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智能办公本 X2-LAMY
指导价格:5999元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2022-09-08
物理多功能实验台(2)
产品详细介绍
辽阳虹丰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Armfield-C2亚音速风洞
实验内容   该设备可进行广泛的测量和演示。提供的模型和仪器的选择包括: 绕机翼和圆柱体的流动可视化研究 不同迎角下机翼周围压力分布的测量 气缸周围压力分布的测量  带前缘缝和后缘襟翼的机翼升力和阻力测量 使用皮托静压管和偏航探头测量速度和压力分布 不同形状但相同赤道直径模型的阻力测量机翼颤振的演示 使用皮托静压管和倾斜压力计校准风洞速度指示器 用尾迹测量耙研究圆柱或机翼后的尾迹   描述 Armfield风洞操作简单、安全。提供完整的独立设施,安装在脚轮上,便于移动。主要设备包括带有双部件平衡系统和风速指示器的风洞。 空气通过精心设计的收缩进入试验箱,然后是铝蜂窝流动矫直器,设计确保空气流动在大小和方向上稳定,并具有平坦的横向速度分布。 出口端的低角度扩散器有助于试验段的流动稳定性。五叶片风机位于扩散器段的出口处。风扇由变频器速度控制单元提供的交流电机驱动,可顺利控制空气速度。 平行八角形试验箱由透明丙烯酸制成,可在轨道上缩回,以允许畅通无阻地接近模型。 双组分天平由一对支承在刀刃上的天平组成,刀刃位于平行于和垂直于通道轴向中心的相互垂直轴上。施加在试验模型上的力的升力和阻力通过沿天平臂滑动的砝码进行平衡,直到达到零偏转状态。 以力为单位的刻度允许直接读取升力和阻力。整个总成与一个简单的充油减震罐相连。 模型安装在工作箱内的天平上,带有光标的量角器允许在风洞运行时快速准确地改变入射角。 风洞及其仪器的准确性使其适合本科生和简单的研究工作 风洞内有各种各样的配件可供使用。       C2-13: 多管压力计组 一个可倾斜的压力计板,配有20根管子、丙烯酸歧管和一个安装在垂直杆上的储液罐,以便在开始实验之前将基准压力计管水平的位置调整到方便的高度。 刻度长度为370mm,可容纳290mm水位计的压力测量。 通用煤油压力计适用于需要压力测量(煤油供应)的许多Armfield型号附件。     C2-14: 压力翼、气缸、尾流测量、耙和流量可视化套件 机翼剖面基于NACA 0015机翼剖面,弦长为100mm。十一个与机翼表面完全齐平的测压孔分布在外形周围,并配有设计用于连接到多管压力计C2-13的挠性管。所有管道都安装在机翼内,以避免干扰气流。 机翼位置可以调整,并且两个端板中的一个有刻度,以便直接读取迎角。   C2-14 包括: 机翼或任何其他可选模型周围的流动可视化。轻质绳线沿着模型周围的流动轮廓移动,并显示边界层分离(分离)是否发生以及在何处发生。简单的调整装置可轻松改变捆绳的长度及其垂直和水平位置。一个18管尾迹测量耙与一个25毫米直径的圆柱体其尾迹与机翼尾迹进行比较。.       C2-15: 带槽和襟翼的机翼 按照NACA 0015剖面精确加工的机翼配备有可调节的前缘槽和后缘活门。63毫米的弦和250毫米的跨度。襟翼的角度偏转和与机翼的间隙可调。 可根据NACA数据(未提供NACA详细信息)检查升力曲线斜率(经纵横比校正)、最大升力和最大阻力等实验结果。       C2-16: 皮托静压管 该产品为直径4mm的不锈钢管,带有夹头式安装卡盘,以便于在整个工作箱内完全移动。 由Prandtl设计,可在不超过偏航角至少5度的情况下进行可忽略的校正。 与偏航探头C2-17一样,该仪器设计用于对速度和压力分布感兴趣的其他模型。多管压力计C2-13用于监测压力读数。        C2-17: 偏航探头   直径4mm的不锈钢管,带有夹头式安装卡盘,以便于在整个工作箱内完全移动。   三孔式,带有中心孔,用于测定总压力。配有一个带固定螺钉的校准块,允许在风洞中进行校准。多管压力计C2-13用于监测压力读数。       C2-18: 可选阻力模型    五种型号,设计安装在升力和阻力天平中,所有型号均具有相同的赤道直径:     球形   半球形,凸向气流方向   半球形,凹向气流方向   圆盘形   流线形   提供备用支撑杆用于阻力校准。   C2-19: 压力缸 直径50mm的抛光圆柱,在0°和180°之间的十个间隔处,有19个等距的攻丝点。该模块垂直安装,通过气缸的压力分接点连接到一系列适用于多管压力计(C12-13)的软管上。   