 有自重轻(容重约为 16~19kN/m3)、导热系数小、力学性能好等优点。将其代 替普通混凝土应用于复合墙板,则自重减轻约 1/3,而节能效果更为显著。 基于竹子生长周期短、再生性强、成材快、力学和热工性能好的特点,开 发利用竹材资源,将其作为建筑结构用材,有利于提升竹资源的利用率。竹基 纤维复合材料(以下简称“竹筋”)是以竹材(慈竹)纤维化单板为构成单元, 酚醛树脂为黏合剂,通过热压或冷压方式制备的新型竹材人造板。竹筋制备过 程中节省了传统竹材人造板制备中的剖篾和去除竹青、竹黄工序,使原竹的利 用率高达 90%以上;竹筋充分利用了竹纤维的固有特性,其抗拉强度能达到 200 MPa 以上,抗压强度达到 100MPa 以上,弹性模量达到 34GPa,其强重比 超过玻璃钢纤维复合材料,而其成本与钢材的基本持平或略低。 179 用竹筋代替钢筋作为陶粒混凝土的加筋材料,形成上下两层竹筋陶粒混凝 土面板,中间夹以高效保温材料,通过竹筋桁架连接键连接上下面板组成竹筋 陶粒混凝土复合墙板,则具有轻质、高强、保温、隔音、耐久、低碳节能的优 点。把竹筋陶粒混凝土复合墙板通过螺栓外挂或内嵌于钢结构和装配整体式混 凝土结构上,形成新型绿色建筑,符合国家的绿色建材和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 方向,预示了竹筋陶粒混凝土复合墙板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与普通砌块加外保温墙体相比,采用竹筋陶粒混凝土复合墙板可以提高舒适度 60%、节能效果达到 75%、缩短工期 90%、减少污染 90%、减少质量通病 90%、减低造价 20%左右。
山东大学 2021-04-13
一种混杂纤维塑料筋
一种混杂纤维塑料筋,它包含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塑料纤维束,并用基底材料将 这些塑料纤维束粘结成一整体。选用的塑料纤维应具有不同的极限拉应变和弹性模量, 纤维可以为碳纤维、芳纶纤维、玻璃纤维等。混杂塑料纤维束应分层次布置,极限拉应 变较大者布置在筋的最里层,依此排序,循环逐层布置。将一种高弹性模量、低极限延 伸率的塑料纤维和一种或一种以上低弹性模量、高延伸率的塑料纤维混杂编织,然后按 照常规生产方法生产的混杂纤维塑料筋,结合了不同纤维塑料筋的优点,有效地改善了 单种塑料纤维筋混凝土构件的延性性能。
同济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20 2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