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我国科学家开发出破伤风毒素抗原检测技术

破伤风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感染性疾病,平均病死率为20-30%,其潜伏期通常为7-8天,也可短至24小时。目前破伤风的诊断测试主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间接检测破伤风抗体,不仅操作繁琐,而且还受到个体健康状况的影响。
[详细]
科技部生物中心 2022-03-18

全球首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团队开展离体供肝减右后叶切除(eRPS)术

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终身教授严律南指导下,华西医院肝脏外科杨家印/蒋利教授团队近期完成离体供肝减右后叶切除(eRPS)术,以此预防成人DCD肝移植术后大肝综合征。
[详细]
四川大学 2022-03-17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段路明课题组成功制备飞行微波光子的多体“薛定谔猫”态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段路明研究组在微波量子信息处理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在实验中借助超导量子电路成功制备了相干态飞行微波光子的多体“薛定谔猫”态,并验证了不同“猫”态之间以及多体“猫”态和超导量子比特之间的量子纠缠。
[详细]
清华大学 2022-03-16

西安交大科研人员在可拉伸铁电氧化物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部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明教授团队、兰州大学彭勇教授团队及北京理工大学黄厚兵研究员团队合作,构建出氧化物外延异质结弹簧结构,并发现该氧化物微纳弹簧结构具有巨大的可伸缩机械性能。
[详细]
西安交通大学 2022-03-16

中国科大制备出发光具有方向性的量子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院士、樊逢佳教授等人与多伦多大学OleksandrVoznyy教授合作,在胶体量子点发光材料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详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03-15

重大突破!清华大学任天令教授团队首次实现亚1纳米栅长晶体管

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任天令教授团队在小尺寸晶体管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实现了具有亚1纳米栅极长度的晶体管,并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
[详细]
清华大学 2022-03-11

中国科大实现首个具有黎曼曲面的弯曲碳纳米螺线管材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平武教授课题组实现了首个具有黎曼曲面的弯曲碳纳米螺线管材料,该工作填补了分子基弯曲碳螺旋材料领域的空白。
[详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03-11

清华大学医学院张敬仁课题组揭示血流感染中荚膜介导细菌逃逸肝脏天然免疫新机制

清华大学医学院张敬仁课题组利用丰富的临床菌株资源和遗传转化构建的荚膜置换菌株,在小鼠菌血症模型中证明了荚膜的类型(血清型)是直接决定其毒力的关键因素。
[详细]
清华大学 2022-03-10

清华大学地学系团队揭示减污降碳协同是降低中国空气污染健康损失的必由之路

在未来人口老龄化对空气质量提出更高要求的趋势下,到底实施何种力度的政策才能减少空气污染带来的健康损失,依然是一个未知的问题。
[详细]
清华大学 2022-03-10

华东师大殷东敏研究团队发现嗅觉调控的外周靶点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嗅觉调控相关神经环路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对嗅觉调控的外周靶点还知之甚少。
[详细]
华东师范大学 2022-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