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前列腺电切(生物材料)模拟训练系统-便携版JC-B313A
本产品是运用生物材料,高度仿真模拟真实人体解剖结构,支持应用真实前列腺电切手术设备实装实训,操作手感真实,生物材料模块仿真模拟肥大状态的前列腺,适用于科医学生及医学院进行前列腺电切手术的学习和训练。
营口巨成教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2022-09-07
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纤维素共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纤维素共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共混材料包括纤维素、离子液体和可生物降解聚合物,聚合物含量为 10~90wt%,离子液体含量为 2~63wt%,余量为纤维素;离子液体 作为增塑剂,破坏纤维素分子间氢键和增加自由体积,在热机械作用 下赋予纤维素分子链充分的运动能力。方法是将离子液体与纤维素充 分混合后进行混炼,得到离子液体-纤维素基料,再将其与聚合物进行 熔融共混。本发明不仅具有可反复成型加工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基于γ-聚谷氨酸的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γ‑聚谷氨酸的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配制低分子量聚谷氨酸水溶液并将pH调节至酸性,得到羧酸基团质子化的聚谷氨酸溶液,然后向其中加入金属离子溶液,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2)边搅拌边调节步骤(1)的得到的混合液的pH至碱性,然后向其中加入交联剂,进行交联固化,得到生物可降解材料。本申请的材料具有机械性能,可以提高其拉伸强度、韧性等,使其更能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拓宽了材料的使用范围,同时具有较好的降解性能、吸附性能、抗菌性能和保湿性能,且可利用可再生资源生产,原料来源广泛且可持续,减少了对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催化臭氧氧化与微生物降解近场耦合技术
        对于难降解工业废水的处理,单独催化臭氧氧化技术存在臭氧剂量大、气体回收难、出水毒性高等问题,而单独生物降解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周期长、设备成本高。催化臭氧氧化与微生物降解近场耦合工艺则将按序进行的催化氧化装置和生物挂膜装置两个处理单元合并,利用催化臭氧技术提高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可生化性,同时采用生物膜技术减少后续处理成本,能够实现低成本提高COD、色度和浊度去除率的效果,同时降低出水毒性,减少环境生物风险。
东北师范大学 2025-05-16
青岛海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青岛海粟是一家专门从事色谱材料,自有技术循环生产的企业。主要有层析硅胶、高效硅胶、硅基色谱填料、贵重金属清除剂、色谱耗材等高性能的提纯分离材料,广泛应用于制药、化学合成、精细化工、科研分析制备等领域。 在科技国家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不能单纯依靠国外几十年前的技术水平,必须要创新突破,找到我们自己的道路。公司首先依靠产品的稳定性,再对产品特性坚持不断的探索,对工艺环节流程认真优化,可提供常规和定制等不同的系列产品,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帮助客户在分析和制备中减少项目问题和提高运行效率,共同向上发展。 公司自创立以来,始终坚持“尊重、谦和、正直”的做人做事理念,致力于更用心的产品和服务,尊重员工和客户的各项建议反馈,希望彼此协作激励,获得更多的认可和信任,使公司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更好,也会协同各方积极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青岛海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2025-02-07
多重PCR-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多重PCR-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方法,即是一种基于多重PCR的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方法,包括了引物的设计、探针的设计、杂交试验、结果判定,能够同时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RIF、INH和EMB三种药的耐药性,大大缩短了检测的时间,结果可靠。
四川大学 2017-12-28
PCR生物仪器
