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坐落于素有“中国绿城”之称的广西首府南宁,是广西唯一的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部区合建”高校。
广西大学1928年成立于广西梧州,1939年成为国立广西大学,首任校长是被誉为“一代宗师”、与蔡元培并称“北蔡南马”的我国著名教育家、科学家、民主革命家马君武博士,李四光、陈望道、李达、陈寅恪、梁漱溟、王力等一大批名家大师曾在这里任教。1952年,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广西大学”校名。1953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广西大学被拆分至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19所院校。其中,学校农学院中的一部分以广西农学院的形式独立建制。1958年,毛泽东主席批复同意广西大学恢复重建。1997年,广西大学与广西农业大学(由广西农学院发展而成)合并组建新的广西大学。1999年,新组建的广西大学被教育部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2018年,成为教育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部区合建”高校;2022年,继续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约2.18万亩,其中校本部占地3982.5亩(教育用地),亚热带农科新城占地1.69万亩(主要为农林用地)。支撑学校办学的校舍面积约142万平方米。图书馆建筑面积总计7.8万平方米,馆藏文献总量92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544万册,电子图书376万册。教学科研设备总值31.97亿元。下设25个学院,全日制本科生在校学生人数为23419人、全日制研究生16131人,非全日制研究生2645人,来华留学生1302人、港澳台生18人,成人高等教育在籍学生9125人。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工3398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77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985人,全职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人选6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24人。
学校学科涵盖哲、经、法、教、文、理、工、农、医、管、艺等11大门类,一级学科38个,2024年招生本科专业67个,其中15个专业按7个大类招生。现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 “部区合建”一流学科群2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广西一流学科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6个,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化学、环境/生态学、生物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地球科学、社会科学总论和物理学1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级高校引智平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农村部国际农业科技创新院1个,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委战略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东盟联合研究院1个,以及省级科技创新平台59个。学校积极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与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的280余所高校及学术机构签署了学术合作交流协议,与东盟十国90余所高校及学术机构合作交流密切。
面向未来,广西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心怀“国之大者”,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秉承“复兴中华,发达广西”的办学宗旨和“勤恳朴诚,厚学致新”的校训精神,大力弘扬“创新创造、奋勇争先、全面一流”的广西大学“双一流”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实施争创全面一流十大工程,按照“不负当年,奋进新时代的好大学”总要求,服务广西、贡献西部,建设牢牢扎根八桂大地的中国特色“双一流”大学,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