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枇杷新品种“华白1号”、"金华1号"
“华白1号“是西南大学2014年审定的新品种, 1、该品种树势强,分枝密、角度大;果实大,平均单果重46.3g ,最大单果重65g ;果形端正,扁球形;果 皮黄白色,果面光洁,无锈斑,果点小,果皮薄,易剥;果肉乳白色,肉质细嫩,柔软多汁,味浓甜。成熟 期在5月中旬,可溶性固形物13.4% ,可食率65.4% ,品质极佳。 该品种丰产、稳产,田间栽培管理容易,抗花腐病,无缩果和日灼,自然座果力强,果实品质优良。是 T 分综合性状表现优异的枇杷品种,在枇杷主要产区均适宜推广发展。 2, 预期经济效益 栽培条件好,亩产量可达800kg ,产值可达3万元/亩 “金华1号”是西南大学2014年审定的新品种。1、该品种树势强,枝中密;果实大,平均单果重49.1g ,最大单果重66g ;果形端正,梨形;果皮橙红色, 果面光洁,锈斑少,果点不明显,果皮薄,易剥;果肉橙黄色,肉质细嫩,柔软多汁,味较甜。成熟期早, 可溶性固形物11.6% ,可食率82.23% ,达到特级,品质极优。该品种早结、丰产、稳产,田间栽培管理容易,高抗花腐病,不裂果、缩果和日灼,自然座果力强,果 实品质优良,耐贮性好。是一份综合性状表现优异的枇杷品种,在枇杷主要产区均适宜推广发展。2, 预期经济效应效益栽培条件好,亩产量可达1000kg ,产值可达3万元/亩以上。
西南大学 2021-04-13
Hydrostatin-SN1
Hydrostatin-SN1来源于以TNFR1为靶点淘选青环海蛇蛇毒毒腺噬菌体展示文库获得,国内外未见相关同源多肽抗炎活性的报道;BIAcore分析表明Hydrostatin-SN1能够与TNFR1结合,并能以较弱的能力与TNFR2和TNF结合(分别为32μM、220μM及2.02mM),且Hydrostatin-SN1能够剂量依赖性阻遏TNF-α与其受体的结合,其可能是一种选择性TNF-α受体抑制剂;Hydrostatin-SN1对TNF-α杀伤敏感靶细胞L929的活性具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最适浓度4nM);且在同样剂量范围内Hydrostatin-SN1单独作用对L929细胞无毒性:体内动物实验表明该活性多肽具有确切的抗炎活性作用,能够有效的防治内毒素(LPS)引起的败血症、DSS诱导的结肠炎及类风湿关节炎(CIA);此外,研究已明确其作用机制为影响炎症因子产生的多个信号通路(NF-κB、MAPK)
海军军医大学 2021-02-01
绿栗 1 号
瓜形扁圆,皮色黑绿间银色斑纹,种子少,肉厚 3cm 左右,单瓜重 2 千克左右,肉色金黄,淀粉含量高,口感甜面,品质佳,适于加工,早熟,生育期少于 110 天,适于露地和保护地栽培,较抗白粉病,亩产量可达 2100 公斤以上。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1-12
鲁加 1 号
为高酸制汁新品种。亲本为“特拉蒙”ד新红星”, 加工型新品种。树 型为柱型,果实在烟台 9 月上旬成熟,近圆形,单果重 125.5 克,果面着深红 色,汁液中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 11.48%,可溶性糖含量 8.12%,原汁酸度 0.79%, 浓缩汁(70OBrix)酸度 4.90%(富士为 1.82%,国光为 2.48%)。果实浓缩汁透 光率(T625)为 98.7%,吸光度(A420)为 0.072;常温(26℃)下贮藏 5 个月 后分别为 95.0%和 0.262。果实原汁和浓缩汁澄清、稳定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1-12
Arty A7-1
Arty是一款基于Artix-7™ FPGA而设计的,打开即用的开发平台。Arty具有定制的MicroBlaze™处理器,可针对几乎任何嵌入式应用项目,因此该开发板也成为许多用户所首选的处理平台。
美国迪芝伦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2021-02-01
微机曙光1号
产品详细介绍
泉州市三维科技电脑有限公司 2021-08-23
图书架1
产品详细介绍
简阳市福田教学用品厂 2021-08-23
水磨石1
产品详细介绍
保定市万达环境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2021-08-23
靶向性治疗肝癌的铂类抗癌药物的设计及工艺开发
据2020年全球癌症数据报告统计,2020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例前十的癌症分别是:肺癌 82万,结直肠癌 56 万,胃癌 48万,乳腺癌 42万,肝癌 41万,食管癌 32万,甲状腺癌22万,胰腺癌 12万,前列腺癌12万,宫颈癌11万,这十种癌症占新发癌症数的78%;2020 年中国癌症死亡人数前十的癌症分别是:肺癌 71万,肝癌 39万,胃癌 37万,食管癌 30万,结直肠癌 29万,胰腺癌 12万,乳腺癌 12万,神经系统癌症 7万,白血病 6万,宫颈癌 6万,这十种癌症占癌症死亡总数的83%。 2020年中国癌症死亡例数前十的癌症类型 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2020年在我国其发病率位居第五位,死亡率高居第二位。由于其早期症状不易被发现且发展迅速等特点,使得大多数患者在被确诊时就己经丧失了手术治疗的机会。因此,化疗成为患者治疗选择的重要手段。铂(II)类抗癌药物如顺铂、卡铂和奥沙利铂对肝癌疗效确切,在临床上常与其他抗癌药物联合治疗肝癌,但其仍然存在靶向性差、严重的毒副作用和耐药性等缺点。