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穿山甲或是可能的潜在自然宿主的研究
云南大学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志刚团队一项关于马来穿山甲不是新冠病毒中间宿主,而可能是与新冠病毒类似的病毒潜在自然宿主的研究结果,近日在Cell子刊《当前生物学》上正式发表。      2020年2月2日,张志刚研究员带领的团队对来自2019年3月24日无法救护成功的一只穿山甲肺样本病毒组学数据进行重新组装和全面分析,发现其携带有与新冠病毒相近的冠状病毒,被命名为穿山甲冠状病毒(Pangolin-CoV),这种病毒与新冠病毒以及武汉病毒所石正丽团队报道的蝙蝠冠状病毒的基因组相似性分别为91.02%和90.55%。 研究发现,穿山甲冠状病毒与新冠病毒的亲缘关系仅次于蝙蝠冠状病毒,但是穿山甲冠状病毒与新冠病毒的S1功能基序高度一致,涉及与人类ACE2受体互作的五个关键氨基酸残基完全一致,而蝙蝠冠状病毒发生了四个突变,提示了穿山甲冠状病毒与新冠病毒具有相似的宿主细胞识别能力。研究还发现在S1/S2酶切位点,新冠病毒含有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类似的Furin蛋白识别序列,而穿山甲冠状病毒、蝙蝠冠状病毒以及SARS冠状病毒都缺失了该功能基序,表明新冠病毒与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具有相似的宿主细胞侵入机制。 相关研究进展于2月15日第一时间上报到科技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攻关项目”,预印本于2月20日在bioRXiv上公布。2月26日,《自然-新闻》作了引用报道。3月19日Cell子刊《当代生物学》以“马来穿山甲可能是类新冠病毒的潜在自然宿主”为题正式发表,研究数据可在相关平台上自由获取。     马来穿山甲(Manis javanica)地理分布   张志刚研究团队认为,从目前发现的中菊头蝠、马来穿山甲两个可能的潜在源头宿主分布区来看,中国华南也只是目前发现的可能潜在自然宿主之一的中菊头蝠的部分分布区,现有研究不能确定新冠病毒的发生地,更不能表明新冠病毒起源于中国。     中菊头蝠(Rhinolophus affinis)的地理分布    这项研究还首次全面澄清了新冠病毒与穿山甲冠状病毒、蝙蝠冠状病毒、SARS冠状病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关系,认为在蝙蝠和穿山甲之外,新冠病毒存在其它未知中间宿主,这为进一步攻克病毒源头和传播路径提供了重要参考。 对未来新冠病毒的溯源,张志刚研究团队建议,可集中到与走私马来穿山甲交叉分布的蝙蝠、食肉动物以及偶蹄类动物、啮齿类类动物及其自然分布区展开全面调查采样,以及集中到与中菊头蝠交叉分布的食肉动物、偶蹄类动物、啮齿类动物及其自然分布区展开全面调查采样。
云南大学 2021-04-11
内大新年第一篇Science子刊——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沈慧团队关于金属氢的研究成果在Science子刊发表
氢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一个元素,亦是宇宙中丰度最高的元素。其在宇宙演化、生命起源、分子构成、生物大分子组装、化工生产等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单个团簇中成功揭示3个“金属氢”的存在不仅深化了对含有“金属氢”纳米材料结构化学的认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为我们从多维度认识氢元素的本质提供了巨大的可能。
内蒙古大学 2025-01-17
《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印发
根据相关要求,与本领域发展定位、学校学科布局和师资结构相适应的具体培养方向,可参考设置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相关方向、人工智能共性技术相关研究方向、人工智能支撑技术研究方向、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相关研究方向和人工智能与智能社会治理相关研究方向等五大培养方向。
教育部 2022-08-05
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在自然指数期刊《Inorganic Chemistry》发表封面研究论文
研究利用天然植物多酚化合物木犀草素与微量营养元素金属锰离子成功合成了一种具有类酶活性的材料(Lu-Mn纳米酶),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在微酸性条件下(肿瘤微环境)可高效地将H2O2转化为具有肿瘤细胞清除能力的·OH,能够有效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生长,为癌症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四川农业大学 2025-02-24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电网智能调度与可视化预警系统
新能源高占比发展下传统同步机组与风光新能源机组呈现“此消彼长”趋势,电力平衡面临“保供应、促消纳”的两难局面。因此,迫切需要研究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电网智能调度与可视化预警关键技术,保障电网安全可靠供电和新能源最大化消纳,助推碳达峰目标顺利实现。 该成果实现了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电网智能调度与可视化预警应用的信息融合、智能告警、动态监视、海量数据阅读、超实时仿真和高性能计算、基于人工智能的电网安全稳定分析、虚拟现实、基于图数据库的人-机交互等功能,为新型电力系统电网调度员提供了一个准确及时掌握电网实时运行态势的分析决策工具,实现调度员对调度计划方案的智能互动决策以及电网风险的实时可视化预警。 该技术实现了传统电网调度模式向智能性电网调度模式转换,可广泛应用于电网、电力公司调度及区域控制中心等机构,在实现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同时,促进高比例新能源最大化消纳和保障电力可靠供应。同时,该系统不但可应用于实时运行管理,而且还可应用在规划、交易、营销等新型电力系统生产管理的不同领域。该成果已在四川省电力公司、中国南方电网等30余家单位机构投入使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图1 基于大数据的电网运行行为识别及可视化显示 图2 多源信息融合的电网环境监测可视化
