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理想立交桥”的数学模型
消灭红灯,破解拥堵 —— 我的白日梦 汽车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创造的一个奇迹!车多了,拥堵又成为了世界难题,国外好一些,但中国人多、车多、管理也有点混乱,能解决吗?我们期望一个新奇迹的产生!前些天在北大看了一部音乐喜剧《白日梦》,感触很深,因而标题中加入了“白日梦”三个字,“拥堵”一词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当今中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汽车产业,道路“拥堵”将严重制约汽车产业的发展和进一步的普及。人们希望在宜居城市生活,城市争创宜居城市理,而理想的宜居城市必须有畅通的交通,然而在我们居住的城市,看到的恰恰相反,道路越修越宽,立交桥越修越多、越修越复杂,道路拥堵依然没有得到真正缓解,拥堵又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拥堵能治理好吗?和看病一样,要治理它就要找到它的症结。症结在何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红灯是道路拥堵的真正元凶,根治拥堵就必须消灭红灯。 路口立交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般立交:能缓解交通压力,但机动车只有部分畅通; 畅通立交:能解决交通压力,机动车完全畅通无阻,但结构不一定简单,人通行不一定方便; 理想立交:能解决交通压力,机动车完全畅通无阻,一层高、结构简单、人通行方便。 对于这种高度复杂的问题,就需要借助数学方法,建立“畅通立交”数学模型就解,即使有大型高速电脑的今天,要求解也谈何容易。“切变优化法”是本人多年研究的一种求特解的方法,即:从某切入点出发,按理想条件切割、变形、逐步优化,直至找到一个结构简单、全互通、全分流、无障碍、点对称的理想立交模型,目前已找到的一种模型由四座一层高的单孔跨线桥及上下引坡(有四个嵌入的非机动车和人行涵洞)、四条右拐匝道、四条地面调头匝道组成,具有如下特性: ① 全互通:允许各向相互通行,即各向都可以:直行、左右拐、调头; ② 全分流:车辆和行人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③ 无障碍:人和自行车不必上桥和下地道,在地面上可以:直行、左右拐、调头; ④ 点对称:各向的行车轨迹一样,且行驶方向基本保持应走方向,无记忆烦恼; ⑤ 简 洁:结构简单(一层高),占地面积不是很多,市容、视线影响小; ⑥ 经 济:构造物少、施工方便; ⑦ 通 用:理想立交的倒影是下穿式理想立交,四岔去掉一岔是丁字路口理想立交; ⑧ 环 保:大大减少废气排放、雨天不积水、除夜间照明外不需电源。 如果城市道路的丁字、十字路口都采用理想立交,从此路口没有了红灯,车与行人的矛盾不存在了,一路畅通,流量将提高几倍,拥堵自然迎刃而解了(特别是一些特殊路口,例如:北京中关村采用理想立交桥、西单采用下穿式理想立交桥),我们期待“理想桥”能使道路畅通、成为解决拥堵的一个奇迹。 
清华大学 2021-04-13
云计算中的服务调度与评估
云计算是由网格计算、虚拟化技术、普适计算、平台级服务、软件级服务等概念的混合演进而来的新兴计算机科学概念。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存储设备等构成的资源池上,使云用户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等,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将各种资源通过一定的方法整合在一起,以服务的形式向外提供的商业模式,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本课题针对云计算的调度和评估进行了研究,结合现有的协商调度算法和多Agent等技术,研究和设计一个高效可靠的面向服务的调度和评估模型。本调度和评估模型具有以下特点: 1、 完全采用分布式调度,不存在中央调度器,任务的调度由各个节点的调度器通过协作共同完成,有效避免了单点失效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根据不同的服务质量需求,提供灵活的多目标调度机制和多指标评价策略。