项目成果/简介: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一种用来快速扩增特定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用于生物体外进行特殊DNA复制。该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刑侦、医学、生物学研究等多个领域,在基因工程技术中更是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PCR扩增反应的重要仪器,PCR仪是DNA扩增的各种生产、研究的必要基础工具。其应用前景将随着基因工程和基因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扩展。 所研发的PCR生物仪器具有低成本、高精度、高稳定性、温度变化迅速、可调温度梯度大等特点。其加热系统采用了多模块分区加热的模式,通过加热模块的协调工作,可实现系统准确的分区域、分时段精确控制,工作过程中可实现20℃以上的温度梯度。温度控制系统采用了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通过控制参数的实时调整,实现了温度控制对于使用环境的自适应,从而提高了系统对于环境条件、自身热量积累、系统自身温度变化等干扰的抵抗能力,增强了系统温度控制的准确性和精度,温度控制精度可达0.3℃。同时,利用分环节温度控制设计,解决了温度变化时反馈温度不准确的问题,通过基座温度的适当超调,提高了控制目标温度的响应速度,即使在接近目标温度时,加热速率依旧可保持1.5℃/s以上,且能够保证目标温度无超调。应用范围:该项目产业化预期能够实现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其产业化不仅能够填补国产高精度梯度PCR生物仪器的市场空白,同时还能够促进我国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 目前,该项目已经初步实现循环过程中的温度高精度控制。在实验条件下完成了20℃的温度梯度自适应验测试,实现了0.3℃的控制精度要求。项目即将进入深入开发测试、模型样机试制和细节参数优化阶段。 本项目成果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价值,可考虑实施多种推广方式相结合的方式。以技术开发、技术服务为主体,在成果转化的同时,结合市场反馈信息,开展更深入的技术研发工作。项目阶段:试验阶段效益分析:所研发的PCR生物仪器,具有和国内外一线产品比肩的性能,可满足各种PCR扩增反应的生产、研究需求。在梯度模式下,能够通过设置一系列的梯度退火温度进行扩增,从而在一次PCR扩增中就可以筛选出表达量高的最适合退火温度,应用于研究未知DNA退火温度的扩增实验时,可有效节省试验时间、提高实验效率。在不设置梯度的情况下亦可当作普通的高精度PCR仪使用。
同济大学 2021-04-10
PCR生物仪器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一种用来快速扩增特定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用于生物体外进行特殊DNA复制。该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刑侦、医学、生物学研究等多个领域,在基因工程技术中更是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PCR扩增反应的重要仪器,PCR仪是DNA扩增的各种生产、研究的必要基础工具。其应用前景将随着基因工程和基因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扩展。 所研发的PCR生物仪器具有低成本、高精度、高稳定性、温度变化迅速、可调温度梯度大等特点。其加热系统采用了多模块分区加热的模式,通过加热模块的协调工作,可实现系统准确的分区域、分时段精确控制,工作过程中可实现20℃以上的温度梯度。温度控制系统采用了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通过控制参数的实时调整,实现了温度控制对于使用环境的自适应,从而提高了系统对于环境条件、自身热量积累、系统自身温度变化等干扰的抵抗能力,增强了系统温度控制的准确性和精度,温度控制精度可达0.3℃。同时,利用分环节温度控制设计,解决了温度变化时反馈温度不准确的问题,通过基座温度的适当超调,提高了控制目标温度的响应速度,即使在接近目标温度时,加热速率依旧可保持1.5℃/s以上,且能够保证目标温度无超调。
同济大学 2021-02-01
生物影像技术
光学相干层析技术(OCT)是一种基于光学相干特性的在体、实时、高分辨率的三维断层成像技术,以其非侵入性及高分辨率等特点,在视网膜疾病的研究及临床诊断中日趋体现出巨大的潜力。近年来团队以OCT成像方式为主,结合自适应光学、光致超声、自发荧光等多种成像手段,研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眼底多模态成像系统。新型的多模态成像方式可以同时反映视网膜的散射特性及光吸收特性,并同步获取眼底的结构与功能图像。该研究可以对由眼底视网膜病变所带来的眼底组织结构及功能上的变化进行观测和估计,实现相关疾病的早期准确诊断。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0
生物陶瓷
生物与功能陶瓷仿骨人工骨及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陶瓷人工关节研发齿科材料的研究有机/无机复合生物医学材料微焦点X-CT无损评价生物材料自组装诱导成骨生物活性材料生物活性功能梯度材料新型陶瓷人工关节齿科用着色氧化锆陶瓷材料可注射矿物相骨修复材料生物活性涂层材料骨修复材料研究齿科修复材料研究生物医学材料制备技术和产品研发产品标准制定,产品注册自动络筒机用系列陶瓷剪刀透波陶瓷与耐超高温陶瓷结构陶瓷产品开发(陶瓷柱塞)系列陶瓷球阀与阀芯Si3N4基陶瓷轴承和高温高强部件                 系列陶瓷柱塞                                 陶瓷人工髋关节生物活性人工骨园块生物活性人工骨支架生物活性人工骨制品生物活性人工骨制品生物活性人工骨骨块颗粒型生物活性人工骨眼帘支架人工耳听骨植入体人工义眼生物活性人工骨:包括颗粒状、块状及异型件
清华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1 12 13
  • ...
  • 308 30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