C2-20: 颤振机翼 颤振机翼由实心轻木制成,为符合NACA 0015规范的二维对称机翼。 机翼有铝制端板,每个角由两个弹簧支撑。八个悬架弹簧模拟真实三维机翼的弯曲和扭转结构特征。 攻角可调。颤振风速可通过实验确定,并与计算值进行比较。   倾斜压力计 风洞空气速度显示在倾斜压力计上,以米/秒为单位进行校准,连接到围绕在试验箱上游端的歧管上。连接至歧管的四个等距静态孔口将安装在试验箱模块产生干扰影响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订购规格   用于研究亚音速空气动力学的独立风洞,配备双部件平衡系统和空气速度指示器 特点:   - 收缩和扩散器:   精密玻璃纤维模塑件   - 试验箱: 透明亚克力,可缩回以允许接触模型 - 可在风洞运行时调整模型 - 风扇:工作箱下游的变速电机驱动装置,允许在0和26ms-1之间无级控制空速 - - 平衡:升力和阻力 升力 - 7.0N, 阻力 - 2.5N, 灵敏度 ±0.01N - 风速:直接校准的倾斜压力表上显示,单位为 m/s - 支撑结构: 一个坚固的钢框架,包括工作面,并配有脚轮便于移动 适合本科生和简单的研究工作  工作箱:304mm宽x 304mm高x 457mm长(八角形横截面)    收缩面积比: 3:1  电机功率: 1.5kW  提供用户操作手册  可选型号和设备允许: - 绕机翼和圆柱体的流动可视化研究 - 测量不同迎角下机翼周围或圆柱周围的压力分布 -带前缘缝和后缘襟翼的机翼升力和阻力测量 -使用皮托静压管和偏航探头测量速度和压力分布 -不同形状但相同赤道直径模型的阻力测量 -机翼颤振的演示 -使用皮托静压管校准风洞速度指示器 -用尾迹测量耙研究圆柱或机翼后的尾迹
欧美大地仪器设备中国有限公司 2021-12-17
一种钛酸铅纳米片与铂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钛酸铅纳米片与铂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的是光还原沉积法,步骤包括:在钙钛矿型钛酸铅单晶纳米片与去离子水混合的悬浊液中加入六水合氯铂酸溶液、甲醇,然后在真空状态和0℃,在波长λ>400nm的氙灯下进行光照反应,所得产物经洗涤,真空干燥,即可。本发明工艺简单,由于钛酸铅纳米片在表面具有极化场,有利于光还原沉积的铂纳米粒子在复合材料中稳定存在,且铂纳米粒子的沉积效率高。本发明不仅为高效制备贵金属纳米粒子与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复合材料提供了指导,而且制备的钛酸铅纳米片与铂纳米粒子复合材料有望用作光解水材料。
浙江大学 2021-04-13
纳米碳材料高效生产技术应用
成果描述:纳米碳材料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正显示出越来越多的重要作用,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碳纳米材料生产由于成本高及部分技术上的瓶颈制约了大规模生产,市场拓展减缓。我们团队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和开发,采取研发创新的高新技术,可廉价高效地生产高附加值碳纳米材料(纳米碳管,纳米碳纤维)。目前技术路线可行,实验室小试阶段已完成;团队急需通过有实力企业的诚意投入,共同完成纳米碳材料新产品的放大生产;快速扩大工业化规模生产和市场销售,形成品牌。市场前景分析:可用于多个高技术产品市场,附加值高;例如:可强化锂电池电极材料性能和锂电池的整体性能;可用于超级电容器储存电能;可用于隐身吸波材料;以及飞机、汽车等轻质配件材料,轻质合金钢,强化钢化高分子材料等。其中纳米碳纤维年用量4万吨,纳米碳管年产能数千吨;而且每年都在明显增长。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目前本团队创新研发的新技术的指标主要有催化剂性能指标和碳纳米管纯度指标。碳纳米管 CVD 制备过程中催化剂的性能将直接影响所生产的碳纳米管的性能。碳纳米管的技术指标主要有反应温度、制备 CNTs 单位质量产量、及原料固碳率等。本技术中催化剂反应温度低于800 ℃, 催化剂的产碳能力可达CNTs 60 - 120 kg/kg cat, 原料单程固碳率为 15%-50%;纳米碳材料纯度高,在85%-98%。碳纳米管的纯度高,制备的碳纳米管纯度超过85%;有的达到 98%。国际先进,国内先进。
四川大学 2021-04-10