模型综合衡量了完成时间、费用、负载均衡、可信度等指标,根据服务的特性以及系统的运行状态特征动态地制定评价指标的优先权。 3、 采用多Agent技术,通过自主的Agent的协作完成任务。每个节点都有自己的资源管理Agent、服务调度Agent等,不受其他节点加入和退出的影响,具有良好的系统扩展性,满足了大规模的应用请求。本模型通过对云计算环境中各类虚拟资源的合理调度和评价,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满足用户的QoS需求。因此,并为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撑。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4-13
基于RGB-D的手势检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RGB-D图像的手势检测方法,其能有效地分割出人手区域,具有分割准确,即使在手部发生部分自遮挡或者背景中有其他人干扰时也能得到好的手势分割,且算法鲁棒性好。人机交互接口需要尽可能直观和自然。用户与机器进行交互,不需要繁琐的设备(如彩色标记或手套)或装置像遥控器、鼠标和键盘。手势可提供一个与机器智能相结合的简单沟通方式。本发明可广泛应用到各种研究和工业领域,例如:游戏控制、虚拟环境、智能家居和手语识别等等。
青岛大学 2021-04-13
有废气再循环功能的双峰凸轮
本项目提出了一种具有废气再循环功能的柴油机排气凸轮结构;该技术可使柴油机在一个工作循环里,在具有两个峰的特殊凸轮控制下,使排气门在曲轴不同相位时分别开启两次,形成发动机废气再循环,达到NOx减排的目的。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3
在真核生物的翻译调控机制
发现20年以来的第一个晶体结构,证实SLFN是一个新型的核酸内切酶家族,通过破坏蛋白翻译机器调控真核生物的翻译进程,能够有效控制HIV病毒的复制和包装。课题组人员还提出了对真核生物在应激状态下翻译调控机制的见解,并进一步阐明了SLFN家族可能的抗肿瘤机制,为SLFN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课题组解析了SLFN13的N端结构域(SLFN13-N)的三维晶体结构,揭示了其独特的U型枕样的类二聚体折叠,可分为N端部分(N-lobe),C端部分(C-lobe)和中间连桥部分(bridge domain,BD)。SLFN13-N的U型凹槽可以识别tRNA/rRNA分子碱基配对的RNA结构,由三个酸性氨基酸组成的催化三联体执行酶切。体外酶切实验发现SLFN13可以在tRNA的3’端酶切11 nt,即tRNA 3’接收臂的末端,这是真核生物中第一个被鉴定可以在该位置酶切的核酸内切酶。过表达后细胞质定位的SLFN13可以酶切细胞内的成熟的tRNA和rRNA,破坏蛋白质翻译机器,进而抑制细胞中的蛋白合成,降低细胞代谢水平。SLFN13还展现了酶活依赖的多阶段多层次的高效HIV病毒监管方式。因此,课题组将SLFN13命名为RNA酶S13。同时,研究人员提出了对真核生物翻译机制调控的见解,认为SLFN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很可能是通过破坏细胞内蛋白翻译机器或调控其它关键核酸底物的活性进而调控细胞代谢水平来实现。
中山大学 2021-04-13
化工分离的突破性进展
发展了原位X射线单晶衍射、原位光谱表征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吸附分离的机理和行为进行解释和预测,还提出多种策略用于精确调控、提高,甚至是“反转”气体吸附选择性,以获得更好的分离效果。例如,发展了多种提高二氧化碳捕获效率的策略,实现了常压、烟道气和大气环境中的多个吸附量记录。提出了利用气—固反应机理对多孔框架进行精确修饰的策略,设计并合成了兼具拟铜蛋白氧气活化中心、易氧化有机配体的新型多孔配位聚合物MAF-42。通过氧气或空气对MAF-42的氧化,最多可以将材料的吸附选择性改变四个数量级,甚至从分子筛效应选择性吸附分子较小的甲烷,反转为常规的选择性吸附分子较大的乙烷,分别适用于天然气中提纯乙烷和甲烷 提出了“控制柔性客体分子构型可反转吸附选择性”的概念,并对系列代表性多孔配位聚合物进行了实验和计算机模拟验证。利用研究团队前期设计合成的多孔配位聚合物MAF-23(J. Am. Chem. Soc.2012, 134, 17380),实现了反常而且最优的C4碳氢化合物吸附分离顺序。常温常压下将C4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通过MAF-23填充的固定床吸附装置后,丁二烯最先流出而且纯度很容易达到99.9%,同时避免了常规蒸馏和吸附纯化过程中因加热而产生的丁二烯自聚问题。