因此,探索具有肝靶向性强、疗效高和毒性低的铂类抗癌药物已成为新一代铂类抗肝癌药物研究中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研究表明,在肝细胞表面镶嵌着丰富的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GA)特异性结合位点,且该位点与GA具有高度饱和性和亲和性。经后期研究发现GA受体是蛋白激酶Ca,其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远高于其他细胞,且GA自身还具有抗肝炎和保肝的功效。研究表明,GA对肝癌细胞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通过多种作用机制杀伤肝癌细胞, 例如周期停滞、自噬和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等;另外,GA还可以通过增强肝脏抗氧化能力和抑制炎症反应,起到保肝护肝的作用。因此,本项目基于铂(IV)配合物独有的化学与生物性质且可以充当前药和GA具有特异性结合GA受体的特点,我们设想将GA受体特异性结合的药物分子GA与铂(IV)配合物相结合构建的双药给药体系,一方面可以将铂类抗癌药物递送到肿瘤部位,以增加药物在靶细胞、靶组织或靶器官之中的浓度,进而起到靶向性治疗和降低毒性的目的,为开发靶向肝癌细胞的铂类抗癌药物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项目实施的技术路线图 本项目立足生物医药领域铂类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及工艺开发,应用于肝癌患者的治疗,其原料易得,工艺绿色,成本低,科技含量高、应用前景大。相关研究已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2200703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0M673553XB)和淮安市2020“淮上英才”驻淮高校优秀博士等项目资助。近年来,在铂类抗癌药物及小分子抗癌药物领域,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Cancer Letters、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Bioconjugate Chemistry、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Bioorganic Chemistry等国际知名药物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这些研究成果为本产品的开发和宣传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项目围绕GA受体介导肝靶向,构建系列靶向肝癌细胞的铂(IV)类抗肿瘤配合物,使其可以形成具有主动靶向和多靶点作用的多功能铂(IV)配合物前药分子,并希望从中筛选出具有抗癌活性高、靶向性强和毒性低的新型铂(IV)抗肿瘤配合物。目前相关产品还处在实验室研发阶段,根据拟设计的项目合成路线,已合成出了最终目标化合物。体外抗癌活性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肝癌细胞系如HepG2、SMMC-7721、 Bel-7402 和 Bel-7404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且优于阳性药物顺铂,且对正常的肝细胞HL-7702和LO2毒性较低。另外,相关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和工艺路线的优化研究正在进行中。基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本课题的开发及应用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前景。 本项目依托单位为淮阴工学院及其下属的江苏省特色资源开发与药用研究重点实验室。相关成果为本团队独立研发,知识产权清晰。项目可以技术转让、技术入股、合作开发及技术服务等多种方式转化。
淮阴工学院 2021-05-11
叶酸类化合物介导的主动靶向载体的制备方法
叶酸类化合物受体在一部分人体肿瘤细胞表面过分表达,而正常组织很少表达。它 们具有作为抗癌治疗靶点的潜力,同时实验显示它们也能够为肿瘤显像提供靶点。叶酸 类化合物具有低费用、高度生物和化学稳定性、生理相容性、受体高度亲合性等优点, 作为肿瘤诊断合治疗药物的载体具有很大的开发前景。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叶酸类化合物介导的主动靶向载体的制备方法。本发明 采用对甲磺酸酯法活化聚乙二醇,最终转化端羟基为端氨基,形成双端氨基乙二醇后, 与活化了的聚乳酸类共聚物反应,再利用端氨基与叶酸类化合物连接,完成叶酸类化合 物与聚乳酸类共聚物的复合物的合成。其中:聚乙二醇的分子量为 3000-10000。 功能特点: 1、由于聚乳酸类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降解性,对人体无毒无害。 2、利用肿瘤特有的高通透性与高截留性,造成胶束在肿瘤部位积聚并释药,达到治疗 肿瘤的目的 3、叶酸类化合物具有在肿瘤组织选择性浓集的特性,具有靶向给药载体的潜能。 4、制备简单,可规模生产,可以制成其它含有抗肿瘤药物的缓释制剂。
同济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4 15 16
  • ...
  • 82 8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