四川大学 2025-02-11
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管理办法》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8〕4号),加强和规范黑龙江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省野外站)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根据《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国科发基〔2017〕250号)《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管理办法》(国科发基〔2018〕71号)和《黑龙江省关于的实施方案》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 2024-11-12
锂电池管理系统AI算法研究
本项目聚焦于锂电池管理系统在智能化监测与预测中的关键痛点,尤其拟面向电池容量衰减预测、SOC/SOH估计不准、电池剩余时间不准确、MAP/SOP估算等方面。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算法,构建融合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的电池状态预测模型,拟实现高精度SOC(荷电状态)与SOH(健康状态)估计的优化,提升电池管理系统的智能水平与安全性。 解决方案方面,项目基于实地检测磷酸铁锂电池充放电数据构建训练集,采用轻量级线性回归模型及改进型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建模优化,并结合特征工程技术提高预测精度。同时,设计适用于边缘计算的部署方案,使模型可在BMS嵌入式硬件平台实时运行,降低对计算资源的依赖。 在竞争优势方面,项目成果具备算法轻量化、部署便捷、预测准确度高、兼容性强等特点,特别适用于电力储能、电动汽车等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高的场景。相比传统BMS方案,该AI算法可显著提升电池使用效率与寿命,精准估算SOC/SOH,降低维护成本。 目前项目成果已在合作企业内部储能设备中开展应用测试,初步反馈表明荷电状态预测准确度提升40%左右,电池健康度准确度提升40%左右,系统响应及时,具备较高实用性和推广价值。专家评审一致认为,该项目在智能电池管理系统方向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实际应用前景。
西南大学 2025-05-12
电供暖智能控制系统
技术成熟度:技术突破 本成套设备,以电供暖的各个电暖气为控制对象,以建筑内不同房间不同区域的取暖温度为控制参数,自下而上,组成了由单片机现场控制器(控制室单独使用PLC控制器)、PLC中间层算法控制器、工控机为上位机构成监控界面的DCS控制系统,从而实现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控制系统。此系统的目的在于替换传统水暖系统,利用合理科学的软件算法,实现节能、环保、减排的效果。设备兼具教学、实验、科研及实用的功能。 成果技术特点:本套装置由四个单片机组成现场控制器,一个PLC组成的控制室控制器,与中间层面的S7-300PLC控制系统,以及顶层监控层的工控机装置,统一安装到了一个整体的平台上。此平台便于实地集中实验、研究,也有利于集中编程与项目演示。 图1 设备实物图 图2 为智能控制系统电脑操作界面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2025-05-19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杀虫灯
成果描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杀虫灯,其包括灯杆、杀虫灯、控制箱和与蓄电池电连接的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一侧端部通过连接杆固定安装在灯杆上,其中部放置于灯杆的顶端;太阳能电池板处于水平状态时,杀虫灯位于太阳能电池板的正投影下;灯杆上设置有与太阳能电池板中部接触,用于使太阳能电池板与水平面呈一夹角的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包括安装在灯杆上与蓄电池电连接的电动机,电动机的输出轴延伸至灯杆内部与一蜗杆连接;灯杆内壁上通过轴承安装有一转轴,转轴上固定安装有与太阳能电池板接触的凸轮和与蜗杆配合的涡轮;控制箱内设置有控制模块和与控制模块连接、并通过物联网与外部控制终端进行通信的通信模块。市场前景分析: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杀虫灯,其包括灯杆、杀虫灯、控制箱和与蓄电池电连接的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一侧端部通过连接杆固定安装在灯杆上,其中部放置于灯杆的顶端;太阳能电池板处于水平状态时,杀虫灯位于太阳能电池板的正投影下;灯杆上设置有与太阳能电池板中部接触,用于使太阳能电池板与水平面呈一夹角的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包括安装在灯杆上与蓄电池电连接的电动机,电动机的输出轴延伸至灯杆内部与一蜗杆连接;灯杆内壁上通过轴承安装有一转轴,转轴上固定安装有与太阳能电池板接触的凸轮和与蜗杆配合的涡轮;控制箱内设置有控制模块和与控制模块连接、并通过物联网与外部控制终端进行通信的通信模块。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国内领先
成都大学 2021-04-10
智能控制的干眼症眼镜框
【项目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创新风险基金项目。 【类    别】医疗器械。 【项目简介】本项目是一种全新的对干眼症患者起到缓解作用的眼镜框,分为全镜框和夹片式两种,通过特定的传感器和算法监测眼睛干燥度,智能调节眼镜框内湿度,特定组方的中药凉雾熏蒸,让眼睛保持在湿润环境中,起到对干眼症的缓解作用和康复效果,并能实现眨眼提醒,培养用户眨眼习惯,让干眼症患者或者长期需要使用电脑的人,眼睛不再干涩,镜框轻便,佩戴舒适,不影响正常工作。本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6 27 28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