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纤维复合材料结构制造和使役的智能检测及健康评估
"本项目旨在发挥光纤光栅分布式传感、有限元模拟、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学科交叉优势,实现纤维复合材料结构的智能检测与健康评估。 结合本团队的前期研究基础,按照需求分析、阵列式光纤光栅刻制、高频信号检测仪器研制、光纤光栅的复合材料结构埋入/表贴、材料性能测试、载荷在线监测、有限元模拟、灵敏度分析、复合材料结构典型损伤(准静态承载、低速冲击、雷击)识别算法及其数据库开发、结构健康评估算法研究而展开。主要成果及成果形式包括:(1)阵列式光纤光栅传感器样品;(2)高端复合材料结构在线监测装备样机;(3)复合材料结构损伤诊断软件系统;(4)复合材料结构健康评估软件系统;(5)常见复合材料结构损伤数据库;(6)申请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发表SCI收录的高影响力期刊论文;(8)建立研发平台,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本项目面向航空航天、轨道交通、风电、共享汽车、舰船、武器装备等领域对纤维复合材料结构的智能检测和健康评估的急迫需求。前期实施案例有: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封装的基片式光纤光栅传感器;电子封装用液态环氧树脂的固化监测;大型风电叶片模具制造过程的光纤光栅在线监测;纤维复合材料结构雷击过程的光纤光
山东大学 2021-04-10
前瞻性队列成员管理及问卷调查智能分析系统
前瞻性队列成员管理及问卷调查智能分析系统是针对新时期大型中心人群队列的研究设计,体现了云 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的设计理念和时代特征
中山大学 2021-04-10
火电机组深度调峰多模型智能预测控制系统
成果介绍火电机组深度调峰改造是消纳可再生能源的有效途径,深度调峰就是在自动控制的情况下将机组的负荷调节下限从原来的50[[[[%]]]]Pe下调至30[[[[%]]]]Pe,甚至更低。控制难点在于:当机组处在低负荷工况时,机组被控过程的动态特性具有快速变化的特征,常规控制策略难于有效控制。本项成果采用多模型智能预测控制技术,分别提出了适合于亚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深度调峰的多模型智能预测控制系统,实现了在低负荷或超低负荷工况下的平稳控制。市场前景本项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华能丹东、华能大连、华能营口、华能井冈山、华能大坝、国投钦州、大唐当途、中铝银星、国信射阳港、国华筹光等电厂近30台300MW亚临界、600MW和1000MW超(超)临界机组的深度调峰中。特别是,已成功将华能营口电厂#4 600MW超超临界机组的负荷深调到15[[[[%]]]]Pe,并实现了机组”干态/湿态”的一键转换控制,达到了国内外最先进的深调水平。目前,在国内已完成的机组深度调峰改造中,大部分均采用了本深调优化控制技术,得到了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
东南大学 2021-04-11
智能型环咽肌失弛球囊扩张治疗仪
一、主要用于治疗环咽肌失弛缓症康复医疗器械具有以下的特点: (1)、可根据要求通过键盘设定注水量、注水时间,精确控制球囊扩张力。(2)、随时可改变原设定参数,并可以在运行时随时暂停注水。 (3)、不同的使用者可以有自己的一套运行参数,并可通过密码进入自己的设定环境。 (4)、带有LCD显示,可实时察看所用注水量。 (5)、自动检测流速,在注水结束时,可自动停止注水并进行声光提示。 (6)、在第一次使用之前能够快速排空输液管中的空气。 (7)、共有三种治疗模式可供选择:重度,中度,轻度。 重度控制模式采用固定球囊注水5秒钟,扩张球囊注水5秒钟,保持扩张2分钟,撤水5秒钟,休息10秒钟; 中度控制模式采用固定球囊注水5秒钟,扩张球囊注水5秒钟,保持扩张2.5分钟,撤水5秒钟,休息10秒钟: 轻度控制模式采用采用固定球囊注水5秒钟,扩张球囊注水5秒钟,保持扩张3分钟,撤水5秒钟,休息10秒钟。(8)有输液量补偿功能。(9)备有可充电电池、供应急和携带操作。二、技术参数(1)工作温度:5℃~40℃;(2)相对温度:80%以下;(3)大气压力范围:700hPa~1060hPa;(5)工作电源:AC220V,50Hz或DCl2V;(6)功耗:不大于40VA;(7)输入容量计数:1ml~100ml;(8)用量限制选择:1ml~9999ml;(9)输液准确度:±5%;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1
