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双环戊二烯氧乙基甲基丙烯酸酯
双环戊二烯氧乙基甲基丙烯酸酯是一种特殊功能性单体,具有耐水性、耐溶剂性、柔韧性、附着力好等优点,是光固化材料理想的活性稀释剂。可广泛地应用在UV涂料、胶黏剂、油墨,以及树脂的改性等领域。
山东瑞博龙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9-09
一种羟基聚丙烯酸酯水分散体的制备方法及含有羟基聚丙烯酸酯水分散体的水性涂料
“一种羟基聚丙烯酸酯水分散体的制备方法及含有羟基聚丙烯酸酯水分散体的水性涂料”是华南理大学与嘉宝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制开发出的技术成果,专利权双方共有。该专利针对现有水性木器涂料固含量低至30-42%,施工成本高,涂膜耐水性、耐沾污性差和装饰性不好等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创新性提出采用含羧酸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乳化和分散不含羧酸盐的羟基聚丙烯酸酯,制备高固体含量高达70%,同时具有核壳结构的羟基聚丙烯酸酯水分散体。该分散体不含低分子乳化剂,亲水羧酸盐的浓度低,不仅固体含量高,对固化剂的乳化能力强,
华南理工大学 2021-04-14
汽车车身板用6XXX系铝合金板材制造项目
目前汽车覆盖件用铝合金主要有5xxx系和6xxx系,其中可热处理强化的6xxx系铝合金不仅具有高的比强度、屏蔽性、散热性和耐蚀性,还具有良好的成形性和烘烤硬化性能,同时易于回收,是目前汽车覆盖件用铝板的主要发展方向。 该项目采用传统DC铸造技术制备高品质汽车车身板用铝合金铸锭,通过先进的均匀化工艺技术调控铸锭中过剩结晶相及弥散相粒子组态,为后续轧制变形及固溶再结晶提供微观组织准备,该项目采用的固溶间断淬火或固溶控制冷却属于国内乃至世界领先技术水平,该技术不仅可以减少铝合金车身板热处理精整部分的设备投资,还可以显著缩短铝合金生产工艺流线最终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 如果以我国10%的轿车采用铝制车身,以单车用铝板量约100kg计算,我国每年需要铝合金车身板25万吨。若按铝车身板售价4万元/吨、利润8000元/吨计算,将有100亿元的市场空间和20亿元的利润空间。若考虑厢式货车、大客车、轻型卡车及重卡用铝板量,预计2016年我国汽车工业用铝板带需求有望达到50万吨,将带来200亿元的市场空间和40亿元的利润空间。 若考虑国际市场,2014年欧洲车身用铝板消费量为45万吨,北美和日本车身用铝板量超过60万吨,国外铝板需求量超过100万吨。若按100万吨计算,将有400亿元的市场空间和80亿元的利润空间。本项目建设符合我国目前的国家产业政策,是国家和行业重点支持的发展领域。该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利于传统材料领域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为企业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有利于促进人员就业、社会稳定和保护环境,对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乃至社会稳定、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东北大学 2021-04-11
一周科创资讯 |5月30日-6月5日
一周科技创新、就业创业政策导读
高教科创 2022-06-06
一周科创资讯 |6月27日-7月3日
一周科技创新、就业创业政策导读
高教科创 2022-07-04
一周科创资讯|6月26日-7月2日
一周高等教育科技创新政策、热点新闻导读
高教科创 2023-07-03
一周科创资讯|5月28日-6月4日
一周高等教育科技创新政策、热点新闻导读
高教科创 2023-06-05
一周科创资讯|7月31日-8月6日
一周高等教育科技创新政策、热点新闻导读
高教科创 2023-08-07
氧化石蒜碱油酸复合物纳米乳(1+6类)
氧化石蒜碱(Lycobetaine, LBT)又名恩其明,是由石蒜科植物Umgernia minor的叶子或Crinum asiaticum的果实中提取出的四级啡啶类生物碱。在相应的细胞学研究中,氧化石蒜碱对于Lewis肺癌,艾氏腹水癌等多种肿瘤细胞株的抑瘤作用都十分明显。但此药物的水溶液制剂生物利用度极低,体内半衰期只有30秒,影响了氧化石蒜碱本身的药效,需要大剂量多次给药。而且由于药物脂溶性太差,不适用于大部分现有载体,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使用。 本项目将纳米乳作为氧化石蒜碱的载体,设计了一种能应用于工业化大生产,生产成本低,辅料符合要求,制备工艺简单,可以提高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以提高药物疗效的氧化石蒜碱纳米乳给药系统,并对该纳米乳的理化性质、体内药动学、组织分布、药效学和毒副作用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四川大学 2016-04-18
自然界中首例 [6+4] 环加成反应的酶
鉴定首个高阶环加成酶,拓展了环加成酶的认知 一、项目分类 重大科学前沿创新 二、成果简介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梁勇教授,生命科学学院谭仁祥教授和戈惠明教授的科研团队,发现了抗幽门螺旋杆菌的潜在药物-汉城霉素并对其生物合成途径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多菌株基因组序列比对,对汉城霉素类生物合成基因簇进行了鉴定,利用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底物化学衍生化、体外酶促反应等手段从该基因簇中鉴定出一个新颖、可催化高阶环加成反应的酶。团队基于蛋白质晶体数据,量子化学计算和蛋白质定点突变技术,对该酶促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深入解析,最终确定该酶通过“双过渡态”来同时催化产生6+4和4+2环加成产物。该特殊高阶环加成酶的发现,解答了“自然界中是否存在酶催化的高阶环加成反应”,这一持续五十余年的谜题。这类酶的发现将进一步拓展人们对周环反应酶的认识,启发科学家们将来利用和改造周环反应酶来实现有价值的分子转化。 成果于2019年4月以Letter形式发表于Nature。F1000评述该研究“鉴定首个高阶环加成酶,拓展了环加成酶的认知”,诺贝奖得主霍夫曼评述“这是在酶促反应中直接观察到的[6+4]环加成产物的首个例子……,该研究对酶促高阶环加成研究具有深远影响”。
南京大学 2022-08-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2 43 44
  • ...
  • 59 6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