广谱抗紫外纳米复合涤纶聚酯
在现有聚酯生产工艺基础上,广谱型抗紫外纳米复合粉体与PET聚酯的复合将赋予PET聚酯以良好的抗紫外性能,同时可改善聚酯的力学性能,对提升涤纶聚酯的附加值和提高我国涤纶纤维的国际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本技术制备了纳米TiO ?2/ZnO和TiO 2 -SiO 2 -ZnO复合粉体。TiO 2 -SiO 2 -ZnO复合粉体的紫外性能在350-400nm波段内比金红石型TiO2明显改善。原位聚合法制备了抗紫外复合粉体复合涤纶聚酯。抗紫外纳米复合颗粒在PET基体中的分散均匀,团聚体的尺度在50-90nm之间,复合聚酯的特性粘度、熔点、羧基含量、凝聚粒子和二甘醇含量等重要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高比表面的颗粒作为异相成核剂,提高了PET的结晶度,加快了PET聚酯的结晶速率。随着复合颗粒的增加,抗紫外PET复合聚酯体系表观剪切粘度随纳米粒子含量的升高逐渐下降。加入复合抗紫外颗粒后对PET的热稳定性影响不大。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无机纳米材料改性的抗静电腈纶
选用多种修饰剂对无机纳米抗静电材料ATO进行修饰、分散处理,系统地研究了无机纳米抗静电材料ATO悬浮液的稳定性、分散性和流变性,探索了多种纺丝工艺,表征了纳米ATO在纤维中的扩散、分布情况和纤维的结构与性能,解决了纳米ATO改性聚丙烯腈纤维的关键技术。并在腈纶纺丝过程中采用ATO悬浮液为添加剂,使得ATO纳米微粒能够通过扩散、迁移进入纤维表面,从而赋予PAN纤维良好的抗静电性能。 该课题开发的在纺丝过程中添加抗静电剂的工艺路线,避免了腈纶传统纺丝中的聚合物中加入添加剂所造成的纳米微粒凝聚、堵塞喷丝头的缺陷,具有设备投资少、效率高、操作简单、产品质量稳定的优点。该研究成果已在1000吨/年腈纶中试装置上得到应用,生产出质量优异的抗静电纤维。该抗静电腈纶在保持腈纶原有的力学性的基础上,纤维的体积比电阻率下降到108μcm水平,上染率达到90%。该课题所开发的纺丝添加改性剂的生产抗静电腈纶工艺技术,已申请二项发明专利。
东华大学 2021-02-01
纳米碳材料高效生产技术应用
纳米碳材料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正显示出越来越多的重要作用,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碳纳米材料生产由于成本高及部分技术上的瓶颈制约了大规模生产,市场拓展减缓。四川大学研发团队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和开发,采取研发创新的高新技术,可高效低成本地生产高附加值碳纳米材料(纳米碳管,纳米碳纤维)。 新技术的指标主要有催化剂性能指标和碳纳米管纯度指标。碳纳米管 CVD 制备过程中催化剂的性能将直接影响所生产的碳纳米管的性能。碳纳米管的技术指标主要有反应温度、制备 CNTs 单位质量产量、及原料固碳率等。本技术中催化剂反应温度低于800 ℃, 催化剂的产碳能力可达CNTs 60 - 120 kg/kg cat, 原料单程固碳率为 15%-50%;纳米碳材料纯度高,在85%-98%。碳纳米管的纯度高,制备的碳纳米管纯度超过85%;有的达到 98%。此技术路线可行,实验室小试阶段已完成。 碳纳米管、碳纤维是近十年飞速发展的新型纳米材料,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和用途,附加值高。碳纳米管可以作为模具制备出最细的纳米尺度的导线,或者全新的一维材料,在未来的分子电子学器件或纳米电子学器件中得到应用。制备的微型导线可以置于硅芯片上,用来生产更加复杂的电路。利用碳纳米管的性质可以制作出很多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例如用碳纳米管材料增强的塑料力学性能优良、导电性好、耐腐蚀、屏蔽无线电波。使用水泥做基体的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耐冲击性好、防静电、耐磨损、稳定性高,不易对环境造成影响。碳纳米管增强陶瓷复合材料强度高,抗冲击性能好。碳纳米管和金属形成金属基复合材料;这样的材料强度高、模量高、耐高温、热膨胀系数小、抵抗热变性能强。
四川大学 2021-05-11
多品种小批量新型纳米材料