复杂装备智能制造中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
本项目核心技术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项目简介 本项目所指复杂装备主要为复杂动力机械装备及其关键零部件,如汽轮机、369 压缩机等。 本项目针对复杂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准备时间长、效率低、制造过程模式自动 化程度低、协调能力差、信息共享度和集成度不高、信息孤岛现象等实际情况, 研发了集数字化设计、制造和智能化监控管理为一体的设计制造管理系统。项目 重点突破了复杂装备智能化制造过程和工艺参数优化、工艺工装设计自动化、数 控机床生产的数字监控管理智能化、基于短距离无线通讯(Zigbee)技术的生产信 息双向传输、自适应在线排产优化等关键技术,为研发设计制造集成管理系统提 供了技术支撑。 2、创新要点 (1)将开放式装配建模技术应用于产品的研发中,创立了模型的 UML 表达 方式、装配体特征、装配配合公差分析和系统的装配层次分析等,完成了产品的 结构设计、零件与装配的联动设计、装配仿真分析,并建立了产品及其关键部件 的数字样机。开放式装配建模方法更有效地指导产品由整体构思到样机设计的整 个过程。 (2)提出了面向数字化预装配的分层干涉检测算法,该方法把干涉检测过 程分为粗检测、半精检测、精确检测三层,通过逐层检测,大大加快了干涉检测 的速度,提高了检测的精确度,有助于预装配中优化装配序列的快速生成。 (3)基于虚拟产品开发管理技术 VPDM,研究并解决了机械装备虚拟数字样 机开发中的数据交叉、耦合和冗余问题; (4)基于工程知识和多视觉特征模型,提出了一种装配优化序列规划方法。 利用直接装配关系图表达产品几何信息、设计信息、制造信息和装配信息等,通 过产品特性和操作环境的评价因素,构建装配先后关系,从可行装配序列中选择 最优装配序列,更好地帮助设计师完成装配设计并做出正确决定。缩短了产品研 发时间,保证产品准时投放市场。 3、效益分析 目成果广泛应用于多家装备制造企业,其中 4 家企业利用该技术提高生产效 率 20%~30%,按时交货率从 63%左右提高到 90%以上。近三年企业总计新增利 润 6.1663 亿元,新增税收 3.3804 亿元,新增销售 28.058 亿元。减少了 80%以 上的生产管理人员 4、推广情况(已推广企业) 本项目成果已在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无锡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370 方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市安迈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等生产企业得到成功应用。 授权专利: 1.数控机床刀具的在线管理方法 201010129780.1 2.车间加工设备群加工运行优化的方法 200910031198.9 3.数控机床监控方法 201110430626.2
江南大学 2021-04-11
SCR系统“流场-NOx”分布式在线监测及其智能控制技术
该项目在燃煤电站SCR脱硝过程中通过“流场-NOx浓度”分布式监测系统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数据获得“动态配氨”策略,有效节氨,并耦合“入口NOx浓度预测”MPC模块的主控制器,实现喷氨总阀超前动作、消除系统迟滞。
东南大学 2021-04-11
火电机组深度调峰多模型智能预测控制系统
火电机组深度调峰改造是消纳可再生能源的有效途径,深度调峰就是在自动控制的情况下将机组的负荷调节下限从原来的50%Pe下调至30%Pe,甚至更低。控制难点在于:当机组处在低负荷工况时,机组被控过程的动态特性具有快速变化的特征,常规控制策略难于有效控制。 本项成果采用多模型智能预测控制技术,分别提出了适合于亚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深度调峰的多模型智能预测控制系统,实现了在低负荷或超低负荷工况下的平稳控制。 本项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华能丹东、华能大连、华能营口、华能井冈山、华能大坝、国投钦州、大唐当途、中铝银星、国信射阳港、国华筹光等电厂近30台300MW亚临界、600MW和1000MW超(超)临界机组的深度调峰中。特别是,已成功将华能营口电厂#4 600MW超超临界机组的负荷深调到15%Pe,并实现了机组”干态/湿态”的一键转换控制,达到了国内外最先进的深调水平。目前,在国内已完成的机组深度调峰改造中,大部分均采用了本深调优化控制技术,得到了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
东南大学 2021-04-13
智能化嵌入式软件随机故障分析再现与诊断技术
针对特定的故障现象(尤其是随机故障、间歇性故障等),通过综合贝叶斯网络、FMEA、FTA等多种故障分析方法、融合多元故障相关信息(故障现象、故障案例、专家经验、故障模型等),进行系统深入的故障分析、找出可能的故障原因;利用智能化的方法(如遗传算法、群智能算法等),结合强度和异常等测试理念,自动生成满足多目标(如各种覆盖率、故障现象的匹配度等)的测试用例,借助自主构建的通用嵌入式软件仿真测试环境,实现故障的快速再现和基于贝叶斯的动态故障定位。 通过智能化的嵌入式软件随机故障分析再现与诊断,可以在故障分析、故障再现、故障定位等方面,利用智能化方法进行系统性、启发式的故障诊断研究,形成一系列的智能故障诊断分析工具包、进而形成嵌入式软件故障诊断分析专家系统,可有效提高故障诊断与定位分析的效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3
基于AI多诊合参与运气理论的智能健康检测仪
  【核心专利】一种智能化中医体质检测系统       智能面象舌象采集终端系统及面象舌象采集方法   【发明人】祁兴华   【技术领域】人工智能、生物医药   【摘要】 本项目是基于AI多诊合参与运气理论的智能健康检测仪,依托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名老中医、教授、博士团队,依据“体质可分、体病相关、体质可调”理论,依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通过舌诊、面诊及问诊信息采集,建立用户健康档案,人工智能分析舌象、面象及问诊数据,依据黄帝内经五运六气、望诊等中医基础理论多诊合参得出体质及健康评估,并可根据时令节气及亚健康大数据预测用户健康状况,智能推荐个性化养生方案。 作为一款以中医望诊理论为设计理念的健康测评设备,可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中医舌面测评、气色及皮肤状态观察等服务。首创五运六气结合九种体质分型理论的健康模型,以中医“治未病”为核心理念,融合中医学、现代医学、人工智能等学科,中西医结合健康评估指数模型及健康干预体系,进行测评技术与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提供个性化的健康评估与涵盖衣、食、住、行、用、乐、养七个方面的健康指导,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健康管理模式。 本产品改变了现有望诊设备体积大、安装使用困难等问题,使得望闻问切走入寻常百姓家。智能健康检测终端的诞生,为中医数字化技术走入家庭和社区带来了福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实时智能监测与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开发
项目是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先进控制与优化软件及综合自动化软件平台产业化关键技术”子课题,项目在PCS层(过程控制层)与实时信息集成系统的基础上,实时智能监测与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将分散的PCS层信息进行集成,实现信息管理的智能化。系统实现从已有的PCS层通讯网络获得数据,进行高一层次的综合和处理,进行安全监督、故障诊断和预报,而不改变使用人员已经熟悉的操作程序和规则,因而可达到更好的安全监控与管理的效果。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80 281 282
  • ...
  • 310 31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