中山大学 2021-04-13
基于计算机的数学教学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计算机的数学教学装置,包括底板、支撑座、支撑杆以及移动座;在底板上还设置有两块可移动的黑板,在底板的中间部位还嵌有LED显示屏,在黑板的最左端连接有一个滑杆,在滑杆上连接有第一红外发射器,在第一红外发射器上设置有上下均布的发射探头,第一红外发射器可在滑杆上上下移动并锁紧;在底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二红外发射器,第二红外发射器,可在所述底板上左右移动,在第二红外发射器上设置有左右均布的发射探头;在LED显示屏正面及背面均设置有防尘滤网。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竖直和水平设置的红外发射装置,能够形成交叉的网格状,便于精确示范画各函数图,红外发射装置的位置可调节,可任意的位置进行操作。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高效、高吸程的大流量自吸泵
项目简介 为了解决现有的大流量自吸泵上水速度慢、水泵效率低的难题, 本项目提供了具有 喷射装置的自吸泵。同时,本项目还采取了多项技术措施,使自吸泵的水泵效率与普通 离心泵效率基本相同。 该成果已有多项发明专利授权
江苏大学 2021-04-14
氮化镓陶瓷薄膜电路的激光直写
LPKF ProtoLaser R4可针对敏感基材实现高精度加工
乐普科(天津)光电有限公司 2022-06-22
揭示特殊转录激活分子的机制
转录调控是细菌应对环境胁迫和病原菌缓解抗生素压力的重要手段,由细菌的转录核心机器 RNA 聚合酶和一系列转录起始 sigma 因子共同完成。在通常情况下,细菌的看家 sigma 因子(如大肠杆菌的 sigma 70 )负责大多数的基因表达,而在环境胁迫下, sigma S 则快速占据主导,并通过开启特定基因的表达来帮助细菌适应不利环境。与细菌的看家 sigma 因子相比, sigma S 的活性通常较低,其功能的发挥通常需要转录激活因子的协助,而 Crl 正是一种 sigma S 特异的转录激活因子。 此前,对于 Crl 激活转录的分子机制不甚清楚。在该研究中,合作者首先解析了 E. coli Crl 转录激活复合物的 3.8 Å 的冷冻电镜结构,该复合物包括了 E. coli 的 RNA 聚合酶、转录起始因子 sigma S 、 Crl 、以及启动子 DNA 。在该结构中, Crl 主要与 sigmaS 的 domain  2 相互作用,同时也与 RNA 聚合酶的最大亚基 bet a’ 有少许相互作用。与绝大多数传统的转录激活因子不同,电镜结构显示 Crl 并不结合启动子 DNA ,因此单从结构本身较难完全解释 Crl 对于 sigma S -RNAP 的转录促进活性。在此基础上,上科大免化所团队进一步利用氢氘交换质谱( HDX-MS )对该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氢氘交换质谱的结果揭示, Crl 不仅直接结合 sigmaS  的 alpha2-alpha3 螺旋( Figure 1A ),还能够通过变构调节作用稳定 sigmaS 的  alpha4 、 alpha5 等多个结构单元( Figure 1A-C ),而这些结构单元的稳定将能够促进 sigma S 与 DNA 以及 sigma S 与 RNA 聚合酶之间的相互作用( Figure 1D )。基于以上数据,研究人员提出 Crl 通过特异性结合转录起始因子 sigma S ,稳定 sigma S 的活性构象,从而促进 sigmaS 与 RNA 聚合酶以及启动子 DNA 的结合组装,进而激活 sigma S-RNAP 介导的转录。这一机制在后续的功能实验中得到了进一步验证。该工作呈现了一种新的转录因子与 RNA 聚合酶的结合方式,揭示了一种新的细菌转录激活分子机制。
上海科技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50 151 152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