成果简介:当代化工、制药等领域正在面临深刻变革,新材料的出现,助推了这一趋势。山东大学科研团队长期致力于各种新型纳米材料的研制,获得了多个品类的新型纳米材料。 ① 新型碳纳米材料 以块体富碳材料和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为原料,利用混酸回流、无溶剂热解等方法,制备了发光纳米碳;以多胺为原料,制备了超高分子量聚合物和碳纳米颗粒;以有机羧酸为原料,制备了生物相容性纳米碳。产品可用于发光二极管、荧光油墨、油田、食品等多个领域。 ② 结构精确的胶体银 以硝酸银和巯基烟酸为原料,碱性条件下制备了具有原子级精准结构的银簇,主体框架为六个银原子形成的八面体,外围被六个巯基烟酸配体保护起来。该纳米材料可溶于水,形成胶体银,具有抗菌等功效。 ③ 强吸附多孔材料 共价有机多孔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稳定性高、可塑性强等优点。把对二氧化碳具有亲和作用的富氮基功能团引入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制备了一系列富氮基共价有机多孔材料,可选择性吸附二氧化碳。该方法可替代传统二氧化碳处理方法,即有机胺水溶液吸收法,能够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 ④ 纳米纤维素 利用酸解法,制备了纳米纤维素水分散液,品质高,性能稳定。 成果相关图片:
山东大学 2021-05-11
新型纳米药物载体 “隐形生物导弹”
完成团队简介:团队负责人宫永宽教授,日本佐贺大学博士、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博士后、美国西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访问教授;现任西北大学材料科学新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西安市仿生生物材料与器件工程实验室主任。研究团队包括教授3人,副高职称6人,博士后及博、硕士研究生30人。 成果内容:将仿细胞膜结构涂层完美的体内隐形作用与肿瘤靶向分子的靶向作用结合,集成在纳米载体表面,可以制造出在血液中长循环、对肿瘤细胞高选择性结合的新型纳米药物载体“隐形生物导弹”。“隐形生物导弹”抗癌药物的开发应用,可从根本上解决癌症早期诊断困难、化疗毒副作用大的世界难题,获得巨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成果优势及用途:设计构建仿细胞膜结构的纳米载体获得了超长的血液循环半衰期(90小时,国际领先),具有优异的体内隐形性能;将叶酸等肿瘤靶向分子引入纳米载体表面可提高肿瘤细胞摄取4至8倍,靶向作用显著。    成果成熟度:癌症化疗药物“隐形生物导弹”已经完成实验室验证,需要进行大批量动物实验、申请临床批件。 预期成果收益:以“隐形生物导弹”抗癌药物为例,进一步市场化放大、获得国家临床实验批件约需投入5000万元(占50%)。若以建100吨/年规模的装置计算,产品生产成本约50万元/吨,销售收入200万元/吨产品,净利润约为15000万/年,投产后约8个月可收回成本。 成果知识产权情况 专利号 专利名称 专利状态 知识产权权属 ZL200610105049.9 仿细胞膜结构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授权 独占 ZL200910219143.0 一种仿细胞外层膜结构修饰涂层制备的方法 授权 独占 ZL201010192087.9 仿细胞外层膜结构聚合物交联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 授权 独占 ZL201110205373.9 仿贻贝粘附蛋白和细胞膜结构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授权 独占 ZL201310469385.1 一种通过聚多巴胺涂层构建功能化表界面的方法 授权 独占 陕科鉴字[2014]第019号 仿细胞膜结构聚合物表面改性技术及应用 鉴定成果 国际领先  
西北大学 2021-05-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2 43 44
  • ...
  